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气管支架安置术并发症三例

狄镇海;李坚;沈沛

关键词:气管支架, 支架安置术, 金属支架治疗, 并发症, 狭窄性病变, 气管狭窄, 应用, 腔道, 临床
摘要:随着金属支架治疗腔道狭窄性病变的成功应用,近年来在临床气管狭窄的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然而,有关气管支架安置术的并发症时有报道,我院自1998年6月开展此项目以来,出现并发症3例,报道如下.
介入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气管支架安置术并发症三例

    随着金属支架治疗腔道狭窄性病变的成功应用,近年来在临床气管狭窄的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然而,有关气管支架安置术的并发症时有报道,我院自1998年6月开展此项目以来,出现并发症3例,报道如下.

    作者:狄镇海;李坚;沈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甲状腺动脉栓塞术治疗Graves病

    目的探讨栓塞甲状腺动脉治疗Graves病的方法并观察疗效.方法选择10例临床确诊的Graves病患者,经内科治疗病情反复或药物致粒细胞减少或外科手术后复发,使用PVA微球共栓塞25支甲状腺动脉.结果 10例栓塞后随访5~8个月,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中位值自20.90pmol/L(13.36~50.92pmol/L)降至7.81pmol/L(3.67~35.3pmol/L)、游离甲状腺素(FT4)中位值自57.9pmol/L(30.96~57.9pmol/L以上)降至28.13pmol/L(20.44~39.60pmol/L),(P<0.005).7例临床症状缓解,并停用抗甲状腺药物.3例FT3、FT4偏高,但与术前相比明显下降,用药较术前减少,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Graves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狄镇海;王晓川;柳龙图;王秀华;王祖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介入治疗鼻腔出血一例

    患者王小军,男性,43岁,主因反复右侧鼻腔出血6d伴头晕、乏力、出血较多,入院治疗.入院后经右侧鼻腔栓塞后仍出血不止,改右侧前鼻孔麻黄素棉片堵塞,此后有间断少量出血,仍不能彻底止血,行鼻腔内窥镜检查,找到出血点射频止血,继续给予输血、抗炎、止血治疗.次日,右侧鼻腔继续出血,出血量较多,无法查到出血处,患者多次堵塞无法止血,考虑采取介入治疗.常规股动脉穿刺,行两侧颈外动脉造影,左侧颌内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走行自然无异常血管影像,右侧颌内动脉末端有网状血管网影,超选择性血管注入造影剂可见造影剂流入眶下动脉未端及腭降动脉末端,右侧鼻腔及咽后壁流出,出血原因查明,遂将栓塞物明胶海绵灌注入眶下动脉及腭降动脉,出血情况立即停止,手术顺利,患者恢复良好出院.

    作者:郭长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再论介入诊疗技术的规范化问题

    自20世纪80年代初应用于临床以来,我国的介入放射学发展迅速,在诸多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例如,肝癌(包括小肝癌)和布-查(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的疗效已属国际先进水平;介入诊疗领域逐步扩大;专业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但我国介入治疗工作整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作者:刘玉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数字化摄影技术在非血管性介入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数字化摄影技术在非血管性介入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其特点.方法搜集204例次非血管性介入造影片,其中利用DSA组126例次,数字化胃肠组(CF)78例次.根据其造影显影情况,图像质量,按两组进行观察、分析、评估、统计.结果非血管性介入成像中,被检部位管腔充盈满意.管壁显示清楚者,DSA组有104例次,占本组的82%.CF组有66例次,占85%.对DSA组与CF组进行χ2检验,χ2=7.326×10-4(P>0.05).结论数字化摄影技术在非血管性介入术中与DSA有类似的图像清晰度.同时,在非血管性介入术中不需要快速的大量的连续摄影,利用数字化技术,用CF机作非血管造影,有一定的优越性.

    作者:陈玉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介入栓塞治疗胆道出血五例

    胆道出血临床不多见,内科保守治疗和传统的外科处理,预后均较差,死亡率较高.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国内外已有经动脉栓塞治疗胆道出血的报道,但总的病例数很少.本文报告5例外科手术后胆道出血介入栓塞治疗的情况.

