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学;于波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保肝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疗程6个月,观察2组治疗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完全遵医率为73.3%高于对照组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提高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
作者:李元蓓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侧卧位是肾、输尿管手术常用的体位.侧卧位时,腹腔脏器因体位的改变向上压迫膈肌,且硬膜外阻滞对呼吸肌产生明显的松弛作用,因此侧卧位会对呼吸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合理的体位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证,安置体位时既要符合手术操作的需要,又不能影响正常呼吸、循环及神经功能.笔者将2008年1月-2011年1月对侧卧位手术73例的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作者:苏秀霞;贾凤斌;赵兵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患者,女,20岁,护大学生,生于农村.父母体健,独女.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障碍.家族中无精神疾病史.母足月顺产,幼时发育良好.患者身体和智力发育均正常,讲话声音清晰,情绪低落,意识清楚,自知力完整,主动求治,无幻觉和妄想.患者从小性格内向,胆小,学习成绩尚可,2年前因高考成绩不理想,由父母作主选择了读护校.
作者:王希;魏茹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该院住院分娩产后出血状况.方法 对2009-2010年该院住院分娩产后出血病例状况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2009-2010年住院分娩产妇1782例,产后出血22例,产后出血率为1.23%.其中,2009年住院分娩产妇774例,产后出血10例,产后出血率为1.29%.2010年住院分娩产妇1008例,产后出血12例,产后出血率为1.19%.2009年产后出血率高于2010年产后出血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院住院分娩产后出血率较低,但仍要加强产后出血的防治工作,确保分娩安全.
作者:李庆梅;朱丽霖;沈红;陈辉燕;杜薇;麦永秀 刊期: 2011年第14期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有所上升.1999年8月-2009年10月我院收治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44例,现对其进行临床分析,以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及临床特征.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44例,年龄21~45岁,中位年龄33岁.其中有剖宫产手术史41例,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后1例,孕中期剖宫取胎术后1例,子宫肌瘤剥除术后1例.发病时间为术后3个月~8年,但多数为术后6个月~2年.
作者:赵翠梅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前,社区医疗与护理已经成为卫生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护理对象大多病情相对稳定,或慢性迁延,以老年人居多.现将我社区2002年1月-2010年11月诊治的54例老年性脑血管病患者医疗与护理情况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老年性脑血管病患者54例,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上通过脑血管病诊断标准.
作者:刘盛华;金瑞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老年危重患者气管插管及经口、鼻咽通气管吸痰能有效保持呼吸道通畅,便于清除气道分泌物或异物,增加肺泡有效通气量,减少气道阻力及死腔,提高呼吸道气体交换率.采取吸痰前、后给予加大氧流量的处理,并改进吸痰的吸引方法,可防止或减轻因吸痰降低血氧饱和度(SaO2)对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现将对我科15例气管插管及经口、鼻咽通气管危重吸痰的患者的护理技巧报道如下.
作者:郎静芳;赵义芹;郑愈梅 刊期: 2011年第14期
近年来,头孢菌素应用于临床品种较多,经常在配制及使用过程中出现药液色泽变化及絮状沉淀等现象.有关这类药物配伍变化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本资料就几种常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时的配伍变化做一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如下.
作者:丁红丽;忻志呜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急腹症是腹部急性疼痛总称,是指腹腔盆腔脏器因急性炎症、急性穿孔、梗阻、绞窄或血管栓塞等引起,以急性腹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疾病.往往起病急骤,病情复杂,病情较重,如果诊断不准确,治疗不及时,病死率较高.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护理实践,将外科急腹症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蒋春晖;任晓红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周期性呕吐综合征又称再发性呕吐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其特点是指3次或更多次的发作性顽固的恶心和呕吐,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至数日,2次发作间有长达数周至数月的完全无症状间歇期,患儿不存在任何代谢、神经、消化等系统的异常.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笔者对我院2004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周期性呕吐综合征患儿32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杨英伟;李淑敏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回顾分析我院产前超声检查中诊断为胎儿肾脏畸形28例的临床资料,以探讨超声诊断胎儿肾脏畸形的声像图特征和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03年10月-2010年10月使用东芝SSA-510A超声仪,探头频率3.5~5.5MHz,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12306例,孕妇年龄18~42岁,中位年龄30岁,孕龄18~41周.
