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光辉;李高峰;李跃华
目的 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比较动态血糖监测与指血血糖监测分别结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4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双C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以CGMS观察治疗2周后血糖谱的变化,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全天平均血糖、血糖≤3.9 mmol/L时间百分比[TPG≤3.9mmol/L(%)]、血糖≥10mmol/L时间百分比[TPG≥10 mmol/L(%)]控制血糖水平.结果 双C组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GMS结合CSII强化治疗糖尿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王娟;祁贯成;史宝强;李洪波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含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1-2012年收治的300例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患者,按照营养成分不同分为观察组(140例)及对照组(160例),两组患者均常规应用卡文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谷氨酰胺100ml,随访14d,对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含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能有效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并提高机体免疫水平,有助于缓解患者病情,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瓦常文 刊期: 2012年第21期
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症,其发病率为(100~300)/10万,患病率为(500~740)/10万,死亡率为(50~100)/10万,约占所有疾病死亡人数的100%,是目前人类疾病的3大死亡原因之一[1],脑出血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往往是病情加重,加速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此病治疗困难,死亡率高.我科2004年1月-2006年1月救治脑出血并发多器官功能损害48例,根据本病的特点,采取预见性护理,在治疗原发性保护和恢复脑功能的同时,特别重视对多发器官的功能监铡和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提高了治愈率,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吴美红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护生临床实习不同时期的心理压力,正确且恰当的应对对护生的实习是否有促进作用.方法 根据不同实习期间的压力不同,采取跟踪问卷调查的方法,总结他们不同实习期间的心理压力.结果 45名护生在实习早、中、末期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压力,早期为角色转变不能适应,中期为角色转变过渡焦虑,末期为角色转变完成失望.结论 针对实习护士实习期间不同时期的心理压力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能促进护生临床实习的效果.
作者:景雪霏;杨爽;刘丽 刊期: 2012年第21期
血型检测是采供血机构的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微量反应板法血型检测技术是血站目前应用为广泛的一种血型检测技术.用于ABO反定型的红细胞可分为自制红细胞悬液与商品红细胞试剂.自制红细胞悬液成本低,制备容易,但保存期短,人为影响因素较多,易造成血型错判.商品红细胞试剂使用方便,保存期长,但价格较贵.笔者对一种商品红细胞试剂与我站血型室自制红细胞悬液反定型血型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晓峰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牙髓根尖周病是口腔常见的多发病,可引起牙齿颌面部剧烈的疼痛和肿胀.根管治疗术是牙髓根尖周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即使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患牙仍存在4%~15%的失败率[1].经过反复多次常规根管治疗,根尖周病变仍迁延不愈的病例称慢性尖周炎[2],表现为复发性根尖周脓肿和进行性骨破坏,并导致牙槽内缺损和牙齿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是牙髓病治疗的新难点,也是专科医师面临的棘手问题.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发展和显微CT的问世,为难治性根尖周炎病因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镍钛再处理技术、光活化消毒技术、手术显微镜、显微外科技术在牙髓根尖周病治疗方面的应用促进了治疗理念和治疗技术更新,为提高难治性根尖周炎的治愈率和远期疗效,大限度保存患牙奠定了基础.
作者:程丽东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我院心脑血管类中成药的用药特点及趋势.方法 对2009-2011年我院门诊使用心脑血管类中成药的处方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共提取心脑血管类中成药处方1074张,其中2009年285张(26.5%),2010年353张(32.9%),2011年436张(40.6%),11个品种的DDDS整体上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血府逐瘀片、稳心颗粒、益脑宁片、天王补心片等DDDS总和占到所有品种DDDs和的75%以上.结论 我院口服心脑血管类处方使用基本合理,应加强中成药管理,进一步提高中成药合理应用的水平.
作者:张英;雷芳;张璐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抗菌药物进行抗菌药物金额、品种、使用频度等进行排序分析.结果 门诊22个月抗菌药物使用共78个品种,金额构成比例高的是头孢菌素类及喹诺酮类药物,用药频度(DDDs)排序第一的是喹诺酮类,第二是头孢菌素类;门诊抗菌药物占药品总金额48.03%,注射剂抗菌药物占抗菌药物总金额数的52.12%,而口服抗菌药物占47.88%;注射用药频率高为头孢类药物,口服用药频率高是喹诺酮类药物.结论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还存在不合理现象,有待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合理规范用药.
作者:胡治国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我院抗抗抑郁药的应用,评价合理用药情况.方法 从病案室选取2011-01-31-2012-01-31在我院诊断为抑郁症的门诊、住院患者,对项目记录完整的278份病历,统计抗抑郁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278例患者,女186例(占66.91%),35~45岁者110例(占39.57%)发病较多.抗抑郁药使用多的为西酞普兰,占抗抑郁药总处方的47.7%,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多的为配合使用消化道药物,占27.2%,药物利用指数值分布在0.85~1.18,平均为(1.00±0.07).结论 我院精神科医生应用抗抑郁药治疗方案较为合理.
