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伤性脾破裂67例诊治体会

索海进;方贵龙

关键词:脾破裂, 脾切除, 血小板, 外伤性
摘要:外伤性脾破裂为目前腹腔脏器损伤中常见的疾病,发生率占腹部损伤的20%~40%,常合并失血性休克、多脏器损伤,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近年来,由于脾破裂的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其病死率己大大下降,约为0% ~5%之间[1].笔者对5年间发生的67例外伤性脾破裂诊治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基层医院在诊治外伤性脾破裂的心得体会.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干细胞移植的护理体会

    神经干细胞移植是新兴的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方法,主要通过修复受损神经细胞、释放神经营养物质等发挥治疗作用,增加了中枢神经损伤患者恢复的可能性.我科室应用神经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60例患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彭晓艳;张娟;傅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股骨远端A型及C型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疗效比较

    ①目的 对应用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远端A型及C型骨折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的选择手术方式及内固定.②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分别应用AO动力髁螺钉、股骨远端解剖钢板、逆行交锁髓内钉、AO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股骨远端A型及C型骨折患者263例.③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4~36个月,平均15个月,250例患者Ⅰ期临床愈合,13例骨不连患者Ⅱ期翻修植骨术后获得临床骨愈合.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内固定方法术后骨折愈合率及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无统计学差异.④结论 股骨远端骨折手术内固定物选择多样性明显,应根据骨折的不同分型选择不同类型的内固定物.

    作者:李大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观察

    ①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②方法 10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首先给予负荷剂量胺碘酮100~150mg静注,继以1mg/kg维持6h后,减量至0.5mg/kg,维持48h后停用.静脉胺碘酮治疗24h后,开始加用口服胺碘酮,0.2g,3次/d,观察用药后室性心律失常控制情况及心电图项指标变化.③结果 胺碘酮治疗后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控制律达89%.治疗有效组自治疗后心率减慢,QT间期明显缩短、血压、TpPe、TpPe-c及 QTc在治疗前后无变化.④结论 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不影响血压、TpPe,TpPe-c,QTc,安全有效.

    作者:李丽华;韩林华;葛晓励;王蔓莉;闫杰;李海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严重胃肠道损害的临床研究

    系统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多因素包括遗传、性激素、环境、感染、药物、免疫反应等介导的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为多种自身抗体参与,形成免疫复合物,造成多系统器官损害.皮疹和关节炎是SLE常见的首发表现之一,但以胃肠道损害为主要表现的SLE,极易误诊,患者病情复杂危重且治疗困难.本文研究24例SLE患者出现严重胃肠道损害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治疗预后,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

    作者:刘丹;沈斯瑶;赵红英;陈妤;李娟;陈庆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内镜鼻胆管引流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护理

    目前诊断和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已成为临床常用的诊疗技术,内镜鼻胆引流术(ENBD)随之亦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ENBD是在十二指肠镜直视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基础上施行的胆管置管引流减压技术,目的是降低胆管压力,充分引流胆汁,冲洗胆管,进行胆管造影,明确胆汁引流量,直接观察引流效果.2009年1~10月,我科实施ENBD患者62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娜;张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经验探讨

    图书馆档案是指图书馆及其工作人员在各项活动中产生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并归档保存起来的材料,它既是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反映,也是图书馆管理水平的体现.随着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发展与深化,档案管理在图书馆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必须加强档案意识,依据本校档案管理规范开展好档案工作.

    作者:吕蕴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信息时代高校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并存管理的思考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办公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已得到广泛应用和普及.越来越多的社会活动记录开始在电子工作环境中产生,接踵而来的就是大量电子文件的不断涌现,于是,电子档案应运而生.这就使得长期以来作为信息主要承载形式的档案的存储介质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由纸质为介质的传统纸质档案逐步向磁盘、光盘等形式为介质的电子文件过渡.档案管理工作正处于这种并存阶段,为此我们应切实做好这一过渡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完成手工档案管理向现代化档案管理的过渡,为高校全面实现档案信息处理和管理的现代化做准备.

    作者:朱焕芝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研究进展

    人的一生约有l/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质量的好坏不仅会影响人的精神状态,而且还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1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SAHS)是一种发病率较高、危害较大的疾病,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成人中其发病率为2%~4%[1], SAHS分为3型:阻塞型(OSA)、中枢型(CSA)、混合型,其中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为常见.我国对于此病的认识和重视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尤其近10年来对该病的认识和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对OSAHS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作者:张晓玲;王琪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医学生人文阅读的隐忧及对策

    人文阅读就是读人文著作,简言之,就是读人文方面的经典名著.人文阅读是富有人文精神的阅读[1].医学生人文阅读现状到底如何?当下医学生阅读能力怎样提升?为了解医学生人文阅读现状,笔者选取滨州医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以匿名问卷填写和个别访谈为主要形式,围绕人文阅读话题展开调查.本次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375 份,回收率为93.7%.

    作者:吕振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指导-合作模式护理哮喘患者的体会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近年来哮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我国发病率为1%~4%[1].哮喘患者对治疗知识和病情监测知识的掌握情况是一个薄弱环节,有的患者在病史长达十几年的情况下还一直不知道该为自己选择什么样的急救或预防药物,甚至不知道哮喘应该长期治疗.病情监测方面的知识掌握更少,呼气峰值流速的监测是哮喘病情监测中十分有效的指标,但患者知道用呼气风流速仪进行监测和监测意义的人数不到5%,而实际进行监测的只有2%[2].

