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剂量硬化剂下鼻甲黏膜下注射治疗慢性鼻炎疗效观察

邵献国

关键词:慢性鼻炎, 硬化剂, 鼻甲, 黏膜
摘要:慢性鼻炎是鼻科门诊常见病及多发病,治疗方法较多,消除和减轻鼻部症状的方法有下鼻甲手术、微波、电灼、激光等离子消溶等方法,近几年来,鼻内窥镜下手术有较多优点,但多需特殊设备或住院治疗,费用亦较高.2003年4月~2005年10月,我们对慢性鼻炎患者采用大剂量硬化剂下鼻甲黏膜下注射治疗,效果满意,对120例随访资料完整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①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与安全性.②方法 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尿激酶(UK)行静脉溶栓,根据冠脉再通率和病死率分析疗效.③结果 静脉溶栓治疗后冠脉再通率为71.7%,心功能明显改善;溶栓治疗后有9例(15%)并发出血,有8例(13.3%)患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无患者死于溶栓并发症.④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较好、且安全和可行.

    作者:林锦潮;李道海;梁子敬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新形势下一般医学院校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当代医学生的就业受中国入世、高校连年扩招、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后机制的不完善及国内就业结构总体不平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环境也对高校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随着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从2002年的145万增加到2005年280万人,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作者:安海娟;温颖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采血室患者的心理护理

    采血室是医院的窗口,也是患者求医治病的第一站.涉及面广,患者流动量大,来往人员复杂,故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院的声誉.根据长期对采血患者的接触和观察,结合采血患者的心理特点,谈谈对采血患者的心理护理.

    作者:蒋蓉;李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氧化亚氮吸入镇痛分娩的临床观察

    2002年3月~2005年12月,我院对阴道分娩的产妇应用氧化亚氮吸入进行镇痛分娩,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怀琨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早期胃癌的X线诊断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均位于诸恶性肿瘤的前列.由于近年来环境污染和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胃癌的发病率有年轻化的倾向.而胃癌的早期诊断对手术效果十分重要.据文献统计,早期胃癌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为90%,而中晚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40%左右.2005年4月~2006年5月,我们采用张力双对比钡餐造影法,对早期胃癌患者的X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白得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酶免疫法和明胶颗粒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比较

    血清学检测是目前肺炎支原体实验诊断的主要方法,国内常用的有冷凝集实验、补体结合实验、酶免疫测定、明胶颗粒凝集实验和金标法等.冷凝集实验和补体结合实验因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较低已趋于淘汰;金标法一般只能得到定性结果,其临床诊断价值也较局限;酶免疫法和明胶颗粒法因其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而被广泛应用,本文仅就酶免疫测定与明胶颗粒凝集实验进行比较.

    作者:石平序;司建华;尉春成;潘维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直肠癌围手术期的护理

    2004年以来,我院共收治直肠癌患者103例,经过积极完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收到满意的效果,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马秀珍;罗晓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细胞因子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作用

    糖尿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全世界各国发病率已明显增高,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地区趋于城市化.糖尿病的危险性在于其形成的血管、神经、心脏及肾等并发症,致使治疗产生一定的困难[1].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2].为治疗及明确其发病机制寻找新思路[3],尤其在细胞因子方面文献比较集中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研究已取得成效[4],本文对细胞因子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作者:陆英杰;连至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大肠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与评价

    大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癌、食管癌,居第3位.以往大肠癌的影像学诊断以钡剂灌肠透视为主要检查手段,自从CT的广泛应用和超声医学对胃肠道检查的开展,明显提高了大肠癌的诊断水平.近年来,我院经手术治疗的25例结肠癌、直肠癌,对其X线、B超、CT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其影像学特点.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高龄急性胆囊穿孔的临床特点分析

    ①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急性胆囊穿孔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②方法 对经手术治疗31例高龄急性胆囊穿孔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③结果 31例中治愈30例,死亡1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④结论 高龄患者对胆囊急性穿孔进行手术处理有良好的耐受性,只有早期诊断和做好围手术期处理,及时手术治疗,即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病死率.

    作者:李钟峰;郑建盛;林建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不同组织器官缺血/再灌注时微循环与血流动力学变化

    随着临床上对缺血性疾病救治成功率的明显提高,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目前IR损伤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微循环障碍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在IR损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正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内外许多学者亦结合临床实践,对各器官组织IR时微循环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报道,现综述如下.

