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体检信息系统在体检中的应用

王蕴

关键词:体格检查, 信息系统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的健康意识和疾病防范意识不断增强,定期体检已经成为人们健康保健的重要内容[1].我院通过应用健康体检信息系统,将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应用于体检的业务管理中,进一步提高了体检质量,为受检人员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2].现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LDH、HBDH、GGT及尿酸的变化

    目的 探讨乳酸脱氢酶(LDH)、丁酸脱氢酶(HBDH)、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及尿酸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APL患者31例(观察组)和健康体检者31名(对照组),采用德国罗氏Modular PPI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分别检测2组LDH、HBDH、GGT及尿酸(URIC)水平.结果 观察组LDH、HBDH高于对照组,URIC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GG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LDH、HBDH及URIC水平可在临床上对APL具有早期辅助诊断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振胜;林晓燕;金宏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观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现将我院2006-2009年收治DKA患者38例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情况本组患者38例,男16例,女22例.年龄13~82岁,其中1型糖尿病21例,2型糖尿病17例,合并高血糖高渗状态2例,以DKA为首发症状2例,病程15d~21年,均符合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

    作者:方冬梅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骨盆骨折的临床护理

    骨盆环是一个骨性环,是由髂骨、耻骨、坐骨组成的髋骨连同骶尾骨构成的坚韧骨环,后方有骶髂关节,前方有耻骨联合[1].骨盆骨折是创伤外科的常见病,分为稳定型骨折和不稳定型骨折.由于骨盆的解剖特点,不稳定型骨折症状重,常合并其他脏器的损伤,常伴有失血性休克、腹膜后血肿、多发性骨折、腹腔盆腔脏器损伤,病情变化迅速.如果护理不当,伤残率及病死率很高.我院采用常规护理与个性化护理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贺贵梅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2种不同制备工艺在复方苦参止痒液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2种不同制备工艺在复方苦参止痒液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ZTC1+1澄清剂沉淀法的新工艺制备复方苦参止痒液,并与原水醇法制备工艺进行比较.结果 2种工艺制备的样品均稳定、澄明、不混浊、色泽相近,无明显变化,苦参碱的含量相对稳定.结论 吸附澄清剂工艺不仅能够使君药的含量增加,而且可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回收乙醇程序,降低成本,值得推广.

    作者:董振咏;董慧咏;姚爱玲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我国近几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是利用电子技术和内镜技术相结合进行的.由于腹壁创伤极小,仅用创可贴行切口粘贴,术后无痛苦,一般2~4d即可出院.我院2000-2009年共开展此手术100例.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刘益红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800名育龄妇女贫血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报告

    目的 了解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状况及与贫血发生的相关非病理性影响因素.方法 对800名育龄妇女进行抽样取血检查,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同时对被检者进行有关因素的咨询调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红蛋白的平均值为(115.33±15.25)g/L,贫血患病率为27.5%.与贫血发生有关的非病理性影响因素有职业、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月经、体育锻炼、家庭消费状况等因素.结论 调查研究的结果是育龄妇女贫血发生率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对影响贫血的主要原因进行预防与控制,尽可能地减少贫血的发病率.

    作者:杨小兰;钟琼莲;叶宏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经皮穿刺切吸椎间盘髓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24例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2004-2008年我科应用经皮切吸腰椎间盘髓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4例,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20~50岁,病程3个月~3年.单纯L4~5椎间盘突出16例,L4~5椎间盘突出合并L5~S1椎间盘膨出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CT及MRI检查,临床体征与CT及MRI检查结果相一致.

    作者:周文彬;周树立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口服降糖药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口服降糖药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6例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但血糖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天加用1次甘精胰岛素(来得时)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清蛋白(GSP)及腔腹C肽变化.结果 治疗后FBG、2hPG、GS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空腹C肽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口服降糖糖药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有良好的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李蕊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不合理用药问题探讨

    随着医药科学的迅猛发展,药物种类大量增加,有关药物的研究也日益深入、全面,使得医师对药学信息的有效掌握变得十分困难.由于医师对药学信息的掌握不充分、不及时所导致的用药差错,在临床实践中普遍存在.研究表明,临床上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5%~10%,其中部分导致了药物不良事件,同时还引起药疗费用的增加和浪费.以往仅靠药师个人的药物信息活动已不能适应临床医疗实际工作的需要,系统的、正式的药学信息服务工作逐渐发展成为药学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基本的职能[1].

