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卫新;王伯平;王震威
2001年1月~2005年10月,我院施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280例,经精心护理全部康复出院,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8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3~65岁,平均44岁,左侧乳腺癌162例,右侧乳腺癌118例.
作者:周鸿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低钾麻痹是神经内科常见临床急症之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严重低血钾可引起多个系统功能紊乱,并发多种心律失常,若观察不细致,治疗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2003年5月~2005年5月,我科收治18例低钾麻痹患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杜秀玲;邢希梅;苏章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救死扶伤,无私奉献,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这是白求恩精神的核心.战争年代需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需要这种精神,是当前我国医务界面临的一大问题.我们认为,在当今条件下,更加需要用白求恩精神规范医院医德医风.这是因为,受市场经济体制大潮的冲击,医务人员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医德观念、白求恩精神遇到了挑战.一些医务工作者认为,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与白求恩精神格格不入,白求恩精神过时了.这些错误观念的产生,使卫生行业的医德医风建设停滞不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卫生改革的深入发展.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继续弘扬白求恩精神,用白求恩精神规范医德医风,便成为我们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
作者:孙红;薄秀清;吴焕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1文化差异<辞海>中对文化是这样定义的,从广义上讲,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种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认为,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一个民族既有自己的语言,又有自己的文化,这种文化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历史条件、社会现实中形成的,因此具有特殊性.不同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形成了民族文化差异.
作者:李晓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断肢(指)患者大都是由突发事件引起的.突如其来的灾难给患者带来身心两方面的巨大伤害.1998年以来,我院共收住诊断肢(指)再植患者28例,针对患者不同个性、年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高丽;贾瑞芝;唐亚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梅毒螺旋体存在于患者的血液或脑脊液内,在人工培养基或组织培养中不能生长.当梅毒螺旋体进入人体3~6周后,可在患者血清中检出2种抗体,一种是针对螺旋体抗原的抗体,另一种是针对非螺旋体抗原的抗体.梅毒血清学试验根据所用抗原不同可以分为螺旋体(特异性螺旋体试验)和非螺旋体(非特异性类脂质抗原)试验[1].很早以前,美国梅毒玻片法(VDRL)试验就已经应用在该项目检查上.目前的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邻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都是在VDRL的基础上改良的初筛试验.梅毒螺旋体抗体胶体金试验(TP)则是梅毒确诊试验.为了观察对比快速梅毒血清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2005年9~12月,对我院门诊100例疑似梅毒患者进行3种检测方法对比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丁月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①目的探讨EB病毒阳性胃癌(EBVaGC)中潜伏感染膜蛋白-1(LMP-1)的表达状况.②方法原位杂交法检测胃癌患者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中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V encodedRNA,166bps,EBER-1);免疫组化法检测EBVaGC中LMP-1.③结果 EBVaGC中无LMP-1表达.④结论EB病毒阳性胃癌中缺乏潜伏感染膜蛋白LMP1的表达.
作者:李淑英;高金兰;夏庆安;周天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临床上常有患者因瘫痪、昏迷而大便失禁.不仅使患者肛周皮肤易出现糜烂,而且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本文介绍一种方法既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又可以减少护理工作量的新方法.
作者:张虹霞;苏丽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食品的多样性及组成成分复杂,对应用于食品分析的方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个理想的食品分析方法好可以应用于不同的食品基质,并可同时测定同一基质的不同组分.由于毛细管电泳(CE)适用范围非常广泛,而且CE具有多种不同的分离模式,可以满足许多基质复杂的食品分析要求.在1997年的第48届分析化学与应用光谱学会议上,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被列为食品分析、饮食安全检查等方面重点发展内容之一.本文对近年来毛细管电泳技术在食品添加剂分析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茜;王广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①目的探讨无意识障碍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制.②方法对103例无意识障碍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③结果103例无意识障碍脑挫裂伤,全部治愈,无致残和死亡病例.④结论无意识障碍脑挫裂伤患者大多病灶范围较小、局限,即使并发颅内血肿,仍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恢复也满意.
作者:林林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明显加剧,老年人的比例增加及脑卒中患者(脑血栓或脑出血)的年龄趋于年轻化,脑卒中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我院社区医疗部自1997年开始,对辖区内脑卒中患者和具有脑卒中高危因素的人群进行干预,以期减少该类疾病的发生和改善预后,报告如下.
