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金林;张琳
正确选择药物,并合理使用药物,以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是今后临床药学的重要任务.为了解掌握医院临床用药现状及存在问题,推动合理用药工作的发展,提高医院合理用药的水平,笔者将医院门诊、住院2处的处方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不合理用药的几大状况同时进行分类,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对患者的血压观察至关重要,它不仅是重要的生命体征,而且直接反应患者对血液透析的耐受和体液平衡情况.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IDH)是血液透析中常见和严重并发症,是指血液透析时收缩压降低≥20mm Hg(1mm Hg=0.133kPa),或降低至100mm Hg以下,伴或不伴低血压的症状,发生率为25%~50%[1].
作者:安晓霞;曲丽娟;张东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3例临床资料.结果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明确的剖宫产史及较典型的临床表现,术后病理检查可确诊;13例患者病灶均为一次手术切除,术后切口Ⅰ期愈合,病检见异位的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腺体分化良好;随访6个月~5年,无1例复发和恶变.结论 手术切除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应尽早手术,切除范围要充分;术中保护腹壁切口以免子宫内膜种植,为本症预防的关键.
作者:黄晓燕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早期使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52例患者分成标准的常规治疗组28例和乌司他丁治疗组(常规治疗+乌司他丁)24例,评价2组的病死率、有效率、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联用乌司他丁治疗后存活者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较常规治疗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顾瑞香;刘学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维A酸、三氧化二砷、柔红霉素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方法 选择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3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维A酸单药诱导化疗,观察组采用维A酸、三氧化二砷、柔红霉素三药诱导化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达到完全缓解的时间明显缩短,相同治疗时间后外周血中早幼粒细胞明显降低,无维A酸综合征发生,患者耐受性好.结论 维A酸、三氧化二砷、柔红霉素三药诱导化疗可作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高危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吴春农;雷景萍;宋光彩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肺结核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传染病,需长期正规抗结核治疗.但大量研究表明,由于诸多因素,使患者普遍存在不顺应性,即不遵医嘱行为,影响其正规疗程,产生耐药性而导致化疗失败[1],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现对我中心肺结核抗结核治疗中断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余秀芬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普卢利沙星含量的方法.方法 Ecosil-C18柱(4.6mm×250mm,5μm),以0.01mol/L三乙胺的水溶液(用磷酸调节pH为3.0)-乙腈(75: 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8nm;流速1.0ml/min;柱温30℃.结果 卢利沙星在0.01~2.00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72%.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普卢利沙星含量的测定.
作者:熊建忠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深静脉穿刺在临床上已开展多年,广泛应用于急危重患者的抢救、大量快速静脉补液、中心静脉压监测、血液透析或长时间输液.但是,深静脉穿刺置管和护理过程中时有并发症发生,有些比较严重,甚至致命.2009年6月我科1例化疗患者因长期化疗导致全身外周静脉发炎、硬化,外周静脉输液穿刺困难,行深静脉穿刺,间断输液,在日平均温度>35℃的夏日里保留导管长达50d,未出现感染、导管脱落等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任清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阳泉矿区处级以上干部中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阳泉矿区处级以上干部557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血压、血糖、血脂、乙型肝炎病毒学指标及腹部B型超声检查.结果 557例中检出脂肪肝325例占58.4%,其中男301例占受检男性的71.7%,女45例占受检女性的32.9%.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脂肪肝的患病率与饮酒、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有密切关系,且与后3者互为因果关系.有效控制脂肪肝,可以降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发病率.
作者:王秀英;许素琴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对48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KD好发于<5岁的儿童,男孩多发,误诊20例(41.7%).48例患儿均临床治愈,无1例死亡.结论 KD早期误诊率高,对不明原因发热>5d,且伴有KD主要临床表现的患儿,应警惕KD的可能.
作者:邱汉银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近年来发生率明显增高,发病年龄也有所降低.输卵管妊娠占异位妊娠的95%以上.随着输卵管妊娠早期诊断技术的提高,为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保留患者生育功能提供了时间保证.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甲氨蝶呤(MTX)治疗32例未破裂输卵管妊娠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松岭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一种严重危害视力的常见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但由于其病理机制未得到充分认识,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笔者对我院近3年来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症5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患者,女,37岁,因孕4产1,孕24+5周,突然阴道大量流血(2 000ml),于2009年6月29日16: 30入院.孕妇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为2009年1月6日,预产期2009年10月13日,孕期定期检查.1996年行剖宫产术1次,同时行子宫肌瘤摘除术,之后有2次人工流产史.
作者:杨淑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83例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应用环磷腺苷葡胺12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20d;对照组用胞磷胆碱0.75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20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脑梗死疗效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穆金林;张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平衡模式下的心理支持对分娩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4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平衡模式下的心理支持,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第1、2、3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出血量及难产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 平衡模式下的心理支持可明显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和难产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杨丽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传统法和改良法术后患者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60例ASAⅠ~Ⅱ级拟行剖宫产术的健康临产妇按传统法和改良法术后镇痛分为2组,Ⅰ组采用传统法,穿刺间隙为L3~4;Ⅱ组采用改良法,穿刺点为L1~2间隙硬膜外穿刺向头置管3cm,L3~4间隙腰麻.术后镇痛观察和比较项目:评估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Bromage评分;PCA的按压次数;患者总体评分:优、良、一般、差;出现的不良反应.记录时间分别为术后6、12、24、48h.结果 腰硬联合麻醉传统的单点法和改良的双点法术后患者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应Ⅱ组满意率高于Ⅰ组.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改良法术后PCEA镇痛效果佳,不良反应少,患者的术后总体满意率高,可以作为临床PCEA的一种较佳的选择.
作者:陈勇;侯明勇;董理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我院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时间与术后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剖宫产产妇642例,根据不同给药方案随机分为研究组128例及对照组514例,研究组为围手术期用抗生素,对照组为术后用抗生素.观察2组疗效及抗生素用量.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体温及退热时间、术后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抗生素总量为对照组的50%~60%.结论 对选择性剖宫产预防感染应用小剂量、短疗程抗生素足以达到预期效果,并以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为宜.
作者:钱慕仪;李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附子、白附子2味中药虽一字之差,但功效迥异.现就2味中药的来源、成分、药性、功效、主治和如何调配作一叙述.
作者:邹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药品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探讨神经系统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因素、一般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187例神经系统ADR按年龄、性别、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药品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神经系统ADR占我院ADR总例数的36.03%,共涉及14类药品,包括抗感染用药,生物制剂、中药制剂、心血管系统用药、神经系统用药及解热镇痛药等.结论 警惕药品对神经系统的不良影响,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对减少神经系统ADR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吉萍;张峥;王国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肾病综合征是由一组由多种原因包括慢性肾炎引起的临床症群,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严重水肿、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常并发感染、动脉硬化、栓塞、营养不良和急性肾功能不全(ARF).如不能及时控制,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CRF)而危及生命.笔者就我院2006年8月-2009年9月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龙吉美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