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晓静;朱月香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nmatoid Arthritis RA)是风湿性疾病中常见的一种,能否得到早期、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对控制病情、改善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入,对传统治疗法的不断总结和反思,RA的治疗方法也逐渐被更新.本文总结了目前比较公认的化疗方案.
作者:许白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自1997年11月,我院开始采用腹腔镜(LC)行胆囊切除术400例,效果满意,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秀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超声技术是诊断脂肪肝的可靠方法之一.肥胖症是脂肪肝发病不可忽视的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变化,患肥胖症者呈明显增加趋势.本文针对健康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脂肪肝与肥胖症相互之间的关系.
作者:李健;马文芳;路艳丽;李春亮;李跃;魏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990.3~1999.10月,我们应用南京通信工程学院生产的TGDL-89型综合治疗仪治疗腋臭患者360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锦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新生儿娩出后一分钟内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则呼吸的缺氧状态称为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10%,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脑损伤的诱因,故必须清楚新生儿窒息的病因,掌握其临床表现及诊断,重视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抢救及复苏后的处理.
作者:曹雪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溶栓疗法是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中重要进展.我院对近3年3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采用国产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取得确切疗效,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齐振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们收集1998~2000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50例,均用开搏通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分析如下.
作者:齐振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脂对老年慢性心房颤动(chronic atrial fibrillation,CAF)患者发生缺血性中风的影响.方法:对资料完整的182例老年(>60岁)CAF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分析血脂与缺血性中风的关系.结果:老年CAF患者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与缺血性中风有明显关系(P<0.05),其中胆固醇增高与缺血性中风关系显著(P<0.001).结论:血脂异常是老年CAF患者发生缺血性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韩兰唐;王立新;李瑞玲;马振霞;狄巨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提高对淋巴结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临床与病理特征的认识.方法:对5例淋巴肉芽肿进行了光镜观察.结果:淋巴结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是一种以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良性病变.结论:镜下特征为嗜酸性白细胞广泛浸润于淋巴结各个部位.
作者:陈建民;郭晓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三氧消毒机与传统空气消毒方法(甲醛、过氧乙酸(PPA)薰蒸法)的优劣,观察三氧消毒机在手术室空气消毒中的实际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抽样上述空气消毒方法的普通琼脂细胞培养结果各50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氧消毒机在手术室空气消毒中效果肯定,优于甲醛、过氧乙酸(PPA)薰蒸法.结论:三氧消毒机是目前手术室空气消毒较为理想的新型消毒工具,具有灭活速度快,灭活率高、效果肯定.
作者:王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多发性硬化(M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本病为免疫性疾病.多发性硬化病程长,常有缓解与复发,且常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损害如偏瘫、肌张力增高、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痛性痉挛、括约肌功能障碍等,部分病人遗留有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乃至残废.一些外界因素往往使病情恶化或促进MS复发,这些因素包括全身性或局部性感染、外伤、外科手术和麻醉以及环境过热等.所以MS的治疗一方面要针对其免疫机理应用ACTH,皮质类固醇及其他免疫抑制剂;另一方面要给予一些必要的对症治疗;如何避免一些不良的外界因素也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岳秉宏;陈晓春;李成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高血压是常见的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我国15岁以上94万人抽样普查,高血压标准患病率为11.26%.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病将占首位.所以,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高血压教育,积极治疗高血压病患者,显的至关重要.
作者:胡虹;秦秀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治疗外阴白癍的剂量和效果.方法:用32P溶液制成敷贴器,贴于病损处皮肤或粘膜表面,每次吸收剂量2GY,隔日一次或每周两次.4~5次为一疗程,隔两个月视病情决定是否继续治疗.一个疗程的总吸收剂量不大于10GY.结果:本组52例患者治愈40例,治愈率为76.9%;显效8例,治愈率为15.3%;有效4例,治愈率为7.7%.结论:放射性核素32P敷贴治疗外阴白癍,经济简便、安全洁净、病人无痛苦、其疗效优于其它治疗方法.
作者:魏林凤;曾本善 刊期: 2001年第04期
Binswanger病(BD)又称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rtical arteriosclerotic encephalopathy,SAE).1894年Otto Binswanger在三篇关于麻痹性痴呆的论文中报告8例特殊类型的脑动脉硬化病例,全部起病于60~70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智能障碍,伴有癫痫或卒中发作,尸检白质广泛萎缩,脑室周围以及颞枕部为显著,基底节和大脑皮层不受累,笔者认为白质萎缩与动脉硬化有关.1962年Olszewski首次提出皮质动脉硬化性脑病的名称.
作者:岳秉宏;刘占矿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将2-氨基丙醇用氯甲酸乙酯对氨基进行保护,然后与乙酰氯生成DL-2-[N-(乙氧羰基)氨基]-1-丙醇的乙酸酯,在胰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酯的水解,依据(R)-型体与(S)-型体水解速度的差异,将两种对映异构体分开.酶活性高低对光学异构体拆分至关重要,确定佳水解条件使两种异构体都能得到较好的收率(35%),较高的光学纯度(≥95%).
作者:韦丽红;李志远;李振良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大面积皮肤缺损临床较为多见,其治疗也相当棘手.除了对症治疗、全身治疗、创面换药治疗外,终需通过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可封闭缺损面,大面积皮肤缺损血运差,常伴有严重的细菌污染或感染,用带血管蒂皮瓣移植修复创面是临床常用的方法.自1999~2000年我科收治各部位大面积皮肤缺损11例,我们通过心理护理,支持了临床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在临床工作中以发作性睡病为表现形式的常见疾病有:原发性发作性睡病、反应性低血糖、低血钙、肿瘤(如桥小脑脚肿瘤、蝶鞍区肿瘤)、颅内炎症等.因此,在工作中.需做好鉴别诊断.
作者:潘妍婷;李春永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15例乳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15例乳癌患者中行单纯乳房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2例,乳癌根治术9例,改良根治4例.结果:随访15例中,一年内死亡1例,生存2年3例,生存3年5例,生存5年以上6例.初步探讨了乳癌术后局部复发的手术治疗,提出了局部复发的特点、机制、手术治疗的原则及意义.结论:笔者认为再手术对局部复发的控制优于其它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金科;李曙光;李洪涛;李进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左旋咪唑、甲苯咪唑及丙硫咪唑对短小绦虫卵的破坏作用.方法:从虫体孕节中涮出虫卵,放入不同浓度的药液中,按时观察形态变化.结果:左旋咪唑对虫卵破坏作用大于甲苯咪唑及丙硫咪唑.结论:三种药物对虫卵都有破坏性.
作者:张维真;刘向东;唐红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骨化性纤维瘤是较少见的良性肿瘤,我们所见一例,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何丁;杨柏荫;杨国庆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