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锐
电风暴又称交感风暴,为24h内自发≥2次室速或室颤(VT/VF)[1],其根本原因是各种因素所致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在一些二级预报试验的报告中其发生率达10%~20%.2008年10月-2009年9月本科收治该病患者3例,在对其救治护理中发现,该病具有一定的特点,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吴藤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肝脏是药物浓集、转化和代谢的主要器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药物的广泛应用、新药的不断问世、联合用药的增多,药物性肝损害(DILD)也逐渐增多.回顾性分析我院116例DILD患者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敬斌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常用基本的操作技术.如何稳、准、快建立高质量静脉通道,达到安全、快捷的治疗目的,一直是护理工作者不断探索的目标.1 穿刺血管的选择选择适宜的血管是保证输液成功的第一步.
作者:毕良琼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山莨菪碱联合灯盏花素治疗糖尿病足并下肢动脉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10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44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山莨菪碱,治疗组给予山莨菪碱联合灯盏花素.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下肢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和下肢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 山莨菪碱联合灯盏花素治疗糖尿病足并下肢动脉硬化优于单用山莨菪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立国;吉淑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周围面神经炎亦称贝尔麻痹或面瘫,是口腔科常见疾病,此病治疗方法甚多.笔者1990-2010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面神经炎患者6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62例,>45岁25例,20~45岁33人,10~20岁3例,5岁1例.临床表现及发病部位:临床表现取决于发病部位,(1)病变在茎乳孔附近表现为全面面瘫52例,患者额纹消失,抬眉困难,或不能抬眉.
作者:滕旭红;王新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使用药物.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指出全球患者1/3死于不合理用药[1].我国医院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也相当严重,占用药总数的12%~32%[2].不合理用药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不但增加了有限的社会资金和个人的经济负担,也使人类生存空间的资源日益匮乏.现将不合理用药分析如下.
作者:刘倩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环氧乙烷(EO)是一种常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增塑剂、润滑剂、乳化剂、仓库煎蒸剂、乙醇胺、乙二醇、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油田破乳剂、合成洗涤剂等,此外,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消毒灭菌功能,多年来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的灭菌.同时EO是一种具有挥发性、腐蚀性及毒性的有害物质,使用不慎可导致烧伤和中毒.本院于2006年5月-2008年6月收治急性EO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6例.现将救治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程兵;赵学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随着人民群众法制观念的日益增强,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常识,与之相比,个别护士的法律意识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护理要求,部分护士还没有意识到护理工作中的每个环节都存在着法律问题,因此,护理纠纷也日趋上升.为了提高护士的法制观念,本资料对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作一综述,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作者:卢玉凤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本院门急诊不合理用药情况,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上半年门急诊处方15692张,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不合理用药处方557张占3.55%,其中重复用药占10.41%,联合用药占39.68%,用法用量不合理占42.54%,选药不合理占5.93%,用药与诊断不符占1.44%.前3位不合理用药的临床科室依次为儿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结论 本院门急诊处方用药存在不合理现象,应针对存在问题制定相应措施,以保障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马雪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骨盆骨折是指骨盆壁的一处或多处连续性中断,常并发休克、多发伤、多发性骨折、腹膜后血肿、泌尿系统和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且并发症往往比骨盆骨折本身更为重要.骨盆骨折常见的病因为创伤,如压砸、轧碾、撞挤和高处坠落等;多由于承受强大的外力所致,也可通过骨盆环传达暴力而发生他处骨折;其次为肌肉撕脱伤,多由于暴力的性质、大小和方向的不同引起各种形式的骨折或骨折脱位.该病发病率占全身骨折的1%~3%,是临床上较多见的骨折之一.由于骨盆具有负重、保护盆腔内脏和传递人体载荷的作用,因此严重的骨折不仅会造成内脏损伤,而且对人体的负重会造成严重的影响[1],及时救治与护理至关重要.
作者:侯青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门诊药房取药流程是就医流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此流程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影响着就医过程的整体质量,为了实现既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又降低医疗费用的目标,我院门诊西药房为此进行了探讨,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义奎;李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本院2009年5月-2010年10月对乳腺良性肿瘤患者30例行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0例,均为女性,年龄18~45岁,中位年龄30岁,因单侧或双侧乳房肿块就诊.所有患者均行双乳彩色超声检查,提示单乳肿块20例,双乳肿块10例,直径0.5~3cm,平均2.0cm,其中临床可扪及20例,拟诊为乳腺纤维腺瘤20例,乳腺囊性增生10例.
作者:漆兰;叶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颅内血肿是脑外科常见急症,患者颅脑损伤后直接造成的继发性损害一般为颅内高压、意识障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病死率和致残率均>50%[1].由于患者自身的生理特点,加上合并损伤多,脑损伤严重,伤后昏迷时间长,因此,伤后并发症发生率很高.
作者:张晓风;李爱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随着现代化医学的发展,控制院感染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和关注.医院感染不仅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和安全,还会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痛苦和负担[1].有研究表明,医院感染发病率与医院环境污染状况关系密切[2].
作者:杨丽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3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以丙泊酚麻醉诱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芬太尼麻醉.观察2组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及镇痛效果.结果 观察组丙泊酚用量少于对照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8.5%高于对照组的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可产生较好的镇静和镇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日亮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肥胖患者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时,体表定位困难,易致阻滞不全,外周神经刺激器在区域神经阻滞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2].本科对行手术治疗的肥胖患者48例应用新型Stimuplex HNS 12神经刺激器行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岩;夏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重症患者营养状态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关系.方法 58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VAP组23例和未发生VAP组35例,另选健康志愿者1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的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转铁蛋白(TRF)、血清胆碱酯酶(ACHE)、淋巴细胞计数(TLC)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结果 VAP组入科48h时的PA、入科96h时的TLC及入科1周时的TFR、TLC均低于未发生VAP组,入科96h、1周时SOFA、CPIS评分均高于未发生V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营养不良的机械通气患者易发生VAP,可选半衰期较短的PA和TRF作为监测指标.早期积极地营养干预可能会降低VAP的发生率,改善已发生VAP的危重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学莉;马希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格华止)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2型糖尿病的佳药物治疗方案.方法 将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华止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FBG、2hPG、HbA1c水平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8%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华止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俞铖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人性化护理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精神科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分别于护理前、护理3个月末评定生活质量评分,并评价2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2组护理3个月后生活质量较护理前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80%高于对照组的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其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作者:熊铁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方式及效果.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对社区300名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进行调查和研究,并实施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后老年人医疗保健知识知晓率、参与文艺体育活动率、人际关系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慢性疾病发病率低于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健康教育明显改善老年人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蔡燕颜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