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固定矫治器配合力偶技术矫治上切牙扭转临床观察

张莉;戴树先

关键词:固定矫治器, 力偶技术, 横腭杆, 上切牙扭转
摘要:临床上,牙齿扭转畸形比较常见,特别是上颌切牙严重扭转将直接影响到口腔功能和美观,正畸治疗中有一定的难度,应用活动矫治器矫治效果不理想.固定矫正器在临床治疗中所占比例很高,特别是方丝弓和直丝弓矫治器的使用为广泛.本文通过固定矫治器配合力偶技术矫治上切牙扭转27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某院校师生牙髓炎根管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不可复性牙髓炎一次性根管治疗和多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 将某院校师生牙髓炎188例(患牙255颗)随机分为观察组114例(患牙166颗)和对照组74例(患牙89颗).观察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多次法根管治疗法.治疗后1周、2年分别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疼痛反应及急症反应情况.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当天及1周内平均疼痛次数为(5.42±0.83)次少于对照组的(20.56±1.5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急症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一次根管治疗法治疗不可复性牙髓炎,短期急症反应轻、治疗时间缩短,长期疗效好.

    作者:张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内科护理问题原因及应对策略

    随着人民意识的逐步增强、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也对第三产业的服务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中国媒体的多元化、微博等媒介的逐渐成熟,也带来了医疗卫生事业方面的重新审视,由于改革力度不够、管理经验不足,人们通过媒介对医院等公共部门表达了诸多的不满.例如,在护理方面,护理工作者就常被指责缺乏责任心、工作态度不好、缺少工作经验、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未注意说话的艺术,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由于某些原因而产生争论,破坏了患者的情绪,影响了医院的和谐.为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建设二级医院,笔者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探讨目前基层医院中综合内科出现的护理问题的原因,包括护士管理者、护士、患者及疾病的原因,并通过临床实践对上述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桂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人性化、个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9月实施手术3267例,对手术患者实施人性化、个性化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提升了患者满意度.患者满意度由2010年的95.5%提高到2011年的99.7%.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急诊科急腹症误诊分析

    急腹症是一组发病急、变化快、需紧急处理或手术的急性腹部疾病,内、外、妇等科的急性腹痛产生混淆误诊,全面询问病史、体检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动态客观的分析,医护人员高度的责任心是降低误诊率的关键.

    作者:韦益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疗法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疗法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AECOPD合并呼吸衰竭且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化痰、防治并发症、维持内环境稳定、营养支持等治疗,气管插管加用呼吸机用同步间歇强制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模式通气.在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后,观察组拔出气管插管,改用经鼻面罩无创通气模式,逐渐减低呼吸机支持参数,直至成功脱机;治疗间歇期给与α-糜蛋白酶4000U+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10ml雾化吸入.对照组继续有创通气治疗,同样逐渐减低呼吸机支持力度直至脱机成功.记录2组脱机时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压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pH值,比较2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P发生率为7.1%低于对照组的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可缩短有创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VAP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晓娟;师华华;邸墅;王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云南白药局部治疗口腔溃疡128例疗效观察

    笔者2009年3月-2011年2月采用云南白药局部外擦治疗口腔溃疡128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口腔溃疡患者128例,其中男92例,女36例;年龄11~63岁;单发口腔溃疡116例,多发口腔溃疡12例.

    作者:李雅玲;王燕舞;王文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早期妊娠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B组仅给予丙泊酚静脉麻醉.比较2组意识消失、意识恢复、定向力恢复时间及BP、心率(HR)、呼吸(P)、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结果 2组意识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BP、HR、P、SpO2均下降,但以B组变化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BP、HR、RR、SpO2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间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苏太尼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苏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病毒感染引起多器官损害1例

    患者,女,59岁.因发热、咳嗽、双下肢无力4d,于2011年4月29日入院.查体:T 38.2℃,R 80次/min,P 20次/min,BP 130/70mm Hg.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无啰音.心率8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腹部(-).查血常规:WBC 2.1×109/L,N 0.433,L 0.485,M 0.082,血小板(PLT)40×109/L.红细胞沉降率(ESR)3mm/h.尿常规:蛋白(+++).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49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048U/L,γ-谷氨酰转移酶(GGT)224U/L.肝炎十项正常.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2159U/L,乳酸脱氢酶(LDH)1398U/L,羟丁酸脱氢酶(HBDH)1117U/L.血生化:UREA 4.2mmol/L,Cr 58μmol/L.EBV抗体(-).肝胆胰脾彩色多普勒超声: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被膜光滑完整,肝实质回声光点略增强.门脉及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胆囊、胰腺、脾无异常.泌尿系彩色多普勒超声:双肾、输尿管、膀胱无异常.考虑病毒感染、多器官损害(肝、肾、肺、心脏、肌肉).治疗给予注射用头孢呋辛2.25g静脉滴注,每天2次;奥司他韦75mg,每天2次;利巴韦林0.4g静脉滴注,每天2次;还原型谷胱甘肽1.2g静脉滴注,每天1次;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住院15d复查血常规:WBC 10.0×109/L,N 0.600,L 0.349,M 0.051,PLT 252×109/L.尿常规:蛋白(-).肝功能:ALT 81.6U/L,AST 29.9U/L,GGT 172.1U/L.心肌酶谱:CK 150U/L,LDH 190U/L,HBDH 158U/L.停用注射用头孢呋辛、奥司他韦、利巴韦林、地塞米松.继续保肝治疗.1个月后复查肝功能正常.

