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素
目的 观察在胸腰段椎体骨折中行纳米羟基磷灰石/聚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支撑植骨融合术后椎体结构重建作用和骨性融合作用.方法 对3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前路减压,采用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支撑植骨融合、钛板系统内固定.其中颈椎骨折5例,胸腰椎骨折26例.结果 随访6~21个月(平均15个月),植入体3-4个月产生骨融合,重建的椎体高度无降低,神经功能按Fankel分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使用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植骨融合术,可有效恢复椎体的高度和结构,起到重建椎体结构作用,并能与椎体融合,保持良好的脊柱稳定性,是一种理想的椎体替代方式.
作者:胡天志;朱美忠;陈滔;张春;权正学;蒋电明 刊期: 2009年第23期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因常导致心功能障碍,增加病死率和致残率,而为临床医师所重视.临床报道治疗方法众多,结合基层医院的条件,现就2002年11月-2006年11月收治的5例房颤患者采用药物转律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杰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 将88例产妇分成陪伴分娩组即观察组(38例)和无陪伴分娩组即对照组(50例),比较2组产妇产后的抑郁水平和抑郁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产后抑郁水平和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陪伴分娩有助于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和抑郁水平.
作者:何玉琴 刊期: 2009年第23期
婴幼儿因其年龄小,自制力差,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进行静脉穿刺时往往不能主动配合操作者,又由于其血管分布特点是头皮静脉较手足静脉清晰易寻找,相对好看护,所以操作者为婴幼儿进行静脉穿刺时首选头皮静脉,但需要家属协助按压才能完成操作.因患儿心理恐惧,往往哭闹不止,致使穿刺成功后患儿头部大汗淋漓,胶贴粘贴不牢固,易造成脱针、渗液,不能保持输液通畅.
作者:黄燕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在原有疾病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参松养心胶囊每次4粒,每天3次;对照组加用复方丹参片,每次3片,每天3次,观察3个月.结果 治疗组心率提高幅度较对照组高,早搏及阵发性房颤再发次数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律失常控制情况及症状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尤其是缓慢心率伴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作者:朱玉芳 刊期: 2009年第23期
颅脑外伤后精神障碍是指大脑直接或间接遭受各种外伤而造成脑组织损伤所致的精神活动失调,本病在颅脑损伤患者中占0.05%~0.15%[1],在以颅脑损伤为主要收治对象的基层医院脑外科较多见.我院脑外科2000年1月-2008年7月收治颅脑外伤后精神障碍患者78例,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翠阁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激动剂对哮喘气道重塑模型气道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3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哮喘模型地塞米松干预组(C组)、哮喘模型罗格列酮干预组(D组),每组8只.采用RT-PCR法测定肺组织TGF-β1的浓度,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C、D 2组小鼠的TGF-β1表达、气道平滑肌(ASM)和上皮厚度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 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激动剂可能通过抑制TGF-β1的表达,从而抑制平滑肌增生肥大,减少胶原沉积.
作者:岳刚;朱述阳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病毒性脑炎是病毒直接感染或感染后引起脑部炎性改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早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不典型易误诊,是导致小儿死亡或造成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主要原冈之一.现将我科在2006年5月-2006年12月收治的52例重症病毒性脑炎(SV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张丽华 刊期: 2009年第23期
子宫肌瘤是女性牛殖器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由子宫平滑肌和少量的结缔组织组成,多见于30~50岁妇女,以40-50岁多见.子宫肌瘤细胞中雌激素受体和组织中雌二醇含量较正常子宫肌组织高,雌激素可促进子宫肌瘤增大,故子宫肌瘤多发于生育年龄的妇女,绝经后肌瘤停止生长、甚至萎缩.
作者:田保爱;田丽 刊期: 2009年第23期
骨科手术大多为择期手术,患者的皮肤完整性好,感染的几率相对较低,但一旦感染,容易形成骨髓炎,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找出感染因素并注重控制细节,可减少感染机会.笔者对本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各科无菌手术3431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发现院内感染率较高.2008年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减少感染发生,降低了感染率.
