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护理

谈红菊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 去骨辩减压术, 护理
摘要:大面积脑梗死通常是指颈内动脉主干、大脑中动脉主干或皮层支的完全进行性卒中,患者表现为病灶对侧完全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向对侧的凝视麻痹,可有头痛和意识障碍,呈进行性加重.大面积脑梗死起病急,病情进行性加重,且患者多在情绪激动和活动时发病,意识丧失伴呕吐、肢体抽搐及瞳孔改变,其临床表现酷似脑出血,与普通腔隙性脑梗死安静状态下起病,病程缓慢进展迥然不同.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门诊预检分诊宣教系统在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预检分诊宣教系统在门诊工作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录音广播、语音广播、屏幕滚动和一对一宣教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预检分诊宣教系统对门诊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预检分诊室教系统应用后患者满意度、就诊流程和健康常识知晓率较实施后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检分诊室教系统在门诊工作的作用,在方便患者就医的同时,增长了患者的健康常识,提升了患者和家属对医院的信任度.

    作者:张惠珍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健康体检中超声对乳腺包块的筛查分析

    目的 超声检查筛查健康体检人群中乳腺包块.方法 600例女性健康体检者利用起声检查双乳、双腋下淋巴结.观察乳腺包块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和腋下淋巴结有无肿大.结果 发现乳腺包块180例,占总人数30%.其中乳腺癌2例,良性包块166例,可疑包块12例,乳腺癌和良性包块经手术及病检证实,可疑包块经艰踪,随访定期复查未发现明显变化,考虑乳腺结构不良和脂肪组织.结论 超声对乳腺定期检查方法简单,无创伤,能早期发现包块,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女性朋友的生活质量.

    作者:贺小红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灯盏花素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和口服替米沙坦40mg,1次/d,治疗组另予以灯盏花素40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2周.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可使UAER显著下降,BUN、SCr元明显改变,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结论 灯盏花素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有明显疗效.

    作者:伍军伟;凌俊宏;黄献宁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急性肾衰竭护理观察

    目的 探讨急性肾衰竭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67例急性肾衰竭的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透析次数2~20次,平均14.5次.住院天数18~90d,平均45.6d.治愈60例,未愈5例,死亡2例.结论 急性肾衰竭患者,死亡率高,对急性肾衰竭患者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肾功能的变化,防止肾功能的进一步损害,做好基础护理,大限度的降低或减轻急性肾衰竭的发生.

    作者:范现汝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人文护理在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人文关怀已是当代医学发展的主旋律,护壬是提供人文关怀的主体,因此,护士首先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但在实际工作中,人文知识缺乏导致扩患沟通不畅已是首要问题,本文初步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以寻求有效解决问题途径.

    作者:李青;彭雪花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早期外固定术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早期外固定术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2患者作为治疗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各项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均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创伤合并四肢骨折的患者早期进行外固定,能够减少并发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降低患者病死率.

    作者:冉鹤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护理

    大面积脑梗死通常是指颈内动脉主干、大脑中动脉主干或皮层支的完全进行性卒中,患者表现为病灶对侧完全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向对侧的凝视麻痹,可有头痛和意识障碍,呈进行性加重.大面积脑梗死起病急,病情进行性加重,且患者多在情绪激动和活动时发病,意识丧失伴呕吐、肢体抽搐及瞳孔改变,其临床表现酷似脑出血,与普通腔隙性脑梗死安静状态下起病,病程缓慢进展迥然不同.

    作者:谈红菊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挫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 讨论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95例挫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病致伤物呈多样性,主要的并发症有继发性青光眼、角膜血粢,部分病例合并其他眼部损伤.通过积极治疗可避免严重的视力损害.结论 正规治疗,促进前房积血尽快吸收、控制眼压、视病情及时手术,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挫伤性前房积血应至关重要.

    作者:王珏;王映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75岁以上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100例ASAⅢ或Ⅳ级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股骨粗隆间骨折行DHS内固定术的高龄患者,年龄75~96岁,随机均分为硬膜外组(EA组)、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分别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腰麻加硬膜外麻醉.术中输液按6~8 ml·kg-1·h-1输注聚明胶肽和复方乳酸钠(1:1),根据血红蛋白量和血细胞比容以及心功能情况.酌情输红细胞悬液.现察各组局麻药用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平面、阻滞完善时间、痛觉恢复时间.同时现察两组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和不良反应.结果 CSE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明显快于队组(P<0.05).CS队组麻醉效果优于队组(P<0.05).EA组血流动力学影响大于CSEA组(P<0.05).术后恢复及不良反应EA组和CSE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只要控制好麻醉平面,术中精心管理,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中应用是安全的.

    作者:唐华春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中西医治疗牙周病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医在牙周病疗效及其病因、治疗和预防.方法 以中西医为研究方法,采用抽样治疗的方法.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在牙周疾病参数评价方面的治疗效果.结果 中医治疗介入牙周疾病的治疗,比纯采用西医治疗,在治疗效果和恢复程度上都有明显的提高.结论 中药的介入治疗对牙周疾病病症的治疗有很大的益处.

    作者:王志文;张竹友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复方抗高血压药物在我国的应用

    近几年,高血压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而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治疗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对我国多年来广泛应用的几种复方抗高血压药物的药物组分和疗效进行分析和评价.

