杨明剑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ADV)对HBeAg阳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8月-2012年8月所收治的50例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1)两组治疗前,Child-Pugh评分的差异不显著,而在经过36周治疗后,治疗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在ALT、Alb复常率、HBV DNA应答率(%)、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德福韦酯对于治疗HBeAg阳性乙型肝炎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抑制HBV的复制,改善肝功能,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应用.
作者:苟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结合临床资料了解儿童川崎病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探讨合理药物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40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分类统计患儿临床用药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40例川崎病患儿在常规控制感染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阿司匹林34例,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29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结论 根据川崎病患儿临床表现合理采取用药方案,可取得安全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高小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儿科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促进儿科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进行研究,统计分析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的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引发的不良的临床表现以及累及的器官或系统的情况.分析儿科用药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3岁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较多.抗生素引发的不良反应多见,且大多通过静脉给药的途径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不良反应涉及的器官多为消化系统.结论 加强儿童不良反应的监测,避免和减少儿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用药过程中要进行疗效的监测,必要时还应做血药浓度和各重要组织器官功能的监测.
作者:赵丽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轻度胃肠炎并婴幼儿良性惊厥的病因、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急性胃肠炎合并无热惊厥患儿,进行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总结分析并随访.结果 213例患儿中有27例符合轻度胃肠炎并婴幼儿良性惊厥临床特点,包括男16例,女11例;平均发病年龄(16.66±8.20)个月.秋冬季多发(9月~次年2月发病18例,占66.6%),胃肠炎症状轻微,3d内发生惊厥22例,占81.5%;一次病程中惊厥1~3次,多为强直-阵挛发作;16例粪便轮状病毒检测10例(62.5%)阳性;发作期间脑电图、颅脑CT及血生化、脑脊液等检查正常.出院后随访6月~3年,2例出现复发,27例患儿精神运动发育均未见异常.结论 轻度胃肠炎并婴幼儿良性惊厥秋冬季多发,高发于1~2岁幼儿,胃肠道症状轻,惊厥早期发生,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易于控制,偶有复发,预后良好.
作者:陈赛斌;袁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意外事故引起的创伤日趋增多,且每年呈递增的趋势.严重腹部创伤是临床上常见的创伤,往往有大出血、休克、腹部脏器损伤等,病情危急、变化快,稍有延误即可造成患者死亡.传统的急救采取分科会诊、分科救治模式,常因为频繁会诊、重专科轻整体而耽误佳抢救时机.全程优化护理模式是近年来提出的新的急诊救治过程,其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快速便捷的抢救与服务,提高抢救成功率,与之相匹配的全程优化护理急救模式也逐渐被临床所重视[1].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对院前、院内的106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实行全程优化急救护理模式,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海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米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 采用Meta分析对9项米氮平与其他抗抑郁剂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对照研究的文献进行再分析,评价其合并效应量大小和综合显著性检验.结果 米氮平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合并效应量d=4.56,95%CI(3.38,5.75),综合显著性检验(χ2=7.54,P<0.01),提示米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前后症状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效应极强;米氮平与对照药在第2周末和治疗结束后的组间比较,分别为d=-1.53,95%CI(-2.01,-1.04),χ2=6.19,P<0.01;d=-1.02,95%CI(-1.87,-0.18),χ2=2.38,P<0.05,提示米氮平组疗效好于对照组,且起效快.结论 米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显著.
作者:阳中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对慢性胃炎患者的健康教育与护理对策.方法 根据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对其进行一般护理、病情观察护理等以及健康教育.结果 通过慢性胃炎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显效77例,有效 39例,无效 12例.结论 对慢性胃炎应给予正确的认识,对症治疗、精心护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达到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永辉;张玉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学习卫生部相关文件,提高对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认识,改革分工,落实质量监控;实施人性化护理,将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结合.顺利推行小组责任包干制,改善家属生活护理的局面,提升了专科护理的内涵,病区护理质量提高,更加贴近患者和临床.
作者:潘佳莉;张秀江;张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P73基因在大肠正常黏膜-腺瘤-癌序列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探讨P73基因在大肠黏膜癌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收集四川省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2006年12月-2008年1月存档蜡块50例.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73基因在不同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73基因在大肠癌组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黏膜组(P<0.05),与不同侵袭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 P73基因可作为判断大肠癌侵袭性和预后判断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梁晶;原晓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寻求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在提高输液患者满意度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类,明确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内容,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 不仅对存在的问题明确化,而且通过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的实施,提高了护理质量,加强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论 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提高医院的社会形象,拓宽医院领域,从而达到了护患双赢的效果.
