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侯志飞;相会欣;谷菲菲;张雪荣
目的:观察三化汤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胞质附着蛋白(ZO-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三化汤低、高剂量组(7.2,14.4g·kg-1)、尼莫地平组(8.1 mg·kg-1).大鼠常规饲养3d后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7d后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脑缺血2h再灌注24 h后,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ZO-1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脑组织ZO-1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三化汤高剂量组脑组织ZO-1表达显著升高(P<0.01),尼莫地平组脑组织ZO-1表达也明显升高(P<0.05),三化汤低剂量组脑组织ZO-1表达升高不明显,无显著性差异;三化汤高剂量组升高脑组织ZO-1表达较尼莫地平组明显(P<0.05).结论:三化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樊凯芳;梁晓东;李晓亮;唐迎雪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复方Ⅰ(决明子、丹参、苦丁茶配伍),复方Ⅱ(决明子、丹参、绞股蓝配伍)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血脂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并对两个不同配伍在降血脂作用中所产生的协同作用进行比较.方法:将5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模型组、阳性组、复方Ⅰ组及复方Ⅱ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用常规饲料喂养外,其余4组均以高脂饲料喂养4周,建立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模型.正常组和高脂模型组ig给予相应体积的蒸馏水,阳性组给予辛伐他汀片(7 mg·kg-1),复方Ⅰ组给予决明子、丹参、苦丁茶提取物(相当于生药决明子1 596 mg·kg-1,丹参197 mg·kg-1,苦丁茶230 mg·kg-1).复方Ⅱ组给予决明子、丹参、绞股蓝提取物(相当于生药决明子1 596 mg·kg-1,丹参197 mg·kg-1,绞股蓝648 mg·kg-1).连续ig给药4周,观察两种配伍对小鼠体重、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和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并对肝、肾、脾等脏器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两个配伍组均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TC(5.24±1.09,5.53±1.03) mmol·L-1,TG(0.85±0.10,0.89±0.07) mmol·L-1,MDA( 14.30±1.87,15.65±1.78) nmol·L-1含量(P<0.01),明显升高血清中HDL-C( 3.47±0.36,3.34±0.25) mmol·L-1含量,SOD(107.71±7.74,104.87±6.42) U·mL-1活力(P<0.叭),其中复方Ⅰ降低TC,MDA含量作用较明显.结论:两个配伍组均有辅助降血脂功能,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及保肝作用,复方Ⅰ作用更明显.
作者:卢锟刚;乐智勇;陈桂林;王松笛;宋成武;方念伯;余尚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通窍汤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梗死并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脑血管科住院患者1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8例,治疗组采用通窍汤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治疗组饮水试验积分由(4.51±0.5)分下降至(1.78 ±1.09)分,对照组由(4.57±0.49)分下降至(3.98±0.91)分,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有效率95.5%,对照组有效率76.3%,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通窍汤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梗死并假性球麻痹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唐学敏;石景洋;魏小萌;马锐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对冰片促进口服药物吸收的实验研究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生物利用度低是口服药物制剂经常出现的情况,选用安全有效的吸收促进剂来增加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兴未艾.对冰片促进口服药物吸收作用的3种研究方法(在体法、体外法和体内法)的文献报道进行综述并加以探讨,分析认为,冰片对口服药物吸收的调节作用与药物分子结构和给药浓度,冰片的种类、浓度和用法等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吸收机制尚未明确.故针对水溶性差和代谢迅速的药物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冰片促进口服药物吸收的研究将为冰片促吸收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张海燕;邬伟魁;芦乾;贺娅;宋伟;李芳;杨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方对人结肠癌多药耐药细胞HCT8/V的逆转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人结肠癌HCT8/V多药耐药细胞常规培养,5%健脾解毒方药物血清作用48 h后,MTT法检测HCT8/V细胞对化疗药敏感性的影响,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检测耐药细胞内长春新碱(VCR)药物浓度,流式细胞仪分析健脾解毒方对5-氟尿嘧啶(5-Fu)诱导的HCT8/V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健脾解毒方能增加HCT8/V细胞对VCR、顺铂(DDP)、5-Fu、吡柔比星(THP)4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4种化疗药的IC50分别从( 191.08±18.18 )mg·L-1下降到(90.13±6.33 )mg·L-1;(290.79±28.38) mg·L-1下降到(22.16±1.82) mg·L-1;(23.12±1.99) mg·L-1下降到(9.88±0.86 )mg·L-1;(26.40±2.92) mg·L-1下降到(19.41±1.48) mg·L-1;健脾解毒方药物血清作用HCT8/V细胞48 h后细胞内VCR浓度明显增高(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健脾解毒方能提高5-Fu诱导的HCT8/V细胞的凋亡率,使细胞阻滞于G1期.结论:健脾解毒方通过增加结肠癌多药耐药细胞内化疗药物浓度,抑制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逆转HCT8/V细胞株的多药耐药性.
