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强;焦文学;王振昊
近年来,随着公众医疗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也有所增强.在这种背景下,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医疗体制以及护士自身的素质是护理职业风险主要因素之一.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病人死亡或伤残后果的可能性,除具有一般风险的特性外,还具有风险水平高、风险不确定性、风险复杂性、并存在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风险后果严重等特性.
作者:汪咏梅 刊期: 2012年第27期
冠心病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使心肌缺血的一种心脏病.临床上以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多见.银丹心泰滴丸是一种新型的治疗冠心病的纯中药制剂,我们自2008年以来应用于临床治疗冠心病患者120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炯波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痛风能促进动脉硬化的发展[1],临床医师对痛风患者并有高血压、高脂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应及时治疗,对预防卒中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作者:仇联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缬沙坦分散片是现在临床使用很多的抗高血压药物,在临床的实践中发现,很多高血压患者单用缬沙坦分散片治疗还不能控制好血压.所以,我们用缬沙坦分散片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患者,观察不良反应和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凡海 刊期: 2012年第27期
七氟烷是一种新型的吸入全身麻醉剂,它具有血气分配系数低,对循环呼吸影响比较小,无呼吸道刺激,麻醉诱导快速且易于接受,麻醉维持具有良好的可控性,现在已较广泛应用于小儿手术麻醉中,高浓度诱导用于成人,但已经证实患儿可耐受高浓度吸入及浓度的快速改变,并能降低患儿术中发生心搏骤停风险等特点,本研究就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范伟民;张琴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阿托品治疗儿童假性近视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3月入我院门诊进行治疗的180例假性近视儿童.对其采用硫酸阿托品眼膏治疗半年,同时实施追踪观察措施,收集所选患者在1年内的所有验光屈光度的检查情况,后总结和分析儿童近视度数变化的情况.结果 6个月后,近视度数均已得到有效控制,儿童中既有近视度数减少的现象,也有近视度加深的现象,加深幅度为-0.50DS,但总体评价仍在可控范围内,在近视加深的儿童中近视度数的增幅已明显减慢,轴向与散光相差不大.统计近视屈光度结果为:有102例屈光度得到控制不增长,占56.7%;有56例屈光度减少,占31.1%;有22例屈光度加深,占12.2%.结论 对于假性近视儿童,使用硫酸阿托品眼膏进行早期治疗,可以降低儿童的近视度数或者控制其停止加深,无不良反应发生,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硫酸阿托品眼膏治疗儿童假性近视有效、安全、可靠.
作者:姚龙全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将神经内科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在住院期间实施舒适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不适均明显改善,护理满意度达98.33%,与对照组的78.3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应用于神经内科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住院天数,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
作者:陈娜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脓毒性休克的疗效.方法 将同期收治的41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凝血酶原时间、白细胞计数及病死率.结果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后,治疗组的心率、凝血酶原时间、白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能对脓毒性休克发病的多环节起阻断作用,明显降低其病死率,改善预后.
作者:金宝灿;王天昌;广跃乾;胡显静;王琼;韦薇 刊期: 2012年第27期
探讨护士长对病区休假日的临床护理,以及如何进行安全管理,以期对临床护理管理提供可靠的经验借鉴.我科从2011年1月-2012年3 月的各种休假日期间,制定休假日安全管理值班制度,杜绝了因护理工作缺陷而造成医源性问题的发生,为临床护理实际工作提供了参考.
作者:陆伟;周丽娟;刘晓丽 刊期: 2012年第27期
儿童药品的生产及使用存在诸多问题,国家需要制订相关政策规范儿童药品的研发生产及使用,从业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保障儿童合理用药.
