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内科患者头晕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何艳红;刘淑琴

关键词:头昏, 原因, 对策
摘要:头晕是一种常见的脑部功能障碍,也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可使患者舒适性发生改变,所以也是心内科患者的主要主诉之一.同时也因为该症状时重时轻,时有时无,随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患者易产生烦躁、焦虑、失眠等一系列反应,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大剂量地榆生白片对放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大剂量地榆生白片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74例实体瘤患者初次放疗1周后,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24例.2组均用直线加速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地榆生白片6片,每天3次;对照组给予地榆生白片4片,每天3次,观察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乏力,疼痛症状明显好转或恢复,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地榆生白片治疗放疗后的白细胞减少症需大剂量持续给药.

    作者:冯景见;李彬;薛银萍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急性外伤性脑干血肿的治疗体会

    外伤性脑内血肿绝大多数属急性,少数为亚急性,其中脑干血肿表现严重意识障碍及中枢性瘫痪.脑干出血是脑外科危急重症之一,病死率高,预后不良.我院2002年6月-2009年4月,共收治急性外伤性脑干血肿患者2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侯立志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异丙酚不同配伍在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观察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曲马多和氯胺酮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1 200例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妊娠妇女随机分为P组(单纯异丙酚),P+F组(芬太尼+异丙芬酚),P+T组(曲马多+异丙酚)和P+K组(氯胺酮+异丙酚)4组,每组300例.观察各组麻醉前后情况.结果 各复合用药组异丙酚用量均较P组减少,P+K组明显(P<0.05)P组和P+F组患者术中血压明显下降(P<0.05).各组患者术中SPO2均降低,以P+F组明显(P<0.05),各组患者均对术中情况无记忆.结论 异丙酚复合氯胺酮,是无痛人工流产术可行的麻醉方法.

    作者:肖加旺;黄萍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GnRHa经阴道超声引导穿刺后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疗效.方法 100例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穿刺抽吸囊液后注入结合碘液.术后治疗组加用GnRHa制剂曲普瑞林,对照组不予药物治疗,观察2组术后超声显像情况及治愈率.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超声穿刺配合GnRHa药物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安全、有效、经济、简便,对卵巢功能无影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命获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小儿胃肠型上呼吸道感染32例分析

    上呼吸道感染为儿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往往以发热、流涕、咳嗽、咽痛就诊.但临床中以胃肠道症状为突出表现的患儿并不少见,此类属胃肠型上呼吸道感染,中医称之为感冒夹滞,由于小儿的胃肠功能还未发育成熟,除了一般上感的常见症状外,常有腹胀、纳差以及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不注意鉴别,容易误诊、误治.我院儿科门诊2008年6月-2009年2月共诊治此类患儿32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孙满顺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针灸联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24例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主要是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水肿所致,我科采用针灸联合药物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拴英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同理心在神经外科陪护人员中的应用

    神经外科患者多是病情危重,瘫痪卧床不能自理,住院时间较长,所需陪护人员与其他普通病房相比也相对多,服务质量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因此对神经外科陪护人员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病区的工作秩序和患者的顺利康复. 我们尝试将同理心的理念渗透至陪护管理的每个环节,以人为本做好陪护人员的管理工作,可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提高护理质量,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陈玉霞;冉红;朱文倩;盛婧;王婷婷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晚期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剖宫产的麻醉选择

    目的 探讨晚期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剖宫产的麻醉选择.方法 52例晚期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3组.Ⅰ组18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Ⅱ组20例,采用硬膜外麻醉;Ⅲ组14例,采用局部麻醉.观察患者围手术期心力衰竭症状的改善、产后5min新生儿Apgar评分,羊水混浊度及新生儿预后、产妇产后出血等情况.结果 Ⅰ、Ⅱ组产妇麻醉后心力衰竭症状改善、呼吸循环功能渐趋稳定,麻醉后循环呼吸功能各观察指标情况均优于Ⅲ组(P<0.05或P<0.01).患者术中平稳,产后5min新生儿Apgar评分8~10分;Ⅱ组产妇2例在胎儿娩出后出现急性肺水肿,5例产后5min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3分,需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其中2例新生儿死亡.Ⅲ组羊水混浊度、产后出血均多于Ⅰ、Ⅱ组.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均适宜于晚期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

    作者:王绍宇;杨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新生儿窒息6例复苏的护理

    胎儿娩出时以及出生后数分钟内,无呼吸或呼吸抑制者称新生儿窒息,它是新生儿围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窒息后,因缺氧可对小儿神经系统及各器官造成不利影响,严重窒息可导致不可逆的缺血缺氧性脑病,以致造成小儿智力低下、脑瘫、癫痫后遗症.因此,做好新生儿复苏的护理,是减少窒息并发症,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和伤残率的关键之一.收集临床2005年9月-2008年9新生儿窒息资料,现将其护理处理简述如下.

