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兰
刘尚义教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治中医外科疑难重症,强调外科内治,亦善用外治法,其用药独具特色:一是喜用介贝矿石类药物,如石决明、珍珠母;二是巧用风类药物,如羌活、防风;三是佐以血类药物,如当归、川芎;四是酌用虫类药物,如蝉蜕、蜈蚣;五是慎用有毒类药物,如水银、朱砂、雄黄.笔者采撷刘尚义教授中医外科验案6则,即乳漏、油风、白疕、天疱疮、蛇串疮、臁疮等,疗效奇特,以兹共飨.
作者:吴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补肾益髓生血法对苯与环磷酰胺(CTX)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AA)大鼠免疫及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8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75只.造模组大鼠皮下注射苯(1mL/kg)与腹腔注射CTX(25mg/kg),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康立龙、益髓生血、温肾生血和滋肾生血5组.7周末处死大鼠,检测血常规;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血涂片、骨髓涂片瑞氏染色,观察血、骨髓细胞形态;检测骨髓悬液骨髓有核细胞数;脾组织行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结果:与模型组比,各治疗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均显著性增加(P<0.05,P<0.01),CD8显著降低(P<0.05,P<0.01),CD4、CD4/CD8有增加趋势,CD3有降低趋势;模型组血涂片红细胞呈散状分布、有核细胞减少,骨髓涂片脂肪滴明显增多,有核细胞增生降低等,各治疗组均明显好转;与模型组比,各治疗组骨髓有核细胞明显增加(P<0.01);模型组脾淋巴结弥散,红髓和白髓边界不清,各治疗组淋巴结趋于正常,红髓白髓边界趋于清晰.结论:补肾益髓生血法可能通过调控AA免疫功能,减轻对骨髓造血功能的病理损害,增加外周血细胞及淋巴细胞,进而起到显著的治疗作用,滋肾生血法明显优于益髓生血法和温肾生血法.
作者:张丰丰;赵宗江;张新雪;杨美娟;杜磊;田晨;吴志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韦贵康教授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骨伤科疾病、骨伤科疑难杂症,在膝骨性关节炎方面认为膝骨性关节炎发病方面风、寒、湿邪侵袭是重要的外因,同时肝、脾、肾三脏亏虚密切相关,在以上病因病机指导下,结合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了膝骨性关节炎的分期辨证治疗、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思想——“早期祛风祛湿、宣痹通络,中期补益肝脾,晚期围手术期予以活血祛瘀、补益脾肾”的学术思想.在临床实践中能很好地防治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丰哲;闫腾龙;韦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从滑膜新生血管生成的角度,部分揭示祛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12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60只采用尾根部皮下注射Ⅱ型胶原与不完全弗氏佐剂的方法制作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15d后将CIA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祛痹方高、低剂量组,随即灌胃给药,1次/d,连续4周.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中fins样酪氨酸激酶(FLT-4)和胎肝激酶受体(FLK-1)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LK-1、FLT-4明显升高(P<0.01);雷公藤多苷组和祛痹方高剂量组FLK-1、FLT-4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且祛痹方高剂量组FLK-1较雷公藤多苷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祛痹方治疗RA的功效与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相关.
作者:赵宏艳;王燕;杜中平;李鸿泓;肖诚;吕诚;刘梅洁;王少君;潘静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骨质疏松症属于临床难治病,是一种全身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伴有骨脆性增高及易导致骨折的疾病.常见于老年人和绝经期妇女,骨痛及腰背痛、驼背、易发骨折为其三大主症.本病类似于中医古代文献中的骨痿、骨枯、骨极、骨痹、腰痛等.通过系统地整理历代中医文献论述,进一步探讨中医治疗本病的机制,不断提高对本病的防治和研究水平,从而为开展中医药对本病的防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作者:柳承希;任艳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补脾益气方对脾虚哮喘大鼠模型肺组织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探讨脾虚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影响机制及补脾益气方对其的调控作用.方法:3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脾虚哮喘组、脾虚哮喘治疗组,每组12只.采用RT-PCR检测大鼠肺组织TLR4 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肺组织TLR4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和对照组比较,脾虚哮喘组大鼠肺组织TL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和脾虚哮喘组比较,脾虚哮喘治疗组大鼠肺组织TL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脾虚哮喘组大鼠肺组织中TLR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补脾益气方能够降低脾虚哮喘大鼠肺组织中TL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
作者:苗兰英;王艳杰;郭隽馥;赵丹玉;曹阳;柳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芎芍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主动脉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抗炎性反应抗AS的新靶点.方法:6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芎芍小剂量、中剂量及大剂量组、辛伐他汀组,采用单纯高脂喂养法复制兔AS模型.给药前及给药6、12、15周后分别采集血样检测血清中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15周后处死兔取胸主动脉采用非放射性凝胶迁移实验(EMSA)法测定其NF-κB p65活性表达,采用实时定量PCR测定NF-κB mRNA表达量.结果:造模给药15周后各组兔血清炎症因子均较前不同程度升高,芎芍中、大剂量组及辛伐他汀组较模型组IL-2、TNF-α明显减少(P<0.01,P<0.05);芎芍大剂量组、辛伐他汀组较模型组NF-κB p65结合活性降低(P<0.05).结论:芎芍胶囊能够降低AS兔主动脉NF-κB p65的蛋白结合活性,减少血清中相关炎症因子,从而通过抑制炎性反应达到抗AS的目的.
