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桂荣;庄永敬;卢良声;邓群峰;彭燕文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经患者知情同意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2011年1月至2011年5月286例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按护理方法分为实验组(150例)和对照组(136例)。对照组按照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术前常规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加强心理护理,并进行音乐疗法、按摩、图文示意卡和做好医护沟通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焦虑值。结果实验组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值(46.0±5.1)分低于对照组(61.0±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疾病的恢复。
作者:黄敏;李厚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噪声危害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主要的职业危害之一,噪声污染已被认为是世界七大公害之首,噪声性听力损失的防治成为各国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报道指出,噪声性听力损失的程度部分取决于受试者既往的噪声接触史,并观察到以下现象:(1)反复的中等强度噪声暴露所产生的暂时性听阈偏移(temporary threshold shift,TTS)逐渐被削弱;(2)低强度非损伤性噪声暴露可使听觉系统对其后的高强度噪声性听损害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这两种现象统称为耳蜗韧化或噪声习服,即由于非创伤性条件化噪声的锻炼,耳蜗对噪声的损害产生了缓冲和抵抗作用。在豚鼠、沙鼠、栗鼠、小鼠以及人类等多个物种中均发现了这一现象[1]。习服现象产生的条件包括暴露方式、暴露的声强度、暴露声音的频谱以及暴露持续的时间,在不同的动物种属之间这些条件存在着差异。研究报道的实验动物习服性暴露强度大多在较窄的范围内(85~100 dB),目的使动物的听觉系统经受习服锻炼而不致听力损伤,强度越大,所保护的频率范围越宽。也有研究报道,习服暴露方式并不是习服效应产生的决定因素,无论采用哪种暴露方式,习服效应都能够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近年来,有关噪声习服发生机制的报道较多,研究人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作者:王艳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冬虫夏草是冬虫夏草菌(麦角菌科真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和幼虫尸体的复合体。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冬虫夏草以其调节阴阳、肺肾双补之特效,广泛用于免疫、心血管、呼吸、泌尿生殖、消化、神经系统等疾病的治疗。
作者:邹赢锌;陈雅琳;储智勇;汪家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远航海勤人员屈光不正情况及原因,为防治屈光不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486名水面舰艇人员和潜艇人员按年龄和持续远航天数各分为3个组,分析屈光不正检出率情况。结果486名海勤人员屈光不正检出率为31.5%(153/486),其中水面舰艇人员屈光不正检出率为29.5%(87/295),潜艇人员屈光不正检出率为34.6(66/191),两类海勤人员屈光不正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8,P>0.05)。水面舰艇人员3个年龄组之间(χ2=4.402,P>0.05)及潜艇人员3个年龄组之间屈光不正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076,P>0.05)。水面舰艇人员各远航组之间(χ2=27.03,P<0.01)及潜艇人员各远航组之间(χ2=18.74,P<0.01)屈光不正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性长期远航容易引起屈光不正,应做好远航海勤人员视疲劳的防治工作。
作者:李小龙;王道建;张东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舰船噪声岗位作业人员听力保护理论,为噪声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声学理论和声能量等效原理研究岗位噪声暴露量。结果导出了噪声暴露量解析式,发现降低环境噪声、选择隔声较好的护听器、坚持佩戴护听器、减少每天噪声暴露时间、完善噪声防护法规五项措施是控制噪声暴露量的技术途径。结论噪声暴露量解析式构成了噪声防护措施的完备集。
作者:李中付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救护艇吨位小、航速快,艇上医疗装备较齐全,有“海上救护车”的称号,负责对海上伤员进行紧急救治及后送等任务。本文对救护艇医疗队加强人装结合训练、抗晕训练和改进携行药材装箱方法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探讨。
作者:斯清庆;吴杲;许恒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 LC)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607例接受LC患者中中转开腹手术23例(3.79%)的临床资料、中转开腹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转开腹的原因为胆囊周围粘连11例、胆囊三角解剖结构不清5例、胆囊动脉出血2例、胆管损伤2例、解剖变异2例、胆囊癌1例,开腹手术均获成功。结论熟悉各种肝胆管解剖变异、严格掌握适应证、规范操作、熟练操作技术是减少LC中转开腹手术的关键。
作者:吴桂荣;庄永敬;卢良声;邓群峰;彭燕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骨折外固定术后骨髓炎患者的抗感染药物分析与药学监护方法。方法由临床药师对1例右胫腓骨双骨折外固定术后骨髓炎患者的抗感染药物和镇痛药物应用进行药学监护,参与医生诊疗过程,寻找切入点进行药学监护,协助医生进行个性化抗感染药物治疗。结果针对患者不同时期的状况,合理选用抗感染药物,有效提高了疗效,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必须根据感染灶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同时根据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考虑药物到达骨组织的能力,以达到抗感染药物的佳使用效果。
作者:杜珍;戴璐萍;于春令;张沂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固定资产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固定资产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有效提升资产管理效率是医院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从从固定资产的概况入手,总结海军总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难点,提出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相关做法。
作者:刘震宇;钱阳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半夏总生物碱( TATP)对人肝癌细胞株QJY-7703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比色法及集落形成率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TATP对QJY-7703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TATP导致QJY-7703细胞的DNA损伤情况。结果人肝癌细胞QJY-7703经TATP处理后,其体外增殖能力明显下降,且与药物的剂量、加药时间呈正相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 h:对照组QJY-7703细胞增殖OD490=0.486±0.037,TATP组2.5、10.0、30.0、50.0 mg/L时的OD490分别为0.475±0.026、0.377±0.029、0.286±0.026、0.242±0.023;48 h:对照组OD490=0.793±0.046,TATP组2.5、10.0、30.0、50.0 mg/L时的OD490分别为0.747±0.028、0.497±0.025、0.287±0.021、0.207±0.020)(P<0.01或P<0.05)。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中,TATP组细胞尾DNA含量:对照组为(6.92±4.85)mg/L,TATP组10.0、40.0 mg/L时分别为(17.30±5.39)mg/L、(36.52±8.67)mg/L;尾长:对照组为(16.06±9.17)μm,TATP组10.0、40.0 mg/L时分别为(29.29±13.09)μm、(65.33±17.06)μm;尾动量:对照组为(0.97±0.34)μm,TATP组10.0、40.0 mg/L时分别为(7.87±4.04)μm、(21.43±7.67)μm,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呈现浓度依赖性。结论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一定剂量的TATP能明显抑制QJY-7703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DNA的损伤作用有关。
