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杨小立

关键词:异丙酚, 瑞芬太尼, 靶控输注, 腹部手术, 血流动力学
摘要:目的 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老年腹部患者HR(心率)、MAP(平均动脉压)指标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98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研究组患者给与靶控输注麻醉,对照组患者给予静吸复合麻醉,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HR、MAP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T2时刻研究组HR、MAP水平显著高于插管前和同一时间点对照组水平,在L时刻对照组患者HR、MAP水平相对于T2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明显高于研究组对应时间点水平,两组患者MAP在T4时刻显著高于T1时刻;研究组患者HR在T2时刻显著低于T1时刻,在T4时刻两组患者HR显著高于T1时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可安全适用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其能有效维持稳定的心率变化,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白求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上颈椎损伤中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上颈椎损伤中使用螺旋CT三维重建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60例确诊为上颈椎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分别采用X线平片、常规CT和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进行诊断,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60例患者中,确诊为骨折70处,其中寰椎爆裂性骨折16处,枢椎齿状突骨折26处,枢椎椎体骨折16处,枢椎椎弓骨折12处;脱位19处,均为寰枢关节脱位.X线片检查发现骨折36处,漏诊24处(40.00%);脱位10处,漏诊9处(47.36%);常规CT检查发现骨折50处,漏诊20处(28.57%);脱位11处,漏诊8处(42.11%);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发现骨折69处,漏诊1处(1.43%);脱位19处,无漏诊.螺旋CT三维重建的检查准确性为(98.88%)明显高于X线平片(51.69%)和常规CT(68.5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可以清晰准确地显示患者的骨折、脱位情况,建议在上颈椎损伤的诊断中采用.

    作者:傅俊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老年腹部患者HR(心率)、MAP(平均动脉压)指标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98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研究组患者给与靶控输注麻醉,对照组患者给予静吸复合麻醉,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HR、MAP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T2时刻研究组HR、MAP水平显著高于插管前和同一时间点对照组水平,在L时刻对照组患者HR、MAP水平相对于T2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明显高于研究组对应时间点水平,两组患者MAP在T4时刻显著高于T1时刻;研究组患者HR在T2时刻显著低于T1时刻,在T4时刻两组患者HR显著高于T1时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可安全适用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其能有效维持稳定的心率变化,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小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克罗米芬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克罗米芬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患者月经周期治疗后同时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组在克罗米芬治疗同时加服六味地黄丸.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卵泡数目、卵巢体积、雄激素(T)、促黄体生成素(LH)较治疗前下降(P<0.05),子宫内膜厚度与雌二醇(E2)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卵泡数目、子宫内膜厚度、E2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 <0.05或P<0.01);观察组排卵周期率及受孕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克罗米芬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有助于改善受孕环境,提高排卵率及受孕率.

    作者:刘惠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肠套叠与肠扭转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急腹症肠套叠与肠扭转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诊治的72例肠套叠、102例肠扭转小儿急腹症患儿临床资料,对确诊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肠套叠患儿在确诊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5.83%,90.28%患儿长轴切面上呈“套筒”征、短轴切面上呈“同心圆”征;肠扭转患儿在确诊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4.31%,78.43%患儿肠系膜上静脉围绕肠系膜上动脉轴旋转形成“漩涡征”者,旋转度数270 ~720°,包块位置血流呈现蓝红相间的环绕血流征象.结论 小儿急腹症肠套叠与肠扭转临床症状表现相似,但是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表现各有特点,肠套叠表现为“套筒”征、“同心圆”征,肠扭转表现为“漩涡征”,可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两者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许杨明;蔡艳;李为莲;张秋月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对肿瘤康复期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对肿瘤康复期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中心收治的100例肿瘤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综合康复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00%,高于对照组的36.00% (P <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医综合康复治疗肿瘤康复期患者,有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铃俨;黎育庭;范丽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曲美他嗪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3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前用药情况分为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5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PCI术前加用曲美他嗪,随访12个月,随访期间观察组持续口服曲美他嗪.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末次随访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6、12、24h两组患者血清cTnI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上升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随访期间心绞痛再发率12.16%,低于对照组的28.07%(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P<0.01),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PCI术前口服曲美他嗪可有效减轻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术后长期服用曲美他嗪有助于减少心绞痛复发率,并能够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

