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如何提高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

张晓梅;魏淑梅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检验, 检验工作, 保证人, 营养保健, 食用安全, 食品种类, 强化措施, 控制措施, 健康, 质量, 市场, 价值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食品在营养保健方面的价值,越来越丰富的食品种类出现在市场上。食品的微生物检验是保证食品食用安全的重要控制措施,为保证人们的食用健康,食品的微生物检验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有关部门也加大了对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控制,并制定一系列的规定以保证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顺利开展、确保食品的安全。本文对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主要内容和检验的一系列强化措施进行分析研究,全面提高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保证人们的基本食品健康。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如何做好食品安全抽检监测?

    食品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食品的质量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十分重要。食品安全抽检工作关乎到食品的质量和消费者的安全,必须引起食品监管部门的注意。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食品的安全抽检力度,使消费者吃到安全和放心的食品,遵守《食品安全法》,依法履行各部门的职责。笔者根据相关工作经验,主要探究做好食品安全抽样检测的有效对策,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蛋粉脱糖技术研究进展

    鸡蛋营养极其丰富,富含蛋白质、类脂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作为食品资源,有着广泛的加工前景。禽蛋加工中,全蛋约含75%水分,蛋白约含87%水分,蛋黄约含50%水分。过多的水分对禽蛋的冷冻冷藏及运输十分不利。因此生产出一种去掉水分、减轻重量、即使在室温条件下也能流通的干蛋制品已成为研究趋势。

    作者:汪师帅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对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中相关问题的要点分析

    食品质量安全以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为基础,是社会民众生命健康安全重要的保障。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食品生产领域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使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社会民众的饮食安全。为彻底地解决这一问题,国家相关部门不仅要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约束,同时也要逐步建立健全完善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才能为民众的饮食健康安全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本文主要对目前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

    作者:丁亮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食品安全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和人民的身心健康。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政府与食品加工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与食品加工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食品加工企业与农户间的信息不对称。食品安全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企业的“逆向选择”行为,进而引发社会的“道德风险”。为此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明确各个监管部门的职责,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特别是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的披露,充分保障食品安全。

    作者:夏霞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食品检测领域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再加上当前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与创新,出现了日益复杂化的食品材料加工工艺。不少厂家受到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和利益的驱使,出现不卫生因素或造假问题,产出的食品影响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其中涵盖了农药残留、微生物、兽药残留、重金属、生物毒素和食品添加剂等。

    作者:张友维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山东嘉祥县食药监局开展国庆期间安全突查

    为强化国庆节期间食品药品安全质量,保障广大群众“舌尖上的安全”。10月1-7日,根据节前制定的食品药品安全整治方案,嘉祥县食药监局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由分管负责人带队,对县城区大中型超市及药店进行突击检查。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加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瘦肉精、地沟油和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威胁,社会各界对加工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越来越重视。只有加强对加工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才能保证食品的安全,使广大消费者食用到安全健康食品,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加工企业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研究。本文主要针对近些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从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当前加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加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和提高加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4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作者:谢慧丽;杨红霞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黑豆米果生产工艺的创新研究与进展

    米果是一种以米为原材料制成的米类点心,通过不同的工艺和制作配方,可制出各种口味。大部分米果类点心口感松脆,米香浓郁,脂肪低,老少皆宜,营养丰富,安全无油。米果起源于中国唐朝,经常食用米果类食品能预防便秘,降低胆固醇和血糖,提高免疫力。近年来,随着米果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更多品种的米果系列产品不断问世,其中新型黑豆米果受到业界广泛关注。黑豆米果高蛋白,并含有丰富维生素,有美颜减肥的功效,食用价值高。本文对黑豆米果生产工艺创新与进展展开研究和分析。

    作者:陈婷婷;周爽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同时测定保健食品中烟酸、烟酰胺、咖啡因、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检测方法

    在现有标准GB/T 5009.197-2003的基础上,优化一种合理、快速的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分离,能同时测定烟酸、烟酰胺、咖啡因、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5种成份的方法。探讨流动相、色谱柱、检测波长、稳定性等对上述5种成份分离的影响。结果显示,该方法标准曲线线性非常好,R大于0.99999,RSD为1.1%~1.5%,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8.5%~103.2%。可用于烟酸、烟酰胺、咖啡因、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5种成份的同时检测,本法具有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快捷高效等特点。

    作者:李明;刘向前;张玉华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鹿血亚铁血红素肽的纯化及影响因子分析

    以鹿血制备亚铁血红素肽并采用超滤法纯化,由单因素实验和三元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优化得到佳实验方案:流速为26.5×10-3 L/min,pH为7.5,温度为20℃。优条件下得到原血中亚铁含量为175μg/mL。三个影响因子的重要性关系从大到小依次为溶液pH、流速、温度。

