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梅;沈红;陈辉燕;麦永秀;杜薇;朱丽霖
目的 评价多糖铁胶囊治疗围生期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18例围生期缺铁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112例给予多糖铁胶囊治疗,对照组106例给予硫酸亚铁治疗.4周后复查,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75.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低于对照组的2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糖铁胶囊治疗围生期缺铁性贫血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应作为治疗缺铁性贫血孕产妇的首选药物.
作者:王绍芳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比较腹股沟斜疝传统修补术和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腹股沟斜疝患者87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6例采用无张力修补术,对照组41例采用Bassini修补法进行疝修补.记录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切口感染、切口积液、牵拉疼痛、异物感、坠胀感等).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进食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4%低于对照组的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无张力修补术用于腹股沟斜疝的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袁胜军 刊期: 2011年第25期
重症监护室(ICU)作为一个特殊的医疗环境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ICU是危重症患者密集的场所,患者病情重、变化快,先进医疗仪器集中,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护士工作劳动强度大,专业性更强,面临的问题更为重要和谨慎,ICU护士要承受很强的压力.压力过大会导致护士身心疲惫,工作效率降低,工作质量跟不上,形成恶性循环,终会导致护士患上身心疾病.本文旨在对ICU护士压力来源和缓解压力方式进行探讨,以指导护士在工作中大限度地进行减压,以提高工作质量.
作者:王桂银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缬沙坦联合比索洛尔辅治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2例心功能Ⅱ、Ⅲ级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6例予以常规强心、利尿、硝酸酯类药物治疗,治疗组6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和比索洛尔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心率、脉搏、血压、心功能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4%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心率、脉搏及血压均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心率、脉搏及血压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均有显著变化(P<0.05或P<0.01);且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比索洛尔辅治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姜慧敏;顾菁;李海云 刊期: 2011年第25期
根据现阶段医药学发展状况,给药途径主要有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滴注、外用等.静脉输液是临床药物治疗的主要手段,据统计我国使用输液治疗占住院患者的70%左右.由于静脉滴注药物是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的,因此静脉滴注药物要求指标非常严格,一旦有质量问题将会给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影响甚至危及生命.静脉注射药物种类非常多,单制剂质量绝大多数是合格的,但单制剂应用于人体的较少,一般是以大容量注射剂(大输液)作为药物的溶媒或载体,在临用前将药物在注射室或病区治疗室内配伍在一起使用,配药过程便是造成输液剂二次污染的主要环节.
作者:李鹏娟;王守慧;钟淑萍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了解医院麻醉药品的临床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为麻醉药品的科学管理和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2008-2010年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麻醉药品使用数据,采用用药频度分析法对11种麻醉药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麻醉药品用药金额逐年递增,2008-2010年各年度麻醉药品中吗啡缓释片、芬太尼注射液和瑞芬太尼粉针剂销售金额一直占据前3位.芬太尼注射液的用药频度一直位居第1.结论 医院麻醉药品用药结构基本合理.吗啡缓释片现在是该院临床缓解肿瘤疼痛惟一的口服制剂,可待因片已不再作为癌痛治疗的选择.
作者:王丽琼;王会容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小儿咳喘灵泡腾片佐治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支气管肺炎患儿106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5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咳喘灵泡腾片;对照组5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肺力咳合剂.比较2组疗效及症状、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高于对照组的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热、咳嗽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咳喘灵泡腾片佐治支气管肺炎具有退热快、肺部啰音消失早、疗程短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星虹;唐海燕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小儿腹股沟疝微创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20例行微创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患儿术后无切口感染,随访半年均无复发,病侧局部均无明显瘢痕.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手术入路损伤小,操作简单,患儿痛苦少,恢复快.
作者:翟秋建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建立中药退黄外洗液中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色谱柱:Phenomenex Gemini 5μm C18 110A 4.6×250.0mm 5micron;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85:1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柱温:35℃.结果 大黄酸在1.6576~33.1520μg/ml、大黄素在1.4976~29.9520μg/ml、大黄酚在1.7040~34.08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大黄酸平均回收率为99.07%,RSD为0.85%(n=5);大黄素为99.14%,RSD为1.08%(n=5);大黄酚为99.94%,RSD为0.77%(n=5);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专属性强,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宾驰;颜栋林 刊期: 2011年第25期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童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1],临床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右下腹或脐周阵发性隐痛或痉挛性痛,有压痛但无反跳痛,呈阵发性发作,痛点多不固定,范围较大,无肌紧张[2],超声表现为淋巴结肿大,以往主要靠病史、症状、体征来确诊,高频彩超的普及应用为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早期诊断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为正确治疗争取了时间.
