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护理联合肺功能训练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患者的影响

施萍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 心理护理, 肺功能训练
摘要: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以气流阻塞为特征,可以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多发生在秋、冬季节,在春夏气候温暖季节,病情略有好转[1].慢性支气管炎多发生于老年患者,50岁以上的成年人患病率高达15%左右.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快,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简称老慢支)患者也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我院对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间收治的56例老慢支患者采用心理护理联合肺功能训练的护理方式,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承德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如何在医学职业精神教育中引入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础的理性思考能力的体现,也就是在掌握基本法律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形成运用法律规定及精神去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医学职业精神培育是医学专业技能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医学职业精神教育引入法治思维是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医学生在培养过程中以医学技能为重点,辅以医学伦理教育,但在法律层面的培育较少,更谈不上培育医学生的法治思维.为了使未来的医疗工作者在实施医疗行为时不仅能贯彻医学伦理道德理念,也能运用法治思维,本文就如何将法治思维引入医学职业精神教育进行探讨.

    作者:赵兵;陈攀宇;梁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大黄总蒽醌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增殖及Cyt-C、Caspase3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黄总蒽醌(RTA)含药血清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SC)增殖及细胞色素C(Cyt-C)、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两步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大鼠SC细胞,第三代SC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3个RTA含药血清组,分别以胎牛血清和RTA含药血清作用48h后,MTT法观察SC细胞的增殖活力,Westem blotting法检测SC细胞Cyt-C、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RTA高剂量组含药血清(4.50g/kg)SC细胞增殖活力明显降低(P<0.05),Cyt-C、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RTA中剂量组含药血清(2.25g/kg)可显著抑制SC细胞增殖,上调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RTA中、高剂量组含药血清可抑制大鼠SC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调节Cyt-C和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杨宵;佟继铭;万慧杰;赵盼盼;董雅洁;张树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一种纯中药妇科洗液的处方筛选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的卫生与健康,妇科洗液需求量也增长迅速.在市场上,妇科洗液中药品类的有洁尔阴、复方黄松洗液等,其它类的有妇炎洁、康乃馨、康妇宁等.但以上产品除洁尔阴外均存在如下缺点:基本都加了化学杀菌剂(如三氯生、醋酸氯己定、度米酚等),抑制真菌效果均一般,实验中体现在对白色念珠菌抑制作用不强,临床上体现在对霉菌性阴道炎效果不佳[1-2].

    作者:刘东平;刘娱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大面积APTE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rPA)对大面积急性肺血栓栓塞(APTE)患者溶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我院EICU自2010年9月-2014年2月收治的12例大面积APTE患者采用rPA溶栓治疗,比较溶栓前后患者的HR、RR、pH值、PaO2、PaCO2、PaO2/FiO2、血乳酸等指标,判定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溶栓治疗后24h患者的HR、RR、p正值、PaO2、PaCO2、PaO2/FiO2、血乳酸含量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例患者治愈7例、显效3例、好转2例,有效率为100%.1例患者出现右背部肌间血肿;无过敏反应发生.结论:对于APTE患者应用rPA进行溶栓治疗,可快速改善症状和生命体征,具有溶栓成功率高、出血风险低等优点.

    作者:李拥军;张艳凯;李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急诊科常见的心血管系统危急重型疾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1].尽早开通梗死的相关血管,恢复心肌的血流灌注,以挽救濒死的心肌是该病抢救的关键[2].因此,快速、有效的急诊抢救流程对于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患者病死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2014年1月-2015年7月,我院急诊科优化了急诊护理流程,并观察其对AMI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致死性心律失常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致死性心律失常的预后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21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致死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1个月内死亡情况分成死亡组(n=103)和未死亡组(n=107).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血糖、心率、Killip分级等一般资料,并记录患者β受体阻滞剂、降脂药物、阿司匹林、ACEI等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死亡组和未死亡组性别、病史、血糖,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心率、Killip分级,降脂药物、ACEI使用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陋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心率≥60次/min、Killip分级为Ⅳ级、未使用ACEI和降脂药物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致死性心律失常的独立预测因素(P <0.05).结论:年龄≥60岁、心率≥60次/min、Killip分级为Ⅳ级、未使用ACEI和降脂药物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致死性心律失常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需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张英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血液流变学的临床应用与影响因素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血管、血液组成的流变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新兴边缘学科,是研究血液及有形成分的流变特性、变化规律及在医学中应用的科学,其中全血黏度值是反映血液流变学基本特性的参数,也是反应血液黏滞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1].在大面积人群普查中,可能检出一些表面健康但血液黏度或其他血液黏滞因素升高的人,从而对癌症、心脏病、外周动脉疾患、异常血红蛋白病及某些免疫系统疾病做出早期判断,发现机体的亚健康状态.