作者:魏先艳;张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开展门诊处方点评,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查2011年度门诊处方1200张,检查门诊患者的用药合理性,对不合格处方进行统计、点评.结果 门诊处方整体比较规范,人均用药2.4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5.75%,注射剂的使用率为54.75%.结论 应加强门诊处方的审核力度,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汤松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间苯三酚在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88例6~10周孕妇随机分为实验组(米索前列醇联合间苯三酚组,96例),对照组(米索前列醇组,96例)及空白对照组(96例),进行临床对照分析.结果 实验组无痛率为92.7%,对照组无痛率为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无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宫颈松弛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联合间苯三酚能安全有效地减轻孕妇在人工流产术中的疼痛,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手术更迅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甘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护患沟通是指护士护理患者中的信息传递、交流理解的过程,是护士做好心理护理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手段,是完成护理任务的重要保证[1].急诊科和其他的科室不一样,急诊科是高风险科室,具有患者多、病种复杂、病情急、护理操作频繁、护理操作技术要求高、工作预见性差、患者及家属心情急等特点,也正是以上这些特点,使得护患之间由于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导致护患矛盾甚至护患纠纷.有效的护患沟通是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维护医院声誉和整体形象的重要途径.
作者:刘陈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管理的具体情况,讨论可行的解决医院感染管理的办法,从而提高医院的感染管理水平.方法 从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科的制度,逐步医院工作人员对感染的认识,将防感染纳入医护人员管理的全过程.结果 医院感染率从2008年的3.0%下降到2011年的2.1%.结论 加强了医院感染管理,做好了相关医护人员感染知识的培训,保证临床医疗安全,对医疗纠纷的缓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秋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腹腔积液患者血清腹腔积液白蛋白梯度(SAAG)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及其破裂出血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8年10月-2010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住院的12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腹腔积液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第二天清晨采血测量血清白蛋白浓度,同时采集腹腔积液标本测腹腔积液白蛋白浓度.入院后行胃镜检查,了解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结果 3组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之间SAAG不全相同,各食管静脉曲张组间SAA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食管静脉曲张组SAAG为(12.5±1.3)g/L,中度食管静脉曲张组SAAG为(15.9±2.1)g/L,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组SAAG为(17.9±2.2)g/L.重度食管静脉曲张与轻中度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AG可鉴别轻度、中度、重度食管静脉曲张.SAAG为(17.9±2.2)g/L,强烈提示患者有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能.
作者:梅换明;孟静;杨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鉴定与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0月528例门诊和住院患者的血液样品,经美国BacT9050型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培养后,通过之间药敏试验与直接药敏试验检验,观察两种检测方法 的效果.结果 528例血液样品经生化培养检出430例阳性样本,其中直接法检出356例,常规法检出430例,符合率为82.79%.其中革兰阴性杆菌(G-)检出369株,革兰阳性球菌(G+)检出61株.两种检测方法 G-总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6.51,P>0.05).两种检测方法 G+总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33.05,P>0.05).结论 直接药敏试验与传统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鉴定与检验中具有快速确定病原菌和药敏结果,从而减少盲目用药,达到降低临床并发症及提高治愈率作用.
作者:施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与克拉素联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0年10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并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137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均先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静脉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组静脉交替给予阿奇霉素与克拉霉素,1个疗程(7d)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愈组治愈57例,有效7例,无效6例;对照组治愈31例,有效20例,无效16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5例;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4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克拉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效果稳定,患儿依存性高.
作者:唐告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及对妊娠结局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2010年1月本院收治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56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生产的健康产妇200例设为对照组.回顾性比较分析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平均年龄(38.32±3.12)岁,家族糖尿病史26.92%,体质量(64.23±4.23)kg;对照组平均年龄(29.12±2.12)岁,家族糖尿病史5%,体质量(53.21±2.12)kg.两组患者在年龄、家族糖尿病史、体质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在羊水异常、剖宫产、妊娠高血压发生率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在巨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早产儿发生率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是高龄、家族糖尿病史、肥胖,并且对母婴的危害都比较大.
作者:程建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布拉氏酵母菌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1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6例.研究组早产儿在可经肠道喂养时开始口服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持续服用至出院;对照组早产儿不服用布拉氏酵母菌及其他的益生菌,观察体质量变化、消化道症状、静脉营养时间、禁食时间、每天每次喂养奶量等.结果 口服布拉氏酵母菌组早产儿体质量增长、经肠道大喂养奶量、静脉营养时间、腹胀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均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布拉氏酵母菌可改善早产儿的消化功能,减少腹胀、胃潴留发生率、增加其经肠道喂养奶量,减少了静脉营养的时间、增加体质量、减少住院天数.
作者:彭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2000年8月,法国BVQI国际质量认证公司对我院进行了国际质量体系的认证,表明我院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已与国际接轨.根据ISO9002质量管理质量保证模式标准的要求[1],建立了服务质量体系.我院手术室以ISO9002模式为指导,自行设计了《手术病人接送登记表》,经临床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冯学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