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志颖;王丽华;苏新爱
我院2010年6月-2011年2月采用国产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8例,获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例,均符合WHO制订的AMI诊断标准,且有溶栓适应证,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46~65岁,中位年龄54岁.梗死部位:广泛前壁2例,下壁3例,前间壁2例,前侧壁1例.溶栓时机均在发病6h内.
作者:王小川 刊期: 2011年第17期
患者,女,22岁,因食虾后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散在丘疹伴瘙痒就诊.给予盐酸苯海拉明20mg肌内注射,用药后5min,患者出现呼吸急促、胸闷、大汗淋漓、行走困难、双手痉挛及面颈部皮肤潮红等症状.测血压120/70mm Hg(1mm Hg=0.133kPa),呼吸24次/min,心率102次/min.立刻给予吸氧,10%葡萄糖20ml加地塞米松5mg静脉推注,呼吸渐平稳,但双手仍呈痉挛状,再用5%葡萄糖100ml加10%葡萄糖酸钙10ml、地塞米松5mg、维生素C 2g静脉滴注,10min后症状缓解.
作者:于萍;梁波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IL-17的含量,进一步了解其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UC组45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的血清,应用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IL-10和IL-17.结果 UC组血清中IL-10含量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和平均秩次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C组血清中IL-17含量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和平均秩次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0在UC中可能是保护因子,而IL-17可能参与UC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田志颖;王丽华;苏新爱 刊期: 2011年第17期
急诊科是医院诊治急重症患者的场所,患者一般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不可逆转性强,当危重患者病情出现紧急情况时,放在第一位的是抢救患者生命.此时患者家属心理处于一种高危状态,若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有些家属会认为医院抢救不力,对医疗护理技术产生质疑,在语言或行为上出现一些过激行为;有些家属则表现为哭泣、无语、表情淡漠、绝望,甚至出现轻生等行为.上述举动无疑会严重影响其他就诊患者,给医护工作带来不便,如果处理不当则可引起医患纠纷.医护人员在抢救患者的同时应注重与家属的沟通,以提高护理质量,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赢得家属的信任与配合,现将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赵利珍 刊期: 2011年第17期
低血糖是2 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可能发生的潜在严重并发症, 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大、小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系统功能减退, 常合并感染、肝肾功能不全, 在治疗过程中常因用药不当、运动和饮食不合理造成低血糖.本文对64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以探讨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临床特点、相关因素及预防.
作者:张淑贵;龚莹;焦亮;蔡可英 刊期: 2011年第17期
患者,女性,48岁,主因半天前突发心前区不适伴意识丧失3min于2010年11月3日至急诊.追溯患者有发热、腹泻病史3d,体温高38.5℃,半天前患者在家中平卧休息时突感心前区不适,继而意识丧失,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小便失禁,患者女儿在场,立即给予胸外按压,约3min后意识恢复,急由120送至我院急诊科,至急诊抢救室后再次发作意识丧失,心电监护示心室纤颤,立即予胸外按压,360J非同步电除颤1次,恢复为窦性心律,心率65次/min,急查电解质示血钾3.2mmol/L,急查血常规,心肌标志物,脑利尿肽(BNP),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APTT)均未见异常,于5min后再次发作心室纤颤,再予360J非同步电除颤1次,给予可达龙150mg静脉推注,并予可达龙1mg/min泵入,急查心脏B型超声示三尖瓣反流(轻度),左房前后径29mm,左室前后径43mm,室间隔厚9.1mm,左室射血分数(EF)55%,此后患者反复出现心室纤颤,2h内给予电除颤14次,并给予艾司洛尔5mg静脉推注,艾司洛尔10mg/h静脉泵入,并补钾补镁治疗,约2h后病情好转,未见心室纤颤发作,收住心内科监护室,入院后给予可达龙0.2g每天3次,倍他乐克缓释片47.5mg口服,静脉补钾、补镁治疗,监测心率48~65次/min,窦性心律,未见心室纤颤发作,完善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造影检查未见异常,治疗14d出院.
