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惠玲;余莎;焦媛;杨艳;刘娟
我国是人工驯化和圈养梅花鹿的主要国家之一,东北地区是饲养梅花鹿的主要聚集地,有大量的鹿血资源可供开发利用。《本草纲目》中对鹿血有如下记载,“主阳痿、补肾,止腰痛,跌伤,狂犬伤,和酒服治肺痿吐血及崩中带下,诸气痛欲危者饮之立愈。大补虚损,益精血,解痘毒、药毒”。大量试验证明,鹿血具有抗衰老、补血、促进代谢、增强自身免疫力和抗疲劳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如血红素可用于治疗叶琳症、溶解疟原虫,用血红素合成叶琳系列药物等。血红素也应用于食品中,血红素铁在食品中主要用作营养强化剂,与非血红素铁相比,血红素铁可直接被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不受植酸盐等物质的影响。因此,用血红素铁制成的铁强化食品是缺铁人群的良好保健食品。
作者:秦凤贤;贾冬舒;武军;马井喜;胡铁军;陈巍;辛德庆;余将来 刊期: 2016年第30期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严谨的标准、严格的监管、严厉的处罚、严肃的问责”和国务院“有责、有岗、有人、有手段和落实日常监管、监督抽检责任”的要求,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食品安全执法规范化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从完善机构设置、明确机构事权、规范行政许可、依法行政强制等11个方面,对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食品安全执法规范化建设作出了明确规定。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0期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不仅危害人们生命健康安全,同时对我国的国际形象造成不良影响。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作为食品药品安全防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政府监控食品药品安全、制定相关标准、紧急处置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等提供科学依据,是食品药品管理部门的技术支撑。而实验室是食品药品检测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实验室能力建设,提高实验室的技术水平,对发挥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对人们安全的保驾护航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淑芳 刊期: 2016年第30期
中国水产流通加工协会常务副会长崔和昨天透露,农业部办公厅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新下发《关于有条件开放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加工经营的通知》,明确河豚鱼“有条件放开”。目前该协会等正组织专家对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的加工企业进行审核,预计11月底首批加工企业将通过审核,届时,养殖的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经这些企业加工处理后,就可以名正言顺入市上餐桌。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相对较稳定,且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在此背景下,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食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部分从事食品生产相关工作的企业为追求利益的大化,在食品生产中过量的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对现阶段我国食品添加剂检测中用到的技术和方法展开分析,希望能对今后食品添加剂的检测起到一定的借鉴性作用,以促进我国食品检测行业的发展。
作者:陈晓艳;张雨桐;王明微;潘明杰 刊期: 2016年第30期
本实验对饮用水中镉的石墨炉原子吸收法进行了条件优化。通过对该方法不同基体改进剂的添加效果、基体改进剂用量、灰化温度、原子化温度等因素的探讨和实验,确定了终优实验条件。在添加3μL 5 g/L硝酸镁基体改进剂、灰化温度800℃、原子化温度1650℃条件下,测定方法的线性、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和加标回收率。结果表明方法检出限为0.0092μg/L,精密度为4.89%,加标回收率为88.2%~103.3%。该方法检出限低、精密度与准确度良好,适于饮用水中微量镉的测定。
作者:宋子元 刊期: 2016年第30期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食品的质量安全关系着人们的健康,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也是关系着人类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就如何解决当前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作者:董自爱;申向梅;任君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甘肃作为我国畜牧产品的重要产区,其产品的营养检测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为确保整个畜牧流量安全绿色,需对整个生态环境进行持续性的保持,同时要加强营养检测,严格把控食品的生产过程,转变畜牧观念,提高检测的科学性。本文对甘肃地区畜牧产品的概括进行简单介绍,并对畜牧产品营养检测的相关方法进行分析,同时探讨对营养检测的认识,以供参考。
作者:任淼;余群力 刊期: 2016年第30期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目前,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战略提出和实施,为食品供应链溯源体系建设提出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法。但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食品供应链溯源体系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供应链溯源体系建设意识、互联网应用程度较低、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缺乏专业化的人才团队等,这些问题困扰着互联网+背景下食品供应链溯源体系的建设。因此,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充分完善其供应链溯源体系建设。
作者:杨春敏 刊期: 2016年第30期
