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廷富
目的 观察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远期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 月-2010 年10 月我科门诊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10 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两组患儿急性感染期均根据病情给予抗感染、退热、止咳、支持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口服葡萄糖酸锌片2mg/kg.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葡萄糖酸锌可有效防治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方法简单经济,患儿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周静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嗜酸粒细胞增多的原因,同时与白细胞计数比较,分析新生儿嗜酸粒细胞增多与白细胞计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ABX pentra DX 120 血细胞分析仪对953例新生儿静脉血进行检测,观察白细胞计数、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及计数值.结果 953例新生儿患儿中,179例嗜酸粒细胞增高,占18.8%,其中113例嗜酸粒细胞绝对增高,仅66例嗜酸粒细胞相对增高;且嗜酸粒细胞绝对增高不随白细胞计数增高而增高(P>0.05).结论 嗜酸粒细胞在新生儿期有增高的现象,其原因不明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燕;彭必燕;李宋萌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治疗与预后,为进一步评价药物用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工作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确诊的4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室性心动过速组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组治疗总有效率均达到90%,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性心动过速组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心肌酶谱各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将治疗效果评价与心肌酶谱各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更客观地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进行比较研究.小儿病毒性心肌目前无特别治疗方法,主要为对症治疗.
作者:赵焕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胃大部切除术后易发生多种残胃病变,其中残胃炎是胃、十二指肠术后的并发症之一,其病程长、易反复.发病多与术式、饮食习惯、HP感染有关.现对雷贝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枳术颗粒治疗残胃炎的疗效进行观察.
作者:邢朝富 刊期: 2012年第18期
黏着斑激酶(FAK)与细胞生存、细胞周期调控、黏附、迁移侵袭及血管生成等关系密切,我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正常人脑组织与不同恶性程度人脑胶质细胞瘤中FAK表达情况,研究其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
作者:焦征;李震;彭震;王岫峥;冉洪强;杨宏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 将90例早期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50mg静推;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杀胚消徵中药.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异位妊娠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琴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责任护士对出院患者的电话回访在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科2010年160例出院患者设为观察组,150例出院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组于出院的第3天,开始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回访时间为6个月,对照组出院时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并嘱其复诊未实施电话回访.6个月后对2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复诊率和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复诊率和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责任护士对出院患者的电话回访不仅满足了患者出院后的健康需求,提醒患者按时复查,还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促进了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的发展.
作者:孟淑兰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中心供应室下收下送过程中如何与临床科室沟通.方法 针对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下收下送主动了解临床一线无菌物品如何使用及使用过程.结果 通过与临床科室进行有效沟通,促进科室之间的和谐,满足临床需求.保证无菌物品优质快捷的供应和安全使用,达到临床需求和供应服务为一体.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在沟通协作中及时解决问题,不断完善规章制度,提高人员素质减少中心供应室与临床各科室矛盾.
作者:刘玉叶;赵莉 刊期: 2012年第18期
人们物质需求的不断满足以及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导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病率逐渐升高,尤其是老年群体更是饱受其害.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势必增加.老年人由于机体原因较容易患糖尿病,由于身体功能衰退治疗起来殊为不易,同时还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所以如何解决老年人的糖尿病问题是刻不容缓的主要健康问题.本研究对老年糖尿病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覃照菊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10月在我院防保科进行预防接种的52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非心理护理组,260例)和观察组(心理护理组,260例),比较两组儿童的接种配合性及家长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的接种配合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家长满意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护理对于提高儿童接种配合性及家长满意率均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许素琴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致老年人肝功能损害可能的危险因素,为指导临床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查阅2011年5-11月的心血管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有效病例为200份.使用统一的调查表格收集、填写调查数据资料.结果 发生肝功能损害15例,肝功能损害发生率7.5%.饮酒、营养、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性别是导致他汀类药物对老年人肝功能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本地区他汀类药物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与全国相关调查研究结果一致.饮酒,营养不良,HBsAg(+),女性是他汀类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治疗同时定期监测肝功能变化有助于减少肝功能损害的发生.
