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二至丸不同时相对肝部分切除术后肝细胞再生障碍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周步高;王馨;邹勇;徐荣;岳海洋;赵海梅;左铮云;刘端勇

关键词:二至丸, 肝细胞再生障碍, T淋巴细胞亚群, CD4+CD25+T细胞, 预防,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二至丸不同时相对肝部分切除术后肝细胞再生障碍大鼠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140只Wistar大鼠随机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二至丸预防组、二至丸治疗组、雷帕霉素组.除正常组建立肝部分切除术(PHx)模型外,其余各组给予2-乙酰氨基芴(2AAF)灌胃7d,同时二至丸预防组预防性给药7d,第8天行PHx建立损伤后肝细胞再生抑制复合模型(PHx+2AAF),术后6、12、24、72h处死,二至丸预防组和二至丸治疗组分别于术后24h继续进行预防性给药及治疗性给药3d.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中CD4、CD8+、CD4+CD25+T细胞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二至丸预防组大鼠术后各时间点,二至丸治疗组大鼠术后72h其外周血CD4+T细胞水平明显降低,CD8+细胞水平明显升高,且CD4/CD8的比值明显下降,而CD4+CD25+T细胞水平则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二至丸不同时相预防性给药和治疗性给药均可有效改善PHx术后肝细胞再生障碍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及升高CD4+CD25+T细胞水平以恢复其免疫耐受,维持免疫状态的稳定.
中华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玉米须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降糖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玉米须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脂肪组织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的调控及胰腺病理结构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灌胃给予玉米须提取物4周,摘取胰腺用于病理组织观察,并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脂肪组织SPAR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脂肪组织SPAR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且对受损胰岛有修复作用,能够减少胰腺脂肪异位沉积.结论:玉米须降血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脂肪组织SPARC的表达及减少脂肪异位沉积有关.

    作者:陈丽艳;陈鹏;孙银玲;王萍;王伟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基于“三因制宜”理论的中医“发物”再认识

    “发物”学说存在着概念不清、种类混淆等诸多问题.而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三因制宜”理论则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文章拟基于“三因制宜”理论对“发物”进行辨证探讨,明确“发物”的内涵及适用范围,以期对中医临床及日常养生保健有所裨益.

    作者:王磊;柴可夫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健脾清化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RASGRP1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脾清化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T2DM)肝脏Ras蛋白特异鸟嘌呤核苷酸释放因子1(RASGRP1)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稳定的T2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健脾清化方组,连续灌胃给药4周,观察大鼠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变化,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大鼠肝脏组织RASGRP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健脾清化方下调T2DM大鼠的FBG和HbAlC水平(P<0.0),以及肝脏组织中RASGRP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健脾清化方能够降低T2DM大鼠的FBG和HbA1C水平,改善胰岛细胞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肝脏组织中RASGRP1的表达有关.

    作者:李俊燕;陶枫;陈清光;侯瑞芳;陆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医临床试验数据收集的短板与对策

    为了用科学的方法证明中医技术的有效性,近年来在中国开展了很多中医临床试验.而有效的临床试验结果的获得离不开高质量试验数据的收集.文章从结局指标设计科学性、数据收集的全面性及精准性等方面描述了目前中医临床试验数据的“短板”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中国中医药临床试验提供一些借鉴.

    作者:高敬书;王桂媛;刘松江;王宇;吴效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从肺络郁闭论治小儿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

    小儿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儿科“肺闭咳喘”的范畴,临床上患儿病情缠绵难愈,预后不良,临床处理较为棘手,应注重运用多种措施进行积极防治.汪受传教授从事儿童疾病研究40余年,对儿科肺系疾病治疗用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章以络病理论为基础,认为痰瘀互结、肺闭正虚是小儿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的基本病机,并从肺络郁闭角度立论,提出以开肺通络法处方用药,治疗本病可收良效,以供读者借鉴.

