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60例复明工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的临床分析

王勇;田洪荣

关键词:白内障,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 临床疗效
摘要:山东省临沂市人民政府已将贫困白内障免费手术纳入民生复明工程.2010年我院成为民生复明工程沂水县定点手术医院,接到560例手术任务,现手术后门诊随访已3~6月,报告如下.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环氧乙烷灭菌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于2003年7月引进低温灭菌柜-环氧乙烷气体(EO)灭菌器2台,自引进以来,利用率逐渐上升,至今共灭菌298锅,消毒灭菌物品3万多件,现已广泛应用.环氧乙烷又名氧化乙烯,无色透明液体,沸点10.8℃,易燃、易爆,空气中浓度超过3%以上就有爆炸的危险.我院采用的是100%纯环氧乙烷的气体瓶,属于高效灭菌剂.具有适用范围广、穿透力强、广泛杀菌、对物品损害小、灭菌效果可靠、有效期长等优点.但其消毒过程缓慢,费用昂贵,而且会释放出残留的毒性气体,对消毒物品的清洁度要求极高.其推广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如下.

    作者:梁月红;杨冬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生血宝合剂联合环孢素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和/或造血微环境损伤性血液病,可能由于多种病因导致造血干细胞或基质细胞损伤,造血调控因子产生或功能异常,造血干细胞表面死亡受体表达增强或对致凋亡作用敏感性升高,机体产生针对造血干细胞的异常自身免疫[1]所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严重者出现致命的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及感染.现将2007~2010年我院收治的2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分析回顾如下.

    作者:闫艳;王文焕;王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93例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患者的护理体会

    ①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技术临床应用和护理效果.②方法 应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各种适应症并且进行规范化护理.③结果 我院应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93例患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④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利用优势互补不仅清除了患者的小、中、大分子等有害物质,而且能清除与蛋白质结合率高的毒素,对其所导致的相关并发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减少了各种近期和远期并发症,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护理人员做好治疗前的各项护理工作,严密观察病情,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防止凝血等护理措施是血液灌流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

    作者:陈萍;邬丽霞;陈玉玉;方克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护理查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众多的医疗活动中,查房是为重要的医疗活动.护理查房作为整体护理模式中的一项基本护理活动,是评价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1],是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与效果的集体评价[2].护理查房能系统地检验护理程序的实施,及时评价专业护士的工作情况和病历书写质量,提高各级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检验护理质量.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 ,护理查房在提高业务水平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现将近年来我国护理查房的情况进行归纳及分析.

    作者:杨惠荔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奈达铂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①目的 观察多西多西紫杉醇(TXT)联合奈达铂(ND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②方法 选择3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多西紫杉醇(TXT)联合奈达铂(NDP)方案化疗,21d为1个周期.每例患者至少完成2个周期方可评价疗效.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③结果 全组3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率(CR)1例(3.3%),部分缓解率(PR)5例(16.7%),稳定(SD)18例(60%),病情进展(PD)6例(20%).有效率(RR)为20%,疾病控制率(DCR)为80%.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肝、肾毒性较轻.④结论 多西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良反应轻,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汤良;刘利萍;赵聪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科技期刊编辑不同层次的知识和能力研究

    目前,随着经济及科技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科技期刊进入了发展快车道.我国已经成为科技期刊的大国,但因为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质量的期刊,科技期刊的发展与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不协调[1].究其原因有多方面,办刊体制的不理顺,学术和科技评价体系的不合理,价值观导向下的功利文化等都是制约科技期刊发展的瓶颈.科技期刊编辑整体水平的高低是决定期刊质量的重要的因素,他们的素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一个期刊的思想、学术水平、风格、潮流特征等是办刊人在这些方面的反映.一个学术期刊犹如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2],但期刊的影响力远比大学要大得多.科技期刊乃至整个编辑界大师级的编辑人才奇缺,编辑的整体水平也亟待提高,这种状态严重影响着科技期刊的发展.我们认为,优秀的科技期刊编辑应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作者:邵文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指导-合作模式护理哮喘患者的体会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近年来哮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我国发病率为1%~4%[1].哮喘患者对治疗知识和病情监测知识的掌握情况是一个薄弱环节,有的患者在病史长达十几年的情况下还一直不知道该为自己选择什么样的急救或预防药物,甚至不知道哮喘应该长期治疗.病情监测方面的知识掌握更少,呼气峰值流速的监测是哮喘病情监测中十分有效的指标,但患者知道用呼气风流速仪进行监测和监测意义的人数不到5%,而实际进行监测的只有2%[2].

    作者:孙燕慧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36例IgA肾病临床表现与病理类型分析

    IgA肾病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肾小球源性血尿常见的原因.在我国,IgA肾病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40%~47.2%,且资料显示其发病率仍有上升趋势[1].其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为血尿,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常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IgA肾病特征是肾活检免疫病理显示肾小球系膜区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以肾小球系膜增生为基本组织学改变.我科近3年确诊IgA肾病共36例,现将其临床和病理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吴志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内镜鼻胆管引流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护理

    目前诊断和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已成为临床常用的诊疗技术,内镜鼻胆引流术(ENBD)随之亦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ENBD是在十二指肠镜直视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基础上施行的胆管置管引流减压技术,目的是降低胆管压力,充分引流胆汁,冲洗胆管,进行胆管造影,明确胆汁引流量,直接观察引流效果.2009年1~10月,我科实施ENBD患者62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娜;张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MRI诊断及鉴别

    ①目的 回顾性分析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病例,总结其核磁共振成像(MRI)的特点,以提高诊断的正确性.②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临床、MRI资料.③结果 单发5例,多发1例;幕上5例,幕下1例;4例位于大脑半球深部或近中线区,2例位于脑表面、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均有水肿.强扫描呈团块状强化,诊为胶质瘤3例,转移瘤2例,脑膜瘤1例.④结论 原发性脑内淋巴瘤大多有较典型的MRI特征,也有多样性表现,只要结合临床资料认真分析病变,误诊可以是明显减少的.

