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爱洁
目的 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0例确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注射,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静脉注射,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主要临床症状好转时间、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急性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
作者:李向云 刊期: 2011年第21期
变异型心绞痛也称冠状动脉痉挛性心绞痛,具有特殊的临床特征及典型的ST段改变,即心电图显示ST段一过性抬高,其动态改变具有诊断价值.现将我院自2009年1月-2011年1月胸痛持续时间较长的变异型心绞痛3例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陈稚丽;张丽英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缩宫素、新生化颗粒、左氧氟沙星应用于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要求药物流产终止早孕的妇女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对照组80例.两组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的方法相同.观察组孕囊排出后立即肌肉注射缩宫素20U,连续3d,同时口服新生化颗粒和左氧氟沙星.结果 观察组出血量和出血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缩宫素、新生化颗粒、左氧氟沙星用于药物流产,减少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效果较好.
作者:王向青;王向村 刊期: 2011年第21期
人工流产致子宫穿孔,甚至合并腹腔脏器的损伤,在临床不常见,发生率约为0.4%,但由于患者的特殊性或者医务人员操作不当所致的损伤偶有发生.普定县计妇中心于2007年11月29日在为一门诊患者作人流时,发生子宫穿孔,现就其诊治经过分析及防治措施体会如下.
作者:陈国丽;潘本荣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方法 对3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用中药熏蒸疗法进行治疗.结果 3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22例患者症状消失,14例明显好转,2例无效,总有效率达94.7%.结论 中药熏蒸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很好的疗效,可作为临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董永华;贺飞;江飞;陈玮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本文有意避开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5种药物(他克林、多奈哌齐、利凡斯的明、加兰他敏和美金刚),从四抗(抗炎、抗氧化、抗胆固醇、抗β-淀粉样蛋白)、两拟(拟胆碱和拟谷氨酸)角度综述抗AD药的新进展.
作者:喻东山 刊期: 2011年第21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院进入全面快速发展时期.诊疗技术日新月异,高技术在诊疗设备上广泛应用,诊疗器械更新换代以及集中式消毒供应中心模式出现,功能扩大,种类、用量及使用范围日益增长.手术器械管理问题日渐突出,循环使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要求均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行集中式管理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的.
作者:黄闽湘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穴位埋线加电针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穴位埋线加电针治疗50例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结果 患者治疗后体质量、腰围、体质指数等均有下降,50例患者中痊愈4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0%.结论 穴位埋线加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能产生协同治疗作用,不良反应小,疗效肯定.
作者:荣军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早产儿较足月儿来说,由于其脏器结构及功能发育不完善,易发生多种特有的并发症,其中喂养不耐受是早产儿较常见的并发症.我科从2007年7月-2010年12月共收治早产儿50例,其中喂养不耐受15例,均采用小剂量红霉素静脉滴注治疗,疗效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志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真菌感染情况,探讨有效合理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8-2011年收治的24例支气管哮喘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以男性和老年人居多,60岁以上患者17例,占70.8%.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真菌感染的种类均有所不同.经抗真菌感染治疗后,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好转,2例(8.3%)高龄患者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对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应根据细菌培养、药敏实验结果、疗效及患者的情况实施抗真菌治疗,降低病死率.
