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合理服药临床体会

宋晋

关键词:合理用药, 临床体会
摘要:合理服药是合理用药的重要保证,经临床药学工作实践,针对目前患者服药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服药姿式、用药间隔、服药时间、服药禁忌四方面,浅析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门诊护士的现状和自我修养

    门诊是医院的第一道窗口,门诊护士的工作能力可反映医院的综合服务水平和实际业务能力,门诊护士的言行举止给患者感受是第一位的.因此门诊护士必须用耐心、爱心、细心诠释着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这不仅让患者及其家属消除了初来医院的茫然,还使其感到亲切、温暖,无形中增加了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增强了抵抗力.

    作者:杜雪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复方丹参输卵管灌注液对新西兰兔输卵管黏膜影响的评价实验

    目的 考察复方丹参输卵管灌注液(CDTP)对新西兰兔输卵管黏膜的影响.方法 对性成熟新西兰兔手术剖腹,向输卵管内注射复方丹参灌注液,24h后作病理切片检查影响程度,以生理盐水作空白对照,并以不经手术的新西兰兔为阴性对照.结果 CDTP对输卵管黏膜有一定的影响,使黏膜上皮细胞不同程度地脱落,并伴有散在的中性粒细胞.空白对照和阴性对照显示输卵管黏膜均正常完整.结论 CDTP对新西兰兔输卵管黏膜具有一定的影响.该考察CDTP对新西兰兔输卵管黏膜的影响操作方法可行、可靠,亦间接反映了CDTP对输卵管炎性阻塞的祛腐作用,为输卵管阻塞后再通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作者:杨辉;刘佩坚;苏健芬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脑出血及其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脑出血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动脉硬化, 脑出血的危险性往往随患者血压上升和病程增长而增加, 多数患者动态下突然发病,起病急骤, 常伴头痛、 呕吐,这是因颅内压骤然升高所致.病情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达到高峰,严重者出现意识丧失存在生命危险.其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病情观察非常重要.本文对1998-2005我院脑出血患者74例进行分析, 给予干预治疗护理后,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李荣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与细菌性阴道病试剂盒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女性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而由各种病原菌引发的阴道病是女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真菌、细菌是引起阴道炎、宫颈炎的主要致病菌[1].阴道分泌物主要是由女性生殖系统的阴道壁漏出液与脱落的上皮细胞组成,此外还有部分宫颈黏液、子宫内膜液、输卵管及卵巢分泌液.

    作者:董雪珂;吕云桂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化疗药物引起颅内静脉窦血栓1例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以脑静脉回流受阻、脑脊液吸收障碍为特征的一种少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年发病率2~4/100万,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病死率5%~15%[1].其病因未明,多与外伤、感染、雌激素水平及凝血功能障碍等有关.抗肿瘤化疗药物目前已被认为是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和导致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但其引起CVST却十分少见,国内外文献亦报道甚少[2].我院神经内科2011年12月收治1例因睾丸精原细胞瘤化疗后形成CVST的患者,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程明礼;李晓玲;陈艳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左氧氟沙星对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自从20世纪60年代喹诺酮类药物问世以来,该类药物发展迅速,从第1代发展到现在的第4代,其中以第3代临床应用为普遍.第3代中又以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临床应用为突出,究其原因系喹诺酮类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口服注射吸收好、血药浓度高、组织分布迅速、耐药性少,而左氧氟沙星是氧氟沙星的左旋体,抗菌活性比氧氟沙星强2倍,临床用量为氧氟沙星的1/2,其水溶性是氧氟沙星的8倍,更易制成注射剂.

    作者:杨文政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1例

    在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与左氧氟沙星注射剂相关的严重病例报告在喹诺酮品种中较为突出.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以过敏反应、全身性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呼吸系统损害、胃肠系统损害为主[1].

    作者:严寓均;董乃青;刘秀坤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不同方法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对心肺复苏的疗效观察

    目的 提高心肺复苏抢救的成功率.方法 将108例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在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后立即快速静脉注射20ml生理盐水,对照组单纯静脉注射肾上腺素,通过临床实践,进行疗效的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为48.1%,存活率为24.1%,高于对照组的25.9%和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后立即快速静脉注射20ml生理盐水缩短了药物到达中心循环的时间,提高了心肺复苏早期的成功率.

    作者:伏彩荣;白银花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献血常备急救药品的使用与管理

    献血常备急救药品是主要针对献血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及时的处理工作.我们知道在进行献血之前会对献血者进行详细的身体测验,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因此,献血常备急救药品的使用次数也是微乎其微,终很难受到相关采血管理部门的重视.但是采血过程中会出现不良反应也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国采血工作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影响献血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必须不断改善献血常备急救药品的使用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情况[1].