    作者:张雁;来锦;杨孝菊;刘莉;孙艳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大戟反甘草的研究进展

    中药药性相反,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序例》.金代张元素《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将“十八反”及“十九畏”编成歌诀广为流传.“十八反”作为历代医家用药配伍禁忌,延续至今,但“十八反”为何相反,至今没有统一的说法.“十八反”中,乌头、芫花、大戟、藜芦、甘遂皆为有毒,因用量太大,煎煮不当,服药太多或患者体弱不支,出现中毒,甚至死亡.因此,古人“十八反”之说,很可能是在这种情况下作出来的错误判断.如果拘于“十八反”之说,许多古人的名方都将得不到灵活的运用,势必使许多古人的好经验被废弃.然而“十八反”究竟反不反,是否为配伍的绝对禁忌,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一定会得出科学的结论.本文从大戟、甘草这一对反药入手,归纳总结近年来有关大戟反甘草的相关文献,为大戟反甘草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张腾;梁策;佟继铭;张树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基于显微CT多分形谱特征和支持向量机的骨质疏松诊断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发生骨折的一种代谢性骨病.一直以来,骨密度被认为是骨质疏松症诊断的临床标准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预测因子.近研究发现,低骨量只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之一,除骨量外,骨小梁的微结构变化对骨强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2].因此,对于骨小梁微结构的深入研究成为解决骨质疏松问题的关键[3].

    作者:刘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颅内动脉瘤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是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或包裹术等.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因微创、并发症少、恢复快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并被广大患者所接受.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39例,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术后主要并发症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月;王玉芹;郑雯;刘洪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围产期甲状腺疾病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十分广泛的生理作用,促进物质与能量的代谢,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在整个妊娠过程中,母体的甲状腺可以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甲状腺体积增大,心脏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扩张,以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和甲状腺自身免疫状态的种种变化等.孕期甲状腺疾病在临床上很常见,主要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甲状腺自身免疫紊乱、产后甲状腺炎,这些疾病对母体和胎儿都可造成危害.本文将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的相关问题简要综述如下.

    作者:杜伟;郝凤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心理护理联合肺功能训练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患者的影响

    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以气流阻塞为特征,可以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多发生在秋、冬季节,在春夏气候温暖季节,病情略有好转[1].慢性支气管炎多发生于老年患者,50岁以上的成年人患病率高达15%左右.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快,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简称老慢支)患者也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我院对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间收治的56例老慢支患者采用心理护理联合肺功能训练的护理方式,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施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数宇切片扫描系统在病理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体会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切片扫描与应用系统被逐渐应用于医学教学与科研领域.较之传统切片制作成本高昂、效率低下及不易保存等局限,数字切片因其操作便捷和标准化教学等优点,已经成为病理学实验教学的趋势[1].合理利用数字切片,使之与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整合发展,将成为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作者:孙瑜嬬;李涛;应小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儿科实习生静脉穿刺遭拒原因分析及对策

