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雪珂;吕云桂
我院是市三级甲等医院,所用药品目录逾1700种,月销售金额为1.91~2.26千万元,中位数值为2.084千万元.为加强<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实施)落实,须建立一种医院药库药品信息管理与临床用药之间的对应机制,保证医院稳定的药品供需平衡.笔者根据药库工作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作者:牟修红 刊期: 2012年第32期
目的 了解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论文被引状况.方法 对2009-2011年该院发表的医学论文被引状况统计分析.结果 近3年该院医学论文发表527篇,被引篇数185篇,被引率35.10%;被引频次344次,均篇被引频次0.65次.其中,2009年论文发表186篇,被引篇数80篇,被引率43.01%;被引频次161次,均篇被引频次0.86次.2010年论文发表161篇,被引篇数66篇,被引率40.99%;被引频次94次,均篇被引频次0.58次.2011年论文发表180篇,被引篇数39篇,被引率21.67%;被引频次89次,均篇被引频次0.49次.结论 该院医学论文被引率及平均每篇被引频次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李庆梅 刊期: 2012年第32期
腹部外科手术后的感染中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造成的病死率高,成为腹部外科手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术后的恢复有负面的影响,不仅会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的支出,还极易造成患者急性呼吸功能不全,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1].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护理工作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对腹部外科手术患者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十分关键,合理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作者:章雅晖 刊期: 2012年第32期
目的 分析某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后围手术期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成果.方法 随机抽取符合条件的2011年1~3月、2012年1~3月某院手术科室Ⅰ类切口手术病历各100份.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时机、使用时间、排前10位抗菌药物品种、联合用药情况.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率从100%下降到86%,使用持续时间>48h的比例明显下降.结论 某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围手术期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指标明显改善,但仍没有达到相关的规定指标.
作者:汤美云;王月;黄富宏 刊期: 2012年第32期
目的 观察地佐辛用于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ASA分级Ⅰ~Ⅱ级行腹腔镜择期手术的患者5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2组均采用瑞芬太尼静脉注射麻醉,治疗组于手术结束前30min予以地佐辛静脉注射.比较2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以及术后10min的语言描述评分法(VRS)评分.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长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手术结束前30min予以地佐辛静脉注射能在瑞芬太尼镇痛作用消失前发挥大的效能,作用时间较长,能有效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的痛觉过敏,提高麻醉恢复的质量.
作者:王明全 刊期: 2012年第32期
ICU患者出现某种精神症状而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及器质性合并症,伴有认知功能的改变或感觉障碍,当急性起病和反复波动时,可以诊断为ICU综合征.心脏手术患者由于其疾病的复杂性和疾病所构成的死亡威胁时刻存在,加之治疗时创伤和痛苦等因素的影响,情绪的波动较其他患者大,发生ICU综合征的几率也相应增加.因此,对于心脏手术后的患者除心、肺生理的康复外,有效的心理功能调试、适应过程也十分重要.2006年1月-2011年6月我院ICU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共223例,其中发生ICU综合征144例,科室护理人员针对此类患者积极地采取各种护理干预措施,多数患者恢复良好,现将其病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郑颖 刊期: 2012年第32期
例1:女,59岁,主因腹部饱胀感伴乏力、消瘦3个月,背部疼痛6d,于2010年3月7日入院.查体:腹部饱满,于腹中部偏右侧可触及圆形包块,边界清,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癌抗原125(CA125)、癌抗原19-9(CA19-9)]化验检查正常,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代谢局部增高.超声示:右上腹囊实性占位,考虑来源于胰腺.行CT进一步检查示:胰头位置见分叶状囊实性密度影,实性与囊性分布不规整,呈浮云样改变,边界尚清,胆囊、肠系膜上动脉、下腔静脉均受压向外侧移位,胰管扩张,动脉期无强化,静脉及延迟期轻度强化.拟诊断:胰腺囊实性乳头状瘤;胰腺囊腺瘤;胰头癌.手术中见:灰白、灰红色包块,大小为7.5cm×6cm×5cm,切面灰褐色,实性,质脆,灶性出血、坏死,包膜厚而完整;病理回报:(胰头部)囊实性假乳头状上皮肿瘤伴慢性炎症.术后常规抗感染及全身支持用药,半年、1年各复查1次,无复发及转移迹象.
作者:齐淑玲;刘忠虎;刘朝红;郭金升 刊期: 2012年第32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2组均给予强心、常规利尿、扩血管、β受体阻滞剂和(或)ACEI类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状况好转率、心率、尿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优于对照组的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率改善、尿量改善及心功能改善等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脑利钠肽能明显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梁小卫;罗兴才 刊期: 2012年第32期
脑血管意外又称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一类疾病.有资料表明全国年发病约200万,其中80%造成残疾;恢复期脑血管病患者约85%以上[1]都有各种不同程度的残疾.通过经积极治疗与康复护理,使患者尽可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生理状态,促进脑血管病患者的恢复是临床面临的重要课题.致残的主要表现是肢体功能障碍和语言障碍.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对于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我科2008-2011年对36例脑血管意外造成的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护理,收到了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燕 刊期: 2012年第32期
医院门诊是患者就诊的第一站,门诊患者就诊人数多、流动量大.我院每天门诊量1000余人次,住院人数100余人,住院患者由门诊住院处办理住院手续入住相关科室,健康宣教由本科室责任护士负责,患者能得到自己需要的健康知识,然而大部分门诊患者得不到有关的健康知识宣传.门诊患者就诊量大,医师工作相对增加,时间有限,患者得到的信息就少,门诊护士具有全面丰富的知识,对这部分未住院患者健康宣教具有有力条件.门诊患者大部分都处于亚健康、慢性病多的状态,工作宣教内容以一级预防为主,方法以报刊类、咨询形式,随时随地宣传,内容以平衡膳食与良好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预防疾病为主,具体如下.