    作者:陶嘉磊;汪受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对KDIGO指南中“推荐不要使用草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探讨与思考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CKD)存在一定优势,目前在我国已经有很多来源于草药的中成药用于肾脏病治疗,如雷公藤制剂、虫草制剂、大黄制剂、尿毒清颗粒、肾炎康复片、海昆肾喜胶囊、黄葵胶囊等.然而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KDIGO指南却明确提出不推荐草药治疗CKD,这无疑对中医药临床治疗和研究肾病带来极大挑战.文章对KDIGO指南中“推荐不要使用草药治疗CKD”提出一些思考和探讨.

    作者:毕礼明;王朝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部分辛味药在精神疾病治疗上的特殊功效

    文章介绍了部分辛味药如桂枝、肉桂、防风、石菖蒲、郁金、益母草在精神疾病治疗上的特殊功效.笔者认为,在运用部分辛味药治疗精神疾病时,要仔细察证,辨证的确;同时,还要注意药品的质量.笔者还就不少本草书谓石菖蒲“辛微温”或“辛温”及具化痰之力,提出石菖蒲味应辛凉,其能“化痰”者,实乃以其开散泄及芳香悦脾之能以祛浊秽者也.

    作者:丁德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食管癌中医诊疗指南》适用性评价研究

    目的:通过《食管癌中医诊疗指南》适用性评价,探讨该指南在中医临床实践中的适用性.方法:全国5家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共完成47份《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适用性调查问卷》,分析指南熟悉和使用情况,评价指南的质量水平和适用情况,并对比分析不同熟悉和使用程度下指南的评价结果.结果:指南临床应用熟悉率为85.1%,使用率为68.1%.质量水平评价:指南的适用范围、使用术语、诊断要点评分较高,其他治法、调摄与预防评分相对较低;适用情况评价:指南的协调性、配套性、合理性、完整性方面和与本单位的诊疗常规、重点专科方案比较评分“好”与“中”的比例相当,各占50%左右;与临床科研成果比较、与本单位专家经验比较、疗效方面评分“中”的比例略高;指南的安全性评分为“好”的比例高(68.0%),在指南的经济性、简便性、适用性等方面评分为“好”的比例较高.指南熟悉与使用程度与适用性评价结果关联分析:指南熟悉和使用程度影响适用性评价的结果;熟悉和使用指南的人员对指南的适用性评价明显高于不熟悉和不使用指南的人员.结论:《食管癌中医诊疗指南》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指南的质量水平与适用情况方面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指南的熟悉和使用程度是适用性评价结果的影响因素.

    作者:李晓丽;刘丽坤;郝淑兰;汪欣文;刘孟宇;史楠楠;刘玉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电针对SAMP8小鼠行为学和ADAM10、ADAM17在大脑皮层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SAMP8行为学观察和ADAM10和ADMA17在小鼠大脑皮层的表达,探讨电针干预AD的疗效及作用机制,并比较电针与药物治疗AD的差异.方法:8月龄SAMP8小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药物组,每组10只,以SAMR1小鼠10只作为空白组;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空间记忆行为学测试,以免疫组化法观察ADAM10、Western blot检测ADAM17的表达情况.结果:Morris水迷宫检测显示: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逃避潜伏时增加、目标象限游泳路程明显减少(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药物组逃避潜伏时明显减少(P<0.05),目标象限游泳路程明显增加(P<0.05,P<0.01);药物和电针干预AD模型小鼠,均能增加ADAM10和ADMA17在SAMP8小鼠大脑皮层的表达(P<0.01).结论:电针可以改善AD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通过上调ADAM10和ADMA17在SAMP8小鼠大脑皮层的表达,从而发挥治疗痴呆的作用.

    作者:王鑫;朴赞勋;周源;李志刚;许安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髋痹病临床治疗关键技术问题研究之中医证候学研究

