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萌;张冬梅;刘敏;李丽娜
目的:观察脾胃培源散穴位外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胃动素(MTL)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西医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及中医脾胃虚寒型的受试者82例,随机分为培源组29例、西药组28例和热敷组25例,分别予脾胃培源散穴位外敷、口服多潘立酮片和热敷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尼平消化不良指数评分和血清MTL水平的变化.结果:培源组和西药组总显效率为44.83%、35.71%,均优于热敷组的12.0%(P均<0.05);中医证候积分培源组各方面改善较为明显(P<0.05,P<0.01),西药组只在若干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热敷组只在喜温喜按方面有所好转;在尼平消化不良指数方面,培源组的改善程度优于西药组且均优于热敷组,但培源组与西药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MTL水平变化上,培源组与西药组均优于热敷组(P<0.05),但培源组与西药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脾胃培源散穴位外敷可通过促进血清MTL的分泌,改善FD患者的中医证候表现,缓解或消除FD的临床症状,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学军;江应露;刘礼梅;陈亮亮;金月萍;吴婧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何复东主任医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遣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何复东2013年-2014年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内服方剂,运用方剂计量学方法,对其用药范围、性味、归经和功能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其用药特色和规律.结果:何复东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常用药以使用频次前20味药依次为葛根、巴戟天、紫河车、淫羊藿、补骨脂、知母、钩藤、天麻、仙茅、石决明、黄连、菟丝子、黄芩、甘草、何首乌、鹿茸、黄柏、栀子、桂枝、锁阳等;其中使用多的是补虚药,补虚药中又以补阳药使用频次多,其次是清热药;归入脾、胃经的药物多,占25.49%,其次是肝胆经,占24.37%;药味多为甘、苦,药性以寒、温为主.结论:何老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以补肾健脾为主,佐以疏泄肝气、调畅气机,用药寒温并用、补泻同施,辨病辨证相结合,使精血俱旺,气机调畅,气血调和.
作者:何茁;杨宇玲;严兴海;何复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黄帝内经》中的教育观.方法:阅读文献,就《内经》对受教育者的素质标准、医学态度、经典学习、授业方法、学习方式、道德规范等方面做了系统地总结.结果:《黄帝内经》中的教育理念为当代医学教育模式奠定了基础.结论:我国的医学教育思想始于《内经》,经历代医家的传承与发展,已形成了丰富完善的教育理念.
作者:王世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皮肤病的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总结历代医家对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的理论研究,结合临床辨证,观察符合胆热脾寒证型皮肤病患者运用该方治疗的疗效,并对本方的临床辨证要点和加减化裁变化进行总结.结果:皮肤病患者辨证属太阴虚寒又有上热证,症见口干、口苦、便溏等症状时,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结论:柴胡桂枝干姜汤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不仅可以用于治疗各种内科疾病,还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皮肤病,如银屑病、皮炎、湿疹、荨麻疹、黄褐斑等,只要辨证准确,随证加减治之均可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郭雪枫;徐俊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顽固性呃逆又称难治性呃逆[1],为呃逆持续时间为48 h以上者,多由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引发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的一种病症.中医病因多为饮食不节、体质虚弱引起.西医为膈肌痉挛,其病因多由神经性、器质性病变引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学习.笔者随师学习,以针刺为主治疗难治性呃逆2则,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翠平;马涛;刘健;张晓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崔应珉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IM)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总结崔师对CAG伴IM的认识及治疗思路,对相关理论进行整理总结.结果:崔应珉教授认为,CAG伴IM的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弱,兼夹瘀血、痰浊、湿邪、气滞等标实之证,在治疗时从以下四方面着手:辨证施治,重在调理脾胃;消瘕瘕,平增生;消除病因,治病求本;调畅情志,节制饮食.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加用针对性药物,临床疗效确切.结论:崔师治疗CAG伴IM的经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富莉;张连庄;崔应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通络养脑膏方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影响.方法:将2011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112例老年TIA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西药组和膏方组各56例,两组急性期均给予静脉药物治疗21天,同时,西药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长期维持口服,膏方组联合通络养脑膏方治疗,21天后对比两组近期疗效,随访1年对比远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膏方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94.64%,优于西药组的80.36%(P<0.05);治疗21天后,膏方组脑血流平均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量高于西药组,脑血管阻力低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1年,膏方组复发次数、复发例数、缺血性脑卒中例数均少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养脑膏方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可提高老年TIA患者脑部血液供应,稳定急性期病情,降低远期卒中风险,安全性高.
作者:张蔚蓉;赵松伟;张仪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解读《内经》对“经隧”的认识.方法:查阅文献,总结《内经》所有篇章关于“经隧”的论述,探求其内涵.结果:“守经隧”是《内经》学术观点之一,但对“经隧”却无明确的内涵和外延界定,总体上“经隧”应属于经络系统,主要包含有广义经络概念、泛指28条经脉、循行于深层的经脉、五脏精气透散敷布于体表的通路等含义.结论:将“经隧”理解为“循行于深层的、主司五脏精气流注输布的经脉”可能更接近《内经》的“守经隧”本义,也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林熹;魏琴;杨翠花;乔玲;成词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生理病理特殊,临证需辨证准确,中西医对该病的治疗均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中医治疗更安全可靠.结论:中医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具有一定优势,降压作用缓和、稳定,西药降压迅速、效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佳方法.
