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167例报告分析

李志光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报告分析, 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普遍规律,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0-2011年上半年收集到的167例中药注射剂ADR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67例中其不良反应累及9个系统/器官,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ADR的发生率高(28.14%);涉及12个品种,其中血塞通发生率较高.结论 应提倡合理使用中药,重视中药注射剂的ADR报告和监测工作,降低或避免ADR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硫酸镁联合开塞露治疗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硫酸镁与开塞露联合治疗老年患者局部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抽取住院并发生静脉输液外渗患者47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5例,采用硫酸镁溶于开塞露中,外涂于患处;对照组22例,采用传统的硫酸镁湿热外敷,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酸镁与开塞露联合治疗老年患者局部水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硫酸镁湿热外敷.

    作者:张高峰;罗月英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纳洛酮治疗眩晕症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纳洛酮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16例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2组患者均给予改善微循环、脱水及激素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治疗眩晕症效果显著.

    作者:宋金梅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64例溶栓治疗护理与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因持续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导致的部分心肌坏死,青年AMI[1]是指年龄在40岁以下,不论病因如何而发生的AMI:其发病急,临床症状及心理负担重,对预后生活质量要求高等特点而与其他年龄组患者有所不同;在无介入治疗条件的基层医院,惟一能尽早实现血管再通使冠脉血流重新灌注的方法就是静脉溶栓治疗,而溶栓治疗的护理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2].本文总结了2001年8月-2011年8月我院青年AMI溶栓治疗的资料64例,旨在总结护理经验与体会.

    作者:魏咏梅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新生儿窒息复苏及护理配合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出生时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而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脑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内发病率 5%~10%[1].因此,做好新生儿窒息复苏和护理,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重要的环节.

    作者:孙涛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布托啡诺防治无痛人流术后子宫收缩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防治无痛人流术后子宫收缩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实施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3组,分别为单纯丙泊酚组(P组)、丙泊酚+芬太尼组(F组)、丙泊酚+布托啡诺组(B组),每组100例,记录术后子宫收缩痛的VAS疼痛评分.结果 F、B组的术后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F、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患者嗜睡发生率(4%)高于F组(1%)和P组(0),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托啡诺联合丙泊酚能有效抑制人流术后子宫收缩痛,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有梅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克林霉素不良反应19例报告分析

    目的 探讨克林霉素不良反应(ADR)/事件(ADE)发生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8年以来克林霉素使用情况与发生ADR/ADE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ADE的发生与输液浓度、静脉滴注速度及患者因素等密切相关.结论 重视给药方法,规范用药,可以减少克林霉素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作者:赵玲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我院3种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实施合理用药干预措施前后甲状腺、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3种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干预效果.方法 抽取2009年7月-2012年9月3种清洁手术病历共370 份,对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干预前为100%,干预后为78.3%;术前抗菌药物的选择、预防用药时机的合理性和用药时间过长等评价指标在干预后有了较大的改善.结论 制定相应管理制度,采取有力的干预措施,对规范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有重大意义.

    作者:黎涛;陈英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硝普钠微泵注射治疗急性左心衰竭126例的护理观察

    急性心力衰竭系急性的心脏病变或慢性心脏病急性发作引起心脏收缩力显著降低或心室负荷加重而导致急性心排血量显著降低,体循环或肺循环压力突然增高,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肺淤血的临床表现[1].硝普钠既能减轻前负荷又能降低后负荷,使外周循环阻力下降,减少回心血量,从而改善心脏泵血功能,达到纠正心力衰竭的目的.对有高血压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效果特别明显.微泵注射硝普钠应用于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可避免因输液滴数变化,剂量不准而引起的血压变化.我科用微泵注射硝普钠治疗急性左心衰竭126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文佳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护理干预在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血压及汉密尔顿评分的影响.方法 将69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及疾病讲座学习,观察患者护理后2、4、6、8周血压及汉密尔顿评分的变化.结果 8周后,2组患者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积分应用尼莫地平法统计分析,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1%,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更好地稳定脑卒中患者的血压及情绪.

