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爱民;程红岩;陈栋;贾雨辰;吴孟超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肿瘤CT检查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50例肝肿瘤(原发性肝癌36例,肝转移癌14例)共76个病灶RFA术前和术后复查随访CT表现,CT检查分别于治疗后1、3周及以后间隔3~6个月不等进行,均采用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获得完全消融的病灶为35例49个(64.5%),不完全消融的病灶为18例27个(35.5%).经RFA治疗的76个病灶中9个出现病灶内出血;1个发生脓肿;3例出现腹腔内出血;6例发生右侧反应性胸腔积液和1例出现少量气胸.结论增强CT检查对肝恶性肿瘤RFA治疗的效果评估以及局部复发和并发症发现具有很大的诊断价值.
作者:许永华;朱彤;赵妙嘉;席俊文;张建萍;梁风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子宫肌瘤患者21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双侧子宫动脉插管,造影确认后注入PVA栓塞颗粒,阻断肌瘤血液供应.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后,肌瘤体积缩小(P<0.01),月经恢复正常,贫血、压迫症状改善.保留了子宫和卵巢完整的生理功能.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疗效显著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王化丽;韩璐;王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用二氧化碳气体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称为CO2-DSA.适用于碘剂过敏、甲亢、肾功能不全者、多发性骨髓瘤、心衰和严重高血压患者.目前主要用于横膈以下动脉,特别是脑血管以外的动脉造影以及四肢静脉、腔静脉和门静脉等血管造影.适合观察常规造影剂未能显示的动-静脉短路、肿瘤血窦、小量出血、狭窄血管及侧支等[1-3].由于CO2价格低廉,可以减少造影费用,但应用CO2造影到底能节省多少费用,尚无专门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比较两种造影方法的成本和效果.
作者:卢伟;许小立;李彦豪;徐仁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食管良性狭窄球囊导管扩张术后食管再狭窄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双球囊导管法制作大鼠食管良性狭窄模型(对照组);使用PTCA球囊导管对食管良性狭窄进行扩张制作食管再狭窄模型(实验组).大鼠食管狭窄和再狭窄形成过程中的定量指标采用图像分析仪测量、定性指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结果成功制作大鼠食管良性狭窄和再狭窄模型49个.实验组术后食管黏膜层、肌层及全层的载面积和周长都有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第5天,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开始表达,持续到1个月仍有表达.术后第1天,纤维连接蛋白(FN)就开始表达;第21天,FN表达仍呈阳性;第30天时,FN仍有部分呈强阳性表达.结论食管良性狭窄球囊导管扩张术后再狭窄的主要原因之一是PCNA和FN持续的过度分泌.
作者:程英升;杨仁杰;尚克中;张惠箴;李明华;庄奇新;蒋智铭;丁在咸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治疗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 17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GDC栓塞治疗.6例GDC栓塞过程中出血,立即中和肝素,并继续栓塞止血.1例为术后CT证实的出血.术后对症治疗.结果 7例术中破裂者中5例致密栓塞,<90%栓塞2例.4例恢复好,1例轻残,2例术后1周死于颅内高压.结论 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发生术中出血与术中操作、动脉瘤以及患者血管条件有关,继续栓塞可以挽救大部分患者的生命.
作者:许奕;刘建民;洪波;赵文元;黄清海;王文仲;周晓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随着金属支架治疗腔道狭窄性病变的成功应用,近年来在临床气管狭窄的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然而,有关气管支架安置术的并发症时有报道,我院自1998年6月开展此项目以来,出现并发症3例,报道如下.
作者:狄镇海;李坚;沈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贲门癌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但术后仍有约50%发生肝内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生存期[1].因此如何治疗术后肝转移成为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我院对26例贲门癌术后肝转移患者采用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化疗与栓塞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玉玲;印春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食管狭窄引起吞咽困难,并经常伴发难治的肺或纵隔感染.外科手术虽然是解除狭窄的方法,但术后大约有22%的患者因吻合口肿瘤复发或瘢痕挛缩导致食管再狭窄,吞咽困难[1].对无手术指征的患者,常用的姑息疗法如胃造口术,探子扩张术,内镜下激光、电凝治疗等存在着操作繁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适用范围小,费用高等缺点.20世纪90年代起广泛使用的食管内支架置入术,克服了上述缺点.我院近1年来收治31例患者,均获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白彬;张士德;王宏辉;杨宇;秦海燕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糖尿病的病程长,尤以病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多伴有周围动脉硬化,且难以治愈尤其是下肢动肢硬化,影响末梢血液供应,严重时可引起坏疽.足部的溃疡常是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我科利用介入治疗糖尿病足并发局部皮肤感染,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溃疡愈合,保全了患者的躯体完整性.现将其治疗中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袁晓青;卫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CO2数字减影(CO2-DSA)血管造影可取得准确、有用的血管造影图像.它在显示狭窄血管、动-静(门)脉短路(瘘)、小剂量出血和逆行显示门脉等方面优于常规DSA.但CO2是无色、可被压缩的气体,手推注射和普通高压注射器注射很难使之匀速线形注入.应用程控CO2注射器可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现将术中配合报道如下.
