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春
目的 观察小剂量肝素、多巴胺与酸妥拉明治疗肺心病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50例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平喘、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肝素、多巴胺、酚妥明拉明治疗,7d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64.0%高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出血及低血压倾向等并发症.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加用小剂量肝素、多巴胺与酚拉明治疗肺心病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周永久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皮肤消毒次数与消毒效果的关系,皮肤消毒2次所需要时间,为制定院感培训计划与质控标准提供信息.方法 选择妇科住院患者60例,进行手背皮肤消毒前、消毒1次、消毒2次采样作消毒效果监测.结果 皮肤消毒前、消毒1次、消毒2次的消毒效果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每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消毒合格率为0,消毒1次合格率为53.3%,消毒2次的合格率为96.7%,消毒第1次与消毒第2次平均间隔时间(33.4±1.0)s,消毒2次至半干状平均需要(66.8±1.0)s.结论 医务人员使用含有效碘5 000mg/L碘伏消毒剂进行皮肤消毒时,必须涂擦2次,避免因注射将表皮细菌带入人体引起医院感染发生.
作者:张桂英;吴云雁;陈伟标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初发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配偶的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80例年龄<75岁的初发脑卒中患者配偶参加研究.在脑卒中10d后,应用SCL-90评价配偶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与标准值比较.应用多因素分析来调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1)性别;(2)脑卒中患者的病残程度;(3)配偶的文化程度.结果 与标准值相比,除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他因子得分均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配偶抑郁因子得分明显高于男性配偶(P<0.01).文化程度低者在人际关系、焦虑因子得分明显高于文化程度高者(P<0.01).残障程度重者配偶焦虑得分高于残障程度低者(P<0.01).结论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病损的严重程度,将影响其配偶对未来生活的想象.而不同背景配偶的心理状况亦有差别.
作者:谭晓敏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肝脏是调节血糖浓度的重要器官,肝脏病变进而可引起糖类代谢异常.肝脏病引起的血糖升高,糖耐量降低,呈糖尿病样改变,而这种继发于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称为肝源性糖尿病[1].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内二科共收住院肝硬化患者102例,合并肝源性糖尿病者25例(24.5%).现将临床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刘华英;杨丽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语言是人类认识和沟通的特殊手段,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广泛使用的交际工具.一个语言技巧良好的护士在关键时刻能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护士与医、患、家属的语言交际内容多,作为交际主体的护士,要学习因时、因人、因事地凭借自己的知识和阅力,力求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态度、见解和感情,以期充分发挥交际功能的口头表达.
作者:王宗莲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中丙泊酚安全有效的镇静剂量范围.方法 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5组,各20例.Ⅰ组丙泊酚0.2mg·kg-1·h-1微泵输注;Ⅱ组丙泊酚0.6mg·kg-1·h-1微泵输注;Ⅲ组丙泊酚1.0mg·kg-1·h-1微泵输注;Ⅳ组丙泊酚1.4mg·kg-1·h-1微泵输注;Ⅴ组为对照组,不给予丙泊酚,给予生理盐水1.0mg·kg-1·h-1微泵输注.结果 各组患者用药前后及组间MAP、HR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6例患者SpO2降至90%以下,经面罩吸氧后逐渐好转;Ⅰ、Ⅱ、Ⅲ、Ⅴ组患者未见SpO2下降与Ⅳ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Ⅴ组患者镇静催眠为5级,Ⅱ组患者镇静催眠为4级,Ⅲ组患者镇静催眠为3级,Ⅳ组患者镇静催眠为1级.结论 采用0.6~1.0mg·kg-1·h-1微泵输注的丙泊酚有良好的镇静催眠作用,可消除椎管内麻醉患者的焦虑与恐惧或使其在催眠中安度手术,术后遗忘效果满意,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梁军;庞晓军;黄华山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是指妊娠胚囊种植于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处,由于此处无正常肌层和内膜,绒毛直接侵蚀局部血管,局部血流异常丰富,随着妊娠的进展,绒毛可与子宫肌层粘连、植入、穿透以至子宫破裂和腹腔大出血,这是一种少见而危险的异位妊娠,国内外均有个案报道.随着我国剖宫产率的上升,此种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也应引起重视.本病早期诊断困难,初诊误诊率高.我院自2008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2例此类疾病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焦素芬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该院2006~2008年上报的95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不良反应/事件以药物热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共76例占80.0%;涉及27个注射剂品种,其中冠心宁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香丹注射液等5种注射剂共诱发63例不良反应/事件占66.3 %.结论 提倡中药口服途径给药,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和相关研究,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唐秀能;梁秀群;王宁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前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我国的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因此,加强剖宫产术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保障母婴安全,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对本院150例剖宫产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作者:张霞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AP)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西药加服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味组(治疗组)50例和单纯常规西药组(对照组)50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组总有效率及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94%和66%,高于对照组的80%和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味能提高AP的疗效.