    作者:孙科;刘建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疾病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380例甲状腺疾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和结果,并与病理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甲状腺恶性病变诊断符合率为87.04%(47/54),良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2.94%(303/326).结论 应用二维声像图特征,结合彩色多普勒及脉冲多普勒血流参数测值,可对甲状腺疾病做出较准确的诊断.

    作者:秦丽俊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Sysmex XT-800i五分类细胞仪与手工计数法计数血小板的对照分析

    目的 比较Sysmex XT-800i五分类细胞仪与手工计数法计数血小板的准确性.方法 用Sysmex XT-800i五分类细胞仪和手工计数法分别对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标本进行平行检测.结果 2种方法计数血小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临床血小板低下(≤100×109/L)的标本,建议用五分类细胞仪测定后复查,同时做手工计数,使血小板的计数结果更为可靠.

    作者:弓文秀;张文菊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植入性胎盘1例

    患者,女,34岁.主因孕足月第2胎,因胎心率快于2011年10月15日5∶ 20入院.末次月经不清.4月5日B型超声提示孕9周.现听胎心>160次/min,经吸氧,静脉滴注维生素C后无好转,遂收入院.孕期未正规查体.孕5产1,足月产1次,人工流产3次,自诉人工流产后月经量变少.既往体健,无手术药敏史.入院时体温血压正常,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产科情况:宫高32cm,腹围96cm,胎位左枕前(LOA),胎心170次/min,先露头,未入盆,无宫缩.阴道检查:宫颈软,未消失,宫口未开;胎膜未破,先露头,S-3.辅助检查:心电图正常,血尿常规正常.初步诊断:宫内孕37周,第2胎LOA,无产兆胎儿窘迫.因胎儿窘迫于2011年10月15日6∶ 25剖宫产娩一男婴,体质量3kg,Apger评分正常.因胎盘不剥离,遂手取胎盘,剥离至宫角部位时剥离困难,同时发现子宫底部左角呈紫蓝色,血管怒张,考虑胎盘植入可能,且植入面积约1/2,后壁胎盘,胎盘下缘低于子宫切口部位.遂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回报:植入性胎盘.

    作者:冯建玲;张静茹;李文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治疗分析

    手足口病是以手掌、足底及口腔发生水疱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为自限性疾病.该病多发于5~7月份,患者主要为5岁以下的婴幼儿,极个别患儿可并发心肌炎和脑膜炎等.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1].本文对我院小儿手足口病263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金艳萍;王永鸿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消旋卡多曲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消旋卡多曲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婴幼儿秋季腹泻病例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2组均给予抗炎、补液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另给予消旋卡多曲治疗,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思密达)治疗.5d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3%高于对照组的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旋卡多曲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显著,可较快地缓解病情,且安全性好.

    作者:王会战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近年来由于脑卒中诊治水平的提高,其病死率明显下降,存活者致残率显著升高,75%的存活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42%为重度残疾,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给患者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沉重经济负担[1].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可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质量.现将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肖琴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调节糖、脂肪、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超剂量使用还具有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毒、抗休克等药理作用.由于其作用广泛,在临床得到大量应用,但随着糖皮质激素药物的广泛应用,目前滥用现象较普遍.作为激素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不可忽视,药物的滥用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就糖皮质激素的适应证及使用误区进行归纳,指导该药的合理应用.

    作者:鲁春晓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脊髓型颈椎病的术后系统性康复策略

    脊髓型颈椎病是各类颈椎病中危害严重的,是一种高残率疾病,可引起上下肢运动、感觉、大小便及性功能障碍.该病的自然病史多呈相对恶性的发展趋势,故目前倾向尽早外科手术,但术后的康复措施往往不够完善.笔者运用自行总结的一套康复方法对52例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患者进行规范训练,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崔立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急性心肌梗死12例临床分析

    基层医疗单位早期诊断和及时、正确救治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至关重要.笔者将12例AMI患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王志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小儿手术护理小结

    小儿由于机体发育尚未成熟,免疫力低,对手术和麻醉的承受力相对薄弱,加之陌生的环境、对手术疼痛的恐惧及家长对手术的疑虑、紧张等,会直接影响到手术的质量[1].因此,做好小儿术前、术后的护理,能使手术顺利、安全地进行.

    作者:吴巧玲;张俏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高龄初产对围生儿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龄初产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高龄初产妇150例作为高龄组,另取同期分娩的非高龄初产妇15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和围生儿情况.结果 高龄组自然分娩率低于对照组,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高龄组围生儿死亡、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畸形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初产可影响妊娠结局,临床应予以重视.

    作者:胡群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抗菌药物,也是一类较新的合成抗菌药[1].但由于这类药物近年来大量的应用使得药物不良反应日益突出,在治愈和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给患者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为此,笔者就氟喹诺酮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合理使用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作者:邓盛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