作者:夏敏;田颖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腹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呼吸肌疲劳的临床试验,评价腹针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为该诊疗方法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就诊于本院的AE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使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腹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结果:临床研究过程中治疗组脱落1例,即治疗组33例,对照组34例,结果显示:治疗组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0%)、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肺活量百分比(FEV 1.0/FVC)、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VV%)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VC%)升高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常规治疗加用腹针可明显改善AE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其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作者:尚芳;关炜;王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神农本草经》抗肿瘤中药进行挖掘整理.方法:首先对《神农本草经》中所记载的抗肿瘤中药进行整理统计,然后将其与《中医肿瘤治疗学》《抗肿瘤中药临床应用手册》《抗肿瘤中药集锦》等著作中录入的抗肿瘤中药进行比较,再结合抗肿瘤中药的现代实验研究性文献,对《神农本草经》抗肿瘤中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麻黄、假苏、荛花、狼毒、乌头、卷柏、葶苈、蒺藜子、乌贼鱼骨等中药在《神农本草经》中明确记载了其抗肿瘤作用,却未得到现代临床与实验工作者足够的重视.结论:本研究可为抗肿瘤中药的进一步研发提供参考.
作者:张朝玉;应小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杨学信老师“萎胃灵方”治疗气虚血瘀型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胃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给予杨学信“萎胃灵方”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胃镜下黏膜表现、胃黏膜病理学组织改变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杨学信“萎胃灵方”治疗气虚血瘀型胃癌前病变,可逆转病变胃黏膜,疗效确切.
作者:徐娟;朱思敏;张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川芎茶调散加味治疗肌收缩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2015年所收治的符合西医和中医诊断标准的42例肌收缩性头痛患者采用川芎茶调散加味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统计疗效.结果:痊愈20例,显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71%.结论:川芎茶调散加味治疗肌收缩性头痛疗效显著.
作者:伍其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南征教授基于“络病”理论治疗消渴肾病的经验.方法:查阅文献,结合临床案例,对南征教授“毒损肾络”理论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南征教授创立“毒损肾络”的病机理论学说,应用“络病”理论辨治消渴肾病,拟定解毒通络保肾法为消渴肾病的治疗大法,临床上以解毒通络保肾汤为主随证加减,获得良好疗效.结论: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的经验值得推广.
作者:米佳;朴春丽;王秀阁;南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成药对酒精性肝病的应用进展.方法:查阅近10年的文献,归纳总结出治疗酒精性肝病的常用中成药.结果: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主要中成药有强肝胶囊、肝苏颗粒、利肝隆胶囊、双虎清肝颗粒、当飞利肝宁胶囊等,均临床效果明显.结论: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一种中毒性肝损伤,用中成药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罗莹;赵文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温病条辨》辨病论治思想.方法:通过研读《温病条辨》原著,查阅《温病条辨》辨病论治思想的相关文献资料,对其辨病论治思想进行分析整理.结果:《温病条辨》的辨病论治思想内涵主要是首先辨病名,然后分辨病期,后以脏腑定位为线索,进行审证辨证,其临床意义在于首倡辨病,利于把握温病本质;辨病分期,利于温病异病同治;审证论治,利于温病选方用药.结论:《温病条辨》辨病论治思想体系对当今中医学病证结合思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永;胡勇;张树森;欧阳孙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析仲景《伤寒论》第176条文字的深层含义.方法:通过研读历代医家对此条文的理解,并结合气的圆运动理论,对条文内涵进行深层解读.结果:此条文中的“表有热,里有寒”并非误笔和误传.结论:《伤寒》第176条的“表有热,里有寒”为气的圆运动所致,在使用辛凉剂的过程中要注重顾护阳气.
作者:罗拟睿;赵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健脾消瘀中药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放化疗毒副反应.方法:将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86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运用健脾消瘀中药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及出现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胃肠道反应等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9%,优于对照组的7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体重、Karnofsky评分及睡眠方面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的Karnofsky评分改善率和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及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消瘀中药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效果显著,说明健脾消瘀中药对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有较强的协同作用,毒副反应小,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影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化气成形”对乳腺癌辨证论治的指导意义,提高乳腺癌辨证论治精准度.方法: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化气,阴成形”经典论述为依据,突出“阳化气”在生命活动中的主导地位,解析肾气相火“化气”功用与乳腺组织“成形”机能的生理病理关系.结果:明确“化气”与“成形”均衡,则肾气充足,冲任和调,气血流畅,经、带、胎、产、乳等女性生理机能健康;若“化气”与“成形”失衡,阴盛而阳衰,则伤气与伤形、先肿而后痛、本虚而标实,是乳腺癌基本病理机制.结论:乳腺癌病发阳不化气,冲任失调,经脉瘀阻,当以温阳助运、消痰散瘀为主要治疗方法.
作者:张欣萌;郝云;吴红彦;窦建卫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止嗽散加减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肺病科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2例感染后咳嗽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氢溴酸右美沙芬治疗,实验组给予止嗽散加减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等.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2.68%,优于对照组的7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4%,低于对照组的1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嗽散加减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杨秀青 刊期: 2016年第05期