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茹
目的:调查健康汉族献血员MBL含量.方法:用MBL ELISA方法测定血浆MBL的浓度.结果:所检测健康汉族献血员女性的MBL的含量为2.536±0.531(mg/L),男性为2.865±0.690(mg/L).结论:测定出健康献血员的血浆MBL的含量,女性略低于男性.
作者:贾天军;李萍;张寅龙;张印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文应用高频超声对86例临床可疑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进行检查.结果: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62例,肠套叠1例,急性阑尾炎4例,超声无异常19例.62例均经抗菌药物后治愈.1例肠套叠及4例急性阑尾炎经手术病理证实.超声诊断无异常的19例患儿中2例脑电图证实为癫痫,余17例临床考虑功能性腹痛,多由单存胃肠痉挛引起,解痉治疗后症状缓解.超声诊断准确率达90%以上.结论:本研究证实高频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准确性高,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直观,且安全方便,重复性好,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孙柏林;蒋瑶;刘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比较氯胺酮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和氯胺酮静脉麻醉应用于婴幼儿短小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4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氯胺酮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组(20例),Ⅱ组为氯胺酮静脉麻醉组(20例).术中连续监测HR、MAP、RR、SPO2并分别记录,观察患儿苏醒时间及有无并发症.结果:Ⅰ组患儿切皮时、手术5min、10min及术毕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与诱导前相比元明显变化(P>0.05),术中未出现低氧血症,呼吸道分泌物少,苏醒后有1例哭闹,余醒时平稳;与Ⅰ组相比,Ⅱ组切皮时、手术5min、10min及术毕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明显增高,与诱导前相比,有明显变化(P<0.05),术中有1例出现呼吸抑制,经面罩吸氧后缓解,有4例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所有患儿苏醒时间均长于Ⅰ组,且有哭闹现象.结论:在婴幼儿短小手术中应用氯胺酮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优于氯胺酮静脉麻醉.
作者:樊娟;李爱军;滕金亮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与观察中西医结合在治疗湿疹病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中西医结合和患处局部外用药治疗湿疹58例,与60例一般疗法做对照,观察其疗效,分析其关系.结果:用一般疗法治疗的对照组60例患者,其疗效明显低于本观察组,且疗效不确切,时好时坏,始终未能彻底治愈.与观察组相比较,则充分显示了本观察组疗效的优越性、彻底性、确切性,而且一旦治好永不复发.结论:观察组湿疹患者疗效的确切性,中西医结合配以患处局部外用药的联合应用,体现了标本兼治,是观察组疗效高且确切的根本原因.
作者:侯健;王津津;李静;杜艾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过敏性肺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变态反应性肺部疾病.关于此病的普通X线表现已有大量报道,目前尚未见CT的研究报告.由于CT能够横断面成像,且分辨率较高,与普通X线相比,可准确显示病变的类型和程度,更有利于临床诊断与治疗.作者对我院23例儿童过敏性肺炎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本病的正确诊断.
作者:张德元;花淑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以心血管系统功能失常为主要表现,可兼有神经官能症的其他症状如心悸、心前区疼痛、气短及头晕失眠等,临床多见,好发于20~40岁女性,尤其是更年期妇女.本文对64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经两种不同治疗方法所产生的疗效进行了分析.
作者:刘圣君;刘华;杨淼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颈部占位性病变的CT,MRI的影像学表现及对周围各组织解剖结构的压迫,侵犯情况对于病变组织的定位,定性诊断的判断价值.方法:对19例经病理证实的颈部占位病变进行影像分析,19例均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其中4例行MIP多平面重建,6例行MRI平扫加增强.分别对病变的大小、形态、密度、信号、强化程度、位置、与咽旁间隙及颈动脉鞘的关系等进行仔细观察分析.结果:咽旁间隙向内受压,移位7例,其中6例为腮腺混合瘤,1例为咽旁间隙内淋巴瘤.颈动脉鞘受压,变窄伴咽旁间隙向反方向受压或移位5例.其中1例副神经节瘤,2例神经纤维瘤,2例神经鞘瘤.颈动脉鞘不规则扩大变形,颈动脉分叉扩大1例,为颈动脉体瘤.咽旁间隙受侵,变形,向外移位伴鼻咽腔受侵7例,3例为鼻咽癌,4例为淋巴结转移.结论:颈深部占位性病变,除自身大小、密度、形态、位置等因素外,通过观察咽旁间隙及颈动脉鞘的相应变化情况,可对病变进行较准确的定位诊断,尤其在肿块位置较深,较大的情况下,结合多平面重建和MRI的矢冠状位扫描,定位诊断的准确率可达95%左右.依据病变形态、密度、信号、边缘、强化程度等情况可进行鉴别诊断,甚至定性诊断.
作者:郑志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2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8例乳腺癌组织中的HSP27.结果:HSP27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54.17%(26/48).在非浸润性癌和浸润性癌中阳性表达率为75.00%(3/4)和52.27%(23/44).HSP27阳性表达在非浸润性癌和浸润性癌中无明显差别(P>0.05).HSP27阳性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在乳腺癌中HSP27有较高表达,检测乳腺癌中HSP27对化疗有指导作用.
