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剑巍;张菁;成伟忠;屠红
目的:探讨克癃胶囊对H2O2刺激前列腺癌细胞(PC-3)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的保护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通过H2O2作用于PC-3细胞建立氧化应激的损伤模型;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化学显色法分别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细胞Nrf2通路相关因子蛋白和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克癃胶囊能降低细胞内由H2O2引起的ROS升高(P<0.01),升高由H2O2引起的GSH降低(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加入克癃胶囊干预后Nrf2、COX-2、HO-1、NQO1蛋白表达均增强(P<0.01);RT-PCR结果显示,克癃胶囊干预后Nrf2、COX-2、HO-1、NQO1 mRNA水平表达明显增强(P<0.05).结论:克癃胶囊对H2O2引起PC-3细胞的氧化应激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调控Nrf2通路,激活体内抗炎抗氧化机制而实现的.
作者:全丹妮;谢辉;张玲;颜苗;樊新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作为一种机械性开通冠状动脉的方法,在开通病变血管的同时对患者中医主症和证候的影响显而易见.关于PCI术后中医证候学的研究一直是冠心病中医临床研究的热点.笔者查阅近10年文献,对PCI术后的证候特征、PCI术前后证候演变规律、PCI术后不良事件(包括术后无复流现象、术后再狭窄、术后抑郁、术后消化道出血)的证候特征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辰浩;王阶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薯蓣皂苷元抗骨肉瘤作用机制与NF-κB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建立移植人骨肉瘤荷瘤裸鼠模型,观察薯蓣皂苷元对荷瘤裸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RT-PCR法、Envision法检测薯蓣皂苷元对荷瘤裸鼠NF-κB及Bcl-2、Bax、Caspase-3、Caspase-8的影响.结果:薯蓣皂苷元各剂量组对移植人骨肉瘤荷瘤裸鼠肿瘤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平均抑瘤率达30%-60%.与对照组比较,薯蓣皂苷元明显抑制荷瘤裸鼠NF-κB的表达,降低Bcl-2的表达,增加Bax、Caspase-3、Caspase-8的表达(P<0.05),呈现出较好的量效关系.结论:薯蓣皂苷元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化和调控NF-κB信号通路下游相关靶基因实现的,NF-κB信号通路及其关键环节是骨肉瘤潜在的治疗靶点.
作者:洪振强;高弘建;赵诣;伏勇;吴子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通过系统药理学的方法挖掘影响中药寒热药性的关键靶标,为进一步研究寒热药性的实质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构建寒热中药成分数据库;通过活性成分筛选及网络打靶构建有效成分-靶点网络;通过网络分析筛选出关键靶点,并以此构建靶点-疾病网络.结果:通过网络分析得到寒性中药网络中有PTGS2、PTGS1和SCN5A关键靶点,热性中药网络中有GABRA1、PTGS2和PTGS1关键靶点;寒性中药对于前列腺癌、乳腺癌等癌症及心血管疾病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而热性中药在阿兹海默症、疼痛、认知障碍、焦虑症、帕金森症等精神类疾病方面显示出一定的应用价值.结论:基于系统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助于寻找寒热药性的关键靶点和疾病网络,为深入诠释寒热药性的生物学本质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数据支撑.
作者:戴逸飞;霍海如;王朋倩;张淼;隋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营气和营阴可化赤生血,又与血共同运行于脉内.营分证是温邪初入脉内的阶段,属血分证的表浅阶段.营分证阶段有热灼营阴、热陷心包和内闭外脱等不同证型.热灼营阴属轻型营分证,病机以营气功能失常和营阴不足为主,治疗关键在于清透温邪,恢复营气功能,即“透热转气”,同时滋养营阴,防止瘀血形成.“入营犹可透热转气”,是温病营分证的重要治法之一,为发热伴出疹症的临床治疗思路提供重要的参考.
作者:朱为坤;纪立金;李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补肾舒脊颗粒对hBMSC软骨内成骨过程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原代hBMSC传至第3代后分为5组:补肾舒脊颗粒高、中、低剂量组,西药组,空白对照组,进行软骨细胞诱导分化,运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DKK-1表达,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检测SOST、Wnt5a和p-catenin蛋白和基因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药中、高剂量组DKK-1、SOST蛋白水平显著增高(P<0.05,P<0.01);与西药组比较,中药中、高剂量β-catenin蛋白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组SOST mRNA水平升高(P<0.05),中药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组Wnt5a mRNA水平下降(P<0.05),中药低、中、高剂量组β-cateninmRNA水平下降(P<0.05);与西药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SOST mRNA水平升高(P<0.05),β-catenin mRNA水平降低(P<0.05).结论:补肾舒脊颗粒可能能够抑制hBMSC软骨内成骨过程中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作者:杨文雪;金玥;周童亮;夏启胜;陈志华;孔维萍;阎小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不同单位灸时X不同施灸间隔对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临床疗效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方法:纳入80例在腰阳关穴出现热敏灸感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受试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均采用艾条悬灸腰阳关穴,其中A组施灸15min,1次/d;B组施灸15min,隔日1次;C组施灸40min,隔日1次;D组施灸40min,1次/d.4组受试者均7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指标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表(M-JO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4组间M-JOA评分、VA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A/B、C/D两组间M-JOA评分、VA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C、D组组间,B组与C、D组组间MPJOA评分、VA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同一热敏化腧穴,饱和灸量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灸量组,且在累积治疗量相同时,不同间隔时间对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影响无差异.