—来自泰莱公司的专业分享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逐步完善,中国零售业经历了以渠道扩张为支撑的快速增长期,进入了以创新为支撑的新增长模式。同时,中国消费人群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细分化、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地体现在包装食品饮料上,这对中国的产品创新提出了新要求。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0期
—访艺康大中华区集团客户总监杨帆作为全球大的专用化工品生产商之一,艺康在工业领域采用服务与产品相结合的销售模式,成为了全球具创新的企业之一。乳制品是艺康重要的业务单元之一,其运用自身优质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为乳制品企业保驾护航。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0期
本文对免疫磁分离荧光抗体法测定水中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过程中3个关键步骤——浓缩、分离和染色过程的加标回收率情况分别进行比对试验,对如何提高饮用水中“两虫”检测回收率提出合理化建议。
作者:金幼平;徐飞 刊期: 2016年第30期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新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酶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食品加工技术也开始逐渐发展起来。本文从酶加工技术在食品加工中应用的意义入手,对酶制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发展方向和安全问题进行讨论,希望对改进酶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有所帮助,促进食品加工业更好地发展。
作者:武永风 刊期: 2016年第30期
食品的安全关乎百姓的生活质量,对于百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屡有发生,从欧洲的疯牛病、二恶英到国内发生的苏丹红、瘦肉精和三聚氰胺等事件让人对食品安全产生不少担忧。因此,加强食品检测刻不容缓,重要的是不断加强食品检测技术。传统的检测技术已无法满足现代食品检测要求,要将现代生物分子技术应用到食品检测领域才能让食品的质量更安全,使百姓的生活更有保障。现代生物技术应用在食品检测领域也已有一定成果,本文围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核酸探针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等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应用及其优缺点进行介绍。
作者:刘喆;关芳;石格鑫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元素,是合成甲状腺素的重要原料。甲状腺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有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促进胎儿和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促进神经系统及智力的正常发育。碘在人体的含量极低,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碘摄入不足时,人体合成甲状腺素的量就会减少,进而影响新陈代谢,影响机体生长发育,导致不同程度的智力损害,使整个机体的生理功能异常,出现“碘缺乏病”。
作者:赵维克 刊期: 2016年第30期
广西东南地区有一支独特的民系--客家人,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客家人仍保持着自身独特的客家文化,尤其是其饮食文化受到众多的好评,很多游客都因客家饮食而前往桂东南地区旅游。在各国文化旅游相继发展的形势下,桂东南地区也应积极开发客家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实现中国文化传承与区域旅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何素珩 刊期: 2016年第30期
水是生命之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居民饮用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健康,获得卫生、安全的饮用水是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为了解长沙市某农村地区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本文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对该地区2015年井水水质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长沙市某农村地区井水合格率为60.65%;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合格率分别为69.44%、5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03, P=0.008<0.05);各单项指标检测水样合格率各有不同,其中铁和pH合格率较低。长沙市某农村地区部分井水水质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应加强供水设施的改造和管理,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
作者:祁惠玲;余莎;焦媛;杨艳;刘娟 刊期: 2016年第30期
气相色谱-质谱法包括气相色谱法和质谱法两种检测方法,其中气相色谱法首先应用在工农业领域的检测中,它是将气体作为流动相进行检测的色谱法,其原理是假设将样品放置于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因为气体扩散速度快,所以很快就可保持在平衡状态,气相色谱法也被认为是一种分离分析技术。而质谱法则能很好地对物品进行定性,两种方法联合使用更加提升检验的有效性。
作者:房英杰;颜显辉;于军强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目前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不容乐观,食品造假、食品添加剂滥用、农药抗生素等超标违规使用等问题日益严重,食品中毒事件频频发生,工业盐中毒、细菌中毒、农残中毒等防不胜防,据统计2015年因各种食品安全事件经济损失至少500亿元,死伤人数上万。本文从经营者、监管部门、消费者的角度进行食品安全的对策研究。
作者:刘美希 刊期: 2016年第30期
笔者以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全面分析食品监管领域的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践,提出对策建议,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作者:潘平;林钦杰 刊期: 2016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