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杂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中不同条件下行眼内光凝的观察

邵娟;毕春潮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手术, 眼内光凝, 过氟化碳液体, 激光能量, 气体, 视网膜复位, 视网膜成像, 微小病灶, 手术步骤, 气液交换, 能量损失, 硅油, 清晰度, 光反应, 填充, 临床, 辅助, 辨识, 弊端
摘要:在目前复杂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手术步骤中,如果需要过氟化碳液体辅助视网膜复位,眼内光凝一般在过氟化碳液体下进行;如果术中不需要过氟化碳液体,则行完全的气液交换之后,在气体下行眼内光凝[1-3]。在临床中,我们发现气下行眼内光凝存在一些问题:①激光能量损失较多,所需激光能量较大;②气体下视网膜成像变小,清晰度较差,对于激光反应的辨识存在一定的困难;③气体下容易遗漏视网膜的微小病灶,造成光凝不足。是否可以在填充硅油后再行眼内光凝,硅油下行眼内光凝是否可以避免气下光凝的诸多弊端,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报告如下。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相关文献
  • 试题与答案

    作者:张婷;江睿;褚仁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钾监测在青光眼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钾监测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必要性,提醒眼科医师对低钾血症这一现象的重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40例青光眼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低钾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病因,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320例青光眼患者治疗中出现低钾血症40例,发生率为12.5%。40例低钾血症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病27例(67.5%)、糖尿病25例(62.5%)、甲状腺功能亢进3例(7.5%)。结论青光眼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药源性低钾血症的潜在危险,多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也可引起低钾血症,眼科医师需充分提高对低钾血症的认识,及时作出诊断和治疗,防止发生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4,14:287-290)

    作者:林旭妍;林绿标;肖斯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福建东南沿海地区变应性鼻炎变应原特点分析

    变应性鼻炎( allergic rhinitis, AR)已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而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特别在儿童已是常见的慢性变应性疾病[1]。变应原的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 SPT)简便易行、敏感可靠,是我国AR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武夷山)[2]中确诊AR的检测手段之一。引起AR的变应原随着地理位置的不同以及天气、气候的变化而有所差异。本文通过对961例临床诊断AR患者的SPT结果进行分析,了解福建东南沿海地区AR变应原的分布特点。

    作者:黄文坚;尤雅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钙蛋白酶Ⅱ在萘性白内障氧化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通过对萘性白内障氧化损伤及钙蛋白酶Ⅱ活性的研究,揭示钙蛋白酶Ⅱ在白内障中的作用。方法30只150 g 雌性SD大鼠被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萘组。每周进行裂隙灯照相及灰度分析;第9周实验结束时进行血浆及晶状体中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丙二醛( MDA)、细胞内外Ca2+的检测,通过酪蛋白的水解程度检测钙蛋白酶Ⅱ活性的变化。结果第3周、第6周及第9周萘组皮质灰度值分别为51.98±3.17、52.19±2.96、53.61±3.79,对照组分别为69.47±3.13、81.36±3.25、98.17±3.86,自第3周起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3周、第6周及第9周萘组核灰度值分别为55.76±3.95、55.98±3.14、56.41±2.96,对照组分别为58.67±3.02、65.13±3.21、69.48±2.83,自第3周起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第9周时,萘组血浆及晶状体中GSH水平低于对照组,而MD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9周时,萘组细胞内外C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钙蛋白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钙蛋白酶Ⅱ的活性升高在白内障的氧化损伤中起到重要作用。(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4,14:273-277)

    作者:陈燕;蒋永祥;杨晋;卢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与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相关性初探

    目的:研究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在变应性鼻炎(AR)患者鼻黏膜中的表达,初步探讨Claudin-1在A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AR患者32例作为实验组,同时以22例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作为对照组。取患者下鼻甲黏膜,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数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laudin-1的表达,比较2组间Claudin-1的表达强度;对2组病例中黏膜Eos数量与鼻黏膜Claudin-1的表达强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组鼻黏膜Eos计数(11.52±3.60)显著高于对照组(1.68±1.3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Claudin-1在下鼻甲黏膜的阳性表达物质呈棕黄色、细颗粒状,定位于黏膜、腺体上皮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实验组鼻黏膜中Claudin-1的阳性率(25.00%)较对照组低(81.8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laudin-1的表达强度与鼻黏膜Eos数量呈负相关(r=-0.865,P<0.05)。结论Claudin-1在AR患者鼻黏膜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下降,提示其表达下降在AR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4,14:283-286)