作者:杨彦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鼻内窥镜手术已在国内广泛开展,该手术具有鼻外无切口、创伤小及出血少,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充分保留鼻腔、鼻窦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特点,治愈率高.2001年8月~2005年11月,我院对26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行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术后效果满意.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春玲;赵爱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褪黑素(melatonin,MT)是松果体腺分泌的一种吲哚胺类神经内分泌激素.长期以来,松果体一直被认为是视觉系统的一个退化器官,直到1958年美国耶鲁大学皮肤病学专家Lerner等从牛的松果体中分离提取到能使两栖动物皮肤颜色变浅的物质并命名为褪黑素以来,松果体的功能才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研究显示,MT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对生物的昼夜节律、生殖、免疫反应、肿瘤、衰老等均具有调节作用.而MT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来研究表明,MT能显著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缺血心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本文对其生理功能及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作者:耿晓妍;张作凤;张宇新;邱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检查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及创伤性小与诊断准确性高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999年1月~2005年7月,我们对821例乳腺肿块和伴有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进行FNAC检查,其中有病理对照528例,报告如下.
作者:曾桂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脊髓损伤包括原发性脊髓损伤和继发性脊髓损伤,而细胞凋亡是继发性脊髓损伤的重要组成部分.继发性脊髓损伤中出现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死亡不是缘于直接损伤,而是继发细胞凋亡的结果.本文对细胞凋亡途径及细胞凋亡在脊髓继发性损伤中的作用与凋亡基因调控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甘琨生;程爱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①目的探讨不同冠心病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关系及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的影响.②方法Fib、D-D和vWF均采用STAGO公司的STA-R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测定,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上测定.③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Fib、D-D、vWF、MPV4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④结论Fib、D-D、vWF、MPV增高,对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及演变情况及用于溶栓药物治疗的疗程监测和疗效考核,评价预后,且对早期进行干预治疗,防止发生不可逆性缺血性心脏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戎秀格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关于图书馆的未来形态是近几年图书馆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人们达成的共识是未来图书馆将是数字图书馆,为此,有的单位领导则做出决策停止或减少印刷型书刊文献资源的购藏,用有限的资金用来购买电子文献及相应设备.
作者:黎延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①目的对聚丙烯酸钠类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性能进行改进.②方法使用乙醇、硫酸铝、甘油、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组成的处理液对聚丙烯酸钠类高吸水性树脂颗粒进行表面交联处理.③结果优选出的处理液其组成(质量分数)为:乙醇7%,硫酸铝3%,甘油10%,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0.05%.经此处理液改进制备的树脂,其吸水速度、吸尿速度得以提高,吸尿液能力达到50g/g以上.吸收后,保水性能优良,表面干爽,凝胶颗粒分散性好,不结块.④结论本工艺适合工业化生产,且能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极具实用价值.
作者:潘海宇;吴振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慢性胃炎是常见多发病,自1983年Warren首次报道在慢性活动性胃炎中存在幽门螺旋菌(HP)以来,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研究[1],证实HP与消化道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并已确定是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慢性胃炎病程长,单一用药复发率高.近年来,我们采用序贯试验方法,旨在探讨枸橼酸铋联用呋喃唑酮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荆丽萍;蔡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人类正常胚胎发育过程是按严格的时空程序进行一系列细胞之间、核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从全能或多能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具有独特功能的体细胞,主要取决于哪些基因被激活和在什么时间与位点被激活.细胞环境中的各种因子的类型和浓度则是基因选择性激活的重要因素.因此,细胞分化是部分基因选择性的被激活或差异性表达,从而控制转移性蛋白质的合成和排布的结果,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们一直在致力于寻找一个既能在体外增殖,又具有胚胎细胞全能性或多能性的,并通过适当条件诱导分化为各种类型的分化细胞的实验模型.经过各国科学家40余年不懈的努力,从小鼠胚胎性癌细胞(embryomal carcinoma cell,简称EC细胞)到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简称ES细胞)和胚胎生殖细胞(embryonic germ cell,简称EG细胞)先后建系成功,对哺乳动物发育和细胞分化研究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为临床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开辟了良好的前景[1~3].本文对其应用前景综述如下.
作者:侯颖;周健;王衡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