作者:胡丹;邓鹏;康明非;熊俊;刘中勇;陈日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银屑病血燥证的用药类别特点.方法:检索1965年4月至2016年10月国内公开发表的中医药复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相关文献179篇,分析中医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用药类别特点.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治疗用药(184首方剂、198味药)中,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应用频率较高,累计频率80.94%.其中以当归、生地黄、白鲜皮、土茯苓、生甘草、丹参、赤芍、牡丹皮、防风、白芍应用多.结论: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药用药规律从整体上体现了“从血论治”的特点,可有效指导银屑病的临床用药.
作者:李冠汝;郭昕炜;孙丽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易筋经源于我国古代中医导引术,具有强健体魄、预防疾病的效果,长期以来在道家、佛家及民间习武人士之间广为流传,但其作为中医导引的养生保健功效却长期被忽视.为了更全面地认识易筋经并推动其发展,文章通过对近5年发表的相关文献的调研综述易筋经起源、内容、作者、发展变化、临床疗效的研究进展,分析其发展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做展望.
作者:刘琦;严石卿;严蔚冰;洪净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弈理、兵法、岐黄之术,其源同一,皆饱含中国传统文化“道”之蕴味,符合“道”之精神.纹枰对弈,极讲究对“势”的运用,医术与此同理.诊病之始,审势为关键,以定曲折进退、攻守补泻之法;其次乃论谋势,抓病机,守中焦,正合权变,灵机活法;再论布势,有对药合纵之法,亦有合方连横之妙;后收势,法天则地,用药合时,化阳潜藏,以顺天光.
作者:朱章志;廖华君;许帅;陈珺;曾绘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著作类针灸处方规律,收集整理著作类针灸治疗痞满的处方腧穴优选规律及腧穴配伍优选规律谱,为现代临床针灸治疗痞满穴位优选提供有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查阅1 612部著作,后整理出符合标准的针灸治疗痞满处方有909条.基于数据挖掘技术,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V2.5),总结著作类针灸治疗痞满的腧穴优选与配伍优选规律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本研究显示,经过对909条针灸处方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将其进行腧穴频次统计,主穴共179个,总频次为3 095次,平均17.29次.通过运用关联分析法和复杂网络分析法对腧穴与腧穴配伍之间频次结果进行分析,并归纳出腧穴、经脉、部位、特定穴等之间的配伍规律.结论:著作类中针灸治疗痞满腧穴优选规律主要以循经选穴、按部位选穴、特定穴选穴为主.针灸治疗痞满腧穴配伍规律主要以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合募配穴法、俞募配穴法、络穴与下合穴配穴法和络穴与募穴配穴法为主.
作者:王佳佳;王洪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随着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技术的成熟,人工智能开始了井喷式发展的黄金时期.文章基于人工智能的技术现状,结合中医学的特点,为中医学走进人工智能时代提供了一套清晰的思路和方法:中医学要借助于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技术,前提是要建设一个规范标定(正确诊断)的病例数据集.而建立这个数据集,需要规范的症状、体征、检测指标体系,需要规范化、结构化的证候体系,需要规范的信息采集软件平台.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医学的知识与经验建立初步的算法模型,再进行机器学习,将会大大减少要学习的内容,减少运算的工作量以及训练所需数据集的规模和精准度.由此,经验模型基础上的机器学习,是现阶段中医人工智能开发的一条既经济实用又快捷有效的途径.
作者:袁冰;范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五加减正气散(WJJZQS)大鼠含药血清体外抗轮状病毒(RV)的作用.方法:采用CPE检测WJJZQS含药血清对MA104的TC0和RV SA11株对MA104的TCID50.采用MTT比色法,在TC0范围内,检测各组含药血清的体外抗病毒作用.结果:①WJJZQS含药血清对MA104的TC0为20%.②RV SA11对MA104的TCID50为10-3.34/mL.③与同浓度空白血清组比较,除WJJZQS小剂量组抑毒率差异不显著外,余各组抑毒率均优于空白血清组(P<0.05);中剂量各浓度组均明显优于空白血清组(P<0.01).病毒抑制率以中剂量20%浓度组高.各组内比较呈量效关系.④WJJZQS含药血清无抗RV吸附的作用;⑤WJJZQS含药血清无直接灭活RV的作用.结论:五加减正气散含药血清具有显著的抗病毒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病毒进入细胞后的病毒生物合成作用.