作者:夏彦君;戚亚伦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雌激素替代疗法对于更年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在我院体检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在给予雌激素替代疗法后检测患者血液内雌二醇、促卵泡成熟激素、黄体生成激素、孕激素、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的水平.结果 在进行雌激素替代治疗后雌二醇水平明显提高、促卵泡成熟激素、黄体生成激素、孕激素、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合适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可以有效的模拟雌激素的生理学作用,改善患者的更年期症状,对于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曹智英 刊期: 2012年第18期
典型的急性胆囊炎、急性胃肠炎患者不难诊断,据多年临床经验发现,相当大一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这就有了胆囊炎、胰腺炎被误诊为胃肠炎的可能.为此,就要提高医师的理论基本功和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以及工作态度是否严谨.
作者:周佩锋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金贝痰咳清颗粒佐治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支气管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抗感染、祛痰等基础治疗完全相同的基础上,治疗组加服金贝痰咳清颗粒.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金贝痰咳清颗粒佐治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具有镇咳、祛痰、平喘和抗炎作用,见效快,安全性高.
作者:党英;杨广 刊期: 2012年第18期
脑水肿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病理改变,许多疾病均可以引发或伴发脑水肿.脱水和利尿是消除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关键,甘露醇联合利尿剂是临床常用的方案,通过对现有临床研究分析,与呋塞米相比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作用效果更强,同时可以有效减少甘露醇的用量,降低甘露醇造成的肾脏损伤发生率,促进神经元的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沁华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急诊科老年患者严重创伤的治疗方法和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线索和参考.方法 对急诊科严重创伤46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研究.结果 本组46例患者中,交通伤占17例(36.96%),跌倒13例(28.26%),坠落伤9例(19.57%),重物砸伤4例(8.69%),其他损伤3例(6.53%);治愈41例(89.13%),平均住院26d,死亡患者5例(10.87%),死亡原因为术后大出血、心脏骤停、抢救无效.结论 交通伤、跌倒、坠落伤是老年人严重创伤的主要因素,早期实施确定性抢救手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老年严重创伤的抢救效果.
作者:李永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早期流产后宫内残留的价值.方法 分析经阴道彩超检查228例早期妊娠,经人工流产、药物流产或自然流产后,宫内妊娠残留物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与清宫术后及病理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228例早期妊娠流产后清宫术前诊断宫内妊娠残留物,术后病理证实228例,正确率占100%.结论 经阴道彩超检查早期妊娠流产后宫内残留物方便、安全、无痛苦、可重复,应为首选方法.
作者:叶良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联合加巴喷丁和伐昔洛韦治疗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69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及对照组(3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伐昔洛韦,治疗组伐昔洛韦剂量加倍,同时加用加巴喷丁.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4、8周疼痛程度及治疗效果,同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治疗结束2个月后再电话随访一次.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联合加巴喷丁和伐昔洛韦治疗可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作者:宗国勇;吴海娟;黄小雄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对胃穿孔手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进行总结.方法 以我院136例胃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如文中所述的术后护理措施.结果 132例痊愈出院,4例死亡.死亡患者均为老年,原因为术后失血性休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应激性溃疡出血.另外,有4例患者出现了吻合口梗阻、4例患者出现了切口感染,均在护理人员采取应对性措施后消除并痊愈出院.结论 全面、科学的护理同样在促进胃穿孔手术患者痊愈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对各项操作技巧进行熟练掌握,从而为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更多保障.
作者:杨海弟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总结分析我院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状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7月-2012年1月我院Ⅰ类手术切口出院患者94例,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卫办医政发 [2009]38号<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进行合理用药调查研究.结果 术前未预防用药为9例,85例(90.4%)均预防用药.术后87例(92.6%)均预防用药.用药时间≥48h为15例,≥72h为12例.结论 我院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给药时机基本符合原则要求,但抗菌药物原则起点稍高,还需进一步规范.
作者:邱雯 刊期: 2012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