    作者:徐爱民;程红岩;陈栋;贾雨辰;吴孟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冠脉小血管病变

    目的探讨切割球囊成形术在冠脉小血管病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正常参考血管直径≤2.7mm为小血管标准.应用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22例患者的25处病变.结果 25处病变中,切割球囊成形术成功治疗21处(84%),其中7处因严重狭窄而予直径1.5mm的常规球囊预扩张.2处因发生严重撕裂影响血流行补救性支架植入术;1处对角支开口病变,切割球囊成形术成功,但在前降支植入支架后残余狭窄增加至70%,尝试再次通过导引钢丝失败;1处因近段血管严重扭曲切割球囊未能通过.住院期间未发生死亡和急性心肌梗死.平均随访(7.3±3.0)个月(3~12个月),5例患者复发心绞痛,3例行冠脉造影复查:1例为补救性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再次予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成功;1例对角支开口病变因前降支支架再狭窄而完全闭塞;1例为其他冠脉新发病变.结论切割球囊成形术安全可靠,为治疗冠脉小血管病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作者:杨震坤;沈卫峰;张大东;张建盛;张瑞岩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1997年5月~1999年5月,我院应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38例,疗效肯定,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38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6例,年龄为18~62岁.外伤性34例,男性29例,女性5例.自发性4例中,男性3例,女性1例.

    作者:王宏辉;白彬;郑永日;杨宇;赵政委;张玉林;王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过程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预防与处理

    目的研究心血管介入治疗过程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VR)的预防及处理.方法记录并分析我院2 100例心脏病介入治疗过程中61例VVR的发生原因及处理结果.结果 61例VVR患者中,12例为血管抑制型,7例为心脏抑制型,42例为混合型.治疗后均症状缓解,未发生不良后果.结论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VVR的主要原因为精神紧张、疼痛、低血容量及空腔脏器扩张刺激等.要积极进行相应的预防及处理.

    作者:邵明凤;苏京荣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Seldinger技术与术前、术后处理的几点建议

    作者:程永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烟雾病并发颅内出血的DSA影像分析

    目的探讨烟雾病并发颅内出血的DSA表现特征.方法 19例患者均经CT诊断为颅内出血,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结果 19例脑血管造影均为烟雾病表现,具有下列特征:1 受累动脉狭窄或闭塞;2 颅底部烟雾状毛细血管网;3 大量的侧支循环形成.结论 CT检查一般只能提示颅内出血的部位,而DSA检查是诊断烟雾病的主要手段,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易梅;徐庭国;王峰;纪东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大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的进展

    大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是常见血管疾病,尸检统计的发生率为2%~3%.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大动脉瘤的发生率有增长趋势.在自然病程方面,有症状或(和)持续膨胀性动脉瘤的5年生存率仅10%~15%.大动脉瘤的传统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但有一定数量的症状性大动脉患者因合并重要脏器病变而不能手术治疗[1-4].用带膜支架隔离大动脉瘤是近年介入治疗的热门话题,本文就大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进展作一介绍.

    作者:王仲朴;王茂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子宫肌瘤患者21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双侧子宫动脉插管,造影确认后注入PVA栓塞颗粒,阻断肌瘤血液供应.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后,肌瘤体积缩小(P<0.01),月经恢复正常,贫血、压迫症状改善.保留了子宫和卵巢完整的生理功能.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疗效显著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王化丽;韩璐;王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治疗肺癌

    射频电热治疗仪可直接使组织凝固坏死,近年来逐渐应用于治疗实体瘤[1,2].CT引导下电脑控制多弹头射频治疗肺癌已在国内外推广.我院1999年12月至2000年12月完成44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超;吴畏;黄智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脑胶质瘤合并下肢多发性动脉炎一例

