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量注射泵应用中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周桂莲

关键词:微量注射泵, 安全问题, 对策
摘要:微量注射泵具有操作简单、定时、精确、流速稳定、易于调节、小巧便携的优点[1],根据病情需要可随时调整药物浓度、速度,使药物在体内保持有效血药浓度.运用微量注射泵抢救危重患者,能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地配合医师进行抢救.但若应用不当,将适得其反,现就应用中的安全问题及对策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归脾汤加减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20例临床观察

    脑外伤后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2003-2010年笔者用归脾汤加减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2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武拥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基层医院手术室感染管理与控制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点科室,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预后.严重感染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手术室感染的控制与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环节.目前,基层医院手术室在管理上存在许多困难:(1)手术室多为老式建筑,布局不合理,不符合工作流程要求;(2)财力不足,投入少;(3)设施不齐全;(4)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感染控制的观念有待加强.鉴于此,我院从细节入手,采取有力措施进行管理.

    作者:饶德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分析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妇科疾病,据报道,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症状是痛经、月经量增多,生育年龄女性较多,对妇女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我院2009年2月~2010年1月收治子宫腺肌病患者128例,笔者对临床表现和采取的诊断措施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克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自拟健胃治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健胃治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健胃治萎汤,对照组单纯服用胃复春片.观察2组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4%高于对照组的6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胃治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敏;梁冬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我院11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正确评价ADR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6年1月~2010年6月收集的已上报的ADR报告113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急诊科上报例数多为55例占48.67%,其次为内科,口腔科少.男58例占51.33%,女55例占48.67%.患者年龄为0~99岁,各个年龄段均有ADR发生.其中以0~18岁的患者为主占26.55%.共涉及药品7类,其中以抗感染药物为主占67.26%.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83.19%.ADR所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其次是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结论 要加强ADR监测,强化医务人员的防范意识,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莫逢伟;付远清;骆远宁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痛风性关节炎皮肤破损4例护理体会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和其他组织中而引起的病损及炎性反应,多有遗传因素和家族因素,好发于>40岁的男性,多见于拇趾的跖趾关节,也可发生于其他较大关节,尤其是踝部与足部关节.

    作者:陈昌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胃癌急性穿孔的外科手术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胃癌急性穿孔的合理术式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胃癌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手术方式,并进行疗效评价,观察术后平均生存时间.结果 治愈21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穿孔修补处再穿孔和感染性休克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胃癌根治术和姑息切除术的平均生存时间均长于穿孔修补术(P<0.05);胃癌根治术的平均生存时间长于姑息切除术(P<0.05).结论 合理的术式选择和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对降低胃癌穿孔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邓忠南;龚文锋;叶开华;蒙勤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6例护理体会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为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所致,多见于早产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缺乏使肺泡壁表面张力增高,顺应性降低.呼气时功能残气量明显降低,肺泡易于萎陷,吸气时肺泡难以扩张,潮气量和肺泡通气量减少,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作者:朱芸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治疗窗窄药片5种分剂量准确性研究

    目的 了解5种治疗窗窄药片分剂量的准确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药片切割器、剪刀、刀片对5种药片分剂量成2等份及4等份.结果 5种治疗窗窄药片中,硬度大和小的药片分别为氨茶碱、地高辛;直径大和小的药片分别为卡马西平、地高辛;厚度大和小的药片分别为卡马西平、地高辛.地高辛(切)、苯妥英钠(切)FW(1/2)和FW(1/4)与TW(1/2)和TW(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高辛(剪)、氨茶碱(剪)、华法林钠(剪)、苯妥英钠(剪)FW(1/4)与TW(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华法林钠(刀)FW(1/2)和FW(1/4)与TW(1/2)和TW(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种药片用3种工具分剂量至少有5片超出质量差异15%,均不符合欧洲药典标准.分剂量成2等份时,应用剪刀超出平均质量15%的药片数均较其他2种方法多;分剂量成4等份时,3种方法超出平均质量15%的药片数均较分剂量成2等份时多.结论 5种治疗窗窄药片应用3种工具分剂量准确性较差,临床用药应引起足够的注意.需要调整给药剂量时,可考虑用液体制剂分剂量.

