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盆腔炎性疾病腹腔镜手术治疗

左宗英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 盆腔炎性疾病, 治疗
摘要:盆腔炎(pelvic inflammatroy diserse,PID)为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疾病之一,是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和盆腔腹膜炎症的总称,发病可以局限于一个部位、几个部位或累及整个盆腔脏器.盆腔炎分急性和慢性.急性盆腔炎多见于产后、剖宫产术后、流产后、妇科手术后以及不洁性交后.表现为发热、下腹痛、白带增多等症状;少数患者因炎性刺激出现膀胱症状和直肠刺激症状.当急性盆腔炎未得到及时治疗,可形成输卵管卵巢脓肿,严重者可因败血症危急生命.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肺心病与多脏器功能衰竭48例临床分析

    我院内科自2006年4月-2008年6月共收治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患者182例,其中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MOF)48例(26.4%),死于MOF有29例(60.4%),在受累器官中除肺或心外,大脑受累率高,其他依次为代谢系统、肾、肝、消化道.脏器受损数目越多,病死率越高.

    作者:付文辉;王敬联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如何提高西医院校针灸教学质量的探讨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被列入西医院校必修课之一.针灸学是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针灸学中经络腧穴等理论基础知识深奥,抽象玄妙,让具有西医思维模式的学生感到难学、难懂、难记忆,同时学生对中医学不重视,一直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如何提高西医院校针灸教学水平,是笔者一直思考探索的问题.笔者在西医院校执教针灸学数年,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作者:贾萍;田杨;荣晓凤;丁燕;严瑾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鼻饲中药、针灸及耳穴贴压,后期进行康复锻炼.随访8~12个月.结果 本组恢复良好14例,中残8例,重残7例,死亡9例.结论 小骨窗开颅减压迅速,止血可靠,方法简单.术后早期使用中药、针灸、耳穴贴压能通窍止血.后期康复锻炼,能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且费用低,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苏爱缨;王贤初;陈笑辉;陈玉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基层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发的问题探讨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高度相关,幽门螺杆菌从发现至今已有27年.27年来,Hp的研究一直是胃肠疾病研究的重点,其感染和治疗也是Hp研究领域中的热点.近有研究对其根除难度、耐药株的形成、与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性,与淋巴样组织淋巴瘤(MALT)关系、基因相关性、与胃肠外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雷诺现象、胆道感染、糖尿病、斑秃等)进行了探讨[1].

    作者:胡俊霞;武京学;赵哲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人参总皂苷对K562细胞STAT5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人参总皂苷(TSPG)对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信号转导与转录因子5(STAT5)表达的影响.方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及Wrisht's染色法检测TSPG诱导K562细胞向红系细胞分化的变化;免疫细胞化学观察TSPG作用前后K562细胞STATS表达的变化;以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SPG处理前后K562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STATS含量的变化.结果 TSPG(200mg/L)诱导K562细胞6h、12h、24h后,随着TSPG作用K562细胞时间的延长,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逐渐增加;而加入AG490(40μmol/L)部分抑制了K562细胞中血红蛋白含量的增加.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见对照组K562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着色浅淡;经TSPG 200mg/L作用12h后,K562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着色明显加深,表达增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PG(200mg/L)诱导K562细胞6h、12h、24h后,随着TSPG作用K562细胞时间的延长,细胞质和细胞核中STAT5的表达逐渐增强.结论 TSPG能增强K562细胞STATS的表达,这可能是TSPG诱导K562细胞向红系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龙轩;罗春燕;姜蓉;华自森;王建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肾错构瘤自发破裂再发1例

    患者,女,70岁,第1次因突发左侧腰部剧痛继而意识模糊1h来我院就诊.查体:T 36℃,P 126次/min,R 26次/min,BP 80/40mm Hg(1mm Hg=0.133kPa).贫血貌,烦躁不安,意识模糊,腹部平坦、肌卫征(+),左上腹轻压痛,反跳痛明显,肝脾未触及,墨菲征(-),肠鸣音弱,左肾区稍隆起,叩击痛阳性,左侧沿输尿管走形区压痛,耻骨上可及充盈膀胱.

    作者:宋芝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鲍曼不动杆菌的院内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院内感染分布特征及耐药趋势,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2008年1月-2008年12月临床送检标本中鲍曼不动杆菌检出及耐药情况并分析.结果 共检出185株鲍曼不动杆菌,其中138株来自痰标本占74.6%.具重耐药,对头孢菌素类耐药率超过50%,对氨基糖甙类超过70%,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尚有较高的敏感率(分别为71.4%和66.7%).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徐丽婷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罕见心肌梗死1例

    患者女性,60岁,因突发胸闷胸痛30min伴恶心呕吐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无胸闷胸痛发作史,此次发病前有长时间乘车史,在进食时发病.入院后立即出现意识丧失,心电监护先后出现室性逸搏,室速,室颤.经积极抢救约40min后出现窦性心律,查心电图示胸前V1~V4导联Q波形成,T波倒置(图1).