作者:王伟;王晓妍;曹志群;张新;陈婷;丁振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和痹方(HBR)通过胆碱能抗炎通路(CAP)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激动剂组、HBR组、甲氨蝶呤(MTX)组、HBR+MTX组,激动剂组药物干预4周,其余组药物干预60d后,取血与关节滑膜,分别检测关节肿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IL-17、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水平.结果:HBR组关节肿胀体积下降,α 7nAChR、STAT3水平升高(P<0.05),TNF-α、IL-6、IL-17水平降低(P<0.01).结论:HBR能够通过CAP,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降低TNF-α、IL-6、IL-17水平,抑制炎性反应,减轻RA的关节肿胀.
作者:邢洁;姜萍;姜月华;庞爱梅;牟亮亮;梁占强;张泽;秦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娄多峰教授创新的“虚、邪、瘀”理论,该理论指出“虚”“邪”“瘀”三者分别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独立三大致病因素,也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结果,根据“虚”“邪”“瘀”的权重偏倚,分为“正虚候”“邪实候”“瘀血候”三候,对应的治疗则以“扶正”“祛邪”“化瘀”,给予经验方辨证施治.“虚、邪、瘀”理论从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遣方用药系统对该病诊治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充分体现了娄老的学术思想,为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治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体系.
作者:曹玉举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客观性指标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研究,观察补肾活血法对治疗H型高血压(中医辨证属肾虚血瘀型)临床疗效及对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中、西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H型高血压(肾虚血瘀型)患者60例,使用随机数据表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西药组)30例和治疗组(补肾活血汤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及症状积分、日测血压、24h平均动态血压、血Hcy的变化.结果:在降压方面:治疗组降压疗效总有效率(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73.33%)(P<0.05);日测血压:组内治疗前后、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P<0.05);24h平均动态血压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前24h、白天及夜间平均动态血压均降低(P<0.01,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70.00%),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中医症状积分比较:组内治疗前后,治疗后组间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Hey: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具有良好的补肾活血功用,对H型高血压(肾虚血瘀型)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有效改善症状,降低证候积分;同时可以降低H型高血压(肾虚血瘀型)患者Hcy.
作者:唐娜娜;张腾云;吴长汶;刘中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少阴经排刺法配合头针治疗中风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例丘脑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2例.治疗组采用少阴经排刺法配合头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头针治疗.观察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VAS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8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周后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4周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阴经排刺法配合头针可减轻丘脑痛患者的疼痛,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的方法,其疗效优于单纯的头皮针刺治疗.
作者:李岩;田彩芳;吴咚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助孕Ⅰ号方孕前直肠给药对肾虚血瘀模型大鼠子宫蜕膜化及其组织层粘连蛋白(LN)、integrin β 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动情前期的健康未交配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助孕Ⅰ号方低剂量组、助孕Ⅰ号方高剂量组、五子组和丹参组.妊娠第8天处死大鼠,剖取子宫并制片,采用免疫组化、HE染色.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大鼠妊娠第8天子宫蜕膜组织LN面积总和、子宫蜕膜组织大部分蜕膜细胞在形态、排列、细胞核、血管等方面的表现呈劣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助孕Ⅰ号方低剂量组、助孕Ⅰ号方高剂量组子宫蜕膜组织细胞在形态、排列、细胞核等方面的状况呈优势,并且助孕Ⅰ号方低剂量组大鼠妊娠第8天子宫蜕膜组织LN的面积总和及助孕Ⅰ号方高剂量组子宫蜕膜组织LN面积总和、integrinβ 3面积总和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助孕Ⅰ号方(即补肾活血法中药)孕前直肠给药可改善肾虚血瘀模型大鼠子宫蜕膜组织形态,提高子宫蜕膜组织LN、integrin β 3的表达,从而有利于胚泡着床,增加妊娠率.
作者:曾倩;王田平;夏宛廷;段培培;彭尧;刘常;周航;王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肝复康”对乙肝表面抗原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肝复康”对2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干预,观察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DNA、肝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经96周干预,76.5%患者的HBsAg定量较基线明显降低(P<0.05),其中13.7%患者获得免疫控制,3.9%实现HBsAg清除;HBsAg浓度越低阴转速度越快.结论:中药复方“肝复康”能够通过免疫调节控制HBV复制,降低HBsAg水平,对HBsAg低水平者和获得免疫控制的人群可获得更高的清除率,是一条值得继续探索的中医治疗途径.
作者:崔剑巍;张菁;成伟忠;屠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西洋参提取液人参皂苷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与HPLC法结合,采用偏小二乘法建立西洋参提取液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指标的定量校正模型.结果: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的定量校正模型相关系数r分别达到0.99、0.98、0.95和0.97,RMSECV分别为0.0311、0.0382、0.0425和0.0341,定量校正模型性能稳定,预测效果良好.结论:近红外光谱透射技术可以有效反映西洋参提液人参皂苷含量变化信息,可用于西洋参提取液的快速检测.
作者:吕尚;周海滨;汪俊;饶毅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