作者:魏玉娟 刊期: 2012年第32期
为了观察莫西沙星片剂在治疗轻中度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中的疗效和安全性,选取我院门诊轻中度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47例口服莫西沙星,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异锋;连增志;龚雁兰 刊期: 2012年第32期
目的 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3例,对照组仅予以丹参注射液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2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血凝指标.结果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48%,高于对照组的68.25%;且心电图总有效率为93.65%,高于对照组的73.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凝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出血现象,安全可靠,能够有效地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
作者:张鹏 刊期: 2012年第32期
散装瓶药品是指为摆药工作方便,将多数药品拆零为小单位,如丸或粒储存于广口棕色玻璃瓶中.住院药房大多采用中心摆药,散装药品摆药方便,但由于药品直接暴露于棕色瓶中,其质量缺乏保障,容易变质失效,会给住院患者用药安全带来隐患[1].本文就住院药房散装瓶药品质量及摆药质量的管理进行探讨.
作者:林鸿滨 刊期: 2012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脑心通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脑心通进行联合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来评价药物疗效.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62%,2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心通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对腔隙性脑梗死具有显著的疗效,其效果优于单纯的阿司匹林用药,此法在临床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卫明圣 刊期: 2012年第32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是临床护理的重要手段,其质量对疾病的转归有直接的影响.静脉输注的药物多种多样,如抗生素、中成药、脱水药等,尤其是中成药,其中存在大量的不溶性微粒,大量微粒侵入患者血管,极易发生输液反应;在患者数量多、病情相对较重,需进行大量补液,护患比例失调的情况下,极易出现换液不及时,造成液体滴空现象.为防止此类事情发生,自2011年7月份开始使用一次性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自动排气分隔型),取得良好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周莹莹;王婷婷;刘会;盛婧 刊期: 2012年第32期
山莨菪碱的作用主要是解除血管痉挛,扩张支气管平滑肌,减少耗氧量,兴奋呼吸中枢,抑制胃液及胃酸分泌,改善微循环等.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肺水肿,消化性溃疡,感染和中毒性休克,内脏平滑肌绞痛等.在临床应用山莨菪碱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多,必须注意观察.
作者:冯燕 刊期: 2012年第32期
胃癌占我国恶性肿瘤的第一位,肝脏是胃癌常见、易发生的转移器官[1],胃癌肝转移的发生率高达44.5%,在我国缺少肿瘤等疾病的日常防范意识,多数患者就诊时常发现伴有肝转移等其他脏器或淋巴结的转移,从而失去佳手术时机,临床上只有5%左右的患者适合行胃癌根治+肝切除术,而肝切除术5年生存率只有10%~20%[2],大多数则失去手术根治的机会,是晚期胃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本文就笔者所在医院对30例胃癌伴肝转移患者的综合治疗措施及远期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张明;王吉荣 刊期: 2012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痰和血浆γ-干扰素(IFN-γ)含量检测对恶性血液病并发肺结核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分别检测并比较33例恶性血液病并发肺结核患者(恶性血液病肺结核组)、34例无恶性血液病的肺结核患者(非血液病肺结核组)、36例恶性血液病无肺结核患者(恶性血液病对照组)、36例健康工作人员(健康对照组)痰和血浆中IFN-γ的含量.结果 非血液病肺结核组痰IFN-γ含量高于血浆中含量,且痰IFN-γ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血浆IFN-γ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恶性血液病肺结核组痰IFN-γ含量低于恶性血液病对照组,血浆IFN-γ含量高于恶性血液病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血液病肺结核组和非血液病肺结核组痰、血浆IFN-γ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痰和血浆IFN-γ含量可以作为恶性血液病并发肺结核诊断(尤其是菌阴肺结核)的重要辅助指标.
作者:孙忠亮;葛善义 刊期: 2012年第32期
目的 评价国产法罗培南治疗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4例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试验组予以法罗培南钠口服治疗,对照组予以头孢呋辛酯口服治疗,疗程均为6~14d.比较2组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78.1%和81.3%,总有效率分别为96.9%和93.7%;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2.8%和88.9%;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3%和6.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法罗培南治疗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与头孢呋辛酯相仿.
作者:隋玉玲;李学堂 刊期: 2012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改良的皮内注射带教方法.方法 将80例患者和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由刚进入临床的实习生各5人采用改良和传统的皮内注射法,对注射成功率进行对比.结果 改良组注射后成功率为90.0%,对照组为 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改良的皮内注射法带教能提高注射成功率.
作者:陈洁;徐芳 刊期: 2012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