    作者:王学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预测价值

    ①目的 检测并比较2型糖尿病(T2DM)及T2DM伴有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变化,探讨联合检测对DN诊断的预测价值.②方法 依据24h尿蛋白的定量将128例T2DM患者分为3组:A组:单纯糖尿病组(尿微量白蛋白定量UmALB<30 mg/24h)44例;B组: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组(尿微量白蛋白定量UmALB≥30~300 mg/24h)42例;C组:糖尿病肾病(DN)组(尿微量白蛋白定量UmALB>300 mg/24h)42例;健康体检的(NC组)正常对照组44例.尿微量白蛋白定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血清超敏hs-CRP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Hcy采用循环酶法.③结果 单纯糖尿病组及糖尿病肾病两组与对照组hs-CRP及Hcy水平比较,A、B、C 3组血清hs-CRP及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血清hs-CRP及Hcy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清hs-CRP及Hcy水平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s-CRP水平与Hcy水平呈正相关,两者联合检测2型糖尿病肾病的灵敏度达96.42%,明显高于单项检测.④结论 血清hs-CRP与Hcy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及病情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颖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不同因素对生化结果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使用和方法学的改进及标准品质量的提高,大大提高了临床生化分析的精密度,使分析的批内和批间变异明显下降.所以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往往不是来自分析过程本身,而是来自分析过程之外(即分析前程序),从临床医生开出医嘱开始,到分析检验程序时终止的步骤,包括检验申请、患者的准备、原始样品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进行传输.本文从各个方面因素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

    作者:魏少京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新形势下传染病护患纠纷防范方法探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价值观念、健康观念、思维方式也在不断转变.患者维权意识增强,对医疗保健服务要求不断提高,医疗纠纷也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近年来,我科加强内部管理和内涵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护理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丁淑娟;杨玲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助产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①目的 了解助产士职业危害因素,探讨预防对策,以保证助产士的职业安全.②方法 采用自设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本院助产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助产士工作中存在的多种危害健康的因素.③结果 被调查的助产士均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的经历,包括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社会因素.④结论 助产士工作中存在着多种职业危害因素,应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降低助产士职业危害.

    作者:陈宁红;纳文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部队2010年入伍战士骨密度相关影响因素调查

    ①目的 调查研究影响新战士骨密度的生活习惯等因素,为针对性预防和改善其骨质稀少或疏松提供科学根据.②方法 以351名2010年底入伍新战士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骨密度T值,对通常认为影响骨密度的6个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经多因素方差分析研究各因素对骨密度的影响.③结果 不吸烟者平均骨密度T值显著高于吸烟者(P<0.05),接收日照者平均骨密度T值显著高于非接收日照者(P<0.05),其它4个因素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结论 吸烟和缺少日照是影响入伍新战士骨密度的重要因素.

    作者:石天山;刘喜军;朱争华;李云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医院5年临床用血情况分析

    输血是临床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其在多发伤、大出血等患者的抢救和治疗中尤为重要,因为血液是一种特殊物品,是任何药物无法取代的.经统计,我院90%的血液用于各种手术及外伤重症患者,成分输血率在93%以上,但各种成分血使用比例欠合理,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进一步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血.

    作者:王响;岳学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草酸铂加氟脲嘧啶方案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分析

    ①目的 比较应用草酸铂与+氟脲嘧啶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方案与单用静脉滴注草酸铂+氟尿嘧啶治疗方案对结直肠癌术后多发性肝转移癌患者的疗效及副作用.②方法 观察组35例应用肝动脉灌注草酸铂+氟尿嘧啶化疗+碘油乳剂栓塞肝动脉.对照组38例静滴草酸铂+氟尿嘧啶.两组均以每4周为1周期,重复4周期后评价疗效.客观疗效与毒性反应按WHO标准进行评价.③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客观疗效分别为68.6%及34.2%,中位生存期观察组14.6个月,对照组10.3个月,白细胞减少、周围神经毒性反应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等副作用观察组显著增加(P<0.05).④结论 草酸钠加氟脲嘧啶方案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结直肠癌多发性肝转移的治疗效果优于单一静脉用药.

    作者:徐利兵;王秀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

    1 临床资料选择2008年5月~2011年10月以来我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其中男20例,女10 例,平均年龄59岁.右侧肢体偏瘫18例,左侧肢体偏瘫12例,其中并发言语功能障碍10例,并发高血压8例,并发糖尿病 3例,均经CT或MRI证实.注射用尤瑞克林0.15PNA单位加入100mL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给药时间40~60min/次,1次/d,疗程1~2周.

    作者:高学萍;徐莉;刘丽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研究进展

    人的一生约有l/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质量的好坏不仅会影响人的精神状态,而且还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1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SAHS)是一种发病率较高、危害较大的疾病,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成人中其发病率为2%~4%[1], SAHS分为3型:阻塞型(OSA)、中枢型(CSA)、混合型,其中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为常见.我国对于此病的认识和重视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尤其近10年来对该病的认识和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对OSAHS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作者:张晓玲;王琪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外伤性脾破裂67例诊治体会

    外伤性脾破裂为目前腹腔脏器损伤中常见的疾病,发生率占腹部损伤的20%~40%,常合并失血性休克、多脏器损伤,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近年来,由于脾破裂的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其病死率己大大下降,约为0% ~5%之间[1].笔者对5年间发生的67例外伤性脾破裂诊治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基层医院在诊治外伤性脾破裂的心得体会.

    作者:索海进;方贵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