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欧阳凤珍;周少云

关键词:外科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影响.方法 将122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62例和干预组60例.常规组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2组术后30d LEDVT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术后30d LEDVT发生率为1.7%,低于常规组的11.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LEDVT的发生率作用显著,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颅内动脉瘤破裂介入术后腰大池引流43例临床护理分析

    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脑膜刺激征,临床上患者出现严重的头痛、呕吐等症状.蛛网膜下腔的凝血块释放血管收缩物质,可引发脑血管痉挛,导致脑缺血、缺氧的发生,从而产生严重后果,还可能引发脑积水等并发症[1].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可以快速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减轻或消除脑膜刺激征和脑血管痉挛,并降低脑积水发生率.

    作者:符代雪;廖清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2011年7~12月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分析

    目的 通过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探讨该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的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7~12月住院Ⅰ类切口手术病例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其合理性,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呈整体下降趋势,用药合理率逐月升高.结论 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监督力度,能够明显改善抗菌药物用药不合理的局面.

    作者:蔡静月;黎汉坤;曹堃;李松;李琼;陈毓强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药师临护制度在临床抗肿瘤药物应用中的实践与研究

    目的 探讨药师临护制度在临床抗肿瘤药物应用中的效果,促进肿瘤科合理用药.方法 将680例肿瘤科住院患者根据药师临护制度实施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0例.观察组配备专门的临床药师,参与到临床治疗和护理的全过程;对照组未实施药师临护制度.对2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2组均未发生用药事故.观察组不合理用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平均用药种类、平均用药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药师临护制度可有效提高肿瘤科临床用药效果,降低不合理用药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谢丽明;邱芝青;谢华金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医院门急诊工作中医患矛盾总结与分析

    我院为三等乙级医院,共设16个科室,床位500张,设备齐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配置充分.近2年以来,我院门急诊日工作量均在600~800人次,日急诊量约80人次,夜间急诊量约90人次,夜间酒精中毒患者2~3人次,节假日等更多.

    作者:王友明;黄连顺;周越平;吴娟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人类异位妊娠的治疗进展

    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称异位妊娠,发病率约为1%[1].近年来,异位妊娠发病率逐年升高[2],行辅助生殖妇女的异位妊娠发病率更高[3].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是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发达国家死于异位妊娠的女性占妊娠总死亡人数的4.9%[4].医学界对异位妊娠的治疗方案不断探索,所有治疗的目的是终止妊娠,且无危害妊娠妇女生命安全的并发症发生.

    作者:周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45例护理体会

    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发生于子宫常见的良性肿瘤,目前认为该肿瘤为雌激素依赖性[1].传统的治疗手段以手术切除肌瘤为主.介入手术--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的诞生为临床治疗子宫肌瘤提供了一种安全性高、创伤性小的治疗方式.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也对临床护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将子宫动脉栓塞术患者45例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钱敏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注射器针头固定指骨末节骨折

    指骨末节骨折相对其他四肢骨折较轻微,以往一般按软组织损伤处理,铝塑甲板固定,但外固定相对不牢靠,使骨折移位或微动,尤其是粉碎性骨折,骨块分离形成死骨块.2009年1月一次偶然使用注射器针头固定指骨末节骨折,通过随访观察,治疗效果良好.注射器针头固定指骨末节骨折增加了骨折稳定性,从而提高了骨折愈合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张保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分析及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锐器伤是当前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面临的严重的职业危害之一[1],是口腔科医务人员面临的损害身心健康的危害之一.据资料显示,有二十多种传染病病原体可以经过血液接触感染人体[2],口腔科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的概率较高,造成机体本身的抵抗力降低与口腔科环境中接触感染性血液的几率较大[3],因此锐器伤成为口腔科医务人员感染乙肝、丙肝以及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重要途径之一[4].

    作者:王婷;张红艳;李金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外伤性脾切除护理体会

    外伤性脾破裂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损伤性疾病.做好术前及术后的护理是抢救患者生命及减少并发症的关键[1].我院对收治的外伤性脾切除患者及时诊治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王萍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心理护理对急诊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急诊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90例急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单纯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并比较2组负性情绪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焦虑、紧张、恐惧、忧郁、悲观、失望及孤独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可改善急诊患者的负性情绪.

