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岗位胜任力培训对提高新执业护士综合能力的影响

邓艳华;鄢涛

关键词:护士, 综合能力, 规范化培训, 护理管理
摘要:目的 分析能力教育培训对提高新执业护士综合能力的影响.方法 2009年7月后分配到医院的新执业护士230名,均采用“模块化、阶段化、分级管理”的培训模式进行理论与操作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及问卷调查.结果 培训后,新执业护士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及综合能力评分均高于培训前,新执业护士对培训的需求度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培训前,工作中差错发生率均低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能力教育培训,全面提高了新执业护士的综合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为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提供了参考.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 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选取接受PD手术的患者65例,对患者性别、年龄、并发症和各类致病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65例患者中,出现与手术有密切相关的严重并发症14例(21.5%),术前总胆红素水平、低蛋白血症、术中出血量、患者年龄及术前贫血是导致术后并发症的5项重要因素.结论 若患者确需接受PD术,应于术前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选择合适的手术,并严格按流程进行操作,积极处理术后并发症,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徐昌勇;鲁晓林;安代红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氨溴索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脂质过氧化物、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目的 观察氨溴索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影响.方法 将72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予头孢呋辛钠和氨茶碱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氨溴索治疗,2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LPO、GSH-Px的含量.结果 治疗后2组LPO、GSH-Px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溴索可使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LPO含量降低,GSH-Px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小敏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1例抗感染治疗及药学监护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由多种因素诱发、多脏器受累的疾病,是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炎性反应性疾病,可伴有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胰腺脓肿、消化道大出血、胰瘘等多种并发症.笔者对临床药师参与的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并进行药学监护,现报道如下.

    作者:缪苗苗;张鑫;要林青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前列地尔联合左卡尼丁及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中晚期慢性肾脏病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联合左卡尼丁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中晚期慢性肾脏病(CKD)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6例慢性CKD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8例.A组予前列地尔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予左卡尼丁及还原型GSH治疗.治疗前后观察2组血清肌酐、尿素氮(BUN)、尿白蛋白/肌酐比率(ACR)、胱抑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LDL)、甲状旁腺素(iPTH)、表皮生长因子(eGFR)水平.结果 治疗后,2组胱抑素、iPTH、AC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血红蛋白、h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B组hsCPR水平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血肌酐、TG、BUN、LDL及eGF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左卡尼丁及还原型GSH治疗中晚期慢性CKD可有效改善CKD进展危险因素,但其长期疗效有待观察.

    作者:池向耿;蔡琪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 将226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13例.手术后,评估2组疼痛情况,并予相应的疼痛护理、体位护理及镇痛药物护理.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手术前予心理护理.观察2组术后疼痛情况.结果 试验组镇痛总有效率为88.5%高于对照组的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手术前的心理护理结合镇痛药物的合理使用,能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英丽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左氧氟沙星辅治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辅治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48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168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痰菌转阴率为75.0%高于对照组的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病灶的吸收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辅治耐多药肺结核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经林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随着科技的发展,作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透析疗法有了很大的进展,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尽管如此,血液透析中仍有许多并发症,低血压是为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低血压发生较快,常使血液透析不能顺利进行,可造成透析不充分,超滤困难,诱发心脑血管并发症及动静脉瘘闭塞等,严重时,可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1].笔者对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低血压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象云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68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各84例.常规护理组术后予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观察2组心理情况及生命质量评分(QOL)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组焦虑、抑郁、社会活动、生活能力评分及QOL总分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对胃癌患者术后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单会敏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中药治愈小便频数1例

    患者,女,30岁.7年前分娩后出现尿频症状,每晚排尿2~3次,排尿14 ~20次24h,尿量1500~2000ml/24h,伴有尿急、尿痛,就诊于当地门诊,诊断为泌尿系统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尿急、尿痛症状消失,尿频未缓解.2.5年前就诊,查尿蛋白(+++),潜血(+++),诊断为肾炎,给予泼尼松、肾炎片、钙片、头孢克肟(具体药物剂量均不详)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2年前就诊于当地红十字会医院,查尿蛋白(+++),潜血(+++),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给予环磷酰胺、泼尼松(具体用药剂量均不详),尿频未缓解.期间病情反复发作,先后就诊于当地医院,尿频未缓解.于2012年7月20日收住我院.既往自幼体质差,否认传染病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作者:李兰芬;张垒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留置胃管方法探讨