作者:隋华;靳宝辉;殷佩浩;范忠泽;李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建立雷公藤醇提物致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进而探讨中医经典方剂归脾汤对其的保护作用.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归脾汤低、中、高剂量组(4.5,9,18 g·kg-1).分别以相应剂量连续ig5 d后,再以雷公藤醇提物(3.2 mg·kg-1)ig3 d造模.检测大鼠肝病理组织,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SOD,GSH-Px活性明显降低(P<0.05),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肝脏病理呈脂肪性病变,肝细胞浑浊.与模型组相比,归脾汤各组均可有效降低血清ALT,AST,MDA水平(P<0.05),提高GSH-Px水平(P<0.05),中、高剂量还可提高SOD水平(P<0.05);归脾汤各组肝脏病理损伤与模型组相比较均有所减轻.结论:归脾汤对雷公藤所致肝损伤有保护作用,而且急性肝损伤的发生机制与脂质过氧化有关.
作者:周文静;柴智;王永辉;闫润红;周然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优化超临界CO2萃取穗花大黄中总蒽醌的工艺条件.方法: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蒽醌含量,以大黄萃取物中总蒽醌的含量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选工艺条件.结果: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50℃,萃取2.0h.提取物中总蒽醌的质量分数23.4 mg·g-1,总蒽醌转移率达91.4%.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穗花大黄总蒽醌的提取.
作者:薛鹏喜;童志平;谢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比较甘肃产柴胡根和茎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异同.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甘肃产柴胡根和茎中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柴胡根和茎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柴胡根和茎中挥发油得油率分别为0.04%,0.01%.两部位共鉴定出95个化合物,其中从根和茎中分别鉴定出52,72个.共有化合物29个,分别占各部位挥发油总量的61.29%,53.54%.根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正己醛(17.00%)、2-戊基呋喃(8.10%)、棕榈酸(6.71%)、5-异丙基-2-甲苯酚(6.65%)、百里香酚(5.23%)、正庚醛(4.64%)等;茎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棕榈酸(10.79%)、3-甲基-4-异丙基苯酚(8.31%)、香芹酚(6.19%)、正己醛(6.09%)、2-戊基呋喃(4.42%)等.结论:甘肃产柴胡根和茎中挥发油的成分组成和含量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实验结果为柴胡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作者:孙宗喜;吕晓慧;徐桂花;苏瑞强;赵志全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建立黄牡丹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考察黄牡丹不同部位中芍药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TC-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12∶88),检测波长235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结果:芍药苷进样量在0.40~4.00μg,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A=1095.3 C+31.608(r=0.999 9),平均回收率100.59%,RSD 1.66%.芍药苷在不同部位中的含量分布为果实>叶>栓皮>皮部>茎>木部.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芍药苷可作为控制黄牡丹药材质量的一个指标成分.