作者:马筱聪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辅治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19例UAP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辛伐他汀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辅治UPA疗效较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宋克玲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酮替芬联合孟鲁司特辅治喘息型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6例在吸氧、解痉、平喘以及抗炎等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酮替芬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缓解、喘鸣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酮替芬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喘息型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韦茂汉;凌卫滨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PCEA)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将172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PCEA组和对照组各86例.2组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PCEA组给予PCEA,对照组术后根据病情肌内注射哌替啶.观察术后镇痛效果、初乳时间、肛门排气时间、24h哺乳次数及48h催乳素.结果 PECA组8h、24h、48h镇痛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EA组初乳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4h哺乳次数多于对照组,48h催乳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EA能消除剖宫产术后患者伴随的焦虑、紧张等情绪反应,增加催乳素的分泌,促进早期泌乳、早期哺乳.
作者:胡平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与血尿酸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高血压患者450例为高血压组,另选取健康人440例为对照组,检测比较2组血尿酸水平.结果 高血压组UA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尿酸与血压升高有明显关系.
作者:孙春霞;孙善卫 刊期: 2011年第25期
患者,女,67岁.突发胸骨后剧烈疼痛10min急诊入院.胸痛于散步中突然发作,为胸骨后持续性刀割样疼痛,不向颈肩部放射,伴有大汗.既往无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及结缔组织疾病史.体检:T 36.4℃,P 94次/min,R 22次/min,BP 148/86mm Hg(1mm Hg=0.133kPa).神志清醒,精神烦躁,呼吸平稳,能够平卧.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无充盈,甲状腺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心浊音界不大,心率94次/min,心音正常,心律规整,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A2>P2,周围血管呈阴性.腹部检查正常.
作者:王志敬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耳鸣习服疗法(TRT)治疗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以耳鸣为第一主诉的长期严重主观耳鸣患者采用习服疗法进行治疗.在治疗开始后2周、1个月和2个月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周时总有效率为71.43%,1个月为78.57%,2个月为82.14%.结论 TRT是临床治疗耳鸣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金红;许教远;陈伟南;李碧玉 刊期: 2011年第25期
光学显微技术的应用源自显微镜的发明.自1590年Janssen发明显微镜以后,制造工艺和加工水平的改良促进了显微镜性能的提高[1].而光学显微技术的不断创新使得显微镜有了进一步发展.受可见光波长的限制,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一般不超过0.2μm.电子显微技术和近场光学扫描显微技术的出现使得分辨率得到进一步提高[2].而荧光显微技术的提出使得通过显微镜观察无色透明的生物标本成为现实.本文将结合显微镜的实现原理介绍基本的光学显微技术,并对这些技术在应用中的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高英 刊期: 2011年第25期
髋部骨折在老年人中发病率高,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极易因外力作用发生髋部骨折.目前,手术仍是较有效的治疗手段.但老年患者大多并存有多脏器功能不全,手术的危险性高,术后易导致各种严重并发症.因此,做好老年髋骨骨折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和预防并发症尤为重要.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49例老年髋骨骨折患者,通过加强围术期护理,收到较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周金兰 刊期: 2011年第25期
目的 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科住院患儿抗生素的应用情况.方法 对上呼吸道急性感染患儿200例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例患儿中抗生素的使用率达97.5%;单一用药率为33.3%,联合用药率为66.7%;静脉给药率为87.7%;其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率高(60.5%).200例患儿治愈率为79.0%,平均疗程为5.8d.结论 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存在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现象,临床合理用药的规范化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作者:邱芝青;谢丽明;谢华金 刊期: 2011年第25期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其过敏反应有增多的趋势.本文综述了过敏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目的在于减少中药注射剂使用过程中的过敏因素,促进合理用药.中药注射液是我国独创的新剂型,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的特点.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品种增多,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致死亡病例报道日益增多,过敏反应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过敏反应即变态反应,是外源性抗原物质与体内抗体间所发生的一种非正常的免疫反应.中药注射液过敏反应的发生可能与其成分本身、生产工艺患者体质等多种因素有关.
作者:蒋洪梅 刊期: 2011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