    作者:刘元江;缪经纬;陈景勇;邓欣;张黎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多发于青壮年,其特征为腰痛伴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有马尾神经损害者可有大小便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截瘫,对患者生活、工作和劳动均可造成很大影响.现将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连松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依达拉奉治疗高原地区急性脑梗死71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高原地区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1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1例.2组均给予低分子肝素钠、阿司匹林肠溶片、川芎嗪注射液、胞磷胆碱钠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14d后进行疗效评定,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伊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国素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特点及预后分析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新生儿因缺氧引起的严重脑部病变,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主要为易激惹、兴奋或抑制、拒乳、反应差、肌张力改变、惊厥或呼吸异常等[1].HIE易导致各种后遗症.该病具有一定的CT表现特点,CT不仅能诊断脑损伤的情况,而且可对预后进行评价.笔者对46例HIE患儿的CT表现及预后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玲;赵瑞芹;王会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对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方法 100例自愿终止妊娠妇女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对照组单用依沙吖啶.观察2组引产成功率、总产程时间、用药至宫缩发动时间及产后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引产成功率为98%,对照组为9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产程和产后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药至宫缩发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具有产程短、出血量少、成功率高、安全、痛苦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牛玉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胆系静脉造影前的观察与护理

    胆系静脉造影是将造影剂注入静脉后,经肝脏排泄至胆系内,同时显示胆管及胆囊的检查方法,细心观察与周到的护理是造影成功的关键.1 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作者:李爱东;张晓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患者135例早期护理体会

    高血压脑出血是脑血管疾病中病死率高的疾病,其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预后差.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应用较好的改善了预后.本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施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35例,术后施以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瑞芹;张玲;王会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养成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而糖尿病是由遗传原因和环境因素作用而累及全身的病变并需终身治疗的疾病,疾病本身及各种并发症正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及生活质量.进行良好的健康教育,以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作者:康海叶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开展外科护理技术操作竞赛的实践与体会

    <外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重要课程,其中的备皮、换药、手术室无菌技术、小创口缝合、拆线等是基层部队常用的护理操作技能.为提高其岗位任职能力,缩短实习和岗位适应期,我院从2006年开始在临床实习前1个月组织开展外科护理技术操作竞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组织与开展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张玥;周丽萍;都维红;尚晓娜;王学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ST)的发生率、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方法 选择AMI行PCI治疗后发生ST的患者28例,围手术期均使用阿司匹林、硫酸氯吡格雷片或噻氯匹定双重标准抗血小板治疗和肝素抗凝治疗.结果 因胃溃疡或出血未用或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后发生ST 8例,在经球囊扩张(PTCA)并尿激酶溶栓术中发生室颤死亡1例,发生ST后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死亡1例.22例均于PTCA或PCI治疗血管再通.2例经冠脉搭桥术(CABG)治疗好转.2例可能的ST在术后24h内出现心绞痛,心电图示ST段抬高,肌钙蛋白升高,经加强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后病情好转.多因素logist回归显示前壁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C型病变、支架的长度及早期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是发病的危险因子(P<0.05).结论 AMI患者PCI术后的ST形成发生率很低,但是预后较差.复杂的冠状动脉病变型类型和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差可能是ST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早期介入治疗可改善预后.

    作者:李爱焕;薛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头孢曲松钠注射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女,54岁,于2010年9月16日因发热、咽痛、咳嗽来我院就诊,诊断:呼吸道感染.给予生理盐水250m1+头孢曲松钠3g(石家庄中诺药业生产,批号为100702337)静脉注射(皮试阴性),滴注约30ml时,患者自觉胸闷、心悸、恶心、呕吐,继之出现全身瘙痒、高出皮面似针尖大小的红色皮疹、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牙关紧闭、面色苍白、意识不清、四肢湿冷.

    作者:侯焕芳;李存秀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推拿、牵引、运动疗法等非手术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观察2组起效时间、临床疗效、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48h内起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的6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第8周末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程度均轻微,经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或消失,治疗第1、4、8周末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与脑电图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疗效确切,服用方便,安全性高,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蒙云;俸小平;唐志浩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