    作者:陈晓秋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米非司酮配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46例体会

    异位妊娠指受精卵于子宫体腔以外着床,为妇产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异位妊娠包括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阔韧带妊娠及宫颈妊娠等,其中以输卵管妊娠常见,约占异位妊娠的95%,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1].随着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测定的灵敏度增强,阴道B型超声早期诊断技术的提高以及医师对异位妊娠的高度警惕,许多异位妊娠在破裂或流产前都得以诊断,为药物保守治疗提供了条件[2].2009-2011年我科对早期未破裂的异位妊娠患者采取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MTX)保守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米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92例临床治疗体会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与肠或其他组织粘连致肠管成角或腹腔内粘连带压迫所致的肠梗阻,其发生率占各类肠梗阻的40%~60%,而粘连性肠梗阻又分为先天性及后天性,先天性少见,可因发育异常或胎粪性腹膜炎所致[1].后天性多见,常由于腹部手术、炎性反应、创伤、出血、异物刺激等所引起,临床上以手术后所致粘连性肠梗阻为多.现将我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92例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蒙勤;邓忠南;利仕文;叶开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紫外检测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中山梨醇含量的研究

    目的 建立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中山梨醇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通过系统适用性试验、线性试验、回收试验、重复性试验、溶液稳定性试验验证紫外检测器-高效液相色谱法(UV-HPLC法)测定18AA中山梨醇含量的精确性.并比较采用过树脂后高碘酸盐法和UV-HPLC法测定3批试制样品中山梨醇含量的结果.结果 UV-HPLC法回收率、线性和重复性良好,溶液稳定.结论 UV-HPLC法能准确测定18AA中山梨醇的含量.

    作者:周秋云;黄绮红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以左上肺不规则团块影伴胸痛为特点的矽肺误诊为矽肺合并肺癌1例

    患者,男,77岁,因咳嗽、左侧胸痛2d入院.入院前2d,患者受凉后出现阵发性咳嗽,咯灰色黏痰10ml/d,气促,左侧钝性胸痛,呼吸时明显,无潮热、盗汗,无咯血及体质量减轻.门诊胸部X线片示:(1)左肺上叶边缘不规则团块影;(2)Ⅲ期矽肺.患者有煤矿粉尘作业史20年,否认有肺结核史.

    作者:梁远贵;夏汀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综合护理干预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无创通气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无创通气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例.在行无创通气治疗中,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2组护理前、后相关呼吸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血氧饱和度(SpO2)]进行比较.结果 2组护理后PaO2、PaCO2、SpO2高于护理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用于ARDS患者的无创通气治疗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相关呼吸指标,减轻呼吸困难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薇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门诊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不合理使用的调查分析

    目的 讨论降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促进对降压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对抗高血压药物不合理使用患者114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药物联合选择不当占39.4%,未按时间服用占32.5%,频繁换药及随意加大药物剂量占19.2%,忽视血压变化占7%,药物过敏占1.7%.结论 根据药物的作用合理科学的配药,保证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避免出现不良反应,从而有效、经济、安全的使患者控制血压.

    作者:李宏林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手术室临床带教方法的改进与应用

    临床护理带教是医学院校教育的延伸,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加速培养实用型的现代护理人才是现代医学护理发展的需要.我院是一家集医疗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非常重视实习生在临床工作的能力培养.手术室作为一个特殊的临床科室,专业性强、专科操作多、工作节奏快,而实习生在手术室实习的时间只有短短的2周,因此带教工作尤为重要.对我科2009年6月-2011年12月实习生分别采取2种带教方法并进行效果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永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踝关节骨折脱位伴下胫腓联合分离46例手术治疗体会

    踝关节骨折脱位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是临床常见的骨折脱位之一,近年来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1].根据有关资料统计,踝关节骨折脱位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发生率与年龄、性别有关,多发生于老年女性.踝关节是一个复合关节,其稳定性与灵活性十分重要[2].大量解剖学、生物力学以及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踝关节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伴下胫腓联合分离十分必要.现对我院踝关节骨折脱位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46例的手术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杨金辉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疤痕手术患者围术期辅以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疤痕手术患者围术期辅以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6例疤痕手术患者在有效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2组临床疗效及护理前、后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6.43%、92.86%,高于对照组的25.00%、71.43%;2组护理后SAS和SDS评分低于护理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辅以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疤痕手术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提高临床治愈率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翁为珍;赖克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产后乳汁淤积的护理

    产后乳汁淤积是产褥期急性乳腺炎的早期症状,是产后易发生的并发症,通常在产后1周内,以初产妇多见.产后哺乳时间晚,婴儿含接姿势不良,致产后初几天未做到充分有效的按需哺乳,引起乳汁淤积,导致乳房肿胀[1].随着现代医学发展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我院推行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加强母乳喂养知识宣教,使产后乳汁淤积发生率明显下降.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谢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