    静脉穿刺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病患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护士诸多操作技能中必备的一项.目前,临床护理工作对静脉穿刺技能要求较高,尤其是儿科,对于在儿科实习的护生来说,想要单独进行静脉穿刺比较困难.通过临床调查及与患儿家属沟通交流,发现患儿家属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且都有一种从优的心理,认为实习生操作技术不够娴熟,不愿他们对自家患儿实施操作[1].本文对儿科实习生在为患儿进行静脉穿刺时遭家属拒绝的原因进行分析调查,并提出相应对策,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振英;李莹;郜慧英;尚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转移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分析167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位置、肿瘤直径、病理分类、分子亚型等与SLN转移的关系,取有统计学意义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肿瘤直径、病理分类、分子亚型与SLN转移有关.影响SLN转移的风险比值分别为:HER2过表达(OR=22.491)、Luminal B(HER2+) (OR=6.304)、Luminal B(HER2-)(OR=5.401)、三阴型(OR=4.127)、肿瘤直径(OR=2.825)、病理分类(OR=15.2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为:P=1/1+Exp∑(5.319-1.038X1-2.724X2-1.841X3-1.687X4-3.113X5-1.418X6),该模型预测乳腺癌SLN转移的准确度为79.0%、灵敏度为61.5%、特异度为87.0%.结论:肿瘤直径、病理分类、分子亚型是SLN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所建立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能较好地预测乳腺癌SLN转移的概率.

    作者:康淑娟;胡大为;马立辉;王助新;孟庆来;张宏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1例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是一种广泛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的急性炎症性脱髓鞘病,我院近期收治1例,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儿男,5岁,主因“双下肢无力20余天”于2015-02-26入院.患儿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开始症状较轻,行走及活动后逐渐加重,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脑电图等正常,因症状逐渐加重而来我院住院治疗.

    作者:张振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高压注射造影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休克1例

    血管迷走神经性反射是指各种刺激通过迷走神经介导反射,导致内脏和肌肉小血管扩张和心动过缓,外周血管突然扩张,静脉回心血量减少,使心脏有加快和加强收缩的反射动作,能自行恢复,但无神经定位体征的一种综合征.有些人可因过度激发迷走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进而引起心跳忽然减慢、周边血管扩张,结果造成血压降低、脑部缺氧,表现为动脉低血压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同时伴有肌张力的降低,持续几秒至几分钟可自行恢复,其实质是脑血流量的暂时减少.

    作者:王海龙;乔翠云;程艳芬;梁志强;石友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某地区2943例患者满意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医患关系是指医生与患者在诊疗或缓解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特殊人际关系,是国内乃至国际上医学和社会学关注的重点[1].既往大量研究多从医护人员的视角出发,讨论工作热情、服务态度等问题在医患关系中的地位及医患关系的紧张度对医护人员身心的影响[2].但作为医患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一方,患者对医疗过程满意与否的研究也极为重要,关系到诊疗的进展及效果.本文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调查患者对医疗单位及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并分析可操作的对策与措施,以缓解医患冲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作者:李德臣;张雷;陈剑;雷慧;梁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远志对DPN大鼠坐骨神经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远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坐骨神经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DPN模型组和远志治疗组.DPN模型组和远志治疗组大鼠均建立DPN大鼠模型.DPN成模后,远志治疗组大鼠给予远志灌胃6周.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坐骨神经形态结构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DPN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的形态结构发生明显病理变化;并且,Bcl-2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Bax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DPN模型组比较,远志治疗组大鼠坐骨神经的形态结构明显改善;并且,Bcl-2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Bax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远志可通过升高Bcl-2表达、降低Bax表达,抑制神经纤维变性,对DPN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颖;马洪伟;薛景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全身多发内生软骨瘤病1例

    全身多发内生软骨瘤病较少见,我院于2014年12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61岁.25年前发现右手食指一包块,无异常不适,未行诊治,包块体积渐进性增大.15年前,患者右手其它手指及左手各指均出现大小不一包块,依旧未予理会.8年前,左足出现多个包块.3年前,发现左大腿下端包块,患者依旧未行诊治.此后,所有包块体积逐渐增大.

    作者:曹海营;冯震;金宇;管力;刘永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承德医学院学报杂志

承德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承德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