作者:王秀海 刊期: 2009年第13期
患者,女,28岁,因心悸、多汗、消瘦伴口渴、多饮、多尿1年,加重伴昏迷3h急诊入院.既往甲亢、糖尿病病史1年.4个月前曾因行阑尾炎手术诱发甲亢危象1次,近期口服他巴唑、皮下注射诺和灵30R,服药不规则,心悸、多汗、烦渴、恶心症状持续存在.3h前出现神志不清伴呼吸急促、呕吐.
作者:葛淑芝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但绝大多数位于盆腔内,以卵巢及子宫骶韧带常见.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成为可能[1],现将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经腹腔镜下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20例的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焕英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 DHF)是指一组以具有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而以心室肌舒张功能障碍、顺应性减退、僵硬度增高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1].
作者:白保安;王文艳;金静;汤夏莲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爆震是一种平战时较常见的致聋原因,多见于炮兵部队官兵.我院自2005年10月-2008年10月在给炮兵某部实弹训练保障中,采用马来酸桂哌齐特加高压氧治疗爆震性耳聋64例(84耳),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志彦哲;胡亚兰;王满;王捷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我院口服降压药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我院2006-2008年降压药的消耗金额、用药频度及日用药金额等进行分析.结果 3年来我院降压药金额稳中有升,2007-2008年DDDS大的是硝苯地平缓释片.结论 我院降压药基本用药合理.
作者:魏智中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在医院的建立与广泛使用,是高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使用使医院各项管理工作步入到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进程,尤其对药品核算、管理收益很大.
作者:谷郁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412例经胃镜及实验室检查证实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98例出血前10d内有服用NSAIDs史,分为老年组(122例)和中青年组(290例)进行研究.结果 老年组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1);老年组服用药物以阿司匹林为主,中青年组以布洛芬为主;伴随疾病老年组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青年组以上感或关节疾病为主;老年组消化道出血以溃疡性病变为主,中青年组以黏膜糜烂为主.Hp感染老年组略低于中青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内NSAIDs相关性与非相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人患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其自身特点,不同于中青年患者,对于长期服用NSAIDs的老年患者应加强监测.
作者:乔进朋;鲁力锋;殷桂香;张莉;杨泽敏 刊期: 2009年第13期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及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范围和职能相应扩大.因此,护士的防范医疗事故意识与能力培养尤为重要.护理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医学科技发展的无限性与承受能力、精力限制医院护人员掌握技术的有限性,临床病种的多样性与病例个案的复杂多变性,特定环境下医疗条件的局限性以及医护人员是否处于佳的身心状态等,都将成为发生医疗事故的因素.
作者:张昌国 刊期: 2009年第13期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已成为引起临床感染较为常见的病原菌.一些专家提出抗生素循环(轮换)用药策略和策略性换药,使得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对很多耐药菌株敏感[1].然而,该类药物的治疗浓度范围窄,不良反应较常见,其中有些是不可逆毒性,这是限制它在临床广泛使用的主要原因.为合理的使用该药物,本文重点介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对策.
作者:周茂万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各种原因造成的伤口,关闭后容易遗留瘢痕,如何使瘢痕更窄、更平整及更隐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总结20年来缝合技术的经验,随访502例患者,发现皮下缝合技术是重要的一环,现总结如下.
作者:胡亚兰;胡亚欣;赵鹏;李晓格;李倩;祁丽 刊期: 2009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