    作者:武轶群;胡永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孟鲁司特联合信必可都保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分析与评价

    目的 现察口服孟鲁司特联合吸入信必可都保(布地奈德福荚特罗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口服孟鲁司特10mg,1次/d,信必可都保(80g,4.5μg/吸)吸入2次/d;对照组吸入信必可,2次/d,观察10周.观察患者哮喘临床控制率、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自测呼气峰值流速(PEF)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35例(83.33%)达到临床控制,与对照组29例(69.0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vc、FEVI和PEF三项水平均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口服孟鲁司特钠联合吸入信必可都保治疗在支气管哮喘的症状控制方面优于单纯吸入信必可都保的经典方案.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利桂河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HBsAg阳性孕妇婴儿联合应用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体会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使用对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方法 305例中有230例新生儿出生后加强乙肝疫苗20μg 同时注射同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μg,而剩余75例只注射乙肝疫苗20μg.结果 联合应用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230例婴儿中,有30例追踪失败.无下落.200例婴儿追踪至3岁上幼儿园前查乙肝五项,约141名幼儿有抗体,59名幼儿无抗体.而75例只注射乙肝疫苗幼儿有30例有抗体,45名无抗体.结论 经过这种方法预防,所有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产妇可以哺乳.新生儿也可获得很好的预防效果.

    作者:玛依拉·买买提依明;盛娟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胰腺线粒体氧化应激及ATP酶的影响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胰腺线粒体氧化应激及ATP酶的影响.方法 将30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DM组)和糖尿病治疗组(Pue组,采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前两组注射等体积的O.9%氯化钠溶液.8周后,测3组大鼠血清葡萄糖、胰岛素、胰腺线粒体丙二醛(MDA)水平及起氧化物歧化酶(SOD)、Na+-K+-ATP酶(Na+-K+-ATPase)和Ca2+-ATP酶(Ca2+-ATPase)的活性.结果 (1)DM组大鼠血糖和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而血清胰岛素水平、SOD、Na2-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显著降低(P<0.05).(2)Pue组大鼠血糖及MDA含量较DM组显著降低(P<0.05),血清胰岛素水平、SOD、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显著升高(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葛根素可减轻糖尿病大鼠胰腺线粒体氧化应激水平.

    作者:孙卫;郑学芝;李丽;刘桂莲;念红;徐秋玲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胰岛素抵抗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对2000例体检者在排除了高血压吏、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前列腺肥大、肝炎、慢性支气管炎、胃肠炎等疾病及既往史后选取42例,根据其血压状态分为正常血压组(A组,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14例,正常高值组(B组,120mmHg≤收缩压<140mmHg或80mmHg≤舒张压<90mmHg)14例,高血压组(C组,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14例,分别测定其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值.结果 与A组比较,B组胰岛素抵抗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状态.

    作者:陈琴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老年男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期间合并尿潴留二例

    前列腺增生症亦称良性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本病很少在50岁以前出现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下尿路梗阻,且常因感染而加重.临床特点是排尿困难,小便频数,甚或尿闭.在临床工作中,常因忽视老年男性患者前列腺增生症而致疗效不佳.

    作者:杨勇丽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99例分析

    目的 探讨窦性心动过缓治疗方法,拓展治疗窦性心动过缓思路,寻求更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对3年中入院的99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进行分析,并按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进行随机分为3组.对各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复发率、治疗后随访两年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优势明显.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不良反应少、疗效更佳.

    作者:马建春;张国飞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CD40、CD40L、CD8和CD28在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细胞表达的研究

    目的 检测慢性不同类型乙肝患者外周血淋巴与单核细胞表面CD40、CD40 L及淋巴细胞表面CD8、CD28的表达,评价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流式细胞仪测定慢性乙肝与肝硬化患者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表面CD40、CD40 L表达的百分率及淋巴细胞表面CD8-/CD28+、CD8-/CD28-表达的百分率.结果 慢性乙肝组外周血淋巴与单核细胞表面CD40、CD40 L 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CD40-/CD28+的表达低于正常人(P<0.05),CW8-/CD28-的表达高于正常人(P<0.05),慢性乙肝患者与肝硬化患者问CD8-/CD28-、CD8-/CD28-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HBV感染者淋巴、单核细胞表面CD40和CD40L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淋巴细胞CD.40和CD40L表达与CD8-/CD28+表呈正相关(P<0.01).结论 HBV感采者外周血淋巴与单核细胞表达cD4e、CDdoL及淋巴细胞表达CD8-/CD28+低下,而CD8-/CD28-的表达增加.检洲外周血CD40、CD40 L及CD8-/CD28+、CD8-/CD28-的表达可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为临床的抗病毒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俞虹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心理护理在呼吸机治疗患者脱机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 通过积极的心理护理,提高呼吸机治疗患者脱机成功率.方法 96例脱机患者分为2组,对比现察给予心理护理与否患者对脱机的耐受程度、脱机成功所需次数、脱机全过程所需时间的变化.结果 心理护理患者脱机耐受程度、脱机成功所需次数及脱机时间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评估呼吸机治疗患者,了解造成脱机失败的心理因素,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能够为患者消除紧张情绪,减轻恐惧,促使患者尽早脱机康复.

    作者:卫晓芳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复发或残石45例诊治经验

    目的 总结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复发或残石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45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复发或残石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例重症胆管炎患者术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占2.2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7%,其中切口脂肪液化6例,胆漏4例,肝创面渗血1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术中采用联合术中胆管造影、术中B超、胆管镜,采用肝叶或段切除、胆肠Rous-en-y吻合等术式,仍有5例复发或残石,占11.1%.结论 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复发或残石治疗应遵循个体化方案,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提高手术技巧,这对降低残石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十分重要.

    作者:章凯 刊期: 2011年第2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