作者:陈莹 刊期: 2012年第21期
2002年5月-2011年10月我们用天麻鸡汤治疗偏头痛10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02例偏头痛患者中,男37例,女65例,年龄22~45岁,平均32岁.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头部剧烈搏动性跳痛或胀痛,面色苍白,肢冷.有的人伴有耳鸣、眩晕、共济失调,构音困难,感觉异常,恶心呕吐,或者一侧眶上、眶周为主的剧烈头痛,伴有头痛侧流涕、鼻阻,颜面充血等症状.
作者:李西娟 刊期: 2012年第21期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和高坠伤增加,骶骨骨折在临床上日益多见,尤其是引起骨盆后环垂直不稳定和出现神经卡压症状的骶骨骨折,目前多主张早期积极的手术治疗,以利于骶骨骨折解剖复位内固定,解除骨折块对骶神经的卡压,防止骶神经根长时间牵拉而产生的后遗症[1-3].骶骨毗邻结构复杂,如对骶骨前、后解剖结构认识不足,在植入骶骨螺钉时可能会损伤血管神经,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有时甚至会危及病人的生命.为此,现将骶骨骨折置钉安全区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沈乃刚;尹维刚;沈华春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评价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8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妇科腹腔镜围术期专业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妇科腹腔镜围术期专业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要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观察组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SAS和SD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对缩短、降低病人不愉快的程度有一定效果.
作者:王海英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脉压(PP)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2010年8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36例高血压患者,行彩超检查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为正常组和颈动脉斑块组,并实施24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出平均PP.同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患者动脉血中CTGF的表达水平.结果 颈动脉斑块组PP较正常组有增高,且CTGF也处于高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脉压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有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高水平的CTGF导致了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脉压的变化.
作者:罗才福;刘许增;余新东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预防结膜下注射出血的方法以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5月-2011年3月到本院眼科就治的100例愿意接受结膜下注射的眼科疾病患者,注射时注意预防出血,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中,有97例患者在注射过程中没有出血,未出血率为97%;注射后均未发现感染病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但疼痛时间持续不长,后均治愈.结论 对患者进行结膜下注射时,改良相应的注射方法,预防患者出血,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陈岳东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焦虑障碍患者在心理门诊和精神科门诊就诊情况,为焦虑障碍患者提供就诊指导.方法 随机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在心理中心和精神门诊就诊的431例焦虑障碍患者,对其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理咨询门诊焦虑障碍初诊患者(19.3%)明显高于精神科门诊(8.4%).心理咨询门诊以心理干预或联合药物治疗者为多,脱失率为60%;精神科门诊应用药物治疗者为多,脱失率为30%,两门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焦虑障碍患者在两门诊就诊特点的不同表现在人口学资料、干预措施及疗效等方面.
作者:张莉;袁浩龙;何俊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咪唑安定与丙泊酚在老年患者电子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例需要行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组,A组(98例)使用咪唑安定,B组(104例)使用丙泊酚.结果 两组操作时间及检查成功率、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清醒时间、满意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检查中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呛咳、躁动、对胃镜检查有部分或完全有记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组均增加老年患者检查耐受性和合作程度,使用丙泊酚患者耐受性较强,使用咪唑安定较为方便安全.无痛胃镜可根据患者情况、医院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综合来选择药物.
作者:范文伟;吴文华;黄容旺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锁骨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锁骨钢板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20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愈合率为100%.结论 对锁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锁骨钢板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值得在医疗实践中推广使用.
作者:吴容见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比较小夹板外固定与石膏外固定治疗 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优选基层医院可行的Colles骨折的治疗方案.方法 将100例Colles骨折患者分两组,小夹板外固定组50例,石膏外固定组50例,给予相同的手法复位,然后按照组别分别给予小夹板外固定与石膏外固定治疗,随访3个月~2年,比较两组腕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小夹板固定组治疗的优良率为92%,石膏固定组治疗的优良率为80%,小夹板固定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石膏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142,P<0.05);小夹板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石膏固定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小夹板固定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石膏固定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8.575,P<0.01).结论 手法整复后小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临床疗效确切,关节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康复时间短,且操作简单、固定方便、费用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犹怀勇 刊期: 2012年第21期
手术是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手术治疗尽管作用很大,但手术的本身仍是一种对身体的创伤和组织的破坏,会产生疼痛、不适、出血等.无论手术的大小,人们普遍对手术的反应是紧张、疑虑、恐惧,患者对手术的认识和心理变化各有不同,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手术和稳定情绪,是护士首要的工作.
作者:陈玉萍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 我院外科2006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SAP患者5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早期采用传统的方法治疗,研究组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应用通腑攻下方点滴法保留灌肠,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中转手术率和病死率.结果 研究组治愈率(80%)比对照组(56%)明显增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32%) 比对照组(60%) 明显降低(P<0.05).中转手术率研究组(12%)比对照组(20%)相对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研究组(8%) 亦较对照组(20%)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早期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有明显作用,其治愈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病死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可作为SAP的综合治疗的重要方法,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高庆冉;张宝林 刊期: 2012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