    目的:运用中医四诊探讨髋痹病患者临床病例资料中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方法:收集确诊为髋痹病的患者共321例的临床资料,统计各证候中医四诊内容并采用STATA 12.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通过统计计算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中医证候出现的频数与频率,髋痹病患者舌象、脉象出现的频数与频率和中医诊断模型的建立.结果:321例髋痹病病例中,共有证候21个,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关节活动受限、腹股沟区压痛、负重后加重、阴雨天加重、行走乏力、劳累后加重等.髋痹病患者的舌象以红、暗为主,出现频率分别为20.9%、17.8%;淡胖舌出现频率为20.2%,舌边有瘀斑和舌静脉曲张共占34.5%;苔质以腻为主,苔色以白、黄为主,脉象以细数、脉虚弱为主.气滞血瘀型63例以关节刺痛、苔白、关节活动受限等为主要证候;肝肾亏虚型134例以阴雨天加重、负重后加重、腹股沟区压痛等为主要证候;痰湿痹阻型124例以关节活动受限、腰膝酸软、失眠等为主要证候.对3个症型进行多元素回归分析获得了髋痹病各证型的常见证候.结论:初步筛选出不同中医证候髋痹病患者常见的证候,能够较准确的反映髋痹病的临床特点,达到正确诊断的目的.

    作者:张颖;张蕾蕾;孙瑞波;刘又文;刘立云;王会超;魏秋实;何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医干预肥胖人群的3个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尤其是膳食结构的改变,肥胖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肥胖引起的一系列严重合并症,如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等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根据文献记载和流行病学调查,我们将肥胖分为三型:痰湿型、气虚型和痰湿挟瘀型,其中与痰湿体质关系为密切.减肥并不等于减轻体质量,中医采取加减法并用减肥,研制了“化痰祛湿方”,对肥胖人群进行干预,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可改变脂质代谢,纠正痰湿体质偏颇.因此,从体质角度入手,综合运用药物、改变生活方式对肥胖进行干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作者:俞若熙;李英帅;王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梦象”新探

    梦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几乎每个人都做梦;梦又是神秘的心理现象,人类对梦的探索已经历了漫长过程,但却依然不能揭示梦的真谛.中国文化建立在“象”思维基础之上, “象”思维是一种原始思维,人类的梦境就遵循这样的思维.西方心理学家,比如弗洛伊德和荣格都曾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期待在这块沃土中找到解开梦之谜的金钥匙.文章将从象思维角度解读梦,即探析梦象.

    作者:王凤香;张蓉;程志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从气化角度探析《黄帝内经》“因时制宜”的概念

    文章对“因时制宜”的概念进行了回顾,并以“天人合一”“气为一元”的认识论为基础,从“气化”角度对其进行了重新解读,提出:“因时制宜”的本质是“因气制宜”;其内容范畴并非单指“治之宜”,还涉及养生防病、辨证诊断、临证施治、司岁备物等多方面的内容.

    作者:张立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阴虚阳虚体质任脉线上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比较及电针对其影响

    目的:观察常态下阴虚阳虚体质任脉线上浅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BPU)的表现,比较两种不同体质任脉线上浅表MBPU的差异,探讨电针对其影响.方法:对200名福建中医药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体质问卷,共收集阴虚体质志愿者15名(女10名,男5名),阳虚体质志愿者15名(女10名,男5名),两组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应用激光多谱勒血流仪系统分别对筛选出来的阴虚、阳虚体质志愿者进行常态下以及电针中脘穴时任脉线上膻中穴、下脘穴及气海穴浅表MBPU进行观察.结果:常态下志愿者阴虚体质膻中穴浅表MBPU明显高于阳虚体质(P<0.01);常态下阴虚体质的志愿者膻中穴、下脘穴及气海穴浅表MBPU相对较高,电针中脘穴可使其浅表MBPU明显降低(P<0.01);常态下阳虚体质的志愿者膻中穴、下脘穴及气海穴浅表MBPU相对较低,电针中脘穴可使其浅表MBPU明显升高(P<0.01).结论:阴虚和阳虚体质志愿者浅表MBPU的表现不尽相同,电针具有双向的调节作用.