作者:许小丽;刘立捷;卢伟;潘雨亭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数字化摄影技术在非血管性介入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其特点.方法搜集204例次非血管性介入造影片,其中利用DSA组126例次,数字化胃肠组(CF)78例次.根据其造影显影情况,图像质量,按两组进行观察、分析、评估、统计.结果非血管性介入成像中,被检部位管腔充盈满意.管壁显示清楚者,DSA组有104例次,占本组的82%.CF组有66例次,占85%.对DSA组与CF组进行χ2检验,χ2=7.326×10-4(P>0.05).结论数字化摄影技术在非血管性介入术中与DSA有类似的图像清晰度.同时,在非血管性介入术中不需要快速的大量的连续摄影,利用数字化技术,用CF机作非血管造影,有一定的优越性.
作者:陈玉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切割球囊成形术在冠脉小血管病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正常参考血管直径≤2.7mm为小血管标准.应用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22例患者的25处病变.结果 25处病变中,切割球囊成形术成功治疗21处(84%),其中7处因严重狭窄而予直径1.5mm的常规球囊预扩张.2处因发生严重撕裂影响血流行补救性支架植入术;1处对角支开口病变,切割球囊成形术成功,但在前降支植入支架后残余狭窄增加至70%,尝试再次通过导引钢丝失败;1处因近段血管严重扭曲切割球囊未能通过.住院期间未发生死亡和急性心肌梗死.平均随访(7.3±3.0)个月(3~12个月),5例患者复发心绞痛,3例行冠脉造影复查:1例为补救性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再次予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成功;1例对角支开口病变因前降支支架再狭窄而完全闭塞;1例为其他冠脉新发病变.结论切割球囊成形术安全可靠,为治疗冠脉小血管病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作者:杨震坤;沈卫峰;张大东;张建盛;张瑞岩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栓塞甲状腺动脉治疗Graves病的方法并观察疗效.方法选择10例临床确诊的Graves病患者,经内科治疗病情反复或药物致粒细胞减少或外科手术后复发,使用PVA微球共栓塞25支甲状腺动脉.结果 10例栓塞后随访5~8个月,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中位值自20.90pmol/L(13.36~50.92pmol/L)降至7.81pmol/L(3.67~35.3pmol/L)、游离甲状腺素(FT4)中位值自57.9pmol/L(30.96~57.9pmol/L以上)降至28.13pmol/L(20.44~39.60pmol/L),(P<0.005).7例临床症状缓解,并停用抗甲状腺药物.3例FT3、FT4偏高,但与术前相比明显下降,用药较术前减少,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Graves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狄镇海;王晓川;柳龙图;王秀华;王祖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肝-胰动脉的DSA解剖学特征,探讨其在肝癌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000例肝动脉DSA造影片.将发自肝固有动脉以远的各级肝动脉分支的供应胰腺的变异血管命名为肝-胰动脉,分析其起源、走行、分支、分布等解剖学特征,并统计其发生率.结果共发现16例存在肝-胰动脉,占1.6%,其中1例可见2支,共显示17支肝-胰动脉.其中起源于肝固有动脉7支,占41.2%(7/17);起源于肝右动脉6支,占35.3%(6/17);起源于肝左动脉4支,占23.5%(4/17).结论肝-胰动脉是一种少见的血管变异,TACE时避免将其误栓对有效地预防术后胰腺受损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家开;张金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恶性胆管梗阻主要由原发性胆管癌、肝癌、胰头癌、壶腹癌及肝门部转移癌压迫侵犯胆管所致.此类患者多已失去手术机会.近年来,随着介入器械与技术的不断进步,经皮经肝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管梗阻,取得了良好效果[1,2].但术中、术后患者剧烈疼痛,胆心反射等并发症,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项技术的开展.针对这种状况,我院自2000年6月,开展了硬膜外麻醉下胆道支架植入术,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田伟军;徐青;谢宗贵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肾母细胞瘤(即Wilms肿瘤),为儿童常见的泌尿系肿瘤,1/3在2岁以下起病,余多在4岁以前起病.常见临床表现有腹块80%,腹痛50%,血尿10%~20%,高血压60%.本病手术,放疗及长春新碱和更生霉素联合化疗效果均较好[1].
作者:梁君;杨士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胆道出血临床不多见,内科保守治疗和传统的外科处理,预后均较差,死亡率较高.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国内外已有经动脉栓塞治疗胆道出血的报道,但总的病例数很少.本文报告5例外科手术后胆道出血介入栓塞治疗的情况.
作者:徐爱民;程红岩;陈栋;贾雨辰;吴孟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烟雾病并发颅内出血的DSA表现特征.方法 19例患者均经CT诊断为颅内出血,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结果 19例脑血管造影均为烟雾病表现,具有下列特征:1 受累动脉狭窄或闭塞;2 颅底部烟雾状毛细血管网;3 大量的侧支循环形成.结论 CT检查一般只能提示颅内出血的部位,而DSA检查是诊断烟雾病的主要手段,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易梅;徐庭国;王峰;纪东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997年5月~1999年5月,我院应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38例,疗效肯定,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38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6例,年龄为18~62岁.外伤性34例,男性29例,女性5例.自发性4例中,男性3例,女性1例.
作者:王宏辉;白彬;郑永日;杨宇;赵政委;张玉林;王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程永德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