    作者:黄朝平;张建辉;朱力;唐嗣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发病机制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角膜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晰。本文针对该病的初次感染、潜伏、复发以及相应免疫应答相关的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作者:吴甦潜;徐建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Medcall镜架与常规镜架配戴前后变形移位度量化分析

    目的:比较Medcall镜架与常规镜架配戴前后的变形移位程度,探讨眼镜配戴变形移位定量测定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3~8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眼科门诊验光配戴框架眼镜的6~17岁儿童及青少年共95例( Medcall镜架35例、常规镜架60例),借助自制的镜架配戴变形移位测定器,对所有镜架予数码照相记录,数据导入Auto-CAD软件,量化分析镜架外张角(双侧镜腿夹角之和)及镜腿间距离。1个月后对随访到的29例儿童及青少年( Medcall镜架14例、常规镜架15例)再次进行上述测量,比较儿童配戴不同类型眼镜前后眼镜的变形移位度。结果配戴前14例Medcall眼镜及15例常规镜架的平均镜架外张角分别为(+3.89±4.58)°及(+0.97±5.76)°,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0,P=0.14)。平均镜腿距离分别为(135.1±6.7)mm及(130.4±13.9)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4,P=0.27)。配镜1个月后,2组镜架外张角分别为(+4.69±4.57)°及(+8.49±5.14)°,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P=0.04)。镜腿间距离分别为(136.1±6.7)mm及(145.3±7.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P<0.05)。14例Medcall镜架初配及配戴1个月后,两者间镜架外张角及镜腿间距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配对t=4.49, P<0.05;t=2.79,P<0.05);15例常规眼镜初配及配戴1个月后,两者间镜架外张角及镜腿间距离差异均有统计意义( t=9.83, P<0.05;t=5.41, P<0.05)。结论眼镜架随配戴时间延长会出现变形移位,Medcall镜架与常规镜架相比配戴后变形移位更小,本测量方法可以客观观察到眼镜的变形移位情况。(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4,14:305-308)

    作者:邸悦;朱杰;李涛;唐小菁;吴莹;褚仁远;周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文稿中参考文献的要求

    引用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对本文有学术价值的,原则上以近5年文献为主。多引用期刊文献,少引用书籍文献。参考文献只限于正式发表的出版物、专利等。参考文献的编号按照国际标准GB7714-2005,按正文出现的前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注。论著类文章的参考文献一般在10条左右,综述不超过25条,其他栏目视情况而定。内部刊物及资料等勿作为文献引用。参考文献尽量在网上采用复制方式,网址:http://www.ncbi.nih/gov/pubmed。文献作者1~3位全部列出,作者间加“,”。3位以上只列出前3位,后加“,等”或“,et al”(英)。外籍作者的姓名请严格按照姓在前、名在后,姓要写全称,名只写缩写的要求。请注明文献所在的卷、期和起止页码。常用格式“作者姓名.文题[J].杂志名称缩写,年份,卷(期):起页-止页.”。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复杂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中不同条件下行眼内光凝的观察

    在目前复杂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手术步骤中,如果需要过氟化碳液体辅助视网膜复位,眼内光凝一般在过氟化碳液体下进行;如果术中不需要过氟化碳液体,则行完全的气液交换之后,在气体下行眼内光凝[1-3]。在临床中,我们发现气下行眼内光凝存在一些问题:①激光能量损失较多,所需激光能量较大;②气体下视网膜成像变小,清晰度较差,对于激光反应的辨识存在一定的困难;③气体下容易遗漏视网膜的微小病灶,造成光凝不足。是否可以在填充硅油后再行眼内光凝,硅油下行眼内光凝是否可以避免气下光凝的诸多弊端,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报告如下。

