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立足中气下陷治疗岭南地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陈诗伟;郭倩;张思奋;陈诗芸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中气下陷, 岭南地区, 健脾益气举陷, 清热化湿疏肝
摘要: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立足于中气下陷这一证型,在中医学上可归属气虚秘、脱肛、阴挺、肛坠、小便失禁、大便滑脱等范畴.通过对本病的辨治研究,认为岭南地区所见的此类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其病机又兼以土虚木乘为多见,为肝胆湿热、气机阻滞、不得升举之象.结合体质特点,其治法以健脾益气举陷、清热化湿疏肝为法,以健脾益气举陷为主,清热化湿、疏达肝气为辅.只有结合三因学说,方可提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有效解除患者痛苦.
中华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稳心颗粒对缺血性心律失常大鼠微小RNA-1及其调控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缺血性心律失常大鼠心肌组织微小RNA-1(miRNA-1)、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稳心颗粒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缺血性心律失常模型,稳心颗粒治疗组在术前7d灌胃给药.假手术组大鼠仅开胸,不施行冠脉结扎.取大鼠心肌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Blotting等方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miRNA-1及Cx43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左室心肌组织miRNA-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为假手术组的(4.67±1.21)倍,治疗组miRNA-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仅为模型组的(0.39±0.12)倍.模型组左室心肌组织Cx43蛋白相对含量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稳心颗粒治疗后,Cx43蛋白相对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稳心颗粒可能通过抑制miRNA-1的表达,减轻对Cx43的转录后抑制,使表达分布异常的Cx43得以恢复,终发挥防治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作者:郭力;赵丽云;赵福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藤莪清瘀方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藤莪清瘀方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61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藤莪清瘀方和胃复春治疗,疗程6个月.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病理学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为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病理学检查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87.10%,对照组为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96.78%,对照组为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藤莪清瘀方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明显的疗效.

    作者:李昊;杨慧萍;鲁小青;陈百先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龟龄集传统制作技艺与炼丹术

    龟龄集是现存唯一的升炼养生丹药,其所承载的传统药物制作技艺基本反映了炼丹术“药物、炉鼎、火候”等核心要素的大致内容.炼丹术是传统药物制作技艺中为复杂的工艺技术,其传承十分艰吝,至今已没有人完全掌握炼丹术的技艺.通过龟龄集传统制作技艺的考察,大致可以还原炼丹术的主要工艺技术.但是龟龄集的传统制作技艺也正面临着被丢弃或改造的危机,因此,必须重视其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研究,以确保养生丹药制作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作者:程志立;柳惠武;宋歌;柳长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IgA肾病与动脉硬化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与健康人动脉硬化程度的差异及IgA肾病患者发生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IgA肾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40例,测定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肱指数(ABI),并测.定病例组的相关理化指标,分析IgA肾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baPWV、ABI的差异及baPWV、ABI与IgA肾病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IgA肾病患者的baPWV及ABI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baPWV与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SUA)、肌酐清除率(Ccr)、肾小球率过滤(GFR)、24h尿蛋白、空腹血糖(FBG)、收缩压、舒张压、年龄有相关性,ABI与Scr、BUN、Ccr、GFR、收缩压及年龄有相关性.结论:IgA肾病患者的动脉硬化程度较正常人高,且IgA肾病患者的动脉硬化程度与肾脏病指标相关.

    作者:赵唯含;顾焕;廖江铨;宋威江;杜金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统一表证分类,沟通辨证纲领:理论问难篇

    文章从诊断理论必须指导临床辨证论治的要求出发,对现行的表证概念进行了系统剖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种种误区,提出了可以贯通寒温杂病的表证界定及具体内涵,并对由此而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疑.

    作者:刘英锋;吴科;黄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决策心理学对中医诊疗标准研究的启示

    中医临床诊疗是一个主动的创造性的决策过程.临床实际诊疗过程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中医诊疗标准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到实际临床过程的不确定性,增强而不是限制医者决策过程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尤其不能限制决策创意的形成.决策学是一门研究科学决策的理论、原则、程序和方法的新兴综合性学科.为开拓中医诊疗标准研究的新视野,在数理统计学基础上引入决策心理学,建立一个融汇古今诊治知识,客观、科学而又保障辨证论治优势的研究模式,以保障和增强医者实施诊疗标准的规范性和创造性,同时有利于医者的临床经验培养.