作者:张纯全 刊期: 2011年第17期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对疾病的发展、转变、预后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疾病会使患者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尤其手术患者,更会产生强烈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如焦虑、恐惧等,而不健康的心理,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的改变,削弱机体免疫力,使患者手术耐受性降低,对手术造成一定的危险性,且不利于术后的康复[1].老年人免疫力下降,生理储备能力和代偿功能逐渐减退,机体处于超负荷状态,加之其机体反应差,且常伴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糖尿病等疾病,使手术耐受性明显下降,无论施行择期或急症手术,其危险性和病死率都明显高于年轻人.因此,做好老年手术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积极、健康的情绪,对手术治疗和促进康复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王琼华 刊期: 2011年第17期
近年来,中药饮片、中成药含有的有害元素和农药残留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出口的中药饮片及中成药首先被检测的就是此类成分[1],成为中药出口的瓶颈,尤其是农药残留严重影响了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目前我国使用的各种农药多达几百种,常用农药至少也有几十种,中药材成分复杂,农药品种繁多[2],农药残留量检测难度大, 而前处理技术是其关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分析结果 的准确与否[3].
作者:莫迎 刊期: 2011年第17期
近几年随着新<刑法>、<职业医师法>以及<护理管理条例>的相继实施,医疗法规日趋完善,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医护人员的行为和职责约束更加严格,手术室为差错事故的易发区域,现将手术室安全管理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曹丽华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并评价3种治疗方案治疗重度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SVVC)的疗效.方法 99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33例、B组31例和C组35例.A组给予硝酸咪康唑栓阴道用药,B组给予氟康唑口服,C组给予氟康唑口服联合硝酸咪康唑栓阴道用药,观察3组近期疗效、患者满意度和远期疗效.结果 A组和C组近期疗效真菌检查阴性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满意度均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远期疗效:真菌检查阴性率和临床治愈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方案均能有效治疗SVVC,但口服、阴道双重给药的治疗方案,疗程短,患者满意度高,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作者:张相芳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与孕期体质量指数(△BM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9年5月-2011年3月来我院进行孕期检查的健康孕妇985例,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糖,将所有孕妇分为妊娠糖尿病组57例和非妊娠糖尿病组928例,计算2组孕妇的△BMI,比较2组的年龄、身高、孕前BMI、△BMI及在各BMI范围内妊娠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结果 妊娠糖尿病组年龄、孕前BMI及△BMI均高于非妊娠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身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糖尿病组△BMI>7的患者占59.65%高于非妊娠糖尿病组的10.88%,且高于△BMI≤5、5<△BMI≤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期体质量指数与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应重视孕期妇女的体质量指数检测,减少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
作者:李灵香 刊期: 2011年第17期
从1882年Forlanini首创人工气胸术治疗肺结核至20世纪40年代抗结核药物的出现,外科手术曾经是治疗肺结核唯一的手段.随着高效抗结核药物,如链霉素、对氨水杨酸、异烟肼(INH)、乙胺丁醇、利福平(RFP)的问世,大大的缩小了外科治疗的适应范围,而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的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蔓延,肺结核的治疗再一次成为全球性的难题.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受耐药结核菌感染的人数已达5000万,现结核病患者中≥2/3的患者有发生耐药的危险.1989-1990年,我国第3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调查显示,耐INH和RFP初始耐药达0.5%,获得性耐药达0.8%[1].2000年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调结果 初始耐药达7.6%,获得性耐药达17.1%[2].肺结核的某些病理状态,由于组织结构的改变,血液很难进入到受损的病理组织,有的组织结构的破坏,功能丧失,成为结核菌的滋生地,单纯依靠结核药化疗效果欠佳甚至无效,随着外科手术的进步,外科治疗肺结核再一次成为另一选择.