    作者:邵娟;毕春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鼻源性眶骨膜下脓肿的诊治策略

    目的:探讨鼻窦炎引起的眶骨膜下脓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16例鼻源性眶骨膜下脓肿的临床资料,包括成人11例、儿童5例。11例成年患者入院24 h内行眶骨膜下脓肿引流及内镜下鼻窦开放,其中5例眶骨膜下脓肿位于眶内侧或内下方者采取经鼻窦引流,6例位于眶上方者采取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5例儿童患者采取抗感染治疗,其中1例症状无好转而改行手术。结果15例治愈,随访6~32个月无复发;1例因合并颅内感染死亡。结论鼻源性眶骨膜下脓肿应根据脓肿部位与患者年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达到微创目的;尽早行鼻窦引流消除原发感染病灶,高度警惕合并颅内并发症。(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4,14:313-315)

    作者:梁敏志;杨东辉;邬永娟;夏广生;谭向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视觉通路病变的视野判读要点

    视觉通路的组成包括: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及枕叶视觉中枢。视野检查是视觉通路疾病诊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检查之一,用于早期发现视功能异常、鉴别视路疾病、了解疾病进展等。不同部位的损害可表现出不同形式的视野缺损,有些特征性的视野异常可帮助我们快速而准确地定位诊断。因此对视野检查结果的正确判读是神经眼科医师重要的基本技能之一。

    作者:田国红;孙兴怀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咽旁间隙良性肿瘤8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良性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病理类型、手术径路选择及治疗效果等。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08年1月~2014年1月期间经手术治疗的84例咽旁间隙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35例、女性49例;平均年龄45.39岁。均无特异性症状,多因体检或偶然发现而就诊。主要体征为咽侧壁膨隆、软腭隆起和(或)扁桃体移位44例、颈部肿物21例,其余19例未发现阳性体征,仅影像学检查显示咽旁间隙占位。术后组织病理学类型多样,主要为多形性腺瘤和神经鞘瘤。经单纯颈侧切口入路切除肿瘤77例,经口径路2例,经颈侧-腮腺入路3例,经颈侧-下颌骨裂开术2例。经一次手术完整切除83例。随访3~73个月,平均36个月,复发1例。结论咽旁间隙位置深在、隐蔽,解剖毗邻复杂,发生于该间隙的肿瘤多无特异性症状,病理类型多样。 CT和磁共振成像是诊断咽旁间隙肿瘤的重要工具。咽旁间隙良性肿瘤以单纯颈侧切口径路切除为主,一次性完整切除率高,预后良好,复发率较低。(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4,14:291-295)

    作者:丁永清;周梁;陈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华眼科学》(第3版)出版

    由李凤鸣教授、谢立信院士担任主编、各学组首席专家担任分卷主编的《中华眼科学》(第3版)于2014年9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第1版原名为《眼科全书》,荣获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八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1997)”和“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影响深远。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喉罩通气在成人中耳显微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喉罩通气在全身麻醉中耳显微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Ⅰ~Ⅱ级择期行中耳显微手术的成年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 LMA组, n=50)和气管插管组(ETT组,n=50)。记录患者进入手术室至手术开始的时间,各时间点的心率和血压变化:麻醉前(T0)、插管/罩前即刻(T1)、插管/罩后即刻(T2)、拔管/罩前即刻(T3)、拔管/罩后即刻(T4)。记录2组患者插管/罩时体动或呛咳和拔管/罩时的呛咳反应。记录手术结束至拔除管/罩的时间和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结果喉罩组患者进入手术室至手术开始时间低于气管插管组(P<0.05);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T1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显著低于T0时(P<0.05);气管插管组T2和T4时MAP和心率较T0时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T2和T4时气管插管组MAP和心率均显著高于喉罩组(P<0.05)。置入管/罩及拔管/罩时气管插管组呛咳发生率分别为25%和84%,明显高于喉罩组的0和4%( P<0.05)。气管插管组手术结束至拔除通气装置的时间高于喉罩组( P<0.05)。结论喉罩通气用于成人中耳显微手术气道管理,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效避免了拔管时呛咳。(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4,14:299-301)