作者:张艳虹;徐凤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邵经明教授是全国首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在从医80余载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病经验,临证治疗讲究方精穴简、理明证清.邵老医技精湛,精于针术,临床治疗脑髓病以大椎、风池为主,他认为二穴治疗脑髓病可收振奋阳气、平衡阴阳、通督健脑、调神益髓、理血宁志之功效.现将邵老通督健脑法治疗癫痫;益髓宁神法治疗失眠;通络益髓法治疗头痛;健脑益髓法治疗抽动症,予以整理,以期有助于临床.
作者:邵素菊;李真;李盈盈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国内学者通过对大量脉象数据的测绘和分析,在相关研究领域有了初步的进展,使脉象研究从定性分析进入到了定量分析,并且凭借脉诊仪的研发使脉诊学进入了客观化研究的阶段.文章旨在总结近10年有关恶性肿瘤患者脉象研究的论文,阐述了恶性肿瘤患者脉象研究的历史沿革,概括目前相关研究内容及方法,指出相关研究方法中的一些不足,也在文章的后对恶性肿瘤患者的脉象研究作一些展望.当下脉诊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对于脉象研究方面的论述浅多精少,所以,脉象研究在将来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史文翡;朱惠蓉;燕海霞;杨琼;程悦蕾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收集诊断为中草药引起的肝损伤病例,分析其临床分型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经临床及病理诊断为中草药引起的肝损伤者74例,记录其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并用R值确定肝损伤的类型.结果:研究发现可疑引起肝损伤的中草药及中成药分布较分散.肝细胞型78.38%,胆汁淤积型9.46%,混合型4.05%,未分型8.11%.肝脏组织病理学表现急性肝损伤70例,慢性肝损伤3例,1例未见明显肝损伤.结论:中草药引起的肝损伤类型以肝细胞型为主,绝大多数为急性发病.组织病理学表现肝损伤多为急性,典型病例可见中央静脉周围炎症和融合性坏死,少见桥接坏死,炎症和坏死周围可见Kupffer细胞活跃,汇管区未见明显扩张.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肝损伤可见肝细胞和毛细胆管胆汁淤积,未见大胆管阻塞.
作者:周桂琴;黎波;王融冰;王宪波;孙凤霞;王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维普、CBM、PubMed和Medline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PVP联合中药治疗OVCF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检索,筛选文献,并独立对纳入文献依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学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RCT,810例患者,其中治疗组429例,对照组381例.所有试验质量普遍不够高,未发现双盲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PVP联合中药与单纯PVP治疗OVCF相比,其总有效率、无效率和骨密度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结论:PVP联合中药可优势互补,其治疗OVCF较单纯PVP治疗更能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有希望的治疗选择,但仍需低风险、高质量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加以验证.
作者:范超领;葛继荣;谢丽华;李生强;陈娟;许惠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文章总结了厦门大学医学院王彦晖教授治疗癌症的临床经验,突出了其善用重剂治疗癌症的特色.王彦晖教授认为,癌症本质上是实证,痰浊和瘀血贯穿于癌症病程的全过程,在癌症的病理病机中,痰瘀是相对不变的,而气滞、寒热、肺虚、脾虚、肾虚等病理病机则是可变的;癌症的治疗,王教授善用重剂,非常重视化痰散结和活血化瘀的治法,并注意处理好祛邪与扶正的关系、调理好寒热和气机升降出入的状态;王教授认为,应该重视中医药在癌症预防方面的独特作用.后,文章以两个典型病案展示了王彦晖教授治疗癌症的学术特色.
作者:何宽其;奚胜艳;李鹏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随着人民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酒精性肝损伤日益增多.文章从单味中药提取物和临床组方研究两方面对中药防治酒精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应对单味中药及临床组方进行横向实验研究,并且可对多种中药提取物联合应用、浓度梯度的差异及临床复方对酒精性肝损伤的预防治疗有无协同作用进行下一步研究.