作者:张亚丽 刊期: 2011年第14期
胎儿窘迫指胎儿在宫内因急性或慢性缺氧引起的高危状态,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和酸中毒.一般情况下,胎儿对缺氧有很强的耐受性及代偿能力,但严重或长时间缺氧可导致其代偿功能丧失,宫内窒息或留有后遗症,故早期发现、诊断胎儿窘迫,并给予恰当的治疗是保护围产儿安全的关键.
作者:王世诺;王敏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解粘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11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2组均给予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应用抗生素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解粘汤.2组均以5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5.5%和92.7%·高于对照组的36.4%和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解粘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满意.
作者:吴顺忠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172例,其中阴道分娩46例(VBAC组),再次剖宫产126例(RCS组),比较其出血量、住院费用与时间.结果 再次行剖宫产126例中无腹腔粘连42例,腹膜粘连者84例;子宫不完全破裂2例,先兆子宫破裂5例,瘢痕组织薄脆20例,瘢痕愈合不良91例,瘢痕处胎盘粘连8例.VBAC组出血量、住院费用及时间均少于R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剖宫产史并非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无试产禁忌者应在严密监护下行阴道试产,效果明显,安全,经济.
作者:张相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以多种致病性自身抗体和病变累及全身多系统器官为特征,临床表现为各个系统和脏器的功能损害[1].收集我院1998-2008年资料较完整的SLE患者32例,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郝瑞敏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邢台市桥东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情况和疑似异常反应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桥东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84份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4例均为一般反应;涉及疫苗品种共17种;发病时间以9月份多;男多手女,以<3岁发病多;接种后24h内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72例(85.71%);一般反应中常见的是发热,占总病例数的92.86%.结论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工作,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操作,确保预防接种工作的安全性和质量.
作者:李艳菊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建立感冒止咳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用薄层色谱(TLC)法对桔梗、前胡、陈皮、枳壳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陈皮、枳壳中橙皮苷和柚皮苷的含量.结果 TLC图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橙皮苷在0.1880~0.940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77%,RSD为0.83%(n=6),柚皮苷在0.1868~0.934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37%,RSD为1.26%(n=6).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感冒止咳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唐红英;谭浩军;刘灿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弱视是儿童视觉发育过程中的常见眼病,是指不伴有器质性病变的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于相应年龄正常值的发育性疾病[1].我院自2008年7月-2010年6月应用氦氖激光配合综合治疗儿童弱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院眼科门诊的弱视患儿138例201只眼,男103只眼,女98只眼;年龄4~12岁,其中4~6岁112眼,7~9岁54眼,10~12岁35眼;单眼弱视75例,双眼弱视63例;轻度弱视81眼,中度弱视108眼,重度弱视12眼.治疗时间3~12个月,随访1~2年.
作者:周燕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针刀式乳头切开术(NKP)的应用价值.方法 犬以肠代乳头实验按照混合电流中凝、切电流所占的比例不同分为A组(凝、切电流各占25%与75%)、B组(凝、切电流各占50%)、C组(凝、切电流各占75%与25%).各组凝、切指数均为3.5.麻醉后经上腹部正中切口入腹,选择空肠壁切开,取30个切口.猪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实验将猪十二指肠剖开,无菌生理盐水纱布将肠内容物擦拭干净后置于电极板上.针式刀切开时采用混合电流(凝切电流比例为75%:25%),凝、切指数均为3.5,切开长度为1.0~1.5cm,切开方向朝向11~12点位置.观察犬以肠代乳头实验切口出血率和猪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实验,肉眼和光镜下观察记录局部及周围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犬以肠代乳头实验C组切口的出血率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A组和B组切口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猪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实验,肉眼观察3组局部组织均出现颜色变白,碳化,伴有烧焦味.光镜下组织切片观察3组局部及周围组织的损伤不明显.结论 NKP应用混合电流切开,可以在乳头切开的同时起电凝作用,减少了出血,且对组织损伤轻.
作者:张淑梅;冯子坛;常丽丽;刘红芬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吡嗪酰胺(PZA)引起血尿酸(UA)升高导致的继发性痛风.方法 肺结核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服用PZA,对照组未服用PZA,比较2组UA水平及痛风发作情况.结果 治疗组UA水平为(11.41±3.10)mg/d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9±1.49)m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UA正常,无关节疼痛病例.治疗组UA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引发痛风性关节炎2例(10%),停药后对症处理,症状消失.结论 PZA引起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经停药、积极治疗后可以痊愈,并可与其他痛风加以鉴别.
作者:杜小娟;夏淑东 刊期: 2011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