    作者:叶敏;胡春波;沈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在成人喉乳头瘤病毒感染分型检测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在人乳头瘤病毒(HPV)喉部感染分型检测中的应用,并探讨HPV感染与成人喉乳头瘤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10月在本科住院的患者,其中喉乳头瘤36例、声带息肉30例。在支撑喉镜下手术切除喉部病变组织,留取部分组织。同时留取本院妇科门诊HC-Ⅱ检测阴/阳性各10份的宫颈细胞标本;采用HybriMax技术行HPV感染分型检测。结果10例HC-Ⅱ法阳性宫颈细胞标本HybriMax法均检测出HPV,亚型分别为52、59、68型,其中52型50%(5/10)、58型30%(3/10),59型20%(2/10);1例HC-Ⅱ法阴性宫颈细胞标本HybriMax法检测出HPV。36例喉乳头瘤患者HPV阳性率50%(18/36),分别检测出2种亚型,依次为HPV 6型(33.33%、12/36)、11型(16.67%、6/36);声带息肉患者均未检测出HPV。结论 HybriMax检测HPV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检测HPV亚型,是临床喉HPV感染分型检测的有效方法。 HPV6、HPV11型可能在成人喉乳头瘤的发病中起作用。(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4,14:302-304)

    作者:郭敛容;苏永进;王芬;蔡智;林宜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鼻窦黏液囊肿87例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鼻窦黏液囊肿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本院2005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7例鼻窦黏液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鼻内镜检查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87例鼻窦黏液囊肿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头痛、眼球突出、视力下降、面部隆起等非鼻部症状。影像学检查见鼻窦占位;病理检查示囊肿发生于蝶窦9例、筛窦14例、蝶-筛窦26例、额窦15例、额-筛窦9例、上颌窦14例。结论鼻窦黏液囊肿的鼻部症状不明显。 CT、磁共振成像和鼻内镜检查有助于鼻窦黏液囊肿的诊断。根据病变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预防严重并发症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4,14:296-298)

    作者:王莹;关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全国白内障、眼表疾病高级研修班和名医论坛”通知

    兹定于2014年11月6~8日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举办“全国白内障、眼表疾病高级研修班和名医论坛”,包含2项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项目代码:20140702004,Ⅰ类学分10分;项目代码20140702040,Ⅰ类学分10分)。

    作者:陆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眼底杯盘比>0.3人群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眼底杯盘比>0.3人群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基于医院的研究,研究对象为临床发现垂直向杯盘比( VCDR)>0.3的人群,经过傅里叶相干光断层扫描( OCT)、视野和其他临床检查后,被判断为正常、青光眼可疑或POAG。将该3组作为因变量,性别、年龄、屈光度、VCDR等因素作为自变量,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这些因素与POAG的关系,并用危险度(OR)和95%可信限(CI)加以表示。结果共有5137名受试者入选,其中2828(55.05%)为正常,1525(29.69%)为青光眼可疑,784(15.26%)被确诊为POAG;正常组、青光眼可疑组、POAG组VCDR的中位数分别为0.5、0.6、0.8。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484,95% CI:1.323~1.667),年龄(OR=1.207,95%CI:1.128~1.291每增加20岁),近视(OR=1.369,95%CI:1.298-1.493),VCDR (OR=1.765,95%CI:1.698~1.834每增加0.1)是罹患青光眼的危险因素。结论男性、老龄(尤其是>60岁)、近视(尤其是中高度近视)以及大VCDR是POAG发生的危险因素,VCDR>0.6的人群患青光眼的风险大大增加,应着重筛查。(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4,14:278-282)

    作者:孔祥梅;吴彦婵;陈君毅;孙兴怀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论文作者单位名称的要求

    要求:(1)作者在投稿时,首先应列出单位名称的全称。如已归属于综合大学的单位,应先列出大学名称,之后列出医学院名称或医院、科室名称。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5年征订启事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主办的全国性专业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1-2420;CN 31-1875/R。国图代号:BM3642。本刊面向全体眼科、耳鼻喉科医学工作者。宗旨在于促进国内外眼科、耳鼻喉科领域内重要科研成果的交流,加快技术与信息的传播,为临床工作者总结经验和提高业务水平提供学术交流园地。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