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60例鼻内窥镜手术的护理

李春玲;赵爱斌

关键词:鼻窦内窥镜手术, 鼻窦炎, 鼻息肉, 护理
摘要:鼻内窥镜手术已在国内广泛开展,该手术具有鼻外无切口、创伤小及出血少,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充分保留鼻腔、鼻窦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特点,治愈率高.2001年8月~2005年11月,我院对26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行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术后效果满意.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转化生长因子-β1与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由于机体的免疫功能失调导致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高敏感性引起的以关节滑膜组织炎性增生、关节破坏为主要特点的一种疾病.

    作者:王娅南;杨林;孙天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高校政治辅导员职业化探析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高校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在高等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政治辅导员是承担此项工作的重要力量,是学生工作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是高校稳定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重要保证.

    作者:胡卫新;王伯平;王震威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慢性前列腺炎的药物联合治疗(附385例报告)

    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因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复杂,其治疗方法较多,且易复发,因此成为泌尿外科医生棘手的难题之一,多数情况下医生凭自己经验及习惯用药.2002年10月~2005年10月,我们随机选择泌尿外科门诊385例中、重度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选用价廉且疗效确切的几种药物联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赵逢君;郑玲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表面麻醉在白内障小切口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

    随着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技术的提高,手术时间不断缩短,有关白内障术前的麻醉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往人们大多采用表面麻醉加球后/或球周麻醉,患者不但痛苦大,而且风险大,并发症也多.2004年3月~2005年3月,我们采用表面麻醉下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立霞;郝军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枸橼酸铋和呋喃唑酮联用治疗幽门螺旋菌慢性胃炎的序贯试验

    慢性胃炎是常见多发病,自1983年Warren首次报道在慢性活动性胃炎中存在幽门螺旋菌(HP)以来,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研究[1],证实HP与消化道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并已确定是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慢性胃炎病程长,单一用药复发率高.近年来,我们采用序贯试验方法,旨在探讨枸橼酸铋联用呋喃唑酮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荆丽萍;蔡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细胞凋亡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机制与基因调控

    脊髓损伤包括原发性脊髓损伤和继发性脊髓损伤,而细胞凋亡是继发性脊髓损伤的重要组成部分.继发性脊髓损伤中出现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死亡不是缘于直接损伤,而是继发细胞凋亡的结果.本文对细胞凋亡途径及细胞凋亡在脊髓继发性损伤中的作用与凋亡基因调控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甘琨生;程爱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氟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抗氧化作用的初步研究

    ①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抗氧化作用的疗效.②方法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1例,每天加用氟伐他汀20mg,睡前吞服,疗程为8周;对照组30例,未服用任何调脂药及抗氧化剂.分别于服药前后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水平,并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③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SOD水平显著上升(P<0.01),MDA水平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较SOD水平显著上升(P<0.05),MDA水平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SOD水平显著上升(P<0.01),MDA水平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减少(P<0.01).④结论氟伐他汀除能有效地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胆固醇水平,还可提高血清中SOD水平,降低MDA水平,提示其具有抗氧化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作者:王冬梅;张红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针吸细胞学检查乳腺肿块821例临床分析

    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检查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及创伤性小与诊断准确性高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999年1月~2005年7月,我们对821例乳腺肿块和伴有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进行FNAC检查,其中有病理对照528例,报告如下.

    作者:曾桂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手术联用中药排石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285例临床分析

    1979年8月~2004年12月,我们收治肝胆管结石患者533例,其中285例在手术后加用中药进行利胆排石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周建林;龙先泽;龙建军;胡红;龙家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右半结肠癌误诊为阑尾炎5例分析

    右半结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解剖学的关系,部分患者被实施阑尾切除术而被遗漏结肠癌,以致延误结肠癌的诊断和手术时间[1].2000~2005年,我院共收治5例误诊为阑尾炎的右半结肠癌患者,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会利;张国志;赵鹏;陈建立;李曙光;刘继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0例临床分析

    2003年3月~2005年12月,我院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0例,均行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腔内置管引流,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何金辉;任印彬;张伟;谢升;高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当代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与对策

    健康是人生首要的财富.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说,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难以表现,文化就无从施展,财富就变成废物,知识也无法利用.所以,有了健康就有了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了一切.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健康对他们来说是学业有成、生活愉快的基础[1].大学生的健康问题已成为体育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分析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并提出对策,旨在引起高校与社会对大学生健康的关注,并为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作者:刘敏涛;赵俊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老年人Stomrt-traves综合征的临床病理特征初探

    Stomrt-traves综合征极为罕见,一般与长期淋巴水肿相关,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同侧上肢,尤其术后放疗,长期慢性淋巴水肿、淋巴管扩张,内皮细胞恶性增生导致肿瘤形成.我院收治Stomrt-traves综合征1例,结合有关文献,旨在探讨其组织发生,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意义.