作者:冯源;王胤;周浓;姜北;余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唇形科香薷属植物大黄药Elsholtzia penduliflora W.W.Smith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大黄药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7-甲氧基白杨素(1)、5,7,8-三甲氧基二氢黄酮(2)、阿魏酸(3)、白桦酸(4)、木犀草素(5)、咖啡酸(6)、3β-O-乙酰熊果酸(7)、山香二烯酸(8)、蔷薇酸(9).结论:化合物2,7~9首次从香薷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王玮;侴桂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优化元胡止痛软胶囊中延胡索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延胡索乙素含量为指标,HPLC测定其含量,选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乙醇体积分数、加醇倍数、提取次数、提取时间等影响因素.结果:优选的提取工艺为6倍量70%乙醇提取3次,每次1.5h.3批验证试验RSD 2.69%.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杜茂波;刘淑芝;刘树扬;葛克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决明子中化学对照品红镰霉素龙胆二糖苷的稳定性.方法:将红镰霉素-6-O-β-龙胆二糖苷分别置于不同温度、湿度及不同溶剂环境下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计算剩余率.结果:温度对红镰霉素龙胆二糖苷的稳定性影响较大,湿度影响次之,温度、湿度越高,稳定性越差;红镰霉素龙胆二糖苷在甲醇、乙醇中较为稳定,在水、0.1%盐酸溶液稳定性次之,在0.1%氨水溶液中稳定性差.结论:红镰霉素龙胆二糖苷应置于干燥器中低温或室温密封保存;红镰霉素龙胆二糖苷对照品溶液应选择甲醇和乙醇为溶剂,低温保存.
作者:姜艳艳;徐冬艳;王月明;刘慧;刘斌;石任兵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运脾消食汤合多潘立酮治疗脾虚食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60例FD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多潘立酮片,每次10 mg.3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运脾消食汤,水煎分服,1剂/d.两组均以7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痊愈率观察组为77.50%,对照组为52.5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50%,对照组为77.5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上腹不适、暖气、烧心、反酸等临床症状症状积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运脾消食汤合多潘立酮治疗脾虚食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显著,且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熊瑛;张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白花蛇舌草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花蛇舌草全草的挥发性成分,GC-MS结合保留指数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采用GC-MS分析,检出55个组分;MS结合保留指数定性,鉴定出其中29个成分.结论:该方法分析白花蛇舌草中挥发性成分,更准确、简单、快速并节省药材.
作者:杨帅;杨文文;胡金芳;吕青涛;容蓉;蒋海强;巩丽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火麻仁油对衰老模型小鼠皮肤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D-半乳糖颈背部皮下注射(sc)复制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造模1h后各给药组灌胃(ig)给与不同剂量试验药物,共42 d,同时分别观察火麻仁油高、中、低剂量(12.0,6.0,3.0 mL·kg-1)对衰老模型小鼠皮肤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脂褐质(Lpf)、羟脯氨酸(Hyp)、皮肤水分含量的影响;对比各组实验动物相同部位皮肤的组织病理学形态,表皮及真皮厚度,真皮胶原纤维排列松密情况、弹力纤维面积及形态的差别变化.结果:火麻仁油高剂量组MDA,LPf平均含量分别为7.13 nmol·mg-1和0.83 μg· g-1,中剂量组MDA平均含量为7.29 nmol·mg-1,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下降(P<0.05);高、中剂量组SOD活性平均值分别为21.95 U·mg-1和21.45 U·mg-1;而Hyp含量平均值分别为8.31 μg· mg-1和7.92 μg· mg-1,它们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提高(P <0.01,P<0.05);高、中剂量组也显著升高皮肤水分的水平(P<0.01~P<0.05),低剂量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火麻仁油能改善和促进衰老模型小鼠毛发的生长,病理观察真皮厚度和毛囊数均有增加;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的数量和形态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火麻仁油能够对模型小鼠发挥抗皮肤衰老和抗氧化作用.
作者:李寒冰;马永洁;苗静静;张娟;任汉阳;李根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不同厂家黄连上清片的质量情况以及对问题的分析,为提高药品标准,正确地评价药品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7家生产厂家10批样品进行片芯质量测定,样品粉末显微镜观察,建立5种蒽醌类化合物(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含量测定方法,并对样品中5种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不同生产厂家的产品显微观察无区别,但片重差异和5种蒽醌类化合物存在较大差异.结论:不同厂家的黄连上清片由于制剂工艺、原材料质量等不同,导致了产品质量存在较大差异.