    作者:何玉琴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医院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医疗机构通过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财务工作的效率,然后在实际工作中也有一些不完善的方面.本文就医院会计电算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现报道如下.

    作者:梅方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食管-胃吻合口瘘患者的护理

    食管-胃吻合口瘘是胸外科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机体内环境平衡失调,营养不良,感染,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病理生理改变,病死率高.笔者对3例食管-胃吻合口瘘患者采取加强内环境及重要脏器功能监测,充分引流控制感染,联合应用肠外和肠内营养支持,选择应用生长激素促进吻合口瘘愈合,加强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吕迎春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丹乌降脂丸的研制与疗效观察

    目的 制备丹乌降脂丸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黄精、泽泻采用水煎煮,提取有效成份与其他药材的粉碎物混合.应用薄层色谱法对丹参、制首乌、山楂进行鉴别,并应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山楂中熊果酸的含量.选择高脂血症患者243例,分为治疗组134例与对照组109例,对照组给予脂脉康胶囊,治疗组给予丹乌降脂丸.结果 薄层色谱斑点清晰,易于识别2组治疗后血脂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高脂血症疗效及治疗后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乌降脂丸制备工艺简单、质控方法可行,治疗高脂血症疗效确切.

    作者:张旭;马艳;汪宇;岳莉;马英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拉夫米定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现状

    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是导致乙型肝炎慢性化、肝硬变和原发性肝癌的重要因素.HBV复制时有一个逆转录过程,对逆转录酶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就有可能抑制HBV的复制,进而发挥抑制HBV的作用[1].近年来在艾滋病的研究中发现了许多新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HBV有抑制作用,其中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报道多.拉米夫定为一口服核苷类药物,全称2',3'-双脱氧-3-硫胞嘧啶核苷,简称3TC.

    作者:袁建源;黄其军;吴华忠;孙秀菊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米索前列醇防治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积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口服米索前列醇防治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积血的效果.方法 166例行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110例,观察组给予米索前列醇口服,对照组给予生化丸口服.2组均于术后3、7、14d 进行B型超声复查,比较疗效.结果 观察组清宫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防治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积血效果显著.

    作者:徐爱玲;韩素文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糖尿病足的防治与康复护理

    糖尿病足是因神经病变失去感觉和因缺血缺氧失去活动能力,并继发感染所致的足部疾患,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常导致足部感染、溃疡、深部组织坏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做好糖尿病足部的预防及护理是减少糖尿病足及其避免截肢的一个重要方面.我科自2005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糖尿病足患者35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明英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孕妇尿碘检测1 048例

    妊娠期碘缺乏可导致母亲和胎儿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孕妇碘营养水平直接影响着胎儿和婴幼儿的智能与体格的发育,是迄今所知由于缺碘诱发的新生儿出生缺陷智力障碍的可预防疾病之一.尿碘是控制孕妇碘缺乏的生物化学标志物,对评估孕妇碘营养状况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孕妇尿碘值与新生儿尿碘值无明显差异,且呈高度正相关,因此,孕妇尿碘水平可以较好的反映母体的碘摄入量和胎儿、新生儿的碘营养状况[1].本试验通过对孕妇尿碘含量检测,对孕妇碘营养水平进行动态监测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毛宝凤;完燕华;陈庆勇;贾晓丹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aemorrhage,SAH)是指各种原因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统称,临床上可分自发性与外伤性两类,自发性又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2种.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21.6%~39.5%,比成年人发病率10.5%~20%高,故需加以重视[1].SAH是神经系统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症状典型者不难诊断.老年人症状常多样化,极易误诊为其他疾病.笔者对40例老年SAH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了老年SAH的临床特点及造成误诊的原因,报道如下.

    作者:吕二保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输卵管妊娠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输卵管妊娠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输卵管妊娠患者128例(试验组)临床资料,经宫颈分泌物支原体培养及衣原体抗原检测.与对照组104例(健康妇女)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试验组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率为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是目前导致盆腔炎症引起输卵管妊娠的重要原因之一,应重视其感染,减少输卵管妊娠的发生.

    作者:杨年红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PDCA循环在普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目的 探讨PDCA在普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以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建立高素质、技术精湛的临床教学队伍.方法 将2003级本科护生54人作为对照组,2004年本科护生60人作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师徒式带教方法,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临床教学,比较2组综合考核成绩.结果 试验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综合能力评分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带教模式可完善带教程序,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赵艳芳;王蕊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分娩室护理质量管理对策

    分娩室工作的专业性、科学性、技术性很强,其护理安全应该得到每个护理管理者的重视.分娩室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与护士自身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有关,也与护理管理因素有关.我科通过采取以下几方面的管理对策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高了分娩室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吴胜敏 刊期: 2009年第2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