作者:杨燕君;张江兰;薄爱华;张晓丽;邢立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内侧解剖钢板联合组合式外固定治疗胫骨近端粉碎骨折的疗效,并探讨影响该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随访调本院自1998~2002年采用内侧解剖钢板联合组合式外固定治疗的胫骨近端粉碎骨折患者56例,根据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膝关节的活动情况进行综合疗效评定.结果:56例患者中随访10月~3年,本组中优32例,良15例,可5例,差4例;49例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2~4个月.4例疗效差者1例感染,1例延迟愈合,2例关节僵直.结论:内侧解剖钢板联合组合式外固定治疗胫骨近端粉碎骨折手术创伤小、符合胫骨近端的生物力学结构,该手术是治疗近端粉碎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歆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在分娩领域里,经阴道分娩的产程中,有半数的产妇需要会阴侧切术,以缩短产程,营救胎儿为目的.那么,产后会阴侧切口的愈合情况就尤为重要,日趋引起产科医生的重视.我院从2002.6~2003.7月,对住院分娩的100名产妇的会阴侧切口行皮内缝合术.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李海燕;刘丽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子宫良性病变采用改良筋膜内三角形子宫切除术重塑子宫宫颈的方法和疗效观察.方法:对于我院2001.7~2002.12月子宫良性病变妇女采用改良筋膜内三角形子宫切除术34例,与同期传统子宫全切术40例进行对照.结果:该术式手术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小,恢复快,术后成型为一个实体小子宫,对术后卵巢功能及妇女心理影响小.结论:采用改良筋膜内三角形子宫切除术重塑子宫宫颈优于传统全子宫切除术.
作者:葛军;孙静;崔淑君;张秀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皮下坏疽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年收治120例新生儿皮下坏疽病例,男性78例,女性42例.位于臀、背部80例,占67%;其它部位40例,占33%.结果:坏疽型多72例,占60%;蜂窝织炎型25例,占20.8%;脓肿型17例,占14.2%;坏疽型6例,占5%.血液、脓汁培养阳性共111例,85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5例为大肠杆菌,5例为白色葡萄球菌,4例为绿脓杆菌,2例各为链球菌、变形球菌,其中7例死亡.结论:新生儿皮下坏疽如早期诊断,早期正确治疗,不但能提高治愈率,而且可以减少后遗症.
作者:焦振祥;李爱军;李庆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梁扩寰[1]曾提出:脂肪肝是一个常见的临床现象,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引起脂肪肝的原因很多,常见者有(一)营养失调性脂肪肝:(1)营养过剩(2)营养不良;(二)酒精中毒性脂肪肝;(三)糖尿病;(四)小肠旁路手术后;(五)激素;(六)肝细胞性损害及其它.脂肪肝所致肝细胞损害,出现谷丙转氨酶增高者从近年门诊住院患者中发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营养过剩,大量饮酒,肥胖超体重者占据大多数,非酒精性者亦同时出现.
作者:杨生文;冯蕴霞;李健;张英茹;王书郁;张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宿主的免疫检测功能密切相关.T淋巴细胞、NK细胞、IL-2及其受体在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36例鼻咽癌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及sIL-2R进行了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了探讨.
作者:刘桂林;黄松宜;李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在胃癌中的表达状况.方法:对66例病人的癌组织标本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观察MT的表达状况.结果:MT在胃癌中的表达总阳性率为54.5%(36/66),MT在胃癌中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相关性不明显;与侵犯深度呈正相关.结论:MT在胃癌中有较高表达,检测MT对制定化疗方案中有指导意义.
作者:陈秀玲;白丽娜;薄爱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两种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疗效.方法:用国产Richard钉和髁钢板治疗不同股骨粗隆间骨折13例和15例.结果:平均愈合时间:动力髋螺钉组8周,髁钢板组9.9周.结论: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安全可行,可使关节功能早期恢复,并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动力髋螺钉较髁钢板内固定更利于病人早期活动.
作者:周骏武;韩维德;胡召云;吴丙虎;胡磊;周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心律平和稳心颗粒联合治疗复杂性室性早搏的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心律平150mg,每日3次;观察组采用心律平150mg,每日3次,稳心颗粒1袋,一日3次,两组均是14d为一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1.43%,1例出现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对照组有效率为65.71%,3例出现Ⅱ°或Ⅲ°房室传导阻滞.结论:心律平和稳心颗粒联合应用治疗室性早搏明显优于单一应用心律平.
作者:王亚玲;徐涛;李方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乙酰胺对儿童氟乙酰胺中毒的抢救方法.方法:对28例氟乙酰胺中毒儿童早期、足量使用乙酰胺做临床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存活.结论:早期、足量及足疗程使用乙酰胺是抢救氟乙酰胺中毒患儿的关键.
作者:张英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选择性冠状动脉术时心率和心电图的变化.方法:经常规两种人路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全过程中12导联心电图监测记录,记录选择性冠状动脉术时注射造影剂前后心率、R波、ST段及T波的变化.结果:注射造影剂后均出现心率减慢,R波幅降低(或S波加深),ST段降低或压低,T波幅度下降或倒置加深.结论:冠状动脉有严重病变者,造影剂的量要少于常规量,并且要准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
作者:李方江;赵九安;田建辉;王亚玲;徐涛;梁海峰;王建琴;李跃;李清;张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电切术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150例膀胱肿瘤术后并发症分类总结,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两种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同.结论:膀胱开放手术与电切术术后护理应有不同的侧重.
作者:孔雁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