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国胜;董国海;李桐;曾传彪
Oudine's curse(翁丁咒语综合征Ondine--德语的水仙神)为一种极特殊的综合征,常因临床对该病不熟悉而漏诊、误诊,故实际发病可能更多.近年发现该病与中枢神经损害可互为因果,故更应引起神经科医生的重视.现结合文献将该病的发病机制,以及与中枢神经损害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解龙昌;黄如训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戊四氮点燃猫癫癎形成过程中行为和脑电特征.方法:用低于急性致惊厥剂量的戊四氮(PTZ,25 mg·kg-1)给成年雄性猫每日肌肉注射,观察脑电活动和行为特征.结果:1周后,猫出现发作性面部抽搐,脑电为不对称近额部的散发性棘波,基本节律存在;2周后出现节律性点头,脑电为双侧对称性广泛的散发性棘慢波;16 d后出现发作性四肢强直,脑电活动背景节律变慢,棘慢波呈现阵发性;20 d后出现持续半小时以上的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脑电活动为较多不规则的θ和δ波,棘慢波持续时间明显延长.结论:PTZ点燃猫癫癎形成过程中,其行为和脑电阶段性变化明显,与人类癫癎的局灶性继发全面性发作癫癎表现相似.
作者:王开颜;吕传真;洪震;朱国行;王晋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大鼠在慢性脑灌流不足状态下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慢性脑灌流不足的代偿与适应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VO)制备动物模型;运用Western印迹检测2 VO后1 d和6周时HIF-1α和VEGF的表达.结果:海马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1 d即上升,6周时进一步升高.结论:慢性脑灌流不足时HIF-1α和VEGF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慢性脑灌流不足的代偿与适应机制.
作者:周艳;章军建;张晓琴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索建立一种慢性点燃抗脑抗体癫癎动物模型.方法:在SD大鼠的海马CA1区间断持续注射抗脑抗体--神经突触前膜蛋白(Munc-18抗体)1μL,隔天注射一次,5次之后每隔2周注射一次,共10周.监测注射前后大鼠的脑电图(EEG)和癎样行为.3个月后取脑切片,HE和尼氏染色后镜下观察.结果:实验组12只大鼠中有10只有癎样EEG(83%),6周之后有5只(50%)保留;9只有1~5级癎样行为(75%),第6周后保留4只(44%);而所有对照组中,仅2只大鼠有轻度异常脑波和1只有2级癎样行为,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镜下发现实验组损伤灶明显,胶质细胞增生,神经元细胞减少且形态异常.结论:Munc-18抗体能慢性点燃致癎大鼠,但其作用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功;江澄川;程介士;杨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1H-MRS对早期PD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1H-MRS技术检测早期PD、晚期PD、帕金森综合征、偏侧ET以及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基底节区和皮质运动区感兴趣区的NAA/Cr和Cho/Cr比值.结果:早期或晚期PD、偏侧ET及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受累较重基底节区或运动皮质区NAA/Cr及Cho/Cr比值与受累较轻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上述各组患者受累较重基底节区或运动皮质区NAA/Cr 及Cho/Cr比值与正常对照组相应感兴趣区NAA/Cr及Cho/Cr比值相比也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H-MRS无助于早期PD的诊断.
作者:丁正同;蒋雨平;王坚;杨莉芹;邬剑军;汪昕;耿道颖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我们应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6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小玲;胡耀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发病大多数是由潜伏的单纯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已基本得到公认,但病毒潜伏及再激活的具体机制还不十分明确,本文就国外近年来LAT在单纯疱疹病毒潜伏感染的建立、维持和再激活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赵高年;李勇;谢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本研究选择小鼠为观察对象,建立大脑中动脉栓线模型,选择脑组织中Ca2+为观察指标,以了解尼莫地平对脑梗死的治疗及预防作用.
作者:席刚明;何国厚;黄朝芬;魏国耀 刊期: 2003年第04期
Ⅱ型神经纤维瘤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NF2基因突变及表达产物merlin缺乏是其主要的病理基础,merlin具有抑制细胞生长的功能,merlin表达下降将导致细胞的过度增殖和恶性变.本文就Ⅱ型神经纤维瘤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以及merlin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马爱梅;赵永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创伤性脑损伤后,颅内出血的有害影响不仅仅是占位效应、脑水肿和脑缺血,还会由于血红蛋白降解后引起脑中毒效应.
作者:辛国胜;董国海;李桐;曾传彪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托吡酯(TPM)长期应用对癫癎幼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并观察海马NMDAR1 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以锂-匹罗卡品制作癫癎模型,TPM灌胃,5周后使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通过核酸原位杂交法观察海马各区NMDAR1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癫癎幼鼠的学习记忆功能较正常幼鼠明显下降;癫癎幼鼠学习记忆功能经中、小剂量TPM干预后未发生变化,而经大剂量TPM干预后则明显下降;大鼠海马各区NMDAR1 mRNA的表达在TPM干预后无明显变化.结论:癫癎持续状态(SE)后的慢性癫癎对幼鼠的视觉空间学习记忆功能造成损害,长期大剂量应用TPM可加重这一损害,该损害可能与海马CA1、CA3区NMDAR1 mRNA的表达无关.