    作者:孙燕慧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骨形态发生蛋白对牙周组织改建影响的研究进展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属于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超家族成员[1,2],在骨的再生和修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研究发现,大约有20多种BMPs存在,其中BMP-2是研究广泛、诱导成骨活性强的BMPs之一[3].在正畸牙齿移动的过程中,BMP-2参与了牙槽骨的改建,在牙周组织的修复和改建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关于BMP-2在牙周组织改建中的作用,对牙槽骨改建的调控因素及临床意义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李娜;刘蓉艳;李金源;温黎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两种形成性评价在高职微生物学检验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微生物学检验课是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中有许多技巧性操作技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面对近年来高职学生扩招,学生综合素质下降,特别是学习方式、习惯、学习兴趣不高的形势,如何提高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的质量,培养合格的医学检验技术型人才,是目前高职教育中一大难题.本文试从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技能成绩评价中形成性评价的改革角度进行研究,比较两种方法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作者:蒋斌;袁星;唐文恒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加强高校图书馆学生馆员管理的思考

    高校图书馆吸纳大学生参与图书馆工作,既解决了高校图书馆人员不足的矛盾,又增加了学生馆员的收入,同时也给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开辟了新的途径.如何管理与开发大学生这一人力资源,促进高校图书馆与学生的共同发展,成为摆在广大图书馆人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作者:姜玉清;于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25例偏瘫型脑瘫患儿临床分析

    ①目的 探讨偏瘫型脑瘫发生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颅脑MRI的改变及应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疗效,为偏瘫痪儿的早期预防、诊断和早期干预提供帮助.②方法 对25例脑性偏瘫痪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 25例偏瘫痪患儿常见的高危因素为早产、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80%的偏瘫痪患儿有以上高危因素,头颅MRI的异常率为92%,合并症的异常率为64%.应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17例(68%)有明显效果,8例(32%)效果不明显.④结论 早产、颅内出血、新生儿窒息为偏瘫的常见的高危因素,这些高危因素提高了偏瘫的风险,头颅MRI影像资料有助于偏瘫的诊断,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可以明显改善偏瘫患儿的上肢功能,为偏瘫患儿的早期干预提供帮助.

    作者:贠国俊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术中诊断(腹膜后)副节瘤1例麻醉处理

    1 病历报告患者,女,46岁.身高160cm,体质量50kg,查体发现腹内占位病变2年.CT检查显示胰腺体尾后方与左肾之间囊实性占位病变.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病史,无头痛、心悸、出汗.以胰体尾囊实性占位收入院.常规术前检查未发现异常,择期手术.

    作者:盖自强;盖红卫;赵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改良胸穿治疗结核性胸水的疗效分析

    ①目的 分析不同方式治疗结核性胸水效果.②方法 将105例结核性胸水患者分为改良胸穿组(A组)、闭式引流组(B组)、传统胸穿组(C组).A组除了抗痨、加强营养外,通过一次性中心静脉穿刺置管胸腔,每隔12~24h抽胸水1次.B组应用闭式引流,C组给予传统胸穿.③结果 改良胸穿术能显著缩短胸水压迫症状时间(P<0.01),改良组并发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④结论 改良胸穿术能缩短胸水压迫症状时间,减少并发症,缩短平均住院日.

    作者:梁世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冠心病支架植入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心脏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术后患者并非一劳永逸,还需接受长期甚至是终身的口服用药,且术后存在如戒烟、体质量、血脂、血压、血糖的控制等许多需要患者依从的问题.为了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控制病情的发展,笔者对影响冠心病支架植入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益;盛红专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新凝灵对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凝血功能的影响

    ①目的 探讨在维生素K1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新凝灵注射液对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IVH)患儿凝血功能的影响.②方法 将39例经头颅B超检查确诊PV-IVH早产患儿随机分成甲、乙两组,分别为16、23例.两组的基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基础治疗相同.甲组用维生素K15mg静注3d,乙组加用新凝灵注射液200mg,静滴,共5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D-二聚体(D-D)的含量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等的变化.③结果 两组患儿各项指标治疗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乙组较甲组在治疗后APTT、TT、vWF、GMP-140和D-D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④结论 新凝灵注射液可明显改善PV-IVH患儿的凝血功能,抑制纤溶,促进血小板活化及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影响凝血过程的多个环节而产生止血作用.

    作者:范一斌;周晓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农村居民就医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它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农业的繁荣和农民的健康,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1].目前我国非常重视城镇及其农村的医疗改革,因此,了解农村医疗卫生现状,对明确医疗改革发展方向,制定积极有效的政策,维护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及促进国家农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马建芳;付丽;李淑杏;陈长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慢性肾病患者血清4项指标共同检测的临床意义

    ①目的 分析慢性肾病患者血红蛋白(HB)、血清铁(FE)、血清铁蛋白(FER)、血清C反应蛋白(CRP)4项指标的变化,探求其临床价值.②方法 慢性肾病患者按照eGFR水平分为5期,分别测定HB 、FE、FER、CRP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③结果 慢性肾病组患者自肾功能不全期起HB、FE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FER、CRP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组间两两比较指标也有差异.④结论 慢性肾病患者随着病程的发展,贫血逐渐加重,存在着铁代谢紊乱及慢性炎性反应.

    作者:刘祥红;岳晋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