作者:周有森 刊期: 2011年第17期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其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疱液和血液中,经飞沫或直接接触疱液而感染,传染性很强,且具有群发性[1].如果预防和监控不到位,将会引起大范围的暴发流行.一般多发于儿童,但近年来,成人患者也不少见.水痘病毒在儿童初次感染后可引起水痘,部分患者恢复后病毒可潜伏在体内,少数人可在青春期或成年后引起带状疱疹[2].我院在2009-2010年收治水痘患者146例.现将预防和监督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徐秀娟;聂玉梅 刊期: 2011年第17期
患者,男,25岁.因全身凹陷性水肿,经多方治疗病情反复发作,且日渐加重入院.患者慢性肾炎3年余,现症:全身高度水肿,心急烦躁、夜寐多梦、身热夜甚,腹微胀满,大便2d未解,小便赤少而黄,四肢腰膝酸软无力,口干不思饮,舌红苔黄厚、舌根略腻而干、脉弦细、舌底脉络青紫.实验室检查示尿蛋白(++++)、红细胞(+++)、可见大量透明管型.诊断为久病湿郁化热,邪入营血,瘀血内停,治以清热凉血,化瘀、利湿.处方:白茅根30g,当归10g,丹参20g,坤草20g,公英30g,生大黄15g,丹皮10g,云苓10g,泽泻10g,黄柏10g,枸杞子10g,山药12g,石韦20g,车前子15g.水煎服,每日1剂,经上方化裁用药20余剂,临床症状消失,各项化验指标均正常而痊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作者:王瑞光 刊期: 2011年第17期
老年人的心理活动对心血管、呼吸、内分泌功能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在做好老年患者临床护理的同时,还应根据其心理变化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和指导,对老年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1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 1.1 焦虑不安 这是老年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其对自己所患疾病、严重程度等不了解,因此心情焦虑,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解释(特殊情况除外),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开展健康教育,使其了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作者:谢红;薛素波;黄丽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葛根素与复方樟柳碱联合应用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40例患者(48眼)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24眼)和对照组18例(24眼),2组均给予全身疾病的治疗,配合能量合剂、维生素B族,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葛根素静脉滴注并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2周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根素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燕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50例患者随机分为LC组和开腹胆囊切除术(OC)组各75例.于术前1d,术后第1、2、3天进行外周血细胞分析,并观察2组术中情况、术后恢复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后白细胞数量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术后第1、2、3天白细胞均低于O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手术时间短于OC组,术中出血量少于OC组,切口小于O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抗生素应用、下床活动、术后排气及住院时间均短于O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发生并发症5例(6.7%),OC组为14例(18.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OC相比,LC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但应避免术后并发症.
作者:罗石仔;罗存法 刊期: 2011年第17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治疗方法 是血液透析(HD).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得以有效透析、长期存活的基本条件,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1].保护内瘘,预防内瘘阻塞,延长内瘘使用寿命对血液透析患者至关重要.我科对12例透析患者内瘘进行有效的健康护理,延长了内瘘的使用寿命,达到了理想的透析效果.
作者:钱丽琴;聂玉梅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前在我国已形成中医、西医两大医疗体系并存的状况.由于中医药在临床上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有逐渐扩大的趋势,这就增加了中西药联用的机会.不合理的联用会导致药源性疾病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因此需要格外注意中西药联用相互作用问题.
作者:鲍玉洁 刊期: 2011年第17期
ICU病房患者并发溶血时,其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本资料旨在探讨其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5-2010年我院ICU病房患者301例中发生溶血69例,年龄37~86岁.均符合溶血标准:游离血红蛋白升高、网织红细胞升高、间接胆红素升高、结合珠蛋白降低、尿潜血试验及尿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其中≥4项阳性者,考虑存在溶血.发热、感染36例,其中痰培养阳性20例,尿培养阳性12例,革兰阴性菌25例,革兰阳性菌11例;使用左氧氟沙星后发生溶血2例;败血症6例,其中革兰阴性菌4例,革兰阳性菌2例;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22例;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3例.
作者:冯泽斌 刊期: 2011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