作者:陈云春;黄远桂;李锐;杜芳;江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XA)的临床、病理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1例PXA资料.结果:本组肿瘤占神经上皮肿瘤的0.92%,平均年龄27.0岁.临床表现以癫癎和头痛为主,CT、MRI示81.0%的肿瘤位于大脑浅面,66.7%的肿瘤有囊变.病理上肿瘤细胞呈多形性为主,免疫组化GFAP均阳性.术后14例随访4~39个月,全切加放疗复发率12.5%.结论:PXA为罕见的胶质瘤类型,好发于青年,肿瘤全切者预后较好,辅以放疗可减少术后复发率.
作者:周慿;鲍伟民;张荣;陈宏;张福林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肝豆状核变性是常染色体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本文就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作一报告.
作者:杨任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胰岛细胞瘤较少见,而仅以发作性意识障碍、肢体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更罕见,常易被误诊、漏诊,从而延误治疗,以至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甚至死亡[1].
作者:俞海泓;魏文石;李文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初步探讨协同刺激分子CD40/CD40L在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学检测PM/D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40、CD40L的表达,并与正常健康人对照.结果:CD40、CD40L在正常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几乎无表达,但在PM/DM患者表达增高,PM患者CD40平均荧光强度为10.24±4.15,CD40L平均荧光强度为1.35±0.77;DM患者CD40平均荧光强度为13.67±5.83,CD40L平均荧光强度为1.73±0.98.PM/DM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D40/CD40L的表达可能参与了PM/DM的发病.
作者:曾艺;张进;肖波;周文斌;李静;章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CyclinD1表达与小胶质细胞活化、神经元凋亡之间的内在关系.方法:建立光化学诱导的老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利用原位分子杂交、IsolectinB4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末端标记等方法,检测缺血4、24 h和3、5 d组大鼠脑组织中的CyclinD1 mRNA阳性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凋亡细胞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CyclinD1 mRNA阳性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凋亡细胞皆分布于缺血灶周围,发布空间相互重叠.CyclinD1 nRNA在多种形态细胞中表达,以胶质细胞为多见,其表达高峰与小胶质细胞活化高峰一致.在各时间点的病灶周围皆发现TUNEL阳性细胞,其高峰时点提前于CyclinD1 mRNA阳性细胞及小胶质细胞活化高峰.结论:CyclinD1可能参与了缺血后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神经元的凋亡过程.
作者:郭瑞友;张苏明;方思羽;杨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大鼠一氧化碳(CO)中毒后脑病的脑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实验组和健康对照组大鼠各10只,均被放入中毒室内,实验组通入体积分数15.0×10-4的CO混合气体,健康对照组通入空气,均通气12 h,中毒后出现明显智能减退者定为CO中毒后脑病大鼠.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对其脑组织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实验组有4只大鼠出现脑病症状,其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为大脑皮质和海马出现约5%~15%的神经元凋亡;健康对照组无类似症状及相同超微结构改变.结论:大鼠CO中毒后脑病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为大脑皮质和海马出现约5%~15%的神经元凋亡.
作者:刘凤超;郭述苏;贺永文;吕保生;张宾;程正祥;陈春富;秦树理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慢性硬膜下血肿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治疗方法也较为简单.但目前治疗方法也多样,效果不定,缺乏循证后的科学治疗方法.本文通过对华山医院自1995年1月一2002年12月诊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病例总结分析后,旨在结合文献归纳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佳方法.
作者:魏社鹏;吴惺;周范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评价托吡酯快速加量法治疗癫癎发作对病人的安全性影响.方法:将130例癫癎病人分成两组.一组为常规加量组,另一组为快速加量组.常规加量组为每周加25mg,4~8周达到治疗量,快速加量组为每3天加25 mg,在10~20 d达到治疗量.分别观察其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频度、分级和严重程度.结果:快速加量组和常规加量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1.54%和38.46%,而且其持续时间均相近.结论:托吡酯的快速加量法是安全的.
作者:朱国行;王晋阳;洪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汉语押韵假词认知与加工的脑机制.方法:用集中注意法进行耳优势检测.结果:健康青年组:①假词词对均数,左右耳未见显著差异(P>0.05);②左耳中假词的非韵字均数显著大于韵字均数,右耳却相反.健康成人组:①假词词对均数为右耳大于左耳(P<0.05);②假词中非韵字均数大于韵字均数(P<0.05).结论:汉语押韵假词的加工、认知以左侧半球占优势,右侧半球起协同作用,和西方语音文字相比,其参与程度更高或协同性更好,与年龄成反比.
作者:邵春红;王毅;王文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