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科临床路径实施对Ⅰ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效果分析

华孙英

关键词:抗菌药物, 骨科, 临床路径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临床路径实施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为临床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原卫生部制定的骨科临床路径为基础,结合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临床路径,回顾性调查分析实施临床路径前后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实施临床路径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比例从76.49%降低到62.72%,术后感染率没有明显区别,分别为1.04%和0.96%。临床路径组手术后平均用药时间从2.5 d减少到1.1 d。结论:临床路径能够规范Ⅰ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对促进安全合理使用Ⅰ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起到促进作用。
上海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含丙氨酰谷氨酰胺全合一营养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目的:评价含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全合一营养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含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的全合一营养液置室温(约25℃)下,24 h内取样检查性状、pH值、渗透压、丙氨酰谷氨酰胺含量、脂肪乳粒径分布及细菌内毒素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含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的全合一营养液,24 h内脂肪乳粒径略有增大,其他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含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的全合一营养液配伍后在24 h内稳定。

    作者:施海斌;张军东;廉云飞;陈秋芬;孙宁云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小包装中药饮片的库房管理

    目的:探讨小包装中药饮片在医院库房中的管理。方法:基于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和上海市宝山区高境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两家医院库房养护管理小包装中药饮片的现状,分析管理中的不足。结果:小包装中药饮片在医院库房管理中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结论:加强医院小包装中药饮片的库房管理工作对医院中药药学服务有深远意义。

    作者:滕建良;凌晶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我国药品技术转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版GMP的实施加速了药品生产企业间药品技术的转让和流通速度,在实现药品技术资源科学配置、行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现实问题,阻碍了药品技术转让规范、高效地开展,给药品质量管理带来了一些隐患,要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现场监管、建立科学的审批机制、改革药品技术转让市场的主体准入机制及建立药品技术转让的市场化流通机制。

    作者:乔羽;褚淑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影像医学--精准治疗的导航

    1895年德国的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不久即被用于人体的疾病检查,并由此形成了放射诊断学。近30年来,影像设备不断改进完善,检查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创新丰富,单纯依赖放射线诊断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影像诊断已从单一依靠形态变化进行诊断发展成为集形态、功能、代谢改变为一体的综合诊断体系。与此同时,一些新技术和新的学科分支也在不断涌现,影像诊断学的范畴在不断发展扩大之中。

    作者:肇晖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急诊脓毒症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急诊脓毒症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将200例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诊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轻度脓毒症组(n=43)、重度脓毒症组(n=25)和其他组(n=132),并选取同期健康者30例组成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PCT与CRP水平的变化并分析血清PCT与CRP对急诊脓毒症的预测作用。结果:轻度脓毒症组和、重度脓毒症组血清PCT与CRP水平均较其他组和对照组升高,重度脓毒症组PCT与CRP亦较轻度脓毒症组升高(P<0.05)。患者PCT与CRP水平均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PCT=7.453, rCRP=8.24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诊脓毒症的危险因素有凝血功能紊乱、PCT与CRP水平升高等。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的测定值对急诊脓毒症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急诊脓毒症诊断指标。

    作者:李娜;余国宝;刘毅;刘电梅;易珂苇;刘翼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利多卡因联合宁眩汤治疗顽固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联合宁眩汤治疗顽固性眩晕的效果。方法:将64例顽固性眩晕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治疗,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加服宁眩汤。比较两组患者长期疗效和近期疗效、DHI眩晕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B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均高于A组,DHI眩晕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结论:利多卡因联合宁眩汤治疗顽固性眩晕可有效提高疗效,缓解患者眩晕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诚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不同类型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内pH和食管动力学的差异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内pH和食管动力学的差异。方法:根据内镜下表现及病理特征将115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为糜烂性食管炎(EE)组,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巴雷特食管(BE)组,根据3组患者食管内24 h pH监测指标和食管压力,比较3组患者食管内pH和食管动力学差异。结果:EE组DeMeester评分明显高于NERD和 BE两组,而长反流时间、立位反流时间明显低于NERD和 BE两组(P<0.05),组间卧位反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E组以重度食管酸暴露为主,占54.17%,NERD组以轻度食管酸暴露为主,占51.35%,BE组以中度食管酸暴露为主,占53.34%。EE组食管括约肌的静息压低于NERD、BE两组,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EE组食管体部压力L3和L8明显高于NERD、BE两组,但食管体部压力L13明显低于NERD、BE两组(P<0.05),组间食管体部压力L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E组无效食管运动数明显多于NERD、BE组。结论:食管内酸反流情况、食管体部蠕动和括约肌功能受限是形成胃食管反流病不同类型损伤的主要原因。

    作者:肖饶军;谢代刚;汪蓓蓓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CT成像造影剂的研究进展

    CT成像已成为临床医学诊断的重要手段,而造影剂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CT成像造影剂的发展简史、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作一概要介绍。