    作者:崔伟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合理服药临床体会

    合理服药是合理用药的重要保证,经临床药学工作实践,针对目前患者服药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服药姿式、用药间隔、服药时间、服药禁忌四方面,浅析如下.

    作者:宋晋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多点射频消融治疗巨块型肝癌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射频消融(RFA)是肝癌微创治疗的代表性治疗方式,也是应用广泛的热消融手段,该技术具有创伤性小、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等优势.目前RFA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大肝癌得到肯定疗效,让中晚期肝癌治疗有了新的突破.由于需要多点RFA,治疗范围和时间需要增加,并发症也相应增加,对术后护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我科于2010年10月-2011年12月对92例巨块型肝癌患者应用多点进针RFA治疗,术后针对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制订护理对策,效果显著.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王春清;程昌盛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头孢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及抢救措施

    我院自2008年以来在临床使用头孢类抗生素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从而达到安全用药,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的发生.

    作者:李美菊;许敏;谭世梅;祝方燕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临床使用钙制剂的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我院门诊处方及临床使用钙制剂的情况,从而为其合理使用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对10050张门诊以及临床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出涉及钙制剂的处方数量,以及使用情况.结果 钙制剂的处方约占总处方数的2.89%;处方中内科处方和儿科处方所占比例大,分别为27.93%和20.00%;临床常用的钙制剂为复合氨基酸螯合钙胶囊为37.59%、碳酸钙D3片为23.10%.结论 钙制剂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但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给药,从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达到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月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痰和血浆IFN-γ含量检测对恶性血液病并发肺结核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痰和血浆γ-干扰素(IFN-γ)含量检测对恶性血液病并发肺结核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分别检测并比较33例恶性血液病并发肺结核患者(恶性血液病肺结核组)、34例无恶性血液病的肺结核患者(非血液病肺结核组)、36例恶性血液病无肺结核患者(恶性血液病对照组)、36例健康工作人员(健康对照组)痰和血浆中IFN-γ的含量.结果 非血液病肺结核组痰IFN-γ含量高于血浆中含量,且痰IFN-γ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血浆IFN-γ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恶性血液病肺结核组痰IFN-γ含量低于恶性血液病对照组,血浆IFN-γ含量高于恶性血液病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血液病肺结核组和非血液病肺结核组痰、血浆IFN-γ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痰和血浆IFN-γ含量可以作为恶性血液病并发肺结核诊断(尤其是菌阴肺结核)的重要辅助指标.

    作者:孙忠亮;葛善义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前置胎盘41例临床分析

    前置胎盘是妊娠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与难产及母儿并发症高有密切关系[1].为探讨前置胎盘对母儿的影响,现将我院41例前置胎盘病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蒋达玲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重症哮喘患者14例护理体会

    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简称,是由各种细胞成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气道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高反应性,并可引起气道缩窄,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而重症哮喘是指哮喘急性发作持续24h或以上,经常规治疗症状无法缓解或哮喘呈爆发性发作,发作开始后短时间进入危重状态.其发病机制错综复杂,容易反复发作,难以根治.我院自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重症哮喘患者14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卫华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波立维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以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观察波立维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将89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采用波立维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的变化,以及治疗后第3、7、14天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同时观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84.44%、97.78%,高于对照组的61.36%、86.36%;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含量、全血黏度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第7、14天时N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在安全性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 波立维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并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作者:崔洪源;牛保华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体会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日趋增高,但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仍然不够.通过对 50例高血压患者心理、饮食、用药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提高了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知和保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志琴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脑出血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是指小动脉、毛细血管破裂等原因引起的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好发于55岁以上的中年人.经过治疗,多数患者能够保住生命,但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健康[1].因此,针对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恰当的心理疏导对患者康复及提高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本病患者的护理观察,对脑出血患者心理护理方面的体会如下.

    作者:任红彬 刊期: 2012年第32期

  • 脑血管意外并发偏瘫的护理

    脑血管意外又称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一类疾病.有资料表明全国年发病约200万,其中80%造成残疾;恢复期脑血管病患者约85%以上[1]都有各种不同程度的残疾.通过经积极治疗与康复护理,使患者尽可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生理状态,促进脑血管病患者的恢复是临床面临的重要课题.致残的主要表现是肢体功能障碍和语言障碍.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对于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我科2008-2011年对36例脑血管意外造成的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护理,收到了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燕 刊期: 2012年第3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