    作者:武军;贾冬舒;秦凤贤;胡铁军;陈巍;庄红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提高饮用水“两虫”检测回收率的方法探讨--Filta-Max xpress快速法

    本文对免疫磁分离荧光抗体法测定水中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过程中3个关键步骤——浓缩、分离和染色过程的加标回收率情况分别进行比对试验,对如何提高饮用水中“两虫”检测回收率提出合理化建议。

    作者:金幼平;徐飞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食品添加剂检测技术与方法研究进展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相对较稳定,且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在此背景下,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食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部分从事食品生产相关工作的企业为追求利益的大化,在食品生产中过量的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对现阶段我国食品添加剂检测中用到的技术和方法展开分析,希望能对今后食品添加剂的检测起到一定的借鉴性作用,以促进我国食品检测行业的发展。

    作者:陈晓艳;张雨桐;王明微;潘明杰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纤维素酶及相关酶在食品生物技术中的应用生物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所食用食物的种类、口味逐渐向多样化发展。同时随着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在干洗、纺织、动物饲料、酿造、食品等行业中逐渐开始应用果胶酶、半纤维素酶和纤维素酶,其商业价值和应用价值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作者:董宇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现代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应用

    食品的安全关乎百姓的生活质量,对于百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屡有发生,从欧洲的疯牛病、二恶英到国内发生的苏丹红、瘦肉精和三聚氰胺等事件让人对食品安全产生不少担忧。因此,加强食品检测刻不容缓,重要的是不断加强食品检测技术。传统的检测技术已无法满足现代食品检测要求,要将现代生物分子技术应用到食品检测领域才能让食品的质量更安全,使百姓的生活更有保障。现代生物技术应用在食品检测领域也已有一定成果,本文围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核酸探针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等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应用及其优缺点进行介绍。

    作者:刘喆;关芳;石格鑫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形成、控制及检测方法

    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 EC)俗称尿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结晶或是白色粉末。EC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机构中列入人类潜在的致癌物质,该物质广泛的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人们会通过面包、酸牛奶、苹果酒、清酒、葡萄酒等食品摄取。

    作者:项东方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改变饮食习惯对高血压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的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高血压的并发症较多,其中脑卒中、肾病、心脏病等是主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临床上认为,高盐饮食是引起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针对高血压患者应实施健康饮食习惯教育,科学的摄入盐分和脂质,严格控制血压,积极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本文旨在探讨改变饮食习惯对高血压的影响。

    作者:李春梅;裴艳冰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食品中含铝添加剂试剂盒分析

    针对目前食品含铝添加剂滥用现象,本文寻找出可靠的现场快速测定方法,应用于食品中含铝添加剂的现场快速检测。选择市场上易滥用含铝添加剂的糕点、面点、粉丝作为研究对象,从试剂盒稳定性实验、方法精密度实验、加标测试、与国家标准方法比对进行方法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试剂盒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加标回收率在91.6%~104.7%,具有良好的精密度与准确度,能满足食品中含铝添加剂的现场快速测定的需求。

    作者:张新;黄忠意;孙桂芳;刘赛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榨菜类产品合成着色剂的检验

    着色剂又称食品色素,用于食品着色,改善食品的色泽。目前世界上常用的食品着色剂有60种左右,我国允许使用的有46种。按性质和来源,食品着色剂分为合成着色剂和天然着色剂两类。天然着色剂主要是由动、植物组织中提取出的色素,包括植物色素、微生物色素、动物色素等。天然着色剂色彩易受金属离子、水环境、酸碱度、氧化性、光照强度和温度等外界环境影响,一般较难分散,染着性、着色剂间的相溶性较差,且价格较高。合成着色剂以苯、甲苯等化工产品为主要原料,经偶氮化等一系列有机反应制成合成着色剂,合成着色剂有一定的毒性,过多食用会危害人体健康,但由于人工合成着色剂较天然着色剂成本低、色泽鲜艳、着色力强、色调多样,故被广泛使用。

    作者:姜帅;廖青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养殖河豚鱼12月起加工后可上餐桌了

    中国水产流通加工协会常务副会长崔和昨天透露,农业部办公厅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新下发《关于有条件开放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加工经营的通知》,明确河豚鱼“有条件放开”。目前该协会等正组织专家对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的加工企业进行审核,预计11月底首批加工企业将通过审核,届时,养殖的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经这些企业加工处理后,就可以名正言顺入市上餐桌。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自来水中微生物检测技术及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生活产生的垃圾也越来越多,城市污染越来越严重,特别是水污染问题。现阶段,全球水资源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污染问题。水是人们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为保证人们饮用水健康,就要明确自来水中微生物对水质产生的影响,掌握自来水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法。本文主要分析自来水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希望能为我国自来水微生物检测工作作出贡献。

    作者:蔡东梅 刊期: 2016年第30期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

主管:中国商业联合会

主办:商业科技质量中心 北京肉类食品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