    作者:李成卫;连智华;韩学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74例中草药引起肝损伤临床分型及病理特点分析

    目的:收集诊断为中草药引起的肝损伤病例,分析其临床分型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经临床及病理诊断为中草药引起的肝损伤者74例,记录其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并用R值确定肝损伤的类型.结果:研究发现可疑引起肝损伤的中草药及中成药分布较分散.肝细胞型78.38%,胆汁淤积型9.46%,混合型4.05%,未分型8.11%.肝脏组织病理学表现急性肝损伤70例,慢性肝损伤3例,1例未见明显肝损伤.结论:中草药引起的肝损伤类型以肝细胞型为主,绝大多数为急性发病.组织病理学表现肝损伤多为急性,典型病例可见中央静脉周围炎症和融合性坏死,少见桥接坏死,炎症和坏死周围可见Kupffer细胞活跃,汇管区未见明显扩张.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肝损伤可见肝细胞和毛细胆管胆汁淤积,未见大胆管阻塞.

    作者:周桂琴;黎波;王融冰;王宪波;孙凤霞;王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宁肾颗粒对IgA肾病大鼠肾保护作用及对肾组织PDGF-BB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宁肾颗粒对IgA肾病模型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对肾组织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PDGF-BB)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宁肾颗粒治疗IgA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宁肾颗粒低、高剂量(12、24g/kg)组.采用牛血清白蛋白+LPS+CCl4方法建立实验性IgA肾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每天分早、晚各给药或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1次,连续4周.干预后,检测尿液红细胞数、24h尿蛋白定量,观察肾脏病理及免疫病理,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PDGF-BB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尿红细胞数、24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系膜区增殖、IgA荧光强度均增加,肾组织PDGF-BB蛋白表达上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宁肾颗粒低、高剂量组大鼠尿红细胞、24h尿蛋白、肾小球IgA荧光强度均有降低(P<0.05,P<0.01),宁肾颗粒高剂量组肾脏系膜区增殖减轻、肾组织PDGF-BB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宁肾颗粒对IgA肾病模型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脏PDGF-BB蛋白上调有关.

    作者:赵林;王志学;齐芳华;牟林茂;李安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五子降糖方对T2DM大鼠血糖及血清SOD、MDA、hsCRP、C-P的影响

    目的:观察五子降糖方对2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h血糖(2hPG)、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C-肽(C-P)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高脂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T2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五子降糖方低、中、高剂量组,另设正常组.正常组及模型组灌胃纯净水;其他各组大鼠分别灌胃相应药物,干预6周.检测大鼠灌胃前、2、4、6周FBG及2hPG水平;6周后处死大鼠,检测血清SOD、MDA、hsCRP、C-P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FBG及2hPG、MDA、hsCRP水平升高,SOD、C-P水平降低(P<0.01);五子降糖方降低T2DM大鼠FBG及2hPG、MDA水平,提高SOD、C-P水平,其中该方中剂量明显降低hsCRP水平(P<0.01).结论:五子降糖方可降低T2DM大鼠FBG及2hPG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抗炎及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有关.

    作者:王亚;高秀娟;贺宝玲;喇孝瑾;王会敏;田振亚;李继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对干燥综合征NOD小鼠治疗作用及TNF-α、IL-1β、AQP-5的表达

    目的:通过测定NOD小鼠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 (IL-1β)、颌下腺水通道蛋白5(AQP5) mRAN、蛋白表达和腺体病理分级来研究中西药联用与单用药的差别及可能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甲氨蝶呤(MTX)组、雷公藤多苷(TG)组、MTX+TG组、ICR小鼠对照组,给药8周后检测上述指标.结果:①各治疗组病理组织形态学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5),MTX+TG组分级低.(各治疗组TNF-α、IL-1β表达少于模型组(P<0.05),MTX+TG组下降多.③各治疗组间AQP5 mRAN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74,P=0.000).④相关分析显示TNF-α、IL-1β、AQP5 mRAN与病理分级呈直线相关(P<0.05).⑤交互作用分析显示两药联用,对TNF-α和AQP5 mRAN有协同作用(P<0.05).结论:①NOD小鼠呈淋巴细胞灶性浸润;TNF-α、IL-1 β,AQP5 mRAN表达异常.②MTX和TG可改善病理,改变TNF-α、IL-1 β及AQP5 mRAN表达,治疗有效.③MTX+TC疗效优于单独用药.

