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敏;李焕婷;杨玉梅;邓清
新生儿股骨骨折发病率约为0.13‰.临床常用治疗方法 有:垂直悬吊皮牵引、连衣挽具治疗、夹板固定及腹部固定等.2004年3月-2010年12月我院共接产新生儿10024例,其中股骨骨折2例,发病率为0.19‰.我院采用暖箱内垂直悬吊皮牵引治疗新生儿股骨骨折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成林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维生素K1缺乏导致颅内出血是影响我国儿童生活质量的一个主要原因.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维生素K1缺乏导致颅内出血患儿38例,现将其临床资料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儿38例, 男25例,女13例,其中足月儿30例,早产儿8例.发病年龄为出生2d~3个月,其中出生2~7d 5例,>15d 33例.喂养方式:均为单纯母乳喂养.出生后常规预防性维生素K1 5mg肌内注射3例.发病诱因:长期腹泻30例,应用广谱抗生素3例,无明显诱因5例.
作者:孙子梅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1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组给予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2组降压疗效和空腹血糖(FPG)、血腹胰岛素(FINS)、尿蛋白和左室后壁厚度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为86.2%高于对照组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PG、FINS 水平、尿蛋白、左室后壁厚度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轻微水肿1例,未作特殊处理能坚持治疗;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伴糖尿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艳梅 刊期: 2011年第17期
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是指以慢性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哮喘特殊类型,多发生于小儿.由于其缺乏一般哮喘喘息、气促等特异性表现,加之其少见于成人,常被误诊.我院2006年7月-2010年5月收治CVA患者22例,现将其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朱文宏;程兵 刊期: 2011年第17期
患者,男,25岁.因全身凹陷性水肿,经多方治疗病情反复发作,且日渐加重入院.患者慢性肾炎3年余,现症:全身高度水肿,心急烦躁、夜寐多梦、身热夜甚,腹微胀满,大便2d未解,小便赤少而黄,四肢腰膝酸软无力,口干不思饮,舌红苔黄厚、舌根略腻而干、脉弦细、舌底脉络青紫.实验室检查示尿蛋白(++++)、红细胞(+++)、可见大量透明管型.诊断为久病湿郁化热,邪入营血,瘀血内停,治以清热凉血,化瘀、利湿.处方:白茅根30g,当归10g,丹参20g,坤草20g,公英30g,生大黄15g,丹皮10g,云苓10g,泽泻10g,黄柏10g,枸杞子10g,山药12g,石韦20g,车前子15g.水煎服,每日1剂,经上方化裁用药20余剂,临床症状消失,各项化验指标均正常而痊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作者:王瑞光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通络逐瘀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对其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 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h /再灌注22h模型采用不同方案治疗,比较其神经病学评分、脑梗死范围及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放射免疫法检测患侧皮质内皮素(ET)、血栓素B2 (TXB2 )、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的变化.结果 大鼠脑缺血2h/再灌注22h后,假手术组大鼠神经病学评分均为0分,无脑梗死;尼莫地平组和通络逐瘀汤30、60mg/kg组神经病学评分和脑梗死范围均小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ET及TXB2 含量高于假手术组,6-Keto-PGF1α活性低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尼莫地平组和通络逐瘀汤30、60mg/kg组ET及TXB2 含量低于生理盐水组,6-Keto-PGF1α活性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络逐瘀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ET、TXB2含量,提高6-keto-PGF1α活性,维持TXB2/6-keto-PGF1α动态平衡有关.
作者:方巧明;胡雪勇 刊期: 2011年第17期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中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中年妇女,在生育期妇女中患病率为25%,手术治疗仍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手段.子宫肌瘤的发生主要与雌激素水平有关,近年来认为孕激素在子宫肌瘤生长中也有重要作用,米非司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孕激素拮抗剂,通过临床观察,其可使子宫肌瘤体积明显缩小.
作者:包莉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前在我国已形成中医、西医两大医疗体系并存的状况.由于中医药在临床上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有逐渐扩大的趋势,这就增加了中西药联用的机会.不合理的联用会导致药源性疾病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因此需要格外注意中西药联用相互作用问题.
作者:鲍玉洁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降压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临床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798张处方.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抗高血压药的用药品种、数量、联用方案、用药频度(DDDs)及排序.结果 798张处方中以男性和60~70岁患者居多.处方数目由多到少依次为钙通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复方制剂及其他.DDDs排序前10位的药物分别为缬沙坦、坎地沙坦酯、非洛地平、吲达帕胺、氨氯地平、氢氯噻嗪、硝苯地平、尼莫地平、卡托普利和贝那普利.结论 患者高血压控制率较高,用药基本合理.临床应用降压药物应综合分析患者血压水平,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作者:刘纲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IL-17的含量,进一步了解其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UC组45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的血清,应用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IL-10和IL-17.结果 UC组血清中IL-10含量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和平均秩次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C组血清中IL-17含量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和平均秩次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0在UC中可能是保护因子,而IL-17可能参与UC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田志颖;王丽华;苏新爱 刊期: 2011年第17期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其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疱液和血液中,经飞沫或直接接触疱液而感染,传染性很强,且具有群发性[1].如果预防和监控不到位,将会引起大范围的暴发流行.一般多发于儿童,但近年来,成人患者也不少见.水痘病毒在儿童初次感染后可引起水痘,部分患者恢复后病毒可潜伏在体内,少数人可在青春期或成年后引起带状疱疹[2].我院在2009-2010年收治水痘患者146例.现将预防和监督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徐秀娟;聂玉梅 刊期: 2011年第17期
抗菌药物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泛滥,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受到政府、医学界和社会的高度关注.近年来,管理措施逐年升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可圈可点,但抗菌药物滥用与细菌耐药泛滥防不胜防,日趋恶化[1].本文探讨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混乱和管理乏力的根源及实现合理用药的管理途径和方法 .