作者:王胤;沈力;周浓;刘氏清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组采用附桂骨痛胶囊和筋骨痛消丸口服,并加中药熏洗.两组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组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活动指数及lysholm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7.5%优于对照组的76.9% (P<0.01).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KOA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忠伦;刘旭;王昌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青春前期大鼠睾丸单侧扭转复位后对健侧睾丸的远期影响,并探究生脉注射液对其的保护作用.方法:5周龄健康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生脉注射液组(实验组),生理盐水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建立左侧睾丸扭转复位模型,术后7周取健侧睾丸及附睾,分别测定睾丸质量和附睾尾中精子活率,睾丸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和假手术组健侧睾丸质量与精子活率,睾丸组织中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NOS活性和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实验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健侧睾丸精子活率与睾丸质量下降,健侧睾丸组织中SOD活性降低,NOS活性和MDA含量升高,但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春前期大鼠单侧睾丸扭转复位后可致健侧睾丸损伤,生脉注射液对青春前期大鼠睾丸扭转复位后健侧睾丸损伤远期效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余益栋;杨葵葵;赵姝琪;许琪琛;阎俊文;张高泽;张金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帕病2号方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纹状体两点注射法造成左侧纹状体损毁模型,ip阿朴吗啡(APO)诱导并诊断大鼠旋转行为,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帕病2号方高、中、低剂量组(32.0,16.0,8.0 g·kg-1)、美多巴组(0.075 g·kg-1)、模型组,连续ig4周,同时设立正常组,正常组与模型对照组给予等容积蒸馏水;应用比色法测定大鼠纹状体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ip APO诊断大鼠旋转行为的变化.结果:神经行为学方面,模型组大鼠治疗前后旋转圈数无显著差异,帕病2号方高、中剂量组大鼠旋转圈数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且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美多巴组大鼠旋转圈数亦明显减少(P<0.05).模型组MDA( 13.48±3.71) nmol·mg-1明显升高,GSH-Px,SOD(497.48 ±72.61) NU·g-1,(113.11±8.08)U·mg-1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或P<0.01);帕病2号方高、中剂量组可明显降低MDA(9.29±3.25),(9.62±2.78 )nmol·mg-1,提高GSH-Px,SOD活性[分别为(612.53±53.20),(637.03±133.21)NU·g-1及(123.93±9.84),(120.21±10.63)U·mg-1](P<0.05);低剂量组仅GSH-Px增加(573.19±54.86 )NU·g-1,MDA,SOD则无显著改变.美多巴组上述指标均无显著改善.结论:帕病2号方明显改善PD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提高其抗氧化能力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并呈明显的量效关系.
作者:文晓东;雒晓东;王春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苦参与白土苓配伍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小鼠体内抑瘤、镇痛、止血、抗炎四种模型,比较复方苦参注射液(含生药15,7.5,3.75 g·kg-1)、苦参注射液(含生药10.5,5.25,2.63 g·kg-1)、白土苓注射液(含生药4.5,2.25,1.13 g·kg-1)与药效的关系.结果:复方苦参注射液、苦参注射液具有明显的体内抑瘤(高、中剂量)、镇痛(高、中剂量)、抗炎(高剂量)作用和止血作用(高剂量);白土苓注射液仅有一定的镇痛(高、中剂量)、缩短凝血时间(高剂量)作用;苦参与白土苓配伍为复方苦参注射液后,可增强苦参的抑瘤作用(高、中、低剂量),可提高苦参的镇痛作用强度和作用时间,缩短凝血时间(高剂量)和出血时间(高剂量),并提高苦参的抗炎作用(高、中、低剂量).结论:苦参和白土苓配伍应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表明复方苦参注射液配伍应用具有合理性.
作者:张志伟;海丽娜;高志远;王金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