作者:陈雅琳;刘李娜;唐瑛;孙欢;周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的优化管理,防止交叉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规范设备管理,优化工作流程,落实规章制度和具体措施,以实施医疗设备的优化管理,并通过加强对医护人员及患者的院感防控意识普及,优化培训管理方式,积极开展院感防控工作。结果医疗设备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确保了医疗设备的佳使用状态及发挥其佳功效,从而提高了医疗质量,明显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结论医疗设备的优化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因医疗设备质量、使用不当或管理监测疏忽等引起的医院感染,从而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
作者:侯正松;李应堃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立克次体病属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人类历史上,立克次体曾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目前该病在发达国家已基本得到了控制。然而,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热带、亚热带某些国家,立克次体病仍然存在一定规模的流行。文章概述了美国当前立克次体病的新研究情况,包括疫苗的研究、疾病的诊断分析、立克次体的流行病学情况等。
作者:林永丽;李旭霞;方旭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评价枸酸铋雷尼替丁治疗老年人胃溃疡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示胃溃疡的老年患者53例,给予枸橼酸铋雷尼替丁治疗,0.35 g/次,2次/d,疗程为6周,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枸橼酸铋雷尼替丁疗程结束后复查上消化道内镜,其中胃溃疡治愈45例,好转及缓解6例,未见明显变化2例,此2例后复查病理提示胃癌,观察53例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老年胃溃疡患者,枸橼酸铋雷尼替丁疗效明显,倘若正规治疗效果不明显,要警惕胃癌的发生。
作者:刘聚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海军基层部队的特点是“远、小、散”,往往远离属地的医疗中心,因此海军基层官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就医困难。为兵服务是任何一家军队医院始终坚持的工作宗旨,但多年来仅限于执行上级机关指示,下派医疗队开展医疗巡诊活动等,与基层官兵的健康和就医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构建信息化系统,为基层官兵平时的健康就医需求服务,不仅是适应平时医疗巡诊、医疗救援的需要,也是为了适应战时卫勤保障与平时突发事件医疗救援的需求,更是海军医务工作者的使命和要求[1]。
作者:刘勇;朱智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敷料的更换原因,探讨改进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敷料护理方法。方法对常规组299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敷料更换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整体护理方法设计并实施针对中心静脉导管敷料更换的套餐护理措施,选择次年同期采用该护理措施的289例患者为套餐组进行比较。结果 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敷料更换的原因有贴膜松脱、渗血、渗液;常规组敷料维持天数为(2.35±0.89)d,低于套餐组的(3.43±0.52)d(P<0.05);常规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率为13.0%,高于套餐组的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切实提高中心静脉患者敷料维持天数,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
作者:刘静;邵小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鳃裂囊肿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学特点,为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鳃裂囊肿10例病例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10例鳃裂囊肿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囊性包块9例,不均匀实性低回声结节1例,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为7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鳃裂囊肿较准确、可靠,可明确包块内部回声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是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手术切除的重要辅助检查,对瘘管的走行方向也有重要提示作用,可为保证手术切除范围的精准提供依据。
作者:邱璇;张云山;贺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我院手术安全核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分析、归纳了手术安全核查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化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结果通过查找问题,实施严格的核查制度,有效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的安全,也提高了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和护理质量。结论我院存在手术安全核查差错隐患,严格核查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差错的发生,可降低手术并发症,确保患者安全。
作者:周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 primary liver cancer , PLC)切除术后保肝药联合应用与肝功能恢复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建议。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诊断为PLC并行肝脏肿瘤切除术的病历120份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齐全能够进行有效分析的为83例。依据《中国国家处方集》(2010)和药物作用机制将保肝药分为6类:A=抗炎类,B=稳定膜系统类,C=结合解毒类,D=改善供能类,E=促进再生类,F=其他类。结果(1)A+D治疗方案与C+D治疗方案比较,总胆红素k值的P=0.046,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k值的P=0.035,C+D治疗方案优于A+D方案;(2)总胆红素的k值与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k值存在正相关,P<0.01;(3)总胆红素k值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k值与肝门阻断时间、肝硬化类型等因素不相关。结论原发性肝癌行肝脏肿瘤切除术后,C+D治疗方案比A+D治疗方案更能促进肝功能的恢复。
作者:金柔男;龚纯贵;战旗;姜云霞;陈安妮;李捷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本文回顾了视觉跟踪技术的历史、发展,介绍了多种视觉跟踪技术的概念、测量参数及原理,并对各种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随后讨论了视觉跟踪技术在各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进展。后,对视觉跟踪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作者:史卫民;王庆敏;刘秋红;陈勇;姚永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 disease ,AD)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其治疗手段尚无突破性进展,但对其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稳定患者的情绪,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综述近几年有关AD的国内文献,归纳了一些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而为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章芳芳;谷威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