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依达拉奉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王永幸;田华;王林洪;刘志英;苏杰

关键词:依达拉奉, 缺血再灌注损伤, 进展
摘要:缺血再灌注(IR)损伤广泛涉及医学各领域,探寻其确实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有大量文献报道,依达拉奉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具有疗效的新型自由基清除剂,对脑、心等组织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治疗作用.本文结合新文献,对依达拉奉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作一综述.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开展整体护理查房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应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查房,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护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有效地提高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1 查房要求1.1 正确选择业务查房的内容 护理人员针对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危重病例、复杂大手术、新业务新技术、特殊检查以及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或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等进行深入探讨.

    作者:董巧云;李春丽;马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医学研究生读书报告会活动体会

    社会的发展进步对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很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而且还要有自主的学习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以及丰富的人文知识,这就对医学生教育尤其是医学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1].我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河北医科大学的临床教学医院,拥有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60余名,承担着河北医科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任.我们在医学研究生的管理过程中开展了研究生读书报告会活动,对研究生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刘磊;胡佳琪;王树松;赵淑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输血输液加压装置制造人工肾积水在经皮肾镜手术中的应用

    ①目的 探讨输血输液加压装置制造人工肾积水经皮肾镜治疗肾、肾盂和输尿管上段结石,对手术成功率、操作时间的影响分析.②方法 选取我院择期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肾或输尿管结石患者50例,无心、肺、脑等器官并发症,肾盂积液直径不超过2cm.25例为观察组,用输血输液加压装置制造人工肾积水,25例为对照组,用传统方法建立人工肾积水.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及建立通道所需时间的差异.③结果 观察组建立通道成功率100%,对照组建立通道成功率92%;观察组建立通道所需时间(8.1±0.8)min,对照组建立通道所需时间(13.5±1.2)min,通过方差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④结论 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应用输血输液加压装置制造人工肾积水,能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建立通道所需时间.

    作者:王华东;闫成智;夏连营;马超光;郭宝印;刘英男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1930年发现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是人体急性期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 APP)中主要、敏感的标志物之一,但由于其临床意义大致与红细胞沉降率相仿,且长期没有灵敏的检测手段,因此在临床上并没有受到重视.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CRP检测手段的不断完善,特别是运用高敏感法测出的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P, hs-CRP)可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CRP已逐渐引起临床的重视.

    作者:岳学书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进展

    脑卒中(Stroke)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是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致残率较高,也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随着诊疗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的成活率在不断上升,但许多患者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康复护理,后遗症的发生率仍很高,存活者的致残率超过80%[1].及时采取康复护理措施,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2].脑卒中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正确康复护理是偏瘫康复的重要方法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有力保证[3].

    作者:唐予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间断胃肠减压在救治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应用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在农村地区较为常见.此类患者多就近在县乡两级医院就诊,因此,在基层医院对该类患者给予早期积极而正确的综合治疗意义尤为重要.近年来我们对26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加间断胃肠减压和甘露醇灌注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凡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与恶性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目前,糖尿病与恶性肿瘤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正日益增高,然而近些年来的流行病学及观察性研究等又证实了两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1].在糖尿病群体中,2型糖尿病约占其总数的95%且其多伴发胰岛素抵抗及内源性高胰岛素发血症,本文现就2型糖尿病与恶性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邱菊;史丽萍;李秋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心脏手术麻醉诱导期应用评价

    ①目的 评价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心脏手术麻醉诱导期的应用价值.②方法 19例患者在CPB下行心脏手术.以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μg/mL、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0.5ng/mL作为初始目标靶浓度进行TCI,如果Narcotrend index(NI)>50,每次提高丙泊酚血浆靶浓度0.5μg/mL,直至NI到30~50.如SBP<80mmHg,静注苯肾上腺素50~100μg,如HR<50次/分,静注阿托品0.25mg,必要时重复给药.静注维库溴铵0.1mg/kg,等肌松完善后行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2min(T1)、气管插管后5min(T2)患者的MAP、HR、心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心功能指数(CFI)、全心射血分数(GEF)、心室收缩力指数(dpmax)、CVP.③结果 T0时点的CFI、dpmax、ITBI、GEDVI明显低于正常值,其余血流动力学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T1时点的MAP、CI、dpmax、SVRI 、ITBI、GEDVI均低于T0(P<0.05).T2时点的MAP、CI、SVRI、ITBI、GEDVI明显高于T1,恢复至T0水平.T1时点的CVP高于T0,T2时点的CVP与T0相似但低于T1(P<0.05).④结论 在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下,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及时纠正不利的病理生理改变,可以使患者更加安全的度过麻醉诱导期.

    作者:王绍林;张进;何磊;张晶晶;程浩;陈俊;殷骏;刘小彬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糖尿病肾病检测尿微量蛋白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胰岛素作用或两者同时存在缺陷,引起糖类、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的代谢紊乱.糖尿病的并发症很多,其中糖尿病肾病为常见,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对于肾病简单的诊断依据就是检查尿,其中主要的检查尿蛋白,如果是尿蛋白呈阳性说明肾脏可能有病.糖尿病肾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尿蛋白常规检查也多为阴性.这就给早期诊断带来了困难.为了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并且探讨尿微量蛋白与之的相关性.笔者应用生化分析仪对159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02例健康体检者的尿微量白蛋白(MA)进行检测分析,旨在更早一些发现糖尿病肾病.