    作者:吴再涛;李玲;袁春花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汞中毒性癫痫2例

    例1.男,38岁,于3个月前在炼金工作中吸入大量汞蒸气后,胸闷、气短、头痛、头晕、乏力、四肢酸痛,即到当地县医院就医,检查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化验血常规未见异常,给予开胸顺气中药及索米痛片(去痛片)等对症治疗,病情无好转,并且逐渐加重,行走困难,并出现全身不自主震颤,每小时达十余次,在3d后夜间睡眠中突然惊叫,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双眼上翻,头向后仰,双上肢屈曲,双下肢直伸,约15min后自动缓解,抽搐时伴意识丧失,小便失禁及舌唇咬伤.

    作者:王沫初;蒋伟捷;王维谦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喹硫平和氟哌啶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喹硫平和氟哌啶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分别单用喹硫平和氟哌啶醇进行8周治疗,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和8周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2周、4周、8周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第8周末喹硫平组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因子分较氟哌啶醇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喹硫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氟哌啶醇组(P<0.01).结论 喹硫平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优于氟哌啶醇,且不良反应较轻.

    作者:刘俊彪;吴靖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急性心肌梗死误诊29例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被误诊为心力衰竭、消化系统疾病、颅脑疾病、肺部感染、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咽炎.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误诊的分析,提示临床医师应提高责任心,详细询问病史,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冉启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神经根型颈椎病保守治疗的护理

    神经根型颈椎病为颈椎病中常见的类型,发病率占颈椎病的50%~60%,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并向上肢放射,上肢活动受限、肌力减退、感觉障碍,手指活动不灵活,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我院通过采用牵引、硬膜外注射、血管活性药物静脉注射等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3例,并配合全程的系统护理,效果明显,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王志群;许传金;刘廷亮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小儿七星茶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验证

    目的 验证一种小儿七星茶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方法 采用常规法检验,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载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5种菌株的回收率均高于70%,且控制菌检查具有专属性.结论 采用常规法检查小儿七星茶颗粒微生物限度可行.

    作者:李煜明;高茂国;杨广榆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优普同)对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80例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2.0g,静脉滴注,每天2次;对照组应用头孢曲松钠2.0g,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均为7~14d.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对医院获得性肺炎有良好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焦小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与治疗进展

    骨组织是恶性肿瘤远处转移的第3好发器官,仅次于肺和肝,骨转移瘤的发生率比原发性骨肿瘤高,且多为多发性骨转移.恶性肿瘤骨转移(骨转移瘤)多发生的50~80岁,40岁以下少见.转移瘤可累及全身骨骼,多在脊柱的胸腰段,胸骨、肋骨和股骨上段也是好发部位,而下颌骨、膝和肘的远侧骨骼很少被累及.骨转移瘤大多为多发性,少数为单发病变(9%),前者骨破坏广泛,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血钙增高;如同时有酸性磷酸酶升高则提示前列腺癌伴发骨转移.

    作者:范晓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应用磷酸肌酸提高围术期左心功能的研究

    目的 探讨围术期应用磷酸肌酸对改善心脏手术患者的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状态的作用.方法 选择围术期心脏病患者73例,分为试验组24例和对照组49例.试验组术前3d及术后5d,使用磷酸肌酸(CP)1g静脉滴注,每天2次,术前及术后第10天彩超心脏指数评估心功能.结果 试验组心脏自动复跳率、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功能明显改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左室舒张末直径,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均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左室短轴缩短率和左室射血分数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术期应用外源性CP可以改善心脏手术患者的心功能,促进术后心功能恢复.

    作者:高志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中药外治法缓解癌性疼痛

    癌性疼痛是中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症状之一,由于疼痛的加剧和强烈刺激,直接影响患者的食欲、睡眠、心理状况和治疗效果,并且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中药外治法治疗癌性疼痛显示了较好效果.其机制为药物通过皮肤吸收渗透至肿瘤表面血管,改善肿瘤组织中的微循环,溶解和破坏肿瘤组织周围及瘤内纤维蛋白凝聚,缓解肿瘤对患者痛觉神经化学性刺激或物理性压迫,使刺激的信息减弱,疼痛缓解.中药外治为体表直接给药,经皮肤黏膜,腧穴、孔窍等部门直接吸收,发挥整体和局部镇痛作用.

    作者:成西霞;王金;许艳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误食氟哌啶醇致严重锥体外系症状2例

    例1.患儿,5岁,不慎误食氟哌啶醇30min送入院.患儿30min前误食氟啶醇,量不详,当时即被家长发现,未见抽搐,无嗜睡,予催吐后入院.

    作者:蔡绵碧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PBL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技能性、实践性很强的临床专业课程.为更好地提高护生对妇产科护理学的兴趣,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我院教研室在妇产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引入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ming,PBL),取得了一些成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廖碧珍;包红勇;王富兰;王龙琼;杨晓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院前急救的护理安全问题与应对措施

    随着人们对保健需求的增加,院前急救中的护理安全工作也越来越引起广大医护人员和医院管理层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对于出诊时间及时、地点准确、现场救护、转运过程以及出诊人员的业务素质、法律意识及责任心等,都对护理安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院前急救中常存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以提高院前急救的安全性.

    作者:余中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