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奥扎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辅治脑血栓形成44例疗效观察

杨柳三

关键词:脑血栓形成, 奥扎格雷, 低分子肝素钙
摘要:目的 探讨奥扎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辅治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脑血栓形成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胞二磷胆碱、维生素E、维生素C、脑细胞保护药等,并控制血糖、血压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奥扎格雷8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续应用14d;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0.4ml皮下注射,每隔12h注射1次,连续应用7d.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高于对照组的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扎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能够显著改善脑血栓形成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如何提高导检护士服务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民众的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在体检流程中,服务质量是健康体检中的重要内容,所以深化导检服务、提高服务质量至关重要,而导检护士则是实施此项服务的主体,两者密切联系.

    作者:吕志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新生儿抚触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抚触是经过科学指导的、有技巧的抚触,是通过抚触者双手对被抚触者的皮肤和部位进行有次序、有手法技巧的抚摸,让大量温和的良好刺激通过皮肤的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生理效应.现将我院产科2009年1~10月开展新生儿抚触取得的良好护理效果及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魏清芬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膜外操作损伤神经根致下肢疼痛1例

    患者,女,45岁,体质量58kg,ASA Ⅰ级,因多发性子宫肌瘤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前未用药,使用硬膜外包配有6.5号局部麻醉针头、18号硬膜外穿刺针、透明硬膜外导管.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下行LI<,1-2>硬膜外间隙穿刺,硬膜外针穿刺困难,反复穿刺多次,第5次穿刺成功,但置入硬膜外导管时,右下肢出现明显触电感,调整硬膜外针方向后顺利置入导管.术中局部麻醉药用2%利多卡因,静脉辅助用药芬太尼0.1mg、咪达唑仑4mg.手术历时3h,术后6h患者主诉右大腿外侧局部区域疼痛,触及时有触电样剧痛.诊断为损伤性神经根疼痛.治疗:消除患者紧张情绪,用软垫保护疼痛肢体,并尽量避免触及疼痛部位,减少活动.予以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连用3d,应用神经营养药及B族维生素,疼痛剧烈时予以止痛药口服.3d后疼痛减轻,15d后出院,仅有局部皮肤麻木感,无功能障碍.3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已痊愈,无不适感.

    作者:张宁平;潘志强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局部麻醉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局部麻醉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6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氯胺酮复合局部麻醉,对照组采用单纯氯胺酮麻醉.监测2组麻醉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比较2组麻醉效果,并记录2组氯胺酮用量、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麻醉后HR、MAP及SpO<,2>水平均优于麻醉前(P<0.05);且观察组麻醉后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氯胺酮用量少,苏醒时间短,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局部麻醉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高彦花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术中心理护理作用探讨

    术中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稳定的情绪,对手术的成功和术后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笔者于2003年3月-2006年3月进修时对50例手术患者实施术中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绪洋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2007-2009年我院抗精神病药物利用分析

    目的 评价抗精神病药物利用情况与发展趋势.方法 对2007-2009年该院抗精神病药物的用药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中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金额和数量逐年增长,传统药物增长缓慢,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增长较快.结论 抗精神病药物的利用基本合理,第2代抗精神病药物已成为临床医师的首要选择.

    作者:于梅霞;任义胜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高血压86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方法 将16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6例给予中西药结合治疗,对照组80例给予单纯西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高于对照组的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2年,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高血压能够同时发挥中西医的优势,达到好的降压效果.

    作者:崔云云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川芎嗪注射液1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16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主.2组治疗2周后综合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芎嗪注射液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作者:齐秀彦;狄琢玉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贫血的疗效观察及年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疗效,并按年龄因素对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对238例血液透析贫血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3000U/支皮下注射,剂量每周100~150U/kg,分2~3次给药.分析其疗效并与年龄的关系.结果 238例患者中有效224例(94.12%),无效14例(5.88%).治疗后238例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尿素氮(BUN)及肌酐(Cr)水平明显改善(P<0.01),贫血改善情况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P<0.05或P<0.01).对Hb上升值及年龄因素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Hb上升值及年龄因素呈负相关(r=-0.682).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贫血安全有效,但疗效随年龄增加而下降.

    作者:霍永生;蒋静涵;章辉;杨沿浪;张卫东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现代化管理在医院档案中的应用

    医院记载了一个单位历史发展的过程,它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客观地反映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背景条件下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工作等,是历史的见证.随着现代化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置身于医院信息集成系统中,医院档案工作者应该认识到医院档案和档案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作者:孟庆勇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产后出血70例临床观察

    产后出血是长期困扰产科工作者的一大难题,是我国目前导致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是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和健康的产科并发症.为了解本地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积极正确治疗,寻求预防产后出血的方法,提高孕产妇的健康水平,现将我院70例产后出血孕产妇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张正飞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手背无痛静脉输液技术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手背无痛静脉输液技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改进组和传统组,各100例.改进组采用改进的穿刺法,传统组采用传统法进行穿刺.对比2组接受静脉穿刺时的疼痛感受及一针穿刺成功率.结果 改进组患者疼痛感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一针穿刺成功率为92.0%高于传统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背无痛静脉输液技术优于传统穿刺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晓霞;朱锡颜;麦少敏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护理体会

    股骨颈骨折是创伤骨科中常见的疾病,以老年人多见,而老年人伤前常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及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伤后又因较长时间的卧床及被动体位,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压疮等各种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精神心理障碍.我院骨科对此类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及实施有效的整体护理,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并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孟彩霞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护理体会

    胆石症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随着腹腔镜、胆道技术的发展成熟,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后胆管一期缝合术在临床上的开展应用证明,LCBDE后一期缝合术疗效优于T管引流术.现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黄丽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产科护患纠纷因素及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国家法律和法规制度的逐步健全,公民的法律观念日益增强,医疗护理纠纷呈现上升趋势.在医院里,产科是一个技术要求高、风险大、事故发生率高、产妇和家属的期望值高、容易发生纠纷的科室.因此,查找并分析各种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对策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保证母婴安全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侯爱萍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阿魏酸钠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23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阿魏酸钠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将慢性肾小球肾炎4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23例给予阿魏酸钠钠0.3g+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24例给予肌苷0.4g、维生素B<,6>0.2g+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0%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魏酸钠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泉崧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儿童用药不良反应87例报告分析

    目的 分析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87例儿童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引起ADR的药物包括6大类13个品种,其中以抗感染药物多,累及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多.结论 应加强儿童ADR监测及报告工作,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葛英;崔红;农孙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沙丁胺醇联合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沙丁胺醇联合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低流量吸氧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沙丁胺醇气雾剂,每次吸入100~200μg,必要时可每4~8h吸入1次,但24h内多不超过8喷;同时给予氨溴索,每次30mg,每天3次,应用7~14d.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丁胺醇联合氨溴索治疗COPD效果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秋玲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体会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供血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软化,病情相对危重,致死率及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的负担和经济压力[1].我科近年对53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产后出血的预后随出血量、失血速度及产妇体质而异[1].其预后直接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和产后的康复,产后出血的护理尤为重要.我院近年发生产后出血2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曹智玲 刊期: 2011年第1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