    作者:王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效果探究

    目的 探究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5.56% (P <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血肌酐、血尿素氮、尿蛋白等肾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何斯;田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二维联合三维超声成像诊断胎儿体表畸形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二维联合三维超声成像诊断胎儿体表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4019例中晚期妊娠的孕妇进行二维超声和三维超声检查,并与出生或引产后的婴儿进行对比分析,对比两种诊断方法对胎儿体表畸形的判定结果.结果 24019例孕妇中,经过引产或产后证实体表畸形236例(0.98%).畸形类型包括唇裂及面部异常、腹壁缺损、无脑儿、脊柱裂、肢体异常、多指(趾)、脑膜脑膨出、内脏外翻等.三维超声诊断的灵敏度和符合率均高于二维超声.结论 采用二维联合三维超声成像联合诊断可以提高胎儿体表畸形检出的灵敏度和符合率,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黄惠甜;林碧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与维拉帕米对苯妥英钠脑靶向分布的比较

    目的 筛选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Phenytoin,PHT)的纳米药物载体构建工艺,并比较纳米粒与P糖蛋白拮抗剂(P-glycoprotein,PgP)维拉帕米(Verapamil,VPM)对PHT的脑靶向分布作用.方法 分别应用乳化聚合法和界面聚合法构建PHT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添加1%的普郎尼克P85进行修饰,并进行体外特征鉴定;2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PHT组、PHT+ VPM组(添加维拉帕米)、Emulsion Nano组(纳米粒由乳化聚合法合成)和Interfacial Nano组(纳米粒由界面聚合法合成).4组给予PHT后分别在不同时间点取大脑微透析液和血液,后处死大鼠分离肝脏和肾脏组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样本中苯妥英钠的浓度,苯妥英钠透过血脑屏障的转运率用脑组织间液时间药物浓度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与血浆时间药物浓度曲线的曲线下面积的比值进行评估;苯妥英钠在外周组织的累积分布情况用给药300 min的肝脏/肾脏苯妥英钠药物浓度与血浆药物浓度的比值进行评估.结果 界面聚合法合成的纳米粒较乳化聚合法具有较高的载药量和包埋率,而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相近;Interfacial Nano组、Emulsion Nano组、PHT+ VPM组与PHT组比较,脑组织间液和血浆苯妥英钠的曲线下面积比值分别提高了60.70% (P <0.01)、27.44% (P <0.05)和26.91% (P<0.05);Interfacial Nano组苯妥英钠药物浓度肝血比和肾血比明显下降,PHT+ VPM组肝血比和肾血比明显升高,与PH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mul-sion Nano组与PHT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界面聚合法纳米粒制备工艺相对优于乳化聚合法.相对于VPM,添加1%的普郎尼克P85修饰的界面聚合法制备的纳米粒可明显提高PHT在脑组织中的分布,具有脑靶向输送作用.

    作者:陈树达;黄华锰;邓丽芬;李泽;潘小平;周珏倩;周列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在过敏性鼻炎患儿中的应用意义

    目的 阐述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在过敏性鼻炎患儿临床检测和日常预防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208例过敏性鼻炎患儿,运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吸人性和食人性sIgE,并且考察患儿不同年龄阶段的sIgE检测阳性率.结果 在吸人性过敏原中以户尘螨和屋尘的sIgE阳性率高,分别为88.46%、81.25%;在食人性过敏原中以牛奶的sIgE阳性率高,为22.60%;不同年龄段过敏性鼻炎患儿均主要为吸人性过敏,占76.44% (159/208).结论 过敏原特异性IgE (sIgE)为检测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方法之一,早期检测sIgE及避免接触过敏原是控制病情的有效方法,对于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卢传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丹参有效单体IH764-3药理作用研究及其临床应用前景述评