作者:张帷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芬太尼在硬膜外腔一次注药后的镇痛作用和用药后尿潴留并发症.方法 (1)371例硬膜外腔穿刺节段为T8~T10的患者随机分为A(芬太尼)组、B(吗啡)组和C(无镇痛)组;(2)521例硬膜外腔穿刺节段为T12~T3的患者分为a(芬太尼)组、b(吗啡)组和c(无镇痛)组.于术后4.5h、6.5h分别比较疼痛程度,术后6.5h比较尿潴留情况.结果 3组(A、B、C组或a、b、c组)疼痛、尿潴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在4h时A、B组(或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尿潴留在6.5h时A组与B组(或a组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苏太尼、吗啡在4.5h内时镇痛无差异,随着时间延长,芬太尼镇痛作与吗啡相比镇痛作用减弱,在6.5h时芬太尼的尿潴留发生率少于吗啡,在临床镇痛时要辩证镇痛时间和尿潴留统一.
作者:彭丽;封在李 刊期: 2009年第23期
处方中药物联合应用的现象是普遍的,联用的目的在于提高药物的疗效或减少不良反应,或防止某些抗菌药物产牛耐药性.有些药物联用是有益的应坚持和提倡,而对已知联用有害的或尚未肯定的,就应该避免盲目的联用.通过对临床和门诊处方用药进行调杳分析,存有许多不合理联用,现分析如下.
作者:傅唐德 刊期: 2009年第23期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产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对机体有害的反应.儿科患者由于解剖生理特点决定了其对药物的代谢不同于成人,故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严重性往往超过成人,常给患儿、家庭、社会带来不良后果.必须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特别是儿科医师的高度重视.小儿用药应遵循个体化原则,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孙满顺 刊期: 2009年第23期
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来抑制和杀灭癌细胞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由于鼻咽癌对放射线敏感性高,所以,目前放疗仍是鼻咽癌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而放射治疗的效果除与治疗方案息息相关外,对患者良好的护理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我院自1995年开始收治放疗患者,将日常工作中对鼻咽癌患者的护理心得总结如下.
作者:陈美华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比较3种不同厂家、不同分子量的玻璃酸钠沣射液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与经济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膝骨关节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应用玻璃酸钠A(阿尔治),B组应用玻璃酸钠B(施沛特),C组应用玻璃酸钠C(佰备),均采用关节腔内注射疗法,每次1支,每周1次.治疗完毕后比较3组的近期临床效果,并运用成本一效果分析法进行经济学评价.结果 玻璃酸钠A(阿尔治)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更好,更经济.结论 通过比较3种玻璃酸钠注射液的临床疗效,同时运用经济学方法进行成本一效果分析可以帮助临床医师选择佳治疗方案,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作者:李雪靖;王宪英;王梅;邵德成 刊期: 2009年第23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在不断延长,老年人是社会的特殊群体,其健康问题也较为突出.一些多发病、常见病的发病率在不断提高.随着健康状况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在心理上也会产生一些变化.
作者:杨丽芳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通过对人群血糖异常及其相关因素的统计分析,了解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健康体检的4582例进行血糖、血脂和血压检测,统计出人群血糖异常、高血脂和高血压的患病率,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血糖、血脂和血压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血糖异常人群中高血脂、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人群.结论 血糖异常、高血脂、高血压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必须加强对它们的控制工作,以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
作者:刘涛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评价超声造影诊断脾脏外伤的准确性.方法 对40例经CT和(或)手术证实为脾外伤患者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0例脾外伤常规超声共检出27例(67.5%),漏诊13例(32.5%);超声造影共检出38例(95.0%),漏诊2例(5.0%),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40例脾外伤程度分级诊断中,常规超声组存在明显级别低估者10例;超声造影组漏诊1例,2例发生级别低估.结论 超声造影在脾脏损伤的检出率和分级方面明显优于常规超声检查,基本与CT检出率和评估结果一致.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诊断脾外伤相比是一项新的技术突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康健;杨舒萍;陈红 刊期: 2009年第23期
1 临床资料本院2006年12月-2007年12月共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45例,男27例,女18例,年龄25-84岁,中位年龄55.5岁,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治疗组20例.对照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胃酸分泌、抑制胰酶分泌、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大黄胃管内灌注和芒硝腹部外敷.
作者:黄英;王晓于 刊期: 2009年第23期
中晚期肝癌患者常伴有生理、心理及所处环境等多方面舒适的改变.就肝癌患者而言,如何延长其生存期,是医疗上研究的重要课题;而如何提高这类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其舒适度,乃是摆在临床护理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寻求提高这类患者舒适度的途径,笔者对2008年1月-2009年3月本所住院治疗的193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理、心理、环境3个方面舒适的改变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王裕珍 刊期: 2009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