    作者:刘玉;陶晓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洋参虫草胶囊中人参皂苷Rb1的含量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洋参虫草胶囊中人参皂苷Rb1的含量。方法:使用Intersil ODS-3色谱柱(4.6 mm x 250 mm,5mm);乙腈-0.015%磷酸溶液(31∶69)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3 nm。结果:人参皂苷Rb1在0.426~21.3 mg线性关系良好(r=1.0000),平均加样回收率(n=5)为96.0%,RSD=1.03%,人参皂苷Rb1含量不少于0.7%。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洋参虫草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正滢;杜子荣;邹敏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中国中老年人群良性前列腺增生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究中国中老年人群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良性前列腺增生发病与下列5种因素有关:年龄(OR=4.31,P=0.00031);高血压(OR=1.30,P=0.01756);血脂异常(OR=1.87,P=0.00007);糖尿病(OR=1.58,P=0.00571);心脏疾病(OR=2.04,P=0.00001)。结论:年龄、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心脏疾病为BPH的危险因素。控制血压,减少脂肪、糖类摄入,可能会延缓BPH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周清;马爱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浅谈企业组织的绩效内控体系建设

    本文尝试从本企业的角度,探讨如何搭建医药分销企业绩效内控体系的模型,确立核心绩效指标,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控制对策,以实现企业综合效益的大化。

    作者:李智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胰岛素抵抗与肝脏极低密度脂蛋白分泌

    胰岛素在调节能量代谢中起着核心作用,其中包括调节肝内甘油三酯以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形式运出肝脏。过量分泌的极低密度脂蛋白和随之产生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导致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正常生理状态下,胰岛素能够抑制餐后肝脏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分泌,但营养过剩时这种抑制作用被减弱,进而极低密度脂蛋白分泌增多。随着胰岛素抵抗的持续发展,其他调节通路也发生改变,从而进一步促进极低密度脂蛋白分泌。本文从生理和分子水平阐释胰岛素抵抗与肝脏极低密度脂蛋白分泌增多的关系。

    作者:韩颖;傅继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多潘立酮联合伊托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讨

    目的:探讨多潘立酮联合伊托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服用多潘立酮联合伊托必利治疗的63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观察组,服用多潘立酮治疗的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食欲不振、上腹痛、餐后不适等消化不良症状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06%,显著高于对照组(58.33%);经治疗后,全部患者总症状积分和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总症状积分和上腹痛、餐后不适、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多潘立酮联合伊托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更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汪蓓蓓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碘对比剂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

    影像学设备的发展及介入诊疗项目的广泛开展使得碘对比剂的应用逐年增加。无论是放射科医生、介入诊疗医生还是其他临床医生,了解碘对比剂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都是十分必要的。碘对比剂的不良反应可分为全身性不良反应、器官特异性不良反应和对比剂外渗3大类。本文就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类型、发生率、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措施作一概述。

    作者:王秋实;梁长虹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2014上海肥胖及糖尿病外科论坛在沪举办

    近年来,减重与代谢手术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专家和同道的关注。为提高有志于减重与代谢外科的医生临床和理论水平,拓宽学术视野,给同行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经国家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医药行业协会共同主办,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外科、《上海医药》杂志社共同承办的“2014上海肥胖及糖尿病外科论坛暨第二届糖尿病手术治疗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学习班”于2014年6月19日-2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及上海中星铂尔曼大酒店举行。会议邀请上海市医师学会普外科分会的会长秦新裕教授、内分泌外科学组组长刘金钢教授等国内著名减重和代谢外科专家授课和进行手术演示。内容涉及减重和糖尿病微创手术、疗效评估、内分泌测评等。

    作者:东方网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高像素带来的视觉检查系统的革命

    随着视觉检查系统在医药产品质量检查上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于视觉检查系统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于影响视觉检查系统精度的一些主要原因,例如信号噪音等,提出了使用高像素等方法以提高视觉检查系统的精度。视觉检查系统的原理:通过图像采集获得被检测目标的图像信号,将图像信号通过A/D(模数)转换成数字信号再传输给专门的图像处理系统,根据亮度、像素和颜色的分布信息进行运算分析来获得目标特征,后根据之前设定的判别准则输出系统运算的结果,通过控制系统来控制和驱动相应的外围机构来执行一定的处理。

    作者:上海卫元机械有限公司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补正

    刊登于本刊2014年35卷11期22-24页上论文《院前急救中胺碘酮治疗快速心房纤颤的疗效分析》在22页底漏刊“通讯作者:田才君”,特此补正并向作者致歉。

    作者:《上海医药》杂志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保健食品的监管

    保健食品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借助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开展的打击保健食品“四非”专项行动的案例,分析了目前我国保健食品在生产、流通、监管等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作者:孟奇;邱家学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研究进展

    磁共振成像已成为临床医学诊断的重要手段,造影剂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要介绍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原理、分类以及当前顺磁性和超顺磁性造影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放;沙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皮肤移植术对重度手术后伤口裂开的治疗

    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VSD)联合皮肤移植术对重度手术后伤口裂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手术后重度伤口裂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VSD联合皮肤移植术治疗的32例患者为观察组,应用常规引流联合皮肤移植术治疗的28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伤口愈合和伤口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后重度伤口裂开的疗效、伤口甲级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乙级愈合率、丙级愈合率、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VSD联合皮肤移植术治疗重度手术后伤口裂开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伤口的愈合,缓解疼痛程度,缩短病程。

    作者:徐泽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上海医药杂志

上海医药杂志

主管: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主办:上海医药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