    目的 观察传统气管切开术后留置胃管的方法与改良置管法置管成功率.方法 将68例气管切开术后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留置胃管方法置管,试验组采用改良置管法留置胃管.观察2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试验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1.2%高于对照组的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一次置管成功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9%低于对照组的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改良置管法,简单易行,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较高,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分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蒙脱石散联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蒙脱石散联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0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高于对照组的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蒙脱石散联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治疗小儿腹泻,有助于恢复患儿肠道正常微生态和生理功能,迅速控制和缓解腹泻症状,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阙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宫颈分泌物白细胞介素-8与早产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孕24~28周宫颈分泌物IL-8测定值与早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2年10月在我院进行产前保健和分娩的早产孕妇45例作为研究组,对所有孕妇在孕24~28周时做宫颈分泌物IL-8测定.观察2组宫颈分泌物中IL-8水平及其与孕周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宫颈分泌物中IL-8水平为(65.58±7.0)高于对照组的(10.8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孕妇宫颈分泌物IL-8水平与孕周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83,P<0.05).结论 孕24 ~28周宫颈分泌物IL-8水平与早产有密切相关,可据此对早产作出预测,是临床采取积极预防措施的依据之一.

    作者:李田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非手术治疗妇科腹腔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2例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妇产科手术后近期并发症之一,本文通过对12例妇科腹腔镜术后DVT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以探讨该病的病因及防治,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妇产科2009年1月-2012年12月腹腔镜术后发生DVT 12例,同期行腹腔镜手术976例,发生率为1.23%;发病年龄21~63岁,中位年龄43.2岁;其中子宫肌瘤6例,子宫肌瘤合并卵巢囊肿及输卵管妊娠破裂各3例.

    作者:韩焕梅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依匹斯汀递减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依匹斯汀递减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CU)的疗效.方法 将192例CU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92例.治疗组采用依匹斯汀递减疗法,对照组采用依匹斯汀每日疗法,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效果、停药4周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2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4周及停药4周后,症状积分2组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停药4周后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依匹斯汀递减疗法治疗CU效果显著,安全可靠,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明海霞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早吸吮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目的 观察早吸吮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将174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7例.对照组不实行早吸吮和母婴皮肤接触,等母亲自然泌乳后再按需进行母乳喂养.试验组采取产后30min内实行早吸吮.观察2组产妇产后72h乳汁分泌情况.结果 试验组产妇乳汁分泌量足及量多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乳汁分泌量少者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吸吮是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既使乳房泌乳及乳房充盈时间提前,乳汁分泌量增多,又能显著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洁滢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甘露醇辅治手足口病二期临床观察

    手足口病,是一种主要以口腔、手足等出现水疱为临床特征的常见疾病,通常由肠道病毒与柯萨奇病毒感染造成,易引发肺水肿、脑炎或心肌炎等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多半流行于夏秋季节,主要发生于要幼儿.二期手足口病指符合手足口病患者临床诊断,同时发现有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通常表现为精神状况差、呕吐、眼球震颤、嗜睡、全身乏力、易于受惊等,并伴有腱反射消失、减弱或脑膜刺激征等生命体征.严重者常出现呼吸困难、休克、频繁抽搐及脑疝等情况[1].因此,尽早预防及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生至关重要.2011年5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二期手足口病患儿30例,笔者对其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爱群;陈艳;陈强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及微波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及微波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予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微波热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包块大小及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的改变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愈率为94.4%高于对照组的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2周包块直径均减小,血β-hCG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及微波治疗异位妊娠,能使包块减小,β-hCG水平下降,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小玲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血压调控的效果比较

    目的 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血压调控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氨氯地平组和依那普利组各40例.氨氯地平组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依那普利组予依那普利片治疗.观察2组血压及颈动脉IMT和狭窄程度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氯地平组IMT增厚率及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率均低于依那普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能平稳调整老年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且对于血管内皮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消除或稳定老年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江;王晓峰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分析

    目的 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化疗药物顺铂、5-氟尿嘧啶、吉西他定、紫衫醇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6.7%(8/30)低于对照组的56.7%(1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恶心、呕吐、纳差、口腔黏膜炎、末梢神经炎、发热、腹泻、腹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能明显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恶性肿瘤的化疗有增效病毒的作用.

    作者:加依娜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血栓通与3种溶媒配伍的稳定性观察

    目的 观察血栓通与3种溶媒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 常温下将血栓通分别溶于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分别在0、1、2、3、4h观察配伍溶液的外观、pH、不溶性微粒,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栓通含量.结果 血栓通注射液与3种溶媒配伍4h内溶液颜色无明显差异,pH无明显变化;随时间延长,不溶性微粒逐渐增多,但符合中国药典要求;随时间延长配伍液含量均逐渐下降,但均符合药典要求.结论 血栓通注射液与3种溶媒在常温下、4h内配伍稳定,但为用药安全,临床医师应选择说明书推荐的溶媒.

    作者:梁武英;韩勇 刊期: 2013年第1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