作者:张继亮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比较瑞格列奈与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糖化血红蛋白(HbA1c)>8.5%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符合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75名,随机分为两组,口服降糖药组(A组)40例,给予瑞格列奈;胰岛素组(B组)35例,两组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8周及16周后的HbA1c达标率、空腹及餐后2h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依从性、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A组8周及16周时HbA1c分别降低(3.41±1.00)%、(4.26±1.28)%;B组降低(3.61±1.63)%、(4.16±1.55)%.16周时空腹血糖A组降低(4.80±2.05)mmol/L;B组降低(4.89±2.98)mmol/L.16周时餐后血糖A组降低(8.36±4.46)mmol/L;B组降低(9.21±4.60)mmol/L.分别对照AACE(HbA1c<6.5%)及ADA/EASD(HbA1c<7.0%)标准,8周时A组达标率为25.0%及47.5%,B组为22.9%及51.4%;16周时A组为60.0%及87.5%,B组为45.7%及74.3%.A组患者依从性佳者比例为37/40,B组为15/35.低血糖发生次数A组20人次,轻中重次数分别为13、7及0;B组60人次,轻中重次数分别为20、40及0,B组总低血糖发生率高于A组.16周总治疗费用A组为(1835.10±759.03)元,B组为(2293.30±727.12)元.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前A组(104.64±13.68)分,B组(103.80±10.93)分,16周后A组(128.74±18.10)分,B组(119.63±16.23)分,两组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口服药物组的生活质量较胰岛素组高.结论 新诊断HbA1c>8.5%的2型糖尿病患者,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与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相比,两组降糖效果相当,口服药物组低血糖的发生率低,总治疗花费少,依从性好,生活质量较高.
作者:金晖;邱宏玲;蔡若男;徐琳;孙子林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急性酒精中毒是常见的内科急症,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探索一种对急性酒精中毒既安全又有效的治疗方法很有必要.本研究采用了纳络酮注射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取得满意的疗效,我院近几年来共收治5例用纳络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贵英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门诊老年输液患者的需求.方法 采取访谈形式和自行设计的护理需求调查表,对1236名老年输液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门诊老年输液患者需求大的是护士多巡查、多关心老年人;希望静脉穿刺一次成功;担心是错误输入液体.结论 在门诊输液中,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及身体功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制度并实施,既可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促进患者的康复,还能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冯艳珍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小儿创伤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通过回顾我科2003-2010年收治的35例小儿创伤性脑梗死临床资料,探讨治疗方案.结果 治愈24例,轻残6例,重残4例,死亡1例.结论 对于儿童颅脑外伤患者应警惕创伤性脑梗死发生可能,早期规范治疗,效果良好,能够减少后遗症.
作者:沈清芳;谢泽峰;陈文杰;陈建才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消化道大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急危重症.治疗除了常规内科用药外,有效、疗效快、直接的方法是胃镜下止血.常用的有:局部喷洒止血、注射止血、电凝止血、生物蛋白胶止血、微波止血、金属夹止血等.对于出血量小的可能单纯应用其中一种就能达到止血效果,对于出血量较大患者,可采用多种止血方法联合止血.本文就注射联合钛夹止血治疗消化道大出血做一经验总结.
作者:徐柏兴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钠胶囊对颈动脉支架植入后患者脑梗死的干预效果.方法 3年间对我院接诊的颈动脉支架患者,给予氟伐他汀钠胶囊口服干预,对完成随访的6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脑梗死发生情况.结果 65例患者支架处均未发生再狭窄,5例支架植入后发生脑梗死患者责任血管均非支架血管,患者总体不稳定斑块明显减少,部分患者斑块回缩.结论 氟伐他汀钠胶囊稳定斑块作用明确,在颈动脉支架术后应常规加用他汀类药物以稳定斑块,防止支架以外不稳定斑块造成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
作者:张东亚;胡亚妮 刊期: 2011年第21期
近几年,高血压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而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治疗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对我国多年来广泛应用的几种复方抗高血压药物的药物组分和疗效进行分析和评价.
作者:武轶群;胡永华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糖尿病的治疗是一种综合性治疗,注射胰岛素是药物治疗中重要的措施之一,教会患者及家属正规注射胰岛素,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保证,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义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四肢多处骨折患者术后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对2005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四肢多处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均采取四肢骨折手术治疗后,随访4~12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标准,且X线片检查证实术后骨折部位愈合良好,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对四肢多处骨折患者采取有效的手术治疗和护理措施,是四肢骨折患者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敏 刊期: 2011年第21期
轮状病毒(RV)是秋冬季婴儿腹泻常见的病原,RV位居小儿腹泻第一位.现就轮状病毒肠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点、病理生理特点、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卢爱洁 刊期: 2011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