    患者,女性,23岁,护士.因脑胶质瘤术后、放、化疗后一年半,抽搐、神志不清半小时于2000年1月16日入院.患者曾经于1998年5月16日第1次行脑瘤切除术,病理诊断为:左颞、顶叶星形细胞瘤三级.本次入院后,经检查诊断肿瘤复发,于2000年1月18日,再次行左颞顶叶肿瘤切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术后行化疗.2个月后肿瘤再次复发,并出现颅内压增高和右侧肢体活动障碍.自从3月份始,每天需要定时使用甘露醇来降颅内压,而且使用次数逐渐增加,由每12h一次,发展到8h、6h、4h1次,给药途径通过锁骨下静脉穿刺留置管定时输注.2000年7月14日晚,由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管堵塞,改从右足背静脉穿刺输液,回血很好.次日上午7时许,发现患者右足背输液部位周围苍白,回血仍好,并逐渐向上发展,苍白部位皮温低,与正常组织边界清楚.发现异常情况后,已经停止了输液.但病变仍然以每小时约2~3cm的速度向上蔓延,足背动脉博动明显减弱,中午时病变已发展至膝关节水平,患者诉肢体疼痛.在使用血管扩张剂和输注脉络宁无效的情况下,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行右下肢动脉造影.造影显示右股动脉中上段显影良好,血管壁光滑,中下段及右动脉、右胫前、胫后动脉呈串珠状,分支较细小,显影尚好.考虑为右下肢多发性动脉炎,经导管注入尿激酶25万u,罂粟碱30mg.术后局部皮温正常,疼痛减轻,给予维持输注脉络宁1周,症状逐渐消失,因病情需要,再继续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管定时输注甘露醇,不再出现类似的情况.

    作者:俸小平;黄捷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囊肿穿刺无水酒精硬化治疗体会

    我院介入科自1997年3月至1999年3月共为14例肝、胰、肾囊肿行穿刺抽吸,无水酒精硬化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明全;王为真;贾军琪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自膨式金属内支架治疗食管狭窄

    食管狭窄引起吞咽困难,并经常伴发难治的肺或纵隔感染.外科手术虽然是解除狭窄的方法,但术后大约有22%的患者因吻合口肿瘤复发或瘢痕挛缩导致食管再狭窄,吞咽困难[1].对无手术指征的患者,常用的姑息疗法如胃造口术,探子扩张术,内镜下激光、电凝治疗等存在着操作繁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适用范围小,费用高等缺点.20世纪90年代起广泛使用的食管内支架置入术,克服了上述缺点.我院近1年来收治31例患者,均获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白彬;张士德;王宏辉;杨宇;秦海燕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术中出血的原因和防治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治疗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 17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GDC栓塞治疗.6例GDC栓塞过程中出血,立即中和肝素,并继续栓塞止血.1例为术后CT证实的出血.术后对症治疗.结果 7例术中破裂者中5例致密栓塞,<90%栓塞2例.4例恢复好,1例轻残,2例术后1周死于颅内高压.结论 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发生术中出血与术中操作、动脉瘤以及患者血管条件有关,继续栓塞可以挽救大部分患者的生命.

    作者:许奕;刘建民;洪波;赵文元;黄清海;王文仲;周晓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肾癌术前肾动脉栓塞及化疗性栓塞的疗效评价

    目的对19例肾癌术前肾动脉栓塞及化疗性栓塞技术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术前单纯性栓塞组8例,化疗性栓塞组11例,对其手术过程和病理切片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地实施术前栓塞,栓塞后手术可见肿瘤血供基本中断;病理可见肿瘤坏死明显且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讨论肾癌术前肾动脉栓塞及化疗性栓塞对减少围手术期的风险及预后均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纪东华;王峰;郎志谨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国产镍钛支架治疗气道狭窄

    目的评价国产镍钛合金气管支架治疗气管支气管良恶性狭窄的疗效.方法气管、支气管良恶性狭窄13例.狭窄部位:气管5例、气管主支气管6例,主支气管2例.经纤支镜和X线合用共放置15枚支架.结果全部支架均放置成功,呼吸困难改善,死亡病例平均存活时间11.4个月,1例仍存活.结论经纤支镜和X线合用,植入国产镍钛合金支架是治疗气管支气管良恶性狭窄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蕃昌;骆柘璜;胡训英;刘久保;金爱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介入放射学杂志

介入放射学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