    作者:杨树宏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妊娠合并糖尿病55例护理体会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发生率占孕妇的1%~5%,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其防护知识及早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顺利渡过妊娠期.我院妇产科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住院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36例实施了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郝近容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小儿药物中毒34例分析

    临床上小儿药物中毒或过量并不少见,一般是患儿误服、超量服或故意服,临床表现与病情轻重表现不一.现将我科2007年6月-2009年12月收治的药物中毒患儿34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沈丽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2008-2010年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及细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2008-2010年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细菌耐药性.方法 对2008年5月-2010年3月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估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及细菌耐药性.结果 第1年度抗菌药物金额百分比为16.2%,第2年度抗菌药物金额百分比为15.7%.第1年度抗菌药物DDDs值排序分别为头孢曲松、头孢唑林、青霉素、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第2年度抗菌药物DDDs值排序分别为头孢唑林、头孢曲松、青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他啶等.4种主要耐药细菌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且其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头孢他定、头孢曲松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呈整体上升趋势.结论 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严重的细菌耐药性,需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作者:谢丽明;邱芝青;梁宇锋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年龄及婚姻状况对护士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护士生存质量现状,探讨年龄及婚姻状况对护士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WHO生活质量表(WHOQOL-100量表)中文版,对广西9所医院的在职护士进行自评量表式调查.结果 与常模比较,护士6个领域和总健康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其中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领域护士得分低于常模,其他高于常模;不同年龄组护士在生理、独立性、环境、精神支柱、宗教、个人信仰领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 25~34岁不同婚姻情况护士在生理、独立性、社会关系和精神支柱、宗教、个人信仰领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本组护士生存质量低于普通人群,年龄及婚姻状况对护士生存质量的某些方面会产生影响.

    作者:刘媛航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头位妊娠脐带绕颈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足月头位妊娠脐带绕颈的分娩分式.方法 选择400例脐带绕颈孕妇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400例无脐带绕颈的孕妇,分析比较脐带绕颈周数与分娩方式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脐带绕颈1周剖宫产率和阴道分娩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绕颈2周和脐带绕颈3周与对照组比较剖宫产率明显升高,阴道分娩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率随脐带绕颈周数增多而增高.

    作者:刘俊红;吴风姣;杨建英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用于茶叶中锰含量的测定

    目的 观察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测定茶叶中锰含量的效果.方法 称取0.5g茶叶5份,加入不同含量锰标准使用液,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锰含量.结果 测得值1.91~3.03μg,回收率99.5%~100.5%,标准偏差为0.030,相对标准偏差为0.03%.结论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茶叶中锰含量干扰少,操作简便,精密度,准确度良好.

    作者:周维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职业性体检及注意要点和职业性有害因素分析

    职工定期体检的目的是早期发现病情,早期治疗.现将职业性体检及应注意的问题和职业性有害因素报道如下.1 职业性体检职业性体检是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职工进行有针对性的体格检查,职业性体检包括上岗前体检、在岗定期体检和离岗后体检3大类.

    作者:孙焕如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髋部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预防髋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护理措施.方法 13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9例和预防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预防组给予预防护理措施,观察2组DVT发生情况.结果 预防组DVT发生率为15.3%低于对照组的2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髋部手术后患者的护理可有效减少DVT的发生.

    作者:安申琴;梁兴芬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替米沙坦、氨氯地平和咪达普利对高血压患者24h血压测定的影响

    目的 比较替米沙坦、氨氯地平和咪达普利对高血压病的降压疗效.方法 54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18例.A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B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C组给予咪达普利治疗,观察3组临床疗效、血压变化情况和降压谷/峰值(T/P).结果 3组用药后血压均下降(P<0.01),A组优于B、C组(P<0.05);A组总有效率高于B、C组(P<0.05和P<0.01);A组SBP和DBP的T/P值分别为78%和74%,B组为70%和65%,C组为81%和71%.结论 替米沙坦、氨氯地平和咪达普利治疗高血压均可每天服用1次,前2类药控制24h血压及清晨醒后的高峰期血压较后者为佳.

    作者:陈元成;闻丽萍;杨中良;王晋;韩青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门诊处方抗菌药物的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 对956张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的科别、用药目的 、药物名称、给药途径、联合用药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56张处方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处方121张占12.7%,治疗使用抗菌药物处方835张占87.3%.抗菌药物处方多的是儿科313张占32.7%.问题处方191张占20.0%.结论 针对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应制定抗菌药管理措施,以进一步提高用药的安全有效性.

    作者:李风军;时敬新;安彩虹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纳洛酮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症状、体征消失和恢复时间.结果 治疗组症状、体征消失及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纳洛酮治疗中重度HIE安全有效.

    作者:王桂兰;朱明辉 刊期: 2010年第1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