作者:刘明;钟赣生;陈绍红;柳海艳;刘云翔;赵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注射固脱术治疗直肠脱垂的方法、疗效,进一步明确适应症,为预防复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注射固脱法治疗的452例直肠脱垂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复发和未复发两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注射固脱术治疗直肠脱垂术后复发相关性较大因素为肛门括约肌功能、分型分度、病程、中医证型、术前脱垂长度,而辨证使用口服中药汤剂调理成为预防复发的保护性因素.结论:注射固脱术是治疗直肠脱垂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针对病程长和Ⅲ度直肠脱垂患者在注射固脱术基础上加用黏膜结扎术或肛门环缩术,依中医证型配合中药治疗,可以提高疗效,预防复发.
作者:叶宇飞;曹科;倪量宏;刘光亮;韩宝;徐慧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前,量表(问卷)作为一种测量工具,已广泛应用于医学临床及科研的各个领域,量表(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是评价量表(问卷)有效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文章通过检索近10年内有关量表(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评价的文献,并对其进行筛选,着重分析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献53篇,指出不同评价方法的应用现状、分布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和细化医学量表(问卷)信度、效度评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将来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赵斐然;周天驰;张俊颖;钱呈秋;刘国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医临证思辨,不仅要运用中医思维及现代检测指标,还要涉及社会、心理、认知、心智等学科,决策与判断中的方法涉及多,如期望效用理论、因果归因理论等.文章将决策与判断的相关理论运用到中医的诊疗思维过程中进行分析和总结,力求探讨中医诊疗思维的规律,并通过经验的运用与扩展,提出处方时遵循的原则:勿用有毒之品、固护脾胃之气、巧用引经药物、注意寒热反佐、给邪出路排毒,以确保临床的安全性、有效性、实用性、经济性.
作者:韩学杰;连智华;王丽颖;宇文亚;刘兴方;沈绍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益肾调督针灸法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线粒体亲环蛋白D(CypD)的影响,探讨针灸防治AD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针灸治疗组,采用双侧海马注射A β 1-42的模型复制方法,针灸治疗组采用先针刺再艾灸“百会”和“肾俞”穴,通过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海马线粒体中CypD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CypD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1),而针灸治疗组CypD的表达显著性降低(P<0.01).结论:益肾调督针灸法可以有效地抑制海马线粒体CypD表达,从而阻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形成,减少线粒体损伤,进而在AD防治中发挥作用.
作者:崔翔;马冉;唐萁;李丹;杜艳军;沈峰;孙国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用动物实验方法研究活血化瘀验方中药水煎剂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P)模型大鼠的疗效.方法:利用雄性Wistar大鼠,建立CAP模型,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分高、中、低3个剂量进行干预,给药4周后处死,检测前列腺组织及血清当中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高、中剂量组前列腺组织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减轻(P<0.05);高剂量组前列腺组织病变范围缩小(P<0.05);高、中剂量组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低于模型组(P<0.05);中剂量组前列腺组织当中NO浓度低于模型组(P<0.05);前列腺组织当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3组均较模型组升高,其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药物高、中剂量组效果较好,可以减轻CAP模型大鼠前列腺的炎症程度,减轻炎症过程中的氧化应激,对前列腺组织有保护作用.
作者:宋国宏;艾斯卡尔·吐拉洪;耿芳;李文玉;李上封;张晨;刘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评价“柔筋养精”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静脉点滴银杏达莫注射液为对照组,选择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受试者,分别接受“柔筋养精”手法或静脉点滴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采用积分法比较两组总体疗效和主要症状体征的差异.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体征均有显著疗效,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而治疗组在缓解阳性症状体征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远期随访疗效分析,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未见重度复发者.结论:“柔筋养精”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安全、有效的,手法治疗的远期疗效和受试者依从性优于静脉点滴银杏达莫注射液.
作者:董万涛;宋敏;蒋宜伟;安文博;吕泽斌;温孝明;柴居堂;李泽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檵木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所生灌木,具有促进创伤愈合、抑菌、抗炎、抗氧化、调节脂肪代谢、抗肿瘤等功效.多种传统中医药典籍对檵木药用价值有所记载,目前已有现代医药研究对其有效成分进行了细化提取与分析.文章主要从药用功效、所含化学成分以及各成分对应的药理机制,对檵木的药用价值进行综述,以期提示檵木在治疗炎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方面的潜在治疗应用,推动檵木更好地为维护人类健康、治疗人类疾病所用.
作者:周璟;王耀晟;吴宗贵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