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超
2001年1月-2006年1月我院开展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20例,经过及时治疗,周密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朱阿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乙状结肠扭转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50例乙状结肠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亚急性起病40例,急性起病10例.28例有腹痛、腹胀、便秘三联征.40例通过X线检查而确诊.非手术治疗6例,成功4例.手术治疗46例,一期切除吻合22例,Hartmann手术10例,侧腹膜固定7例,乙状结肠系膜成形7例,治愈45例.结论 腹痛、腹胀、便秘病史三联征是乙状结肠扭转的主要临床表现.X线检查为首选检查,治疗应加强围手术期处理,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吴政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对10例鼻腔及鼻副窦内生性乳头状瘤进行分析.方法 从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鉴别诊断,结合文献加以分析讨论.结果 肿瘤均表现为黏膜下呈乳头状倒生,表面粗糙不平,颗粒状或乳头状,有的表面光滑息肉状.病理形态:由呼吸性上皮增生变厚并向间质生长,形成分枝状,指状隐窝或实性无角化细胞巢团状.结论 本病的发病与HPV感染有直接关系.
作者:谢成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新生儿呼吸衰竭在早产儿尤其早产低体重儿中较为常见,如治疗不及时,可导致脑损害,严重导致脑瘫,甚至引起患儿死亡[1].
作者:崔云芝;张莉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急性软组织损伤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2000年1月-2006年1月,笔者用活血散外敷治疗四肢急性软组织损伤9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光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创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经验.方法 对41例创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治疗24例,痊愈17例,好转3例,死亡4例;保守治疗17例,痊愈16例,1例属脑疝晚期,家属拒绝治疗出院后死亡.结论 创伤后脑内血肿,如果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黎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结肠梗阻临床并不少见,大量报道则相对较少.现就我院在2001年11月-2007年8月收治的 163例结肠梗阻患者,对其病因、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
作者:苏长顺;杨曙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催乳合剂联合按需哺乳治疗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58例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的妇女随机分成A、B 组,A组用催乳合剂治疗,B组不服用任何促乳汁分泌的药物.2组均及时有效地进行按需哺乳.结果 A组总有效率97.83%,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催乳合剂联合按需哺乳治疗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郭永泽;葛素兰;李淑霞;杨献英;王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哮喘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增殖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哮喘组(B)和盐酸戊乙奎醚干预组(C).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分类计数;测定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浓度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图像分析测定支气管基底膜周径(Pbm)、气道壁总面积(WAt)、平滑肌面积(WAm).结果 C组的TGF-β1、PCNA表达及WAt/Pbm、WAm/Pbm比值明显低于B组(P<0.05),而高于A组(P<0.05).结论 早期行盐酸戊乙奎醚干预可通过减少TGF-β1在肺组织的表达减轻ASMC增殖.
作者:卞宏;朱述阳;刘平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化疗患者焦虑状况及其原因.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在护理专家指导下设计的自编调查问卷,对80例非首次化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化疗患者焦虑平均得分(40.08±5.26),明显高于国内常模(29.28±0.46);不同诊断的患者焦虑状况有差异;绒癌患者焦虑状况明显高于侵蚀性葡萄胎患者(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焦虑状况也不同:高中及以上者明显高于初中及以下的患者(P<0.05);焦虑的相关因素依次为:治疗效果(98.75%),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96.25%),自我形象紊乱(86.25%),住院费用(60%),家庭支持欠缺(21.25%),其他(18.75%).结论 妇科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化疗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情绪,焦虑程度与诊断结果及受教育程度有关;对治疗效果、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自我形象紊乱、住院费用、家庭支持欠缺等是患者产生焦虑的主要原因.因此,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有利于化疗顺利进行.
作者:陈堂珍;万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非淋菌性尿道炎中支原体(Uu)与衣原体(CT)的检测,及支原体的药敏试验.方法 选择480例泌尿道感染的患者,无菌采集标本,作支原体、衣原体和药敏试验,同时作衣原体定性检测.结果 480例患者中,Uu阳性率41.6%,其中女性阳性率51.5%,男性33.1%;CT阳性率18.9%其中男性25.6%,女性10.9%;Uu+CT阳性率5.8%,其中男性阳性率5.7%,女性阳性率5.8%.Uu与CT男女阳性率比较,Uu感染患者对8种抗生素中敏感性高的是多西环素(91.0%),其次是克拉霉素(84.0%)和米诺霉素(79.0%).结论 重视微生物的培养与药敏试验,对临床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合理用药,对早期治愈患者和防止耐药株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洁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隐匿型冠心病患者血中溶血磷脂酸(LP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Ⅰ(Apo AⅠ)、载脂蛋白B(ApoB)水平变化.方法 搜集隐匿型冠心病患者(27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的血液标本,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TC、TG、LDL、HDL、Apo AⅠ、Apo B水平,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LPA的影响因素.结果 隐匿型冠心病患者TC、TG、LDL、Apo B、LP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HDL、Apo AⅠ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LPA与TG、LDL、Apo B呈正相关(P<0.05),与HDL、Apo AⅠ呈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LDL(回归系数0.47,P<0.05)、HDL(回归系数-0.41,P<0.05)、Apo B(回归系数0.39,P<0.05)纳入回归方程.结论 血脂和LPA与隐匿型冠心病的发病密切相关,LPA与TG、LDL、HDL、Apo AⅠ、Apo B具有相关性.
作者:武春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循证护理(evidence based nursing,EBN) 就是遵循证据的护理学,是指护理人员审慎、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好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护理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原则,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订护理措施,为患者实施有效又佳的护理.
作者:苑秋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川芎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同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2组,即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均给予饮食控制及相应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川芎嗪静脉滴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尿蛋白、血肌酐、三酰甘油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川芎嗪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新;彭程鸿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比较开放性气管切开术(OT)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在ICU的应用情况来评价PD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取前瞻性随机性研究方法比较PDT(Portex法)组和OT组在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操作相关的死亡率和操作时间.结果 PDT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OT组(P<0.05).OT组与操作相关死亡率为1.5%,PDT组则没有与操作相关的死亡情况发生.OT组平均操作时间(24.2±8.6)min,PDT组平均操作时间为(9.6±3.2)min,PDT操作时间明显比OT短(P<0.01).结论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可在床旁进行,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明显优于开放性气管切开术,可在严密监护下广泛应用于急危患者.
作者:肖旭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人体血管粥样硬化越来越年轻化、普遍化,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到人类的生活质量,其发病率较高,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作者:杨士芝;杨善美;魏述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胰岛素泵和传统胰岛素皮下注射2种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强化治疗中的血糖控制及胰岛素用量情况.方法 3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胰岛素泵(CSII)组和多次胰岛素注射(MDII)组,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反应.结果 CSII组和MDII组空腹及餐后2h血糖逐渐降低(P>0.05),但CSII组胰岛素用量少,达标时间短,且低血糖发生率低(P<0.01).结论 胰岛素泵是2型糖尿病短期强化控制血糖的安全有效、简便可靠的手段.
作者:马昌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瘫康1号液颈动脉加压灌注治疗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缺血性偏瘫患者801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609例,对照组192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瘫康1号液经患者颈动脉加压灌注,1次/d,连用3d,休息1d,10次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瘫康1号液经颈动脉加压灌注治疗偏瘫疗效满意.
作者:熊红;陈卫权;陈美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我院开展的5例脑血管病介入栓塞术均选择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再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氯胺酮联合小剂量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手术[1].ASAⅠ~Ⅱ级的人工流产患者34例,采用其静脉麻醉方法,均获得良好麻醉效果.
作者:阳兴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