    丹参具有“活血化淤,养血宁心,宽胸止痛,安神除烦”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丹参含有很多成分,主要有两大类:脂溶性的丹参酮类化合物和水溶性的丹参酚酸类化合物.丹参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其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对泌尿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均有有益作用[1].丹参单体IH764-3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从中药丹参中提取的一种单体(分子量158),它在保护肾脏、阻止肺纤维化、抑制胶原蛋白合成、沉积及抗肝纤维化、保护脑细胞、抗动脉粥样硬化及降压等方面有着显著的药理活性.作者就丹参单体IH764-3近年来药理学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前景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其药理活性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胡波;范红伟;马广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助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及探索助产护理干预在高龄产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观察其对产妇产程与分娩方式造成的影响,旨在为高龄产妇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本组收集我院住院分娩的200例高龄产妇进行临床研究,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产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产妇则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系统、全面的助产护理干预.观察和记录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与产后出血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与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观察组中自然分娩产妇的第一、第二产程及总产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助产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高龄产妇的剖官产率,缩短产程时间,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赖志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微量喂养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防治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微量喂养对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 将2012年5月~2013年12月于我院重症监护室住院的49例早产儿纳入本次研究,列为观察组,与同期出生的52例足月正常新生儿(对照组)对比.对照组实施常规喂养,观察组实施微量喂养,观察两组血清前白蛋白含量及体格生长情况.结果 两组出生时、出院时血清前白蛋白含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出生时、出院时血清前白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 <0.05或P<0.01);两组出生时身高、体重、头围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出生时身高、体重、头围均低于对照组(P<0.01);出生6个月时,两组血清前白蛋白含量、身高、体重及头围增长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有助于提升营养吸收效果,促进体格生长发育,对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欧伟明;张菊弟;张金凤;林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安全性.方法 将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年,观察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的73.9% (P <0.05);治疗1年后,除对照组白蛋白(ALB)外,两组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肝功能各项指标及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BV-DNA)水平均有好转,且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HBV-DNA表达水平,提高患者肝功能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月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消疹清心汤加减治疗手足口病合并心肌受损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消疹清心汤加减对手足口病(HFMD)合并心肌受损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入院时间将本院收治的86例HFMD合并心肌受损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抗病毒、保护心肌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消疹清心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相关临床指标变化.结果 ①观察组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9.07% (P <0.05);②观察组疗程、皮疹消退及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③治疗后,观察组心电图总异常率低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肌钙蛋白及心肌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消疹清心汤加减治疗可减轻HFMD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患儿心肌酶水平,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应用.

    作者:邓淑贞;钟翠琼;王巧坪;钟秋生;蔡冬春;邵洁琦;李锦培;陈凤钻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认知行为疗法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临床影响研究

    目的 分析认知行为疗法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加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焦虑分级及癌因性疲乏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癌因性疲乏得分为(32.16±7.6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0.68±8.61)分(P<0.01);干预后,观察组焦虑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实施认知行为疗法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及癌因性疲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陈翠梅;胡梅荣;王翠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ICU呼吸衰竭患者不同气管插管方式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 分析ICU呼吸衰竭患者行不同气管插管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调查对象为2013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ICU呼吸衰竭患者中挑选,将80例患者分成两组,各40例,并行不同疗法.对照组(经口气管插管处理)、观察组(经鼻气管插管处理,以纤维支气管镜为主),评估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一次成功插管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区别.结论 临床针对ICU呼吸衰竭患者行经鼻气管插管处理作用突出,可改善血气指标,预防并发症,提高总体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展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CLIA法测抗-HCV联合EIA法检测HCV-cAg在HCV感染初筛试验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测抗-丙型肝炎病毒(抗-HCV)联合酶联免疫法(EIA)测HCV核心抗原(HCV-cAg)在HCV感染初筛试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CLIA法、EIA法检测所有临床标本中抗-HCV和HCV-cAg,比较抗-HCV初筛阳性样本与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检测结果.结果 本组698例标本中,24例呈阳性,其中23例抗-HCV阳性,9例HCV-cAg阳性,抗-HCV和HCV-cAg检测结果同时阳性者8例.有1例抗-HCV检测阴性,而HCV-cAg检测为阳性,后经HCV-RNA检测证实为HCV感染.24例阳性标本经HCV-RNA检测后,共检出阳性标本17例,其中经HCV-cAg检测为阳性的9例患者均经HCV-RNA检测证实;抗-HCV检测的23例阳性标本中16例经HCV-RNA检测证实为阳性.结论 抗-HCV联合HCV-cAg检测进行HCV感染初筛试验,可降低假阳性率,提高阳性检出率,与HCV-RNA的检测结果符合率高,有利于早期诊断.

    作者:周珍娟;刘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B超定位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B超定位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8月使用B超定位指引下进行脐静脉置管术的新生儿6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本院2014年1~12月行常规脐静脉置管术的新生儿90例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置管情况.结果 观察组60例中,置管成功52例(86.7%),失败8例(13.3%);52例置管成功新生儿中,43例置管于T8~9,3例置管于T7,6例置管于T10.对照组90例中,置管成功63例(70.0%),失败27例(30.0%);63例置管成功新生儿中,31例置管于T8~9,9例置管于T7,16例置管于T10,7例置管于T11;两组置管成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置管失败因素与脐静脉壁纤薄及早产密切相关.结论 B超定位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能有效提高置管精确度,降低新生儿X线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龙魂;王涛;许锦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医辨证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中医辨证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间收治的120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60例.甲组给予中医辨证治疗、乙组给予美托洛尔联合谷维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甲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乙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1.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血管神经症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在较短的时间内缓解临床症状,是一种值得临床普及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成伟;韩莉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白求恩医学杂志

白求恩医学杂志

主管: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