    作者:李建华;寇振荣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脑损伤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重型脑损伤患者,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营养支持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早期肠内营养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和推广实施.我们自2010年1月起对158例重症脑损伤患者采取微量泵持续、均匀胃肠内滴注能全力,观察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世荣;张玉;栾明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依达拉奉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缺血再灌注(IR)损伤广泛涉及医学各领域,探寻其确实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有大量文献报道,依达拉奉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具有疗效的新型自由基清除剂,对脑、心等组织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治疗作用.本文结合新文献,对依达拉奉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王永幸;田华;王林洪;刘志英;苏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正畸微种植体支抗稳定性决定因素的研究现状

    1998年,Costa[1]第一次将微种植体正畸支抗系统引入正畸临床治疗中,开启了正畸支抗领域的新纪元.这种新型正畸支抗,克服了传统强支抗(横腭杆、Nance弓、固定舌弓,唇挡、颌间牵引、头帽口外弓)的诸多缺点(不易控制、舒适性较差或依赖患者合作等),极大地方便了正畸医师和患者,缩短了疗程,并且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经过这十几年来的应用和探索,如今微种植体支抗获得的可靠稳定的正畸效果已在临床上得到了正畸医生的普遍认可.微种植体支抗已经逐渐成为正畸支抗的主要支抗种类,文章主要探讨决定微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对其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目前的观点认为,决定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正畸力的初期稳定性,骨结合率及其加载时间.

    作者:王延雪;张彬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ACE2基因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大量试验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过度激活是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因此,调节RAS途径,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在RAS系统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作为新发现的家族新成员,能够高效催化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转化为Ang-(1-7),而Ang-(1-7)能够拮抗 AngⅡ的效应,具有舒张血管,改善心肾功能等重要生理作用.因此,ACE2在调节ACE-AngⅡ和ACE2-Ang-(1-7)两条通路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也与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现就ACE2基因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文德重;朱丽艳;杨秀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某综合医院中医科门诊病症分类及分析

    我院是一所集医、教、研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担负着当地及周边地区广大群众的医疗保健重任.本文对我院2011年中医科门诊常见疾病构成进行分析, 以期为综合医院中医科的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丽蕊;高晓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间质性肺炎患者疗效观察

    ①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间质性肺炎患者的疗效.②方法 将92例间质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Ⅲ型胶原(Ⅲ-C)水平、高分辨CT病变评分及6分钟步行距离的变化.③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Ⅲ-C水平下降,6分钟步行距离延长(P<0.05),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联合组高分辨CT病变评分较治疗前有改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但差异未达统计学差异(P>0.05).④结论 间质性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及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可以更好的改善肺纤维化,提升患者运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婉;李繁丽;戈艳蕾;刘聪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两种牙体预备瓷贴面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瓷贴面修复技术具有牙体预备量少、对牙髓刺激小、生物相容性好、颜色稳定、美观性好等优点,目前已成为口腔修复治疗中受欢迎的美容修复方法,在前牙美容修复中更是应用广泛.本人采用瓷贴面技术进行美容修复39例患者共92颗上前牙,进行了为期2年的临床随访,修复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顾建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蓝芩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流行性腮腺炎60例临床观察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节,在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集中的地方易暴发流行,成为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重点疾病之一[1].目前临床上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我们应用在利巴韦林的基础上加用蓝芩口服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高金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益气化瘀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①目的 观察益气化瘀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②方法 将24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与对照组120例,两组均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益气化瘀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安慰剂,3个月为1个评估疗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纽约心脏学会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值及E/A值测定、中医证候疗效判定,并观察不良反应.③结果 两组治疗后心功能Ⅰ级及Ⅲ级者所占比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 并且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 LVEF 值<30%者、30%~40%者及>45%者所占比率与本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治疗后E/A值<1及>1所占比率与本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效率 90.7%,对照组为58.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④结论 益气化瘀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作者:吴健;李清;杨宝元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生产中去氧胆酸钠残留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生产流程中提纯工艺阶段需用去氧胆酸钠进行细胞裂解,为此须控制生产工艺中残留去氧胆酸钠的含量.本文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残留去氧胆酸钠浓度进行比色测定,结果表明在此实验条件下,标准去氧胆酸钠浓度在10~80μg/mL范围内呈现比较好的线性关系(r2在0.96~0.99之间),提示该方法可用于甲型肝炎灭活疫苗残留去氧胆酸钠残留量[1]的测定.

    作者:韩中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射频识别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分析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是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既定目标并读取有关数据的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是一种收集、使用、保存、传播数据的新技术.一套基本的RFID系统由标签(Tag)、解读器(Reader)和天线(Antenna)构成.它的工作原理是当标签进入射频信号的识别范围后,接收解读器发出来的射频信号,产生感应电流从而获得能量将存储在芯片中的数据信息发送出去,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解读器获取信息后进行解码,然后将信息发送至中央信息系统,中央信息系统再通过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

    作者:王彦英;刘晨光;赵芳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