    作者:胡旭君;宋欣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刘尚义教授中医外科疑难重症论治验案6则

    刘尚义教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治中医外科疑难重症,强调外科内治,亦善用外治法,其用药独具特色:一是喜用介贝矿石类药物,如石决明、珍珠母;二是巧用风类药物,如羌活、防风;三是佐以血类药物,如当归、川芎;四是酌用虫类药物,如蝉蜕、蜈蚣;五是慎用有毒类药物,如水银、朱砂、雄黄.笔者采撷刘尚义教授中医外科验案6则,即乳漏、油风、白疕、天疱疮、蛇串疮、臁疮等,疗效奇特,以兹共飨.

    作者:吴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医动物模型研制方法及展望

    标准化中医动物模型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文章通过回顾中医传统病因动物模型、模拟西医病因病理动物模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制方法,认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现代中医药研究模式的发展趋势.病证结合模型是比较理想的动物模型,具有符合中医理论,贴近中医证候特点,稳定性、可靠性及可实用性强等优势.虽然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仍处于探索阶段,但是随着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制技术和思维方式的创新、模型评价系统的规范、模型制备因素的纯化、药物反证方法的完善等,将有望成为揭示中医证候内涵,推动中医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作者:李晓娟;白晓晖;陈家旭;刘群;刘玥芸;刘燕;赵宏波;李娜;赵歆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常青中风夺命饮制方特色及治验探析

    常青主任中医师从医50年,学验俱丰,尤在中风、肿瘤等内科重难症领域屡起沉疴,在此基础上自创多种系列经验方,临床运用多获应手之效.中风夺命饮是常老总结多年临证实践创制的用以治疗中风急性期重症的经验方,该方针对风火痰浊之因机,精选涤痰熄风之品为君;针对腑实热郁之因机,重用通腑泄浊之药为臣;针对血瘀络伤之因机,巧投活血化瘀之属为佐;针对肝风夹痰阻滞脑络之因机,更配引经通络之药为使.文章就常老在中风领域经验方中风夺命饮之制方特色及临床治验作一探析.

    作者:王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肠内免疫营养对食管癌化疗患者脾虚证候及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肠内免疫营养对食管癌患者化疗所致脾虚证候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食管癌化疗病人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肠内免疫营养组和中药组3组,分析各组治疗后脾虚状态、血液毒性、营养状态及免疫状态的变化.结果:脾虚状态:3组化疗后脾虚积分均有升高,以空白对照组明显(P<0.05),肠内免疫营养组和中药组无显著差异;血液学毒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肠内免疫营养组可降低血液毒性发生率(P<0.05);中药组Ⅲ度以上血液学毒性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营养状态:化疗后第7天各组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较化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第14、21天肠内免疫营养组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优于空白对照组和中药组(P<0.05);免疫状态:化疗前后辅助性T细胞(CD4+)及CD4+/cD8+比值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肠内免疫营养组及中药组较化疗前两组数值均上升(P<0.05).结论:化疗可导致食管癌患者出现或加重脾虚证;肠内免疫营养可改善患者脾虚证,减轻血液毒性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营养状态,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姚庆华;王赟;谷建钟;傅婷;汪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土家药延龄草抗SH-SY5Y细胞谷氨酸损伤有效部位筛选研究