作者:刘强 刊期: 2012年第27期
肺心病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又称阻塞性肺气肿性心脏病,是指由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心脏 病.呼吸衰竭常见于肺心病晚期.由于各种原因使肺脏不能完成正常的气体交换,导致机体出现严重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缺氧早期主要表现为紫绀、心悸和胸闷等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头痛、头胀、烦躁不安、语言障碍,并有幻觉、精神错乱、抽搐或震颤等.动脉血氧分压低于3.3kPa(25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超过9.3kPa(70mmHg)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更明显,出现意识淡漠、嗜睡,进而昏迷以至死亡.肺性脑病及呼吸衰竭严重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因此,做好肺性脑病与呼衰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
作者:张志华;李素霞;袁晓燕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水飞蓟宾胶囊、阿拓莫兰联合治疗肾移植术后肝损害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立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2例,给予水飞蓟宾胶囊(商品名:水林佳,天津天力士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40mg,3次/d,口服;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阿拓莫兰1.8g静脉点滴,1次/d.疗程2周.对照组19例,给予口服肝泰乐片;联苯双酯滴丸7.5mg,3次/d;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甘利欣注射液150mg静脉点滴,1次/d.疗程2周.结果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ALT有86.4%恢复正常,而对照组只有63.2%;治疗组AST有85.7%恢复正常,而对照组只有57.9%;治疗组Tbil恢复正常8例,对照组Tbil恢复正常7例;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水飞蓟宾胶囊、阿拓莫兰联合治疗肾移植术后肝损害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田红霞;张辉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对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进行分析,总结优势和不足,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68例急性心血管患者,急性心肌梗死26例,急性心力衰竭16例,急性心绞痛26例.根据不同病种,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临床病症、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等进行分析.结果 68例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呼吸困难、心悸、昏阙等病症得到改善,心功能得到恢复,病情明显好转,有效率较高.结论 急性心血管患者,经过及时的诊断和适当的治疗,病情能够得到有效缓解,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赵菊萍 刊期: 2012年第27期
1 病例简介患者,女,31岁,未婚,无业人员,因吸食海洛因 6年,曾 2 次戒毒失败,经朋友介绍,于2011 年 10月9日来我中心美沙酮门诊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主要吸毒方式为烫吸,既往无外伤及手术史,无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血压105/70mmHg,脉搏78次/min,呼吸20次/min,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尿吗啡初筛阳性.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正常,HCV阴性,HIV 阴性.
作者:谢小敏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脑梗死的主要因素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体质量超重、高脂血症[1].
作者:谢树英 刊期: 2012年第27期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终身性疾病.一旦确诊,一般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终身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合理使用降压药物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防止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许加红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正天丸治疗后循环缺血(PCI)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79例)应用正天丸治疗,对照组(66例)给予普通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症状、体征及血液指标等改变.结果 患者治疗后白细胞计数、三酰甘油、胆固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等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正天丸具有降黏、去纤、抗炎、抗凝、解聚的作用,是治疗PCI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玉堂 刊期: 2012年第27期
肺癌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是肺癌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我科自2008年起对25例肺癌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采用股静脉穿刺置管取代传统的外周静脉用药,取得满意的效果,不仅减少患者直接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化疗药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化疗药外渗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小琴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HDCP)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相关调查问卷,通过相关专业医护人员对150例HDCP产妇(观察组)和300例本院住院待产的健康产妇(对照组)进行回顾性调查,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孕妇的年龄、平均收入、孕期体质量增加、家庭高血压遗传病史、不良情绪等都是HDC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HDCP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避免这些高危因素对预防HDCP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尚有其他潜在因素需要进一步探索.
作者:周茵 刊期: 2012年第27期
抗菌药物后效应指的是当细菌和抗菌药物进行短暂的接触时,当药物的浓度逐渐下降直至比低的抑菌浓度还要低的时候或是其消除后,仍然可抑制细菌的生长的效应.目前对于抗菌药物的药效学的评价,抗菌药物后效应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评价参数.随着对抗菌药物后效应的不断深入的研究,人们更是认识到抗菌药物中的峰浓度和其抗菌活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剂量依赖性极为明显,也无需始终将患者体内浓度始终保持在有效的血药浓度水平上.当血药浓度比小杀菌浓度(MBC)和低抑菌浓度时(MIC)稍低时,其中由高浓度所产生的相应的抗菌后效应仍可以对细菌的生长起到持续的抑制作用.因此我们可根据抗菌药物后效应的相应特点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合理的指导.
作者:王艳春 刊期: 2012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