    作者:许金森;郑淑霞;潘晓华;萨喆燕;沈慈敏;朱小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药天葵子醇提部位的化学成分分离与分析

    目的:分离、分析中药天葵子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HPLC-ESI-Q-TOF-MS技术,定性分析天葵子95%乙醇提取部位化学成分;利用柱层析技术对醇提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技术,解析鉴定所得单体的结构.结果:通过正离子质谱信息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定性鉴定出天葵子醇提取物中的6个化合物,分别为Ehretioside B(Ⅰ)、冬青氰苷(Ⅱ)、东方唐松草苷(Ⅲ)、(1E,4α,5β,6α)-4,5,6-trihydroxy-2-cyclohexen-1-ylideneacetonitrile(Ⅳ)、2-丙烯酸-3(4'-羟基苯基)-(4”-羧基苯基)酯(Ⅴ)、苦瓜酚苷A(Ⅵ).柱层析分离出3个单体,分别鉴定为唐松草酚定(Ⅶ)、小檗碱(Ⅷ)、cirsiumaldehyde(Ⅸ),其中小檗碱(Ⅷ)为首次从天葵子中分离得到.结论:通过现代柱色谱分离以及HPLC-ESI-Q-TOF-MS技术,结合波谱解析手段,能够对天葵子中化学成分进行有效分离和定性分析,该方法合理、可行,结果准确.

    作者:闫秋莹;程海波;张海彬;沈卫星;陈朝军;孙东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参附注射液调控大鼠心肌肥大模型microRNA-199a-5p的表达机制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心肌肥大模型microRNA-199a-5p的调控机制.方法:60只健康SD大鼠分成3组,模型组和参附注射液组行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心肌肥大模型,假手术组腹主动脉不作缩窄.参附注射液组腹腔注射参附注射液6.0mL·kg-1·d-1;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均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6.0mL·kg-1·d-1,连续12周.采用Reahime RT-PCR方法检测大鼠心肌microRNA-199a-5p的表达.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icroRNA-199a-5p的候选靶基因,并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靶基因HSP70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microRNA-199a-5p上调(P<0.05);参附注射液组大鼠心肌microRNA-199a-5p表达量较模型组下调(P<0.05);参附注射液组HSP70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microRNA-199a-5p在心肌肥大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参附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microRNA-199a-5p的上调,增加HSP70的蛋白表达水平,抑制心肌肥大大鼠心室重构,从而改善大鼠心功能.

    作者:毛竹君;熊耀康;宋洁;袁文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评价方法的应用现状分析

    文章分析了近年来盆腔炎性疾病(PID)后遗症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研究概况,说明目前本病中医药疗效评价标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的方向,即建立符合本病特点的包括症状、体征、微观指标及生活质量在内的全面评价量表,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客观的评价中医药治疗PID后遗症的疗效.

    作者:尹小兰;魏绍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陶夏平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浅析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中医药治疗本病存在一定的优势与特色.陶夏平主任医师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脾虚失运、湿热蕴结肠腑,其中气滞血瘀为局部的病理变化,寒热错杂是病理属性,肝强脾弱是病机关键;辨治中应分缓急、辨脏腑、顾兼症,治疗上宜权衡虚实、气血并调,同时注重患者的情志因素,身心并调.

    作者:刘明坤;于博文;陶夏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赖氏引气归元针法之我见

    引气归元针法为赖新生教授在系统成熟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所独创的一种针灸疗法,包括通督养神、引气归元两部分.两者既可分用,也可合用,旨在通过调整经络脏腑以达到平衡阴阳.文章就引气归元针法的个人观点展开论述.

    作者:庄娟娟;赖新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抑郁症中医疾病管理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通过应用中医疾病管理模式干预抑郁症患者,探索疾病管理的理论和技术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4年2月就诊的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1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SAS软件获得随机编号,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除均给予相同的中、西药综合常规治疗外,管理组患者接受中医疾病管理,包括综合抗抑郁治疗、抑郁症中医特色教育、定期复诊、评估等;对照组患者以常规诊疗模式接受治疗,疗程均为52周,选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及其因子分析、生活质量量表(SF-36)作为评价指标.结果:①两组在干预8、12、24、36、52周末HAMD-17量表组内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说明两组干预均有效;管理组在干预8、12、24、36、52周末HAMD-17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②两组在干预4、8周末开始SF-36量表组内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说明两组干预均有效;管理组在干预4、8、12、24、36、52周末SF-36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中医疾病管理模式干预抑郁症的近、远期疗效均优于常规治疗模式.

    作者:杨婧;沈慧;闫少校;赵霞;贺建华;梁玉兰;杨倪;张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