    目的:筛选土家药延龄草中抗SH-SY5Y细胞谷氨酸(Glu)损伤的有效部位.方法:Bliss法测定延龄草不同部位提取物的1%致死量(LD1)和半数致死量(LD50),建立Glu损伤SH-SY5Y细胞模型,筛选延龄草中抗SH-SY5Y细胞Glu损伤的有效部位,以形态学、细胞存活率和LDH漏出率为指标评价延龄草有效部位对Glu损伤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TTM1为抗SH-SY5Y细胞Glu损伤的有效部位,能显著改善Glu损伤细胞的形态,5.0、10.0、20.0μg/mL的TTM1提高损伤细胞的存活率(P<0.05,P<0.001),2.5、5.0、10.0、20.0μg/mL的TTM1可显著降低损伤细胞的LDH漏出率(P<0.05,P<0.001).结论:延龄草TTM1对Glu损伤的SH-SY5Y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志勇;张嫚;赵晖;宋阔魁;毕天;周凤琴;李彦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注射固脱术治疗直肠脱垂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注射固脱术治疗直肠脱垂的方法、疗效,进一步明确适应症,为预防复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注射固脱法治疗的452例直肠脱垂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复发和未复发两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注射固脱术治疗直肠脱垂术后复发相关性较大因素为肛门括约肌功能、分型分度、病程、中医证型、术前脱垂长度,而辨证使用口服中药汤剂调理成为预防复发的保护性因素.结论:注射固脱术是治疗直肠脱垂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针对病程长和Ⅲ度直肠脱垂患者在注射固脱术基础上加用黏膜结扎术或肛门环缩术,依中医证型配合中药治疗,可以提高疗效,预防复发.

    作者:叶宇飞;曹科;倪量宏;刘光亮;韩宝;徐慧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针刺临床研究中受试者依从性保障探析

    保障受试者依从性是临床研究中的重要环节,是决定临床研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刺作为一种操作性强的临床治疗手段,与一般的药物临床研究相比在受试者依从性保障方面受影响的因素更多,成为了针刺临床研究实施和质量控制的难点之一.为提高针刺临床研究的质量,文章以针刺心绞痛为例,借鉴药物依从性研究,结合所在团队参与的针刺临床研究,总结出影响针刺临床研究中依从性的7个主要因素,并探究了保障针刺治疗重大疾病临床研究中依从性的相应措施.

    作者:吕君玲;李德华;李佰承;冷俊艳;赵凌;梁繁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针刺捻转手法对脑出血家兔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刺捻转平补平泻法对脑出血家兔血肿周围脑组织局部脑血流量的影响,探讨针刺手法在针刺治疗效应中的作用.方法:40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留针组和手法组,每组各10只.自体血二次注血法复制急性脑出血模型.留针组和手法组造模成功后选取患侧头穴进行治疗,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治疗后即刻、第3天和第7天应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观察各组家兔血肿周围脑组织rCBF、rCBV和MTr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MTr延长,rCBV和rCBF减小,血肿周围血流量下降(P<0.05).留针组和手法组血肿周围脑血流灌注情况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MTT缩短,rCBV和rCBF明显增加(P<0.05),手法组优于留针组(P<0.05).结论:针刺可以改善急性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局部脑血流量的减少,平补平泻手法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针刺疗效.

    作者:王凡;刘婧;焦志华;詹松华;东贵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针药结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药物组和针药组,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结果:①在心电图疗效、心绞痛改善方面比较,针药组优于针刺组和药物组(P<0.05,P<0.01),针刺组疗效优于药物组(P<0.05);②在中医证候疗效、疾病疗效方面比较,针药组疗效优于针刺组和药物组(P<0.05,P<0.01),针刺组与药物组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临床观察比较,针药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临床疗效,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佳治疗方法.

    作者:谢慎;黄洁;刘雨儿;胡薇;刘密;王超;常小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气象因素与过敏性鼻炎发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过敏性鼻炎的发作与气象因素密切相关.文章总结了气温、湿度、风力、降水量、大气污染和气传花粉等不同气象因素对过敏性鼻炎发病的影响.结果显示:气象因素对过敏性鼻炎的发病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该病在多种气象因素相互交叉作用下易发作.此研究有助于为临床防治过敏性鼻炎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作者:刘丹;史丽萍;袁卫玲;杨东;刘妮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