    作者:孙蓓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167例报告分析

    目的 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普遍规律,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0-2011年上半年收集到的167例中药注射剂ADR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67例中其不良反应累及9个系统/器官,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ADR的发生率高(28.14%);涉及12个品种,其中血塞通发生率较高.结论 应提倡合理使用中药,重视中药注射剂的ADR报告和监测工作,降低或避免ADR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李志光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自控镇痛泵在电解质紊乱患者中的应用

    患者自控镇痛泵(PCA)是目前应用于临床镇痛治疗的新方法,是通过静脉输液管或硬膜外导管连接置有镇痛药物的自控注射泵.它是一种定容型的收缩压力泵,其优点是自我控制,流速稳定,且用液量少.它主要用于手术后镇痛、晚期癌症患者镇痛、无痛分娩等,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它使镇痛药物在血浆中能保持一个及时的稳定的浓度,并且可让患者自行按压给药以迅速加强效果,治疗更加个体化.与传统肌内注射镇痛药相比,自控镇痛泵具有镇痛效果好,用药量小,血药浓度恒定等优点[1],常用于术后患者.

    作者:卜鸿翔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N端脑利钠肽前体定量检测诊断心力衰竭的价值

    体外定量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的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可作为疑诊为心力衰竭个体的辅助诊断工具,NT-proBNP是评价心功能的敏感指标 ,现探讨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含量变化在心力衰竭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作者:吕云桂;董雪珂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致命性大咯血的临床应用体会

    致命性大咯血是指24h内咯血量在300~600ml的大咯血.内科保守治疗病死率高达50%~100%;外科手术治疗病死率在7.1%~18.2%;急症手术切除病死率高达27%~35%.很多患者因为合并严重的慢性肺病或病变弥散而不适合手术治疗[1].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动脉造影及支气管动脉栓塞术被广泛应用,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肖兵;宋建琼;王红军;谭奇亮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影响.方法 10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观察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4%低于对照组的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作者:耿俊梅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新生儿二次断脐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新生儿脐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特殊门户,脐带的处理关系到预防脐部感染,若处理不当易引起脐部感染、渗出、出血.研究表明在新生儿败血症中,脐部感染占66%~87%,严重者可导致败血症并继发腹膜炎,甚至危及婴儿生命.脐带脱落方式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新生儿二次断脐是在新生儿出生后48~72h后进行脐带的二次剪断.目的是降低脐部感染率,满足新生儿舒适需求及产妇和家属对残留脐带安全的需要.我院从2009年1月开始对正常新生儿采用二次断脐方法护理新生儿脐部.在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和渗血,促进脐部早期愈合与传统自然脱脐方法比较效果显著,现将2009年1月-2011年1月2856例新生儿二次断脐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邱嫒和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隐匿阴茎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

    隐匿阴茎是一种小儿先天性阴茎发育畸形,占青少年阴茎畸形发病率的0.68%,仅次于包茎和包皮过长[1].临床表现为阴茎外观短小,呈鸟嘴状,发育正常的阴茎体隐匿于皮下.患儿存在反复的包皮阴茎头炎、包茎、清洁阴茎困难,若不及早施行手术治疗,会影响到阴茎发育,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障碍[2].我院自2010年1月-2011年7月收治小儿隐匿阴茎 36例,通过隐匿阴茎松解延长术矫治后,疗效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汤天娟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37例临床分析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干与肱骨髁的交界处发生的骨折,常并发神经、血管损伤,处理不当容易发生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和肘内翻畸形[1].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折之一,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其治疗方法包括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牵引治疗、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和手术复位内固定等.2009年6月-2010年6月,笔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我院37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文艺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局部复发护理体会

    泌尿系及男性生殖系统各部均可发生肿瘤,大多为恶性,其中常见的是膀胱肿瘤.膀胱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学和免疫疗法.手术后主要问题是局部复发,而预防复发的主要手段是膀胱灌注.膀胱灌注治疗膀胱肿瘤的药物有丝裂霉素、阿霉素、多柔比星、甲氨蝶呤、长春新碱等.近年来,临床常用以10-羟基喜树碱(10-HCPT)进行膀胱灌注,经观察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患者更愿意接受.

    作者:王晶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器械护士的配合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已被证实是一种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或介入治疗失败后有效的方法.主要手术方式包括有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等[1].OPCABG是在心脏跳动完成手术,特别适用于高龄、危重,不能耐受体外循环的患者.回顾性总结我院实施的53例OPCABG,术后收到了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胡春燕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影响中草药疗效的几种因素

    我国地域辽阔,有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目前全国各地使用的中药材已达8000多种,对防病、治病保障人民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实际应用中影响中草药疗效的因素很多,下面就谈一谈临床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作者:王瑞芹;李书香 刊期: 2012年第3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