    作者:董丽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高血压病患者焦虑情绪调查及心理护理干预分析

    ①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的焦虑状态,对焦虑患者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分析心理护理在疾病整体化护理及治疗中的重要性并评价干预效果.②方法对165例高血压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对于86例焦虑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随访4周、3个月、6个月焦虑状态.③结果本组高血压患者焦虑患病率为52.1%.心理护理干预4周、3个月、6个月后焦虑患病率显著降低,分别为20%、25%、30%,干预有效率分别为95.3%、94.2%、91.8%.对于焦虑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及必要抗焦虑药物治疗后血压水平变化分析为,干预前血压控制率为22.09%,干预4周、3个月、6个月不增加降压药剂量而血压控制率分别是53.49%、55.81%、52.33%.④结论有针对性地对伴有焦虑状态的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仍有较好的干预效果,可提高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恶性事件的发生.

    作者:周建芝;穆树敏;王志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EB病毒相关胃癌潜伏感染膜蛋白-1表达的研究

    ①目的探讨EB病毒阳性胃癌(EBVaGC)中潜伏感染膜蛋白-1(LMP-1)的表达状况.②方法原位杂交法检测胃癌患者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中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V encodedRNA,166bps,EBER-1);免疫组化法检测EBVaGC中LMP-1.③结果 EBVaGC中无LMP-1表达.④结论EB病毒阳性胃癌中缺乏潜伏感染膜蛋白LMP1的表达.

    作者:李淑英;高金兰;夏庆安;周天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不同气质类型患者的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发展,人类对疾病和健康的认识日趋深入和完善,以往被忽视的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越来越被得到重视,促使医学模式从片面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转变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上来.

    作者:聂艳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介绍一种处理便失禁的新方法

    临床上常有患者因瘫痪、昏迷而大便失禁.不仅使患者肛周皮肤易出现糜烂,而且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本文介绍一种方法既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又可以减少护理工作量的新方法.

    作者:张虹霞;苏丽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社区对脑卒中高危因素人群进行干预的意义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明显加剧,老年人的比例增加及脑卒中患者(脑血栓或脑出血)的年龄趋于年轻化,脑卒中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我院社区医疗部自1997年开始,对辖区内脑卒中患者和具有脑卒中高危因素的人群进行干预,以期减少该类疾病的发生和改善预后,报告如下.

    作者:杨彦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母血三联指标筛查胎儿神经管畸形和染色体异常的研究

    ①目的探讨检测孕娠中期母血清三联指标甲胎蛋白(AFP)、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Freeβ-hCG)和游离雌三醇(μE3),筛查胎儿神经管畸形及染色体异常的临床意义.②方法对来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518例孕妇,在知情同意情况下(签定协议书)进行超声及血清标记物筛查,总计筛查96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AFP、Freeβ-hCG和μE3水平,用随机中文筛查软件计算风险值,对高风险孕妇再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并给予确诊.随访所有孕妇至胎儿出生.③结果96例孕妇中,有高危因素者22例,筛查出4例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孕妇,但羊水细胞核型均为正常,其中3例已经分娩,无异常胎儿.未筛查的422例孕妇中,发生死胎1例,新生儿先天性直肠阴道瘘1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④结论广泛宣传并开展胎儿神经管畸形及染色体异常的产前筛查,可以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及出生缺陷率.

    作者:侯灵彤;陈昭;韩向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褪黑素与心肌

    褪黑素(melatonin,MT)是松果体腺分泌的一种吲哚胺类神经内分泌激素.长期以来,松果体一直被认为是视觉系统的一个退化器官,直到1958年美国耶鲁大学皮肤病学专家Lerner等从牛的松果体中分离提取到能使两栖动物皮肤颜色变浅的物质并命名为褪黑素以来,松果体的功能才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研究显示,MT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对生物的昼夜节律、生殖、免疫反应、肿瘤、衰老等均具有调节作用.而MT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来研究表明,MT能显著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缺血心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本文对其生理功能及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作者:耿晓妍;张作凤;张宇新;邱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