作者:张宏;马守江;刘振波;张冬;时利民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胶乳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直接测定类风湿因子(RF)失败原因.方法 对采用胶乳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直接测定RF失败的55例血清标本进行特殊处理,并重新测定.结果 48例超过测定线范围,5例在检测线范围内但为异常值,2例结果 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超过测定线范围的由免疫前带所致,异常值由药物干扰所致,在正常范围的为血清中含有大量IgM所致.
作者:宁平霞 刊期: 2011年第17期
我院2010年6月-2011年2月采用国产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8例,获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例,均符合WHO制订的AMI诊断标准,且有溶栓适应证,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46~65岁,中位年龄54岁.梗死部位:广泛前壁2例,下壁3例,前间壁2例,前侧壁1例.溶栓时机均在发病6h内.
作者:王小川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逍遥丸、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自月经周期第1天开始,每晚睡前口服米非司酮12.5mg,连服3个月;治疗组同时口服逍遥丸、桂枝茯苓胶囊,观察2组子宫肌瘤变化、血红蛋白变化、月经情况、不良反应等.结果 2组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均小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红蛋白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服药早期出现轻度恶心12例,无呕吐,余无明显不良反应,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改变.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在停药后按期随诊,停药3个月内肌瘤均无明显增大,对照组3~6个月再次发生月经过多,肌瘤明显增大13例,于停药后半年肌瘤又复原至用药前大小;而治疗组在6个月后再次月经过多,肌瘤明显增大仅有5例,但未达到用药前大小.结论 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逍遥丸、桂枝茯苓胶囊可以缩小子宫肌瘤体积,提高血红蛋白,不良反应轻,远期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雪风;姜家全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乙氧苯柳胺软膏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0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治疗组每日晨起和晚上临睡前外用乙氧苯柳胺软膏各1次,中午外用卤米松乳膏;对照组单纯外用卤米松乳膏,每天2次,均3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28.3%高于对照组的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7%高于对照组的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2例,对照组发生11例均无需停药或特殊处理,不影响继续治疗.结论 乙氧苯柳胺软膏联合卤米松乳膏外用治疗神经性皮炎,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伍金妹;侯宜金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单侧腹股沟区手术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采用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B组采用单纯全麻.观察2组入手术室时(T1)、手术切皮时(T2)及手术结束时(T3)各时点患儿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氯胺酮、咪达唑仑总用量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 A组HR、MAP在各时点无明显改变,B组HR、MAP在T2、T3时点高于T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R、MAP在T2、T3时间点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pO2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氯胺酮和咪达唑仑总用量少于B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较浅全麻下能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减少全麻药用量,有利于患儿的术中管理和术后尽快苏醒,是小儿腹股沟区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王绍宇;杨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患者,男,53岁.主因间断眩晕2个月,加重伴恶心1d来院.既往脑干梗死、糖尿病2年余,无明显后遗症,常服阿司匹林及降糖、活血药物治疗.查体:BP 150/90mm Hg,神清语利,精神差,颅神经检查(-),无眼震,颈软,肺、心、腹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力正常,双侧巴氏征(-),感觉正常.头部CT及MRI示:桥脑陈旧性脑梗死;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示:椎-基底动脉流速减低,脑供血不足;头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示:脑动脉硬化,未见明显动脉狭窄.2个月来多次门诊就诊,曾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活血改善循环等治疗,无好转,入院前1d,眩晕明显加重伴恶心.入院后查血常规示:RBC 3.05×1012/L,Hb 85g/L,余正常,便潜血(+),肝功、肾功正常,凝血正常,血脂稍高,血糖7.6mmol/L.停用上述药物,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点状出血,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补液、补血等治疗,住院15d,眩晕好转,无恶心,出院.门诊随访复查血常规,RBC、Hb渐上升至正常,症状明显好转,2个月后复查胃镜,溃疡愈合,嘱慎用拜阿司匹林、活血药物,患者维持良好.
作者:李会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临床护理带教工作是护理教育的关键环节,是帮助护生将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护理实践紧密结合,是护生获得专业护士所必备的专业技能、态度和行为的重要途径[1].所以,在新形势下,不断改进临床教学措施,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是临床教育者的责任.笔者现将临床带教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郭其云 刊期: 2011年第17期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对疾病的发展、转变、预后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疾病会使患者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尤其手术患者,更会产生强烈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如焦虑、恐惧等,而不健康的心理,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的改变,削弱机体免疫力,使患者手术耐受性降低,对手术造成一定的危险性,且不利于术后的康复[1].老年人免疫力下降,生理储备能力和代偿功能逐渐减退,机体处于超负荷状态,加之其机体反应差,且常伴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糖尿病等疾病,使手术耐受性明显下降,无论施行择期或急症手术,其危险性和病死率都明显高于年轻人.因此,做好老年手术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积极、健康的情绪,对手术治疗和促进康复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王琼华 刊期: 2011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