    作者:赵霞;张连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医院文化建设与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2002年,我院引进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将医院建设纳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并于2004年8月通过第三方认可的ISO9000质量认证外审工作.并且,为了提高我院的综合竞争能力,医院领导十分重视医院文化建设,有计划、有组织地把开展医院文化建设与医院质量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积极探索医院文化在医院管理中的导向、激励、规范、辐射作用,打造医院文化品牌,逐步建立了具有我院特色和丰富内涵的医院文化,促进了医院全面发展.

    作者:吴秀萍;陈桂芝;王淑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bcl-2基因转染对人胃上皮细胞GES-1细胞周期的影响

    ①目的 探讨bcl-2基因转染对人胃上皮细胞GES-1细胞周期的影响.②方法 采用携带新霉素抗性(NEOr)基因的pcD-NA3/bcl-2和脂质体(lipofectamine)法转染人胃上皮细胞系GES-1,同时以pcDNA3(NEOr)空载体质粒转染同一细胞作为对照,用新霉素418(G418)筛选出bcl-2转染的阳性克隆.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细胞周期.③结果 bcl-2基因转染组S期细胞数明显较对照组增多.④结论 bcl-2基因转染可使S期细胞增多,提高转染细胞的增殖能力.

    作者:朱丽华;陈静;周天戟;章广玲;习瑾昆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化及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方式等各方面都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特点和新变化.如何应对这些新的变化,把大学生培养成党和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使他们能够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成为理想信念坚定、道德品质优良、知识结构完善、技能素质全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作者:杨振舫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微量白蛋白尿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诊断及其意义

    高血压病患者由于长期持久的血压升高,多年以后可引起全身的小动脉硬化病变,肾脏为主要受累的靶器官之一.高血压病晚期可导致严重肾脏病变,但其早期往往临床症状隐匿,常规实验室检查也无异常.现已证实,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是高血压病患者肾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其检出率可达11%~40%.2004年8月~2005年3月,我们采用两点终点法测定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8例MA的含量,并与63例健康人进行对照,旨在探讨高血压性肾损害早期微量白蛋白尿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皇;张耀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改善基本模式提高教学查房质量

    教学查房是实习带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这一环节,可以使医学生受到良好的医德医风的熏陶,养成严谨的科学的作风,培养临床思维和独立思考、工作的能力.高等医学院校的后期教学主要是通过临床实习,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完成医学人才系统教育的全面计划.

    作者:刘丽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无症状肾小球血尿的疗效观察

    ①目的 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单纯无症状肾小球血尿的疗效.②方法 54例无症状单纯血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治疗前后监测血免疫球蛋白、补体C3及血尿变化.③结果 观察组控制血尿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降低异常增高的免疫球蛋白,并缓解低补体血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无症状肾小球血尿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作者:崔德广;李素云;王生耀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减少36例临床分析

    抗甲状腺药物有时可引发粒细胞减少.我们采用具有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的中医药方法治疗粒细胞减少患者36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杨建萍;王静;耿丽琼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多发性骨髓瘤继发浆细胞白血病2例

    1病历报告例1:患者,男,60岁,于1996年2月感乏力气短,盗汗,时有低热,不咳嗽,渐出现胸骨后疼痛,活动后加重,1996年3月于我院行胸正侧位片及胸部CT诊断为肺结核.长时间口服雷米封、利福平等.近1个月来出现面色苍白,精神、食欲差,于1996年8月26日入院.查体:T 36.2℃,BP 120/85mmHg,R 78次/min;重度贫血貌,精神欠佳,皮肤黏膜未见黄染、皮疹及出血热,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胸骨及右第4肋前部可触及大小分别为1.0cm×1.0cm、3.5cm×3.5cm包块,质硬有压痛,双肺正常,心率78次/min,律齐,心前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阳性,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无异常.

    作者:侯晓峰;秦迎春;闫艳;闫俊芝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多媒体外语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

    1多元智能理论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盛行,众多心理学家对智力进行了大量研究,普遍认为,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但著名学者Gardner教授在研究了不同对象的大脑与智能的基础之上,于1983年撰写<智力的结构>一书,首次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人类智能结构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并指出人的智能结构有8种智力要素构成:①言语语言智能;②数学逻辑智能;③视觉空间智能;④音乐节奏智能;⑤身体运动智能;⑥人际交往智能;⑦内省智能;⑧自然环境智能[1].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具有多元性、差异性、文化性、实践性、开发性等特点.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天生都具备这8种智力的潜能,各有其擅长和不擅长的智能,这8种